霍元甲主题歌原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新人:七堇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1:3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七堇年

  
[授奖辞]

    七堇年的文字细腻、孤绝,表面松散,质地紧张,貌似单薄,但风格强烈。她所整饬的生活肌理,充满同代人的焦灼和贫瘠,那幅斑驳的容颜背后,照见的也是个体失去信念之后的无力。人生只是歧路,内心业已沦陷,生之快乐与死之悲哀,纯真和污秽,面对这种新的青春供词,出版于二○一○年度的《尘曲》,不再是轻浅的自怜与合唱,而是七堇年对生活所作出的一次低沉抗议。向死而生,向绝望索取希望,向生命的喧嚣要求洁净的心情,《尘曲》所昭示的风格,悲伤、犹疑、心事重重,有时还显得过于华丽,但它的写作意义不可代替。

   

 [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审,各位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荣誉。作为一位年轻作者,请允许我在此非常真诚地感谢评审老师们的肯定,感谢在写作和成长之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出版团队,还有读者们。因为这些可贵的相遇,我为自己感到幸运。
    前段时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回到了自己以前的中学看一看。走在校园里面,我自己都感到自己显得很唐突,只能偷偷从后门看着那些在教室上课的老师和孩子,在操场上跑步打球的学生。他们身穿校服,三两成群。这些都是很平常的校园景象,但那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因为我突然感到,站在同样一块地方上,我与当初的我之间有了七八年的距离,而当时没有想过我会走上写作这条路。我只不过是用了很多晚自习在笔记本上写了又写,停不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找到了快乐。所以冥冥之中一切看来都是随缘的,但却又显示出了注定性。
    回过头来看,起步阶段下笔写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强烈而纯粹的倾诉欲;这种倾诉欲来自学校的苦闷,成长的困惑,或者家庭的影响。虽然这些触发点随着一个人的成熟,很快就会显得轻薄而可笑,但是没有人能否认它们曾经都万分真实:因为一个人的承受力基本上是与年龄阅历成正比的,同样一件事情放在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身上和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身上,感受度必然不同。我们也应该珍惜一个孩子因为一只金鱼意外死亡而掉下的眼泪,因为这是纯真易感的表现,也是很快就将被粗粝的现实生活消磨殆尽的东西。
    而敏感、细腻的心性,是成为一个作者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最初的表达冲动,是成为一名写作者的必然起点,并且将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扮演相当重要的作用。
    起点必然是稚嫩的,但是随着一个作者不断成长,慢慢将会意识到写作并不是倾诉,写小说也不是写自传。创作需要讲究技巧原则,如何下笔克制,张弛有度、放敛自如,都有待时间慢慢锻造。作为一个作者,永远都是在路上摸索。
    我想,这就渐渐对了。在写作的路上,常常没有捷径可走。凝练老到的功夫需要时间酿造,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也是因为如此,一个作者的成长是缓慢的。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又想借此机会向我最敬爱的一位作家,也就是史铁生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我从来没能拜见到他,可是从很早以前第一次读到《我与地坛》开始,史铁生老师的文字,就对我的内心产生了莫大的冲击,同时又带来了温暖的抚慰。这本散文集陪我走过了无数日夜,一次次鼓励我要懂事并勇敢地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是,我深深感到了写作和文字可以产生的魅力。一位真正的作家,哪怕他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终身被病魔或厄运囚禁,他仍然可以创造出一个壮丽的,感动无数人的世界。而正是因为这种创造,他和他的作品也将被永远纪念。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默默养育并陪伴我成长。感谢指点并帮助过我的文坛前辈,出版界的老师,朋友,读者。当今有才华的年轻人何其多,我为自己能走上一条相对顺利的道路,并且获得肯定,而感到由衷的幸运。
    在这个喧嚣而纷扰的时代,真正的写作是非常寂寞的。要保持一种很纯粹的心情,耐得住寂寞,更是艰难。随着成长,下笔写作便有了各种各样的顾虑,犹豫,处理,要如何写,如何写得更好……这些既是进步,可是也会成为困扰。所以偶尔难免,还会怀念当初年少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信马由缰地写下去:就像我最好的朋友说的那样,“因为你无欲无求,你只求别人倾听你讲一个故事。”
    在我看来,任何艺术形式的终极追求,都是表达美。包括形式上的外在,与蕴意中的内在。好的作品,抛开流于表面的语言之美,最终还能析出一颗饱含价值的核心。这种渐进过程就像剥一只洋葱那样。可是就连剥洋葱都未免要流泪,创作历程的艰难更可想而知了。汉语之美,天下无双。我为我能用这么优美的语言,慢慢生活,慢慢写作,而感到幸福。

    谢谢大家。


七堇年:写作是可以进行一生的事业

   

真正的写作不只是记录,更是创造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这次获奖的作品《尘曲》,创作起因是什么?创作过程顺利吗?

    七堇年:《尘曲》分为三个部分,游记、散文和小说。游记和散文是收录了近两年来零散见刊(发表)的文章,记录这两年来周游各地的经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感悟。而里面的同名小说《尘曲》,是一个全新创作的中篇,初衷就是我想表达中国家庭之中很典型的、彼此隔阂的状态:即便是至亲,对于彼此经历的酸甜苦辣无法体会,更无从分享、分担。这也许和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或民族性格有关。对此,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触。另外就是,每个人的生活尽管孤独,但是正因为如此,要善待自己,热爱生活,秉持一份宽容和感恩之心。正所谓“命运待我,这等优渥。以至于岁月是否宽宏,已不足为念。”具体创作时间是在去年上半年,过程还算顺利。

    南都:这些年来,你的文字风格是否有变化?

    七堇年:变化当然有,自己也能看到一步步转变的过程。通过写,逐渐意识到写小说不是写自传、不是写回忆,真正的写作不只是记录,更是创造,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最复杂的心情就是,因为十几岁的青春校园记忆,使得我的文字开始被同龄人阅读,被喜欢、被记住、被出版。感谢那些年轻的、热忱的读者们。青春期的喧哗与骚动带给了我写字的动力和契机,但我不能永远将自己桎梏在这一个切口上反复吟叹,我需要学习如何真正创作,而不是局限于对青春期的追忆和倾诉,所以不想、不能,也不会做一个“永远十七岁”的作者,毕竟人需要不断成长。

    南都:听说你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尘曲》里讲述的家庭故事是来自生活还是从哪里取材?

    七堇年:素材不仅仅来自自身,也包括身边人的遭遇和一些见闻。就我个人来说,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和母亲离异,远赴新疆。他在我生命中的缺失,以及少年时代因为不懂事而错过的亲情交流,造成的误会,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这也成为后来在我的书写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也是我希望读者从我的书中汲取的教训———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和成长环境是莫大的幸运,“子欲孝而亲不在”是可悲的,尊重、珍惜、体谅、包容父母的爱,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即便有的时候方式未必恰当),但总有一天,我们走过千山万水回头看时,还是会发觉,家依然是最温暖的那个港湾。

    南都:《尘曲》中,诸如“安慰捉襟见肘,唯有冷暖自知”等句子,是不是包含你个人的感受?在小说中,作者的见解不断出现,相比于那种纯情节性的小说,你觉得二者有什么区别?

    七堇年:我采取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叙述手法。小说中也肯定自然带有个人观点的一些流露,纯情节性的小说也许就是重在讲一个精彩的故事,风格有所不同吧,而故事情节毕竟不是小说的全部。对我来说,塑造人物形象,挖掘其内心世界,是我更看重的部分。

    南都:你的作品拥有许多年轻的读者,你觉得《大地之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尘曲》等作品,为什么能吸引他们,并且获得市场的肯定?

    七堇年:我和读者的交流不算特别多,我非常感谢我的读者,但是作者需要一种干净纯粹的心态去写东西,所以不能迷失在读者的簇拥中。时代给予了我们这些孩子一定的物质条件,也催化了更多的内心感受产生。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在少年时的体会只有少年人能理解。

    同样地,我十几岁时的作品大部分根据个人经历、感受而写,个人情感带入性比较强。也许是我写到的普遍性成长故事,表达风格,恰好幸运地跟很多同龄人产生共鸣。然而人总是需要长大的,近几年,我越来越清楚知道,真正的写作不是一种纯粹的倾诉和表达,这是不够的。所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家庭和母亲对我的影响最大

 

    南都:你用笔名“七堇年”的由来?

    七堇年:跟七这个数字很有缘分,堇年两个字是随兴想到的,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当时还在高中,只是名字这么用着就没有再换了。

    南都:你的微博、博客上很多文章都有发表自己对于生命、时间的见解。这跟你个人经历有关?听说你在母亲的教鞭下长大,性格会反叛吗?

    七堇年:我性格不反叛,我是一个很传统类型的女孩,包括读书、价值取向等,内心虽然有些天马行空的愿望,但还会遵从传统路线的成长方式。小时候,妈妈对我要求严格,总是让我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等等,成绩要好,时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辜负她的期望,便会感到压抑。

    南都:觉得很压抑?

    七堇年:那时候,觉得从小妈妈都拿我跟别人比,打击教育较多,鼓励少,强调成绩。长大了发现原来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艰苦的过程。家长逼的原因,就是怕我们半途而废。坚持下来,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有收获。我觉得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音乐、美术、摄影,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写作肯定是有帮助的。他们总归是为了你好的,我也确实从其中获益。因此,我也很感谢我的母亲。现在觉得平时踏实、知足,好好生活,就够了。

    南都:谈你的文学经历吧。在那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开始写作的?

    七堇年:人各有所长吧,自然就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从小作文写得比较好,拿过些作文奖。高中时候我是住校生,也许是学校生活的枯燥和压抑,还有成长中的躁动吧,内心有很强的倾诉欲(虽然这还不叫写作),晚自习把作业做完后,就拿稿子出来写东西,有点文思泉涌的感觉。回头来看,当然下笔很稚嫩,但现在还是很怀念那种写作欲望和冲动,因为很真实、诚恳。今天读来,过去的日子好像历历在目,很多感慨。慢慢地,写作时对自己有要求了,下笔有顾忌了,有判断、有条框,要再像过去那样放开手脚、百无禁忌地写,也不容易了。

    南都:那时候就有当作家的冲动吗?

    七堇年:没有,那时候就是喜欢,纯粹的喜欢。心里很多话想倾诉出去。并没有刻意地想“我是一个作家”。事实上,我想我离“作家”这个头衔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我仅是随着发表文章、出版书籍,顺其自然地走上写作这条路罢了

    南都:2003年你获了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当时情形如何?

    七堇年:是我高二的时候。当时新概念作文比赛在全国挺受关注的。朋友就帮我投《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篇文章过去,就入围初赛了,后来到上海复试,当场写了《在路上》一文,最后拿了一等奖。

    南都: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获了重要的奖,对你来说是个重大转折吗?

    七堇年:期待获奖的心情肯定是有的,拿了当然挺高兴的。但说不上是多大转折,算是一个机遇吧。获奖文章收录到《新概念获奖选集》里,被很多读者看到,有了很多发表机会。那时郭敬明在为创办《岛》组稿,看到文集里我的那篇文章,就给我打来电话希望约稿;于是我就开始给他们写稿,合作。2005年开始和他们签了五年合约。19岁《大地之灯》作为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来又有了中短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长篇《澜本嫁衣》。总的来说是比较幸运的。

    拿奖后,当时也没觉得是多大的一件事情,有写作的才能当然是好,但妈妈却觉得重心还是放在高考上。后来,我在清华自主招生复选的笔试、口试中顺利通过,但是高考成绩发挥得不够理想,加上志愿没填好,所以未能如愿,郁闷了一段时间,呵呵。

    南都:那有放弃过写作的念头吗?

    七堇年:没有,落榜跟写作是两码事。那时,写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高考是必须得考的。我虽然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内心对应试教育压制非常无奈、不满,希望少一些作业、考试,用珍贵的青春时光去看世界、去旅行、阅读,增长见识,但那毕竟不现实……这是没有办法的。加上从小都是传统价值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顺从,所以只能在教育体制内,尽可能地利用时间去写些东西、旅行,等等,不想把创造力和思想框死在应试教育里。

    南都:你的母亲是一名大学中文系教授,她对你的文学创作有没有什么指导或者影响呢?

    七堇年:母亲在我年幼的时候指导我看一些书,也没有什么别的刻意指导,她从前还不是很赞成我花心思在写作上的。如果说影响,主要是成长阶段和母亲的一些故事、经历,激发了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和原始素材,这算是一种滥觞吧。她本身的知青经历等等也成为了我的一些素材。比如在《大地之灯》里,就有她们那一代人的一些个体经历、痕迹。

    南都:在浸会大学读研究生那段时间,你觉得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和自由撰稿有什么影响?对于作家而言,你认为好的充电方法是走进课堂还是什么呢?

    七堇年:都有吧,旅行、学习、阅读、体验……应该是综合地去充实经历。在香港读书的经历让我开拓了视野,转变了一些价值观,也结识了一些很好的师长。这是很难得的经历。

    南都:转变了你的价值观?

    七堇年:世界上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放在不同的话语环境里标准就完全不同,因此没有可比性,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单一衡量周遭。放在具体生活中,看到其实各种活法都是存在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得按部就班地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升学,互相攀比,把自己逼得那么累。现在我会慢慢开导自己,做什么都很顺其自然。

    南都:回看你的文学创作经历,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呢?

    七堇年:家庭,母亲。这也应该是影响每一个人的最深刻的东西了。现在我都意识到,很大程度上,我受到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文字主题上,还表现在我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之上。这些血脉里的东西,是一代又一代相继的。我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童年时代的一些事情,包括少年时代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对一生的走向都有磁场作用。

 

    坚持去做一个纯粹的写作者

 

    南都:你是第三个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80后作家。评论家谢有顺曾经评价说:“《尘曲》一书,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八零后文学世界的另一种底色。”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你认为80后一代文学的底色是怎么样的?而属于你自己的颜色又是如何?

    七堇年:当今时代喧哗、浮躁,我只是想力求保持多一些的诚恳和安静。我性情上的确属于比较悲观的人,写作风格比较细腻。悲观的人经常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令人失望的一面,进而会影响风格。敏感会让你发现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但也比其他人感到更多的快乐和不快乐,进而将之放大。不过我现在已经尽量更平淡、开朗一些,这得益于时光的魔法———成长,也要感谢身边朋友、亲人和读者的关怀和帮助。

    南都:有评论把归类到是严肃文学派。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的?

    七堇年:严肃文学这样的境界自己目前当然还不敢当,现在我觉得青春文学也好,严肃文学也罢,这些称谓、头衔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种人为的界限。我理解的“纯文学”,很简单,发乎本心,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迎合外在的诉求,即可。我希望能尽量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态,去坚持做一个纯粹的写作者。

    我想说,这只是一种个人追求。所谓的严肃文学、纯文学,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指一种心态:对待写作、生活的一种认真、纯粹的心态。我希望自己能秉持一颗比较纯粹的心,简单、平淡,坚持走下去。

    南都:你不喜欢这样的标签?

    七堇年:总有一个过程吧,不能指望一个孩子一下笔就跟前辈那么纯熟。国外的大师们也是从年轻时候走过来的,再给我们几十年的时间,等我们六七十岁时,肯定会在另一个层次上,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要慢慢来,就好。像标签这种东西,不必太在意。

    南都:“不能指望一下笔就纯熟”,这句话是不是透露了你的担忧,怕辜负大家的期望?

    七堇年:不会啦。这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怕自己达不到。至于其他的担忧,是次要的,坚持自己的内心标杆就好了。

    南都:对于年轻的作家来说,你认为进行文学创作的优势在哪里呢?

    七堇年:年轻作家敢写、敢于表达,勇气可贵,也不乏行动力。另一方面,我也看得到这样的局限。伍尔夫评价夏洛特的作品时说:“她的作品中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情绪,而就是这种情绪,使她永远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才华彻底表现出来。她的书是扭曲的,变了形的。她本该平静地写作,现在却在愤怒中写作。她本该明智地写作,现在却在冲动中写作。她本该写她笔下的人物,现在却在写她自己。她在和自己的命运搏斗。”相反,奥斯汀“在1800年前后就能心平气和地写作,不怨恨,不哀诉,不恐惧,不愤怒,也不说教”。这个说得非常中肯。

    南都: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这种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堇年:没有特别固定的阅读类型,通常是手边有什么书,就看什么。女作家喜欢港台比较多一些,像朱天文、朱天心、黄碧云……内地我看男作家比较多,比如余华的小说,史铁生的散文,写得非常棒。我看了很多遍,百读不厌。最近我看张翎的作品比较多,我觉得她的描写非常大气、精彩。剩下就是古代的词人,苏轼、姜夔等等。总的说来,我觉得自己看书不够多,要向成名的作家前辈们多多学习。

    南都:你有没有将自己的作品与父辈作家进行过对比?

    七堇年:我们现今的写作仍然很幼稚,作品有些单薄。但那是因为我们太年少,思想和视点都有限。能勇于表达已经不错了,不能奢望一个十几岁或者二十出头的孩子写出《悲惨世界》吧。这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况且保持一种敏感的心绪对于写作而言是必要的。现在我相信大部分80作家已经有所成长,我自己也在努力尝试真正的写作,成熟化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我们相对而言比较幸运,年纪较小也有机会发表,出版,展示才能。对于作品创作,天赋和经历都是很重要的,两者都必须兼顾。缺一不可。写作才能,科学地说这也是一种智力类型,就像数学天赋、体育天赋等等。而经历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归根结底,长远的发展还是有赖时间的酿造的。

    南都:你从2004年便开始发表作品了,你个人认为这次所获的新人奖,“新”是体现在哪里?

    七堇年:一个年轻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年内也许都只能是一个“新人”,因为写作无止境,有无限的空间去拓展。《尘曲》虽然不是我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但我把它视为一个阶段性的纪念和起点,我希望是一个“新”的开始。

    南都:你为自己设定的写作年龄是多长呢?

    七堇年:写作是可以进行一生的事业。

    南都:你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是怎么样的?

    七堇年:之前也的确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如何选择。但现在看来最重要的是多学习,阅读,体验,充实生活。我很清楚主次之分,我很清楚我自己的事业,就是写作,绝对不会因为别的事情分心,或者喧宾夺主。写作的事情会一直进行,但着急不得,眼下想好好积淀一段时间,在总结和反省的基础上确定新的方向和目标。


    七堇年,本名赵勤,女,1986年10月出生,籍贯四川。学生时代成绩优秀,曾获得全国双龙杯少儿绘画大赛银奖,钢琴演奏十级证书。高中二年级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开始以“七堇年”为笔名发表作品。19岁完成了首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其后有中篇《少年残像》散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小说《澜本嫁衣》、《尘曲》等作品陆续出版,迄今累计七十余万字。2010年7月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采写:南都记者 陈晓勤 实习生 胡骐冰

      [注:授奖辞均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执笔撰写]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新人:七堇年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一○年度评论家:张清华 于丹等荣获Hers传媒年度生活家大奖 第十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昨晚在澳门颁奖 汤唯首次国内封后 汤唯澳门封后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众星助阵- 年度笑话大奖 --... 苏州市人民政府 宿迁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度挂钩合作协议 《小说选刊》年度大奖揭晓 2011年度世界硬币大奖 直播2010网络奥斯卡-华语传媒盛典颁奖礼 [华语] [原抓]吴碧霞 - 中国民歌集粹(一、二)[flac/log/115] 2010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度大奖 2011年度“世界硬币大奖”单项奖 [图片] XX村二0一0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我最爱的二十个华语女声 “第一届优质华语电影大奖”获奖名单(转自豆瓣) FIFA年度最佳教练:穆里尼奥摘首届大奖 压博斯克 2010韩国围棋年度大奖揭晓 李世石李瑟娥获男女最佳奖 扬州市国家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扬国税货便函〔2011〕3号关于转发省局《开展二○一○年度"一窗式"纳税申报中异常处理和未处理情况检查的通知》的通知 文学常识之二 忻州市二O一O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次评定结果 二0一O年度《中华唐氏通谱》编纂工作(桂林)会议总结 文章一(从职场新人到超级精英) 文章二(不想穷,就好好记住这篇文_4gs短信大全 美人吟之二·美人颦[忆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