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迪司h2000说明书:语文修辞---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28:47

谢安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

——反衬

衬托的另一种就是反衬。反衬就是从反面去衬托,是利用事物相反的条件,采用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差异的客体事物去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反衬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谢安是东晋时政治家,还当过宰相。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领兵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在危急关头,谢安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拒敌,淝水一仗,打败了苻坚,挽救了东晋。谢安不仅会打仗,还很欣赏诗。一天,他读了《诗经》,便问子侄们:“你们说说《诗经》里哪几句诗最好?”别人都不敢作声,独有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最好。”谢安十分高兴,称赞侄女:“你真有诗人的气质啊!”因为谢安也认为这几句是《诗经》里最有艺术性的诗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过去我离家奔赴战场,青青的柳枝拂我的衣裳;今天我返回家乡,雪花纷纷扬扬。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士兵的劳苦。为了表达士兵的感情,作者运用了反衬。士兵被迫离家上战场,心情是十分悲苦的,偏偏赶上了明媚的春光明媚的春光,柳枝在春风中飘飘荡荡。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打完仗回来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偏偏赶上刮风下雪的愁苦景物。士兵不顾下雪路难走,急着回家,这就格外显得欢乐了。用欢乐的景物衬托出悲哀的心情,用凄凉的景物衬托欢乐的心情,加倍增强了感情的表达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反衬比正衬表现力更强。

谁是好官儿

        ——对照

对照也叫对比,是一种把相反事物并举出来,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战国时期,齐威王打听地方官的情况,大家回答说:“最好的是阿城大夫,最坏的是即墨大 夫。”齐威王决定先派人去调查调查,然后再进行奖励和惩罚。调查工作完毕,齐威王召回两位大夫。

那一天,他先叫人在堂上烧了一锅开水,然后把两人叫上来,说:“即墨大夫,我派人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庄稼长得好,老百姓安居乐业,只因你没给朝中官员送礼,他们就说你的坏话,我却要奖你一万户的俸禄。”

随后,齐威王又对阿城大夫说:“我也派人到你管理的地方看了,你那里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老百姓缺吃少穿,只因你给朝中的官儿送礼,他们就说你 的好话,我却要你下开水锅。”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夫,惩办了阿城大夫,从此贪官污吏就收敛些了。

这个故事里,即墨大夫为国为民,不送礼拉拢人;阿城大夫为私为已,送礼拉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朝中官员因即墨大夫不送礼,就说他坏;因阿城大夫送礼,就说他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齐威王奖励即墨大夫,惩办阿城大夫,这也是鲜明的对比。从这些对比中,谁好谁坏,一目了然。这种把相反事物用比较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很容易使人从对立中掌握事物的特点,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对照的作用。

这个故事讲了“对照”的一种方式,“对照”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对比。请看下面的故事。

名曲的代价

——对比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的大作曲家。他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但生活贫困,有时穷得连顿饭也吃不上。有一次 ,他肚子饿了,身上却连一点儿钱也没有。他走进维也纳饭店,四处张望,也没找到一位熟人,借钱吃饭也没有希望了。这时,他的目光偶然落到一份报纸上,看见上面登了一首小诗。他拿起来读了一遍,然后走到窗前,给它谱上乐曲。他把乐曲交给店主,店主便给他做了一份土豆烧牛肉。舒伯特死后三十年,这首谱在报纸上的乐曲手稿在巴黎一家拍卖行里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首乐曲就是闻名世界的《摇篮曲》。

一盘土豆烧牛肉与四万法郎,这是多么惊人的对比呀!这是《摇篮曲》的不同遭遇,也揭示了舒伯特的命运,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个对比与“谁是好官儿”的对比不同。前一个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对照,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的对比。对比的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两种事物的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其目的在于拥护真理,揭示谬误,歌颂光明,暴露黑暗。同一事物两个侧面,两种结果进行对照,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物在不同环境里的不同情况,目的在于揭示环境,或者在于说明事物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