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站: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巍巍水利泰斗---------黄万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23:25


  2011年长江,本应水量充足的长江却成干涸之地,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历史上极为罕见。

  与此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下称《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同时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事件也迅速引发了外界关注,并在网络上引起诸多回应。关于三峡工程的功过讨论十分激励,而曾经反对三门峡以及三峡工程的的着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则成功复活为斗士,又被抬了出来。

  黄万里,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着名水利工程专家,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国近现代着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之子,他先在唐山交大学工,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大学、伊利诺大学专攻水利,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在西南、西北、东北从事水利建设,坚持实地勘察,科学办事。1957年从黄河实际出发,坚决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并批评苏联专家的规划,加之所作《花丛小语》直刺时弊而获罪,被划为右派,历尽磨难。20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重返讲台,继续为水利真理而奋争,直到90高龄辞世。

  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对黄万里发出过这样的言语:“中国过去有几十年时间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知识。黄万里的遭遇是最典型的。黄万里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他是中国水利界一个非常伟大的马寅初式、陈寅恪式的悲剧人物。”他一生未能真正介入水利建设的最前沿,平生才学得不到充分施展,而出身名门的黄万里,一生中的转折点就是黄河三门峡工程上他的坚持己见。

  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黄万里敢于冒着巨大的风险和代价发出稀有的声音和为历史所验证的真知灼见,这样铮铮的傲骨,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真正的脊梁。而这既是中国知识界的悲哀,也是中国知识界的幸运。他后来后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今天对他热爱祖国,关切民生,在逆境下坚持独立人格、学术自由和民主科学精神的崇高风范仍然令人十分钦敬。

  但是可能是出于一种有意识的遗忘,在各种书籍、报刊和媒体上,都鲜有黄万里先生的介绍。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生于上海南市施家弄,2001年8月27日卒于北京清华园,享年90岁。祖籍江苏省川沙县,即现今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其父为近代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母王纠思。

  黄万里小学毕业时,适逢留美博士刘湛恩先生回国就任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其博士论文为“从孩子在学习中最有兴趣的科目考察其日后应长期从事的专业”。黄炎培即请刘博士以其子为实例,考查他自己的学说。结果刘博士得出宜专习文学的结论。其时黄炎培正创办和提倡职业教育,因万里门门功课均列榜首,遂商定并取得刘博士同意,以桥梁工程为其今后学习的专业。

  1924年黄万里进入无锡实业学校,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中学及大学皆得名师指导。无论中文、英文、数学、物理均获最优成绩。1932年毕业。曾发表论文三篇:《钢筋混凝土拱桥二次应力设计法》、《铆钉接头中各铆钉应力推算法》、《混凝土砂石配合最大容重决定强度论》,由茅以升审定作序,唐山交大出版。

  1933年他考取公费留学美国,1934年元旦赴美留学。适逢1931年汉江发大水,一夜间没城淹死7万人;1933年黄河又决口十几处,损失无算。这激发黄万里立志改学水利,以拯救农民为己任。经其父黄炎培介绍,得到前辈,曾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的许心武先生指点。许先生告诉他,江河大水后调查全国人才,搞水利的,竟皆长于土木工程之设计施工,没有一人懂得水文学,水文学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而不通水文学等于未入水利之门。于是黄万里决定从水文学入门学习水利。他广求名师于美国着名大学,从天文、地质、气象、气候等基础科学学起。1935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硕士以气象学为副科,论文以暴雨统计为专题。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水文学及水工实验。1937年在依利诺伊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并以地理学为第一副科,数学为第二副科,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创造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半经验半理论方法,成为该校的第一个中国人工程博士。其后,受聘为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工程专区(TVA)诺利斯坝工务员。他在美国驾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了各大水利工程。密西西比河1936年特大洪水后,在该河乘船参观直达出海口。由于学习过多门地理学和地质学,此时他眼界顿开,认识到水利工程建造在河里将改变水沙流动的态势,从而造成河床的演变,仅仅学习土木结构理论远远不足以解决治理洪水问题。留美期间,他还不忘在就读的大学内演讲中国诗文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