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美术作品展: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反抗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7:41:26
不管托儿所再怎么好,也只能分担育儿的重担。养儿育女的责任除了父母,无可旁贷。如父母林秀琴所说:“不管托给谁,我们习惯把孩子带在身边。他是我的孩子,不是佣人的,也不是老师的。”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父母角色对宝宝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

  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母亲的角色主要是养育宝宝,因此日常生活中宝宝和妈妈更容易亲近些。父亲和宝宝的融洽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之外,父亲还是宝宝在了解、探索周围世界过程中的"意外惊喜"。

  在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父亲被认为对宝宝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妻子;

  ·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要在爸爸身上得到什么

  根据调查, 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质是在他们的父亲那里的。用孩子的话说有16种品质对爸爸来说很重要:

  ·认真对待我们如同我们对待自己

  ·为了我们做个有同情心的建议者

  ·向我们显示你爱我们且是真诚的爱

  ·向我们提供安全和保护

  ·相信我们和信任我们

  ·处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们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我们的意见

  ·向我们展示你有幽默感

  ·确信拥有希望

  ·与我们一致

  ·记住做什么事象是一个孩子做的

  ·承认你的错误且不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

  ·允许我们犯自己的错误

  ·要轻松愉快

  ·在我们面前不要议论妈妈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的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符合第8-12条的爸爸:开始成为妻子照顾宝宝的好帮手,分担了妻子的养育工作。

  符合第13-15条的爸爸:是个全心投入养育宝宝的好爸爸,但要注意在与妻子分担养育工作的时候,不要冷落了对妻子的关照。

或许您家的小乖乖也和小豆豆相似,动不动就用强烈的“反抗”来对待您,让您觉得付出那么多关爱居然换来这样“没心没肺”的孩子!他的强硬态度甚至令您感到受挫、心烦,不知该如何是好。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这么爱“反抗”呢?

  一般说来,三四岁是孩子反抗的高峰时期,以后便会逐渐缓和。也就是说,当孩子慢慢建立了自我意识,并能在服从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时,他才开始变得合作。所以,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您大可不必过分操心。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大部分4~7岁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爱反抗、要求被人注意的行为,这时,家长可以明显感到对孩子的要求常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如果这时您还采用以往的权威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很可能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专家出招:对付孩子“反抗”的小技巧

  在孩子成长中的“反抗期”,如果您用一些小技巧来和孩子沟通,效果会比“家长式管教”更有效: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您的孩子表现出“顽固”抵抗的情绪,您就必须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给他心爱的玩具或让他看他喜欢的卡通片,直到他情绪好转后,再和他交流。不要强迫他顺从你,更不要威胁他。

  2、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说“不”

  孩子并不是不可以说“不行”或“不要”,您应该帮助孩子学会:什么时候应该表达肯定;什么时候应该表达否定。当孩子在恰当的时候用“不要”来表达否定,例如,陌生人给他食物时,他说“不要”,您就应该称赞他的正确做法。 (本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

如今,随着婴儿出生高峰来临,不少年轻的父母之间热衷于一场又一场的宝宝竞赛———比谁先会爬会走路,比谁更活泼比谁识字多……但幼教专家要提醒家长,幼儿的个体差异很大,千万不要因为暂时的“技不如人”而给孩子太多压力。

  满足孩子身心需要

  卢湾区早教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发现,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早教中心,看到不少新鲜的玩具和教具,便指挥孩子这玩玩,那摸摸,却忘了观察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也一次次被打断。她强调,早期教育首先应该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家长切莫急功近利。

  市教委教研室学前教育部主任黄琼提醒家长,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确实对文字不敢兴趣,但动作能力特别。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很小的时候,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家长关心,究竟孩子可以几岁开始学音乐、识字、学数学?是不是越早越好?在幼教专家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思维锻炼,但家长看中的应该是思维锻炼的过程,并非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黄琼建议家长,例如,可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对环境当中的汉字能够喜欢、探索;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10以内的认数、加减,培养他对数学的敏感、好奇和兴趣,觉得数学非常“有趣”,能够帮助解决很多问题,这样,以后到小学以后,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数学。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不同,有的安静,有的好动,有的整天乐呵呵,有的喜欢发小脾气。黄琼强调,虽然气质没有好坏之别,但性格有好坏差异的,特别是有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做事认认真真、有始有终,善于倾听,不插嘴,等等,都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她发现,如今,不少孩子幼儿园毕业要升入小学了,很多好习惯却未养成,这对孩子将来发展很不利。

根据目前研究,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规则概念,如果家长不及时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很有可能养成坏习惯。例如,有的妈妈在宝宝抓她头发的时候,她也是笑嘻嘻的,觉得孩子这么做很可爱。但是,明智的妈妈应该摇头,告诉宝宝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同时通过这一举动了解到,宝宝正在发展抓握能力,应给宝宝准备合适的玩具满足他的需求。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孩子及时的支持,适当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跨出第一步。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