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集:由陈毅把“元帅桥”改为“劳动桥”想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15:13
由陈毅把“元帅桥”改为“劳动桥”想到的
2008年08月22日 07:48:11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孙晓兵 江苏省南京市新闻出版局
1959年陈毅回故乡四川乐至县省亲,正值一座石桥建成。家乡人民纷纷提议取名为“元帅桥”,以纪念陈毅元帅对人民的丰功伟绩。陈毅知道后,却说:“我陈毅算老几嘛!真正值得纪念的是劳动人民……,叫‘劳动桥’好不好?”乡亲们听罢,激动万分,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摘自《陈毅元帅回忆录》',1)">
此事已经过去将近50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意味深长。当年陈毅之所以提议将“元帅桥”改为“劳动桥”,这是因为在陈毅看来“真正值得纪念的是劳动人民”。在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目中,劳动人民才是世界的主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使个人功劳再大,都是微不足道的。正是这种“劳动至上”的思想观念,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紧紧依靠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一起,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与老一辈革命家不同,今天的一些党员干部一旦功成名就、有权有势之后,就会摆出一付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派头,回家乡“光宗耀祖”一番。有的层层陪同,远迎远送,豪华款待,犹如大将军旗开得胜,凯旋归来;有的大摆排场,铺张浪费,宴亲朋、散红包、续家谱,给家乡带回的不是清新之风,而是乌烟瘴气。
也有的党员干部回到家乡后大做“善”事,但他们这么做与其说造福乡里,还不如说造福自己。如,福建某官升任副市长后,捐赠巨资在家乡建桥、铺路,修祠堂,并将自己捐资的项目全都重新改了名、题了字,生怕旁人不知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时隔不久,这个副市长因收受巨额贿赂锒铛入狱,经查其捐赠的资金大都为受贿所得。家乡百姓觉得贪官的题字布满大庭广众实在不雅,又都悄悄铲去。
同样是功成名就,同样是凯旋而归,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想的、做的,总与老一辈革命家不一样呢?
以笔者所见,关键是一些党员干部头脑里“劳动”二字渐渐淡化。当今有一些党员干部,对于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生活这些历史唯物主义早就回答清楚的问题,在头脑里逐渐变的模糊起来。他们认为,现在的公务员本身就是劳动者队伍中的一员,不需要再保持劳动者的本质,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了。有的人虽然嘴巴上讲得是要当一名劳动者,而实际上成了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早就与劳动者的朴素本质分道扬镳了。从近几年一些官员落马的情况来看,他们中间当过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的不乏其人,却都因放松了自己的学习、改造,逐渐“脱胎换骨”,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对于这些披着“劳动者”外衣的特权者,劳动人民早就深恶痛绝。
从反腐倡廉的意义上说,能否始终不渝地保持劳动者本质,也是关系到一个党员干部能否抵御腐败诱惑的重要问题。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无论我们的事业如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劳动最光荣、最有价值的信念永远都不能改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才能在抵御腐败的斗争中坚定不移地站在劳动者一边,在与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中,使自己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
人生在世,勿忘“劳动”二字。当年陈毅元帅提议把“元帅桥”改为“劳动桥”的深刻含义,就在于此。今日,凡是到陈毅旧居参观的人们,多要去劳动桥观光和留影,这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而是人们学习陈毅同志不居功、不自傲,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庄严场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