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视频百度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09:31

本文摘自台湾一小学老师 詹惟均先生的班级博客


  「天生我才必有用」、「聋者善视」、「瞽(盲)者善听」,即使是教养院的中度、重度残障院生,也会有比较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就看老师们有没有耐心去发掘而已。

  还记得十几年前自己所接受的智力测验,只将语文、数理逻辑、空间智能等能力列入智力测验的要素,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音乐、动作技能、人际关系及内省等能力,却没有被视为智力的要素。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迦纳(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则扩充了传统智力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七项智慧能力:「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音乐、人际、内省」等智慧,1996年迦纳决定再增加第八种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慧能力,突破了过去用智力商数〝IQ〞来衡量人类智慧能力的看法,它告诉我们人的智能不适合像身高、体重或血压那样测出一个绝对的数字。
  举个自己前年春假到台东县延平乡布农部落参观时所看到的事实:在台东靠中央山脉的大片荒山野外,许多布农族的壮年懂得打猎、找野菜、升火煮食、用草药敷伤口、看天气变化、、、、等动作技能。而此时参观布农部落的老师及教授们,还要他们的布农学生教他们如何在荒野中生存。  
  在某些情境下像荒野求生、打猎、唱歌、舞蹈、、、 、,原住民的智能(动作技能、音乐)相当高,然而在汉人为主体所建构的台湾社会下,原住民在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等方面处于弱势,以致于原住民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下表现不佳,实在是原罪。
  
  这也提醒了我们,每个人的智慧都有主、辅之分,专长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展现的才华也不同,其优劣是由其兴趣、性向来决定的,而不能单以学校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既然每个人的个别差异是如此的多样化,怎么可能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来学习相同的教材?怎能以统一、共同的评量方式来测验学生的学习成就?所以我对政府开放中、小学课本给民间业者,我抱持正面肯定的态度,因为有比较、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国立编译馆编定了台湾几十年的课本,虽然普及了教育,但我觉得它同时也助长填鸦教育,因为教材好几年才更动一次,于是老师只要在教科书更动的头一年将课本念熟,就能将此套教材教法延续好几年。
  我想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心理学家迦纳(Howard Gardner)认为每个学生擅长的智慧不同,所以教师们不应该从学生较弱的智慧,进行补救教学,避免学生的学习无助感;而应从学生专长智慧切入,给予支持与发展的学习空间,发挥不同能力的信心和毅力。
  
  我想同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某些学生听就了解,某些学生要仔细思考后才会;某些要亲自动手做才明白,某些学生要透过与其它同学讨论后才会。由多元智能的论点,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来帮助学生们学习-


  语言智能教学法包括:讲故事、脑力激荡、录音、写日记、出版;逻辑—数学智能教学法包括:计算与定量、分类与分等、苏格拉底式问答、启发式教学法、
  科学思维;空间智慧教学法包括:影像立体呈现、彩色记号、图画比喻、思维速写、图解符号;肢体—运作智慧教学法包括:使用肢体语言回答问题、课堂剧场、概念动作化、操作学习、肢体图;音乐智能教学法包括:旋律、歌曲、饶舌歌及吟唱、唱片分类目录、超记忆音乐、概念音乐化、心情音乐;人际智慧教学法包括:同伴分享、人群雕像、合作小组、图板游戏、模拟;内省智慧教学法包括:一分钟内省期、个人经历的联系、选择时间、情绪调整时刻、制订目标。
  
  此外,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图书出版业和大众传播业的发达,中小学教师注重学生对信息查询能力的培养,学龄儿童的作业不再只是写习作,而有Email、网络搜寻打印数据、剪报、读书心得等作业,电视一打开24小时新闻台、发现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新知频道,知识处处可得。以上就像是「当代儿童博物馆」一样,都可以帮助儿童对知识的理解。
  
  但我的经验是:在学学生大多只是到图书馆K教科书、网络咖啡厅玩联机游戏,而缺乏图书信息检索及主动阅读的能力及意愿。
  
  在公馆国小我看到许多教师将某些小朋友课堂提出的问题,做成学习单,要小朋友从图书馆、网络或问家长来找出答案,还要注明数据的来源及出处,并利用空闲时间来分享经验,还将这些信息做成专题网页,告诉小朋友不是随时随地都有老师可以问的,而且老师也不是什么都知道,那么就要多运用图书馆及网络的信息了。
  
  常听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曾听到「聋者善视」、「瞽(盲)者善听」,即使是教养院的中度、重度残障院生,也会有比较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就看老师们有没有耐心去发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