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刺青之声图文攻略:川军中的抗战女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0:02
川军中的抗战女生

文/张弟

前些日子,晚报展示的60年前未能送达的抗日川军阵亡烈士通知书,见后真是令我心酸,不由得想起了惨死在日本铁蹄下的姥姥,投笔从戎转战沙场、日本弹片留在体内直至去世都未能取出的父亲,以及令人肃然起敬、去世不到两年的远房表姑李惠君,真是欲说还休!

惠君表姑出身书香门第,1939年正在重庆念书,当时抗日烽火在全国熊熊燃烧,国民党19路军上海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郭沫若先生抛弃在日本的小家,只身化妆逃回祖国投入抗战怀抱的讲演,都激励着她和同学们的抗日热情。

此时大革命的“女兵”谢冰莹女士,在报纸上登出招募女青年、组织“重庆青年妇女战地服务队”奔赴前线的消息。表姑不顾家庭的反对,马上办好休学一年的手续,剪去长发改为男式头,脱去华丽的外衣,穿上军装和平底鞋,迅速与12位同学组成小小服务队,而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学生,迎着战火冲上去,当时在重庆引起强烈反响。

四月初,小分队在临江门码头登上东去的轮船,不少记者前来为这些“花木兰”送行、采访。几天的航行之后,船抵宜昌。当时宜昌为第五战区,东以汉水与日本侵略军在沙洋隔河对峙,小北门就是训练团的驻地。由于武汉失守,敌军企图西进威胁重庆,所以宜昌经常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残垣断壁随处可见,非常凄凉。表姑及小分队的姑娘们就是在这样危险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战地救护、军事常识的培训。日军炮火的轰鸣声和敌机的轰炸,让人白天黑夜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可受训的小分队的女战士们仍然坚持着。

由于训练团的工作,引起了外界的关注、猜测,以为是一支重要的情报部队。汉奸走狗嗅到“消息”后,竟向敌机投放信号。1939年5月8日上午,日机针对训练团驻地狂轰滥炸。队员们挖的防空壕被炸塌,食堂的墙壁被震倒,有的学员被炸伤,有的学员被埋在炸弹掀起的尘土里失去了知觉。我表姑事后回忆说:“觉得世界的末日到了一样,我觉得我要死了,耳朵更加难受,听力受到更大的伤害,几乎失聪。”

鉴于抗战形势的需要和安全的考虑,宜昌训练团训练一月后便提前结业了。表姑和另外三位姐妹被派往“伤兵招待所第四服务总队第二大队”服务。它设在当阳长坂坡旁的湘乡会馆里。长坂坡是著名的古战场,当年赵子龙横枪跃马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她们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的豪情,立志做一个不负人民期望的抗日尖兵。

当阳离沙洋更近,她们的治疗工作常常在日军轰炸中进行,同时还要慰问驻军、宣传和发动民众,谋求部队和地方政府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帮助。那时条件艰苦,事务繁多,表姑也没有条件对自己耳伤进行治疗,一直带病坚持救护、宣传工作。

1940年,她们一行人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各自返回自己的学校。表姑因耳伤之故,只好回到长寿,在城关小学做一名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耳朵越来越聋,交谈完全靠手写,学校安排她敲钟,除与小分队的队员往来外,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当地年长者都知道县小学里有一位聋子老师,却不知她年轻时是抗日英雄。

当年小分队的12位阿姨,除刘曼玲外都已先后离世。但她们战地之花的英雄形象仍然激励着我们。历史不是任人雕刻的大理石,它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