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兵女神绝世轻狂:【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3:59
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快速变迁,都要求家长转变亲子教育观念刻不容缓。普遍的事实和现象证实:现代的亲子教育成功不存在经济问题,学历问题,以及家庭背景的优劣等。
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智慧,文凭不等于水平,金钱不等于富有。因为,现在亲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观念和认识问题。只要你愿意改变旧有的亲子教育观念以及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只要你愿意接纳古代五千年圣贤人的亲子教育方法和智慧,无论你现在的条件如何,也不论你的学历文凭高低,只要你能按照亲子教育成功的正确方法去做,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培养成才。从现在起,你一定要改,一定要学,一定要领悟,一定要一点一点地去做。亲子教育的成功只有固定的法则而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作法。一个孩子一个样,今天在这里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的事情,明天在那里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可能又不一样。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突破口,而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亲子教育的方法也要有不同的选择。我将多年亲子教育成功的体会分享给大家,同所有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共勉励。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7 22:49:59
善良的启发
——成长智慧篇之一
“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每一个人的心性,友善能化解一切险恶的心灵,能疏通所有人生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一定要出于真诚。规过劝善,出于一片诚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护孩子向上的心灵。古人云:“归过不过两人”。对你的孩子要有耐心,要花时间,点滴积累,持之一恒。
每个父母心目中,都设计有“什么是好孩子”的蓝图,即使这种图纸你无法描绘出来,但脑海里是有的。这个蓝图或许来自社会的规范,或是个人价值的体现。父母期望孩子符合他的蓝图,并以此来管教孩子并加以训练。我常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不好好学!我想在父母抱怨子女之际,同时应省察自己对于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期望会导致父母及孩子彼此之间的误解,最后导致产生不良的亲子关系,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代沟。不合理的期望有:
一、把自己的期望或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二、标准过高不合理也不合自己的孩子。
三、背离型标准:即父母期望孩子达到他的标准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是否做到了。比如:自己打碎了碗属不小心可原谅,孩子打碎碗就要吵闹一顿;爸爸可以乱丢乱放物品,而要求孩子必须将东西收拾干净。对待孩子“上纲上线”,自己却放任自流。
四、负面期望:对孩子的各项能力抱着怀疑的态度,如孩子拿到好成绩时,父母会说:“你会考这么好,这是你自己做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会最有效果,这才是我们想要探索的。在亲子教育中,实践证明友善的引导和启发,是效果好被接受且见效快,效果令人满意的好方法。
去年六月份,一位妈妈把孩子交给我时,这孩子依赖性强,因为是第一次见我,又要让他留在这里,这孩子受不了,妈妈一走,他就要穿鞋(我们在地毯上玩)。当我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对他妈妈说:“急什么,和孩子一块玩吧!”玩了一会儿,妈妈就试着走,同时我顺势说了一句,“好,你去买了菜赶快来接孩子吧(让孩子的妈妈慢慢脱身)。”我和孩子只管继续玩,一直玩,想方留住他的心。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始终没忘掉要妈妈来接他的事,一会儿说:“妈妈还不来。”在这个时候,我却不用哄,也不用强制,只是顺势说:“你想回家,对吗?”他说:“是”。“咱们一块到你家去吧?”我说。因为他心里非常着急,每一个动作都很快,好象怕我拉住他不让走似的。我呢,怕他跑得快,前面不几步远就是马路,如果他一个人过马路,我又有些不放心。但我始终不用制止的口气,而是用另一种话语和态度吸引稳住他。我说:“小凯,你真的想让我去你家?”
“真的!”他高兴地说。
“那好,咱们并排走好吗?”我顺势说道。
“好,梁老师。”并立刻退后几步跟我并齐了。然后他不急不躁地和我一起走,不再猛冲乱跑。我们来到他的家时,他的妈妈正好在楼下,这孩子也不和妈妈打招呼,就十分快活地带我上楼。刚一坐下,就让我吃西瓜,又让我吃甜瓜,并且都是自己动手洗的。吃完这些,还是不让我回家,非让我在他家里吃午饭,说什么也不让走。最后我只有“受擒就范”了。吃着饭,我和小凯说着话,像孩子一样,没有“着落”地跟孩子聊。我说:“我女儿又高又胖,上高中。”我又用夸奖的口吻说:“她呀,放假准备到北京去看看,也不让我跟她一块儿。还有啊,今年过生日也是自己和同学们一块,自己动手做饭,什么事都是自己去干。”说一会儿就有意停一停,看看小凯的眼睛说:“你猜猜,我女儿在学校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他说:“老师,吃过饭我可以上你家吗?”“当然可以!”我这时立即给他回应,他已意识到学习是需要自己做的事。 只见孩子用目光盯着墙壁,眼睛眨也不眨,我的饭快吃完时,孩子又忙着来端碗。然后主动安排事情。我们又快乐地一同回到我家。就这样,友善地引导,把有意的事情做到无意之中,孩子就会意识并主动做自己该做的事。
孩子是天真的,你说话看似无心,但听者有意,就这么简单。从此以后,小凯天天自己去找我。本来,每个孩子都挺可爱,挺天真,很通情达理,只是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急,方法又欠佳。因此,在生活点滴中,你只要用心循循善诱,孩子就会受到启发,立刻改变。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17:14:23
玩中学写字
——成长智慧篇之二
很多人说:孩子的天性是玩,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样的玩才有意义,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孩子感到快乐有趣——但玩绝不能随便和越规矩。
孩子的学习就是:“玩”,在玩中孩子能学到一切。同时,父母要充分地认识到孩子真正开始学习的时间。
亲子教育是从怀孕开始的,怀孕的时候,父母的心态要纯正纯善,心平气和,绝对不能发脾气。因为发脾气会严重的影响胎儿的健康。孩子一生下来,一睁开眼,周围的人、事、物以及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教育,他们看到的他们就开始学习了。六、七岁开始上学,父母教他尊师重道,父母要时刻教育孩子怎样去尊敬老师和所有的人。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孩子落实到每一个生活细节。
由于现代高科技给人们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即思想的污染、文化的污染、食品的污染,因此现在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要让你的孩子学什么,学多少,而是要让孩子不学什么,少学什么。电视、电脑以及不健康的书籍、VCD等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至今有很多家长还不以为然。美其名曰,看电视是为了增长知识,请冷静地思考你的孩子,是从电视中接受的知识多呢,还是因电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带来的情绪浮躁副作用大呢?
有句名言说得好:“智慧是心灵的眼睛”。从小让孩子看到、听到纯正、纯 善、纯美的询息,孩子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形成观点。他们将新近获得的知识储存起来 ,在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应用于下一个场合,同时升华成智慧,再储存起来。人生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学习、转化、吸收、加强提高升华的良性循环过程。他们每经历一次这样的循环,就更加深一层理解,进而使自己的智慧更加强一次升华。
孩子天生爱好学习,他们无休止地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是一个见证。如果我们把好奇心看作是学习的种子,那么做父母的必须对其进行筛选、取舍,成为专一,尔后培育施肥,使之成长。如果不给他好的,他就会学坏;如果随顺他的好奇心,他就会一事无成。让孩子心平气和,给孩子一个平和清净的环境,让孩子的兴趣专一,他才能展开且不断延伸智慧的翅膀。读圣贤书,交有德行的朋友,去宁净的环境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呵护。
父母急切的心情,怕随着时间的流逝耽误了孩子的每一天成长,一味地让孩子追求学校的学习,认为孩子一定要学习好,考上大学,否则,就没有出路。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家长也要让孩子利用起来,让孩子去参加补习班,让孩子多听讲,多学一点儿学校里没学懂的知识。这样做是很不妥当的,不能让孩子的思维只固定或束缚在一个听的层面,束缚在一个依赖别人讲与催促的层面,如果是那样,孩子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思考就得不到发挥。
因此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孩子看作计算机,纯粹输入资料。必须让孩子检验、体会新知识,并运用于生活中。例如:我们不能只告诉蹒跚学步的孩子说:不要爬到灶台上去,而且还要告诉孩子说会发生什么情况以及怎样对待和应付等。另外重要且又被家长忽略的是只顾让孩子看书、学习,而不懂得帮助孩子筛选过滤所输入的各种书籍和信息。不要让孩子滥看书,唯有古代文化是最精纯的智慧。因此,一开始就要让孩子熟读背诵尽可能多的古代经典,这才是让孩子受益无穷的财富。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通过正确地教育使孩子的智慧开启的过程。信息时代的知识五年一翻新,所以说对现代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远远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考多少分,甚至考上什么大学,最重要的是首先有一个好品行,然后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适应的能力。很多父母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对正确观念、有用的知识充耳不闻,一如既往地去按照自己的陈旧框框,凭想当然教育孩子,造成孩子厌烦学习,以至于给孩子带来许多学习的苦恼和不良后果。
真正的智慧是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即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身体验、琢磨,然后变成智慧。比方说,教一个孩子怎样投篮球,他试了,可没投中,最后,让他把球和球篮上“啪啪”的声音和球与手碰撞时的那种感觉联系在一起,使他通过了这一课。又如:我们带孩子去干活,去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学着付出和奉献,体验到那种情景,观察到不同的形状和变化 ,孩子就会学到了这一课。
学习伴随着一个孩子孕育成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胎儿时期最重要,其次就是在早年,孩子从一个崭新而激动人心的认知阶段跳跃到另一个崭新而激动人心的认知阶段,每一天每一时刻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婴儿和幼儿的发育首先是以日、以时来测算衡量的。所以孩子如果错过了在不同年龄段接收不同知识的时日,再去弥补就需要数倍的努力。年龄影响着孩子获得知识量的多少,及时抓住,不敢松懈,一刻都不能耽误!
“急迫”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占满孩子的自然时间,而是让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更有效,以善巧方便的方法随机让孩子学到知识。 有一天,我去办事,要路过河堤和草坪,我想是个机会,就顺便带上一个孩子。我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孩子一边还拍着皮球,我们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欣赏路旁的景致。当走到河堤时,有一位老大爷在河堤上逗小鸟,正在这时,我随手拿出茶杯喝了一口水,在嘴里咕嘟、咕嘟地漱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接着他就一个劲急不可待地追问我,我绷住嘴一个劲儿地跟他比划(加强他的注意)。等了一会儿,我把口中水吐出来,一字一板地跟他说:“我吃饭后要漱口的。”接下来我就问他,你会写“吃饭”两个字吗?他说:“不会。”我兴奋地说:“好,现在我教你写。”很快孩子学会了“吃饭”两个字。随后,我们又注意到小鸟。我问他:“小鸟在哪儿飞?”紧接着,我指着天空,我们两个一起说:“小—鸟—在—天—上—飞。”说着走着,一会儿,来到草坪,指着小草和孩子共同说:“蝴—蝶—在—草—上—飞。“(先提一个字,慢慢地让孩子占主动,我们俩个合说他更有兴趣。就这样通过联想和视觉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了‘鸟’和‘蝴蝶’这些字)”。紧接着再让孩子把刚才所说的写出来:“小鸟在天上飞,蝴蝶在草地上飞。”——孩子又学会了描述和造句。
到了下午,我又带孩子到办公室玩儿,他拍皮球,我打扫卫生。我先是拖地,最后倒垃圾,当我每做一件事时,就问孩子说:“我这是干什么呀?(加深他的印象,培养他的观察记忆能力)”。我再问:“我现在又拖地,又扫地,又倒垃圾,这叫什么呀?”开始他不知道,我就对他一字一板地说:“这叫打扫卫生。”在这同时,我启发他观察我的活动,比较我活动的不同之处,我说:“小杰,你看着我啊,看我哪一项做得最好,给我打分。”一直发问引导孩子,当孩子达到最兴奋的关键时刻,我赶快用粉笔在地上教他“打扫卫生”四个字。他非常容易地就学会了这四个字。卫生打扫完了,我带他到篮球场上学投球,他不会,我就鼓励他,一个接着一个地尝试,很快他就学会了投篮。当孩子学会一样新东西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多么地兴奋,同时也激起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我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赶快用手里事先准备的粉笔在地上写“投篮”两个字,孩子的好奇心很大,求知欲望促使他飞快地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写的是什么字呀?”我看着他的眼睛,兴奋认真地说:“投篮”,于是孩子又学会了“投篮”两个字。
亲子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让孩子学得好,就要让孩子开心地去学。这样的过程才能使孩子越学越想学,才能教孩子越学越有效率。对待孩子的学习,压根就不能用机械、笼统、呆板的“写字去”、“好好学习”、“写作业去”等这样的语言对待孩子,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的机会很多,绝不是局限在课桌上,学校里或写字、读书、做作业等。要耐心地与孩子一起交谈,共同观察,共同发现,见缝扎针地让孩子学到活生生的知识。不论是在路上,还是跟孩子一起做事、活动、游戏都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字。要让孩子有兴趣地学,关键是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个读书、写字的习惯,每天例行持之一恒,长期不懈。同时要用心专一,不可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一门深入,长期薰修。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3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17:16:00
避开孩子的意识焦点
——成长智慧篇之三
小事的固执,大事的执着都是幸福人生的障碍。家长的任性、固执、偏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变得执着。
凡遇到孩子哭闹、任性的时候,不要哄、不要劝、不要打骂、不要唠叨,要以平静的心避开孩子执着的意识焦点。让孩子静一会奇迹般的转机就会出现。
很多独生子女依赖性强,从来离不开父母,往往长久地缠着家长,遇事缠着家长不放。写作业时妈妈要陪、晚上睡觉时要妈妈陪、不让送自己上学的妈妈离开,妈妈强走就会大哭大闹等。我的一个孩子,有一次,他妈妈送他到我家,当他妈妈要走时,他缠住妈妈不让走。妈妈哄,老师讲,奶奶拉,都无济于事。我一看这情形,立即招集大家(包括孩子的妈妈)说:“来,咱们各干各的事,摆积木也行,读书也行,我们大家自由活动吧,开始!”
开始后的两分钟孩子心里有些慌,玩不进去。我示意大家不要理他。两分钟后,孩子就忘了妈妈走的事情,开始专注地玩。他越玩越开心,在不经意的时候,妈妈就不知不觉地走掉了(这只是临时解决问题的做法,随着他的长大、明理的程度,慢慢培养独立性是根本。)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只要绕开孩子的意识焦点,他们的习惯性或临时性问题都可以轻易地得以解决。
家长送孩子上学,孩子缠着父母不让离开。这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症状。孩子依赖人时他的内心是不独立的,且内心很不好受。避开孩子的意识焦点,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是一个好方法。
聪明的家长,自己慢慢领悟,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教学问题。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4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17:16:27
从小事着手  从细节做起
—— 成长智慧篇之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行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只顾追求所谓的大事、难事,结果连眼前本份内的小事、易事都没做好。停下来、静下来,做好本份内的每一件小事、易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亲子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亲子教育是难事,因此必须从容易的地方着手。
现代的孩子,因娇生惯养而养成独霸的习性。不论是做事,吃东西还是说话,都表现出这种霸道和强性。实际生活中,孩子独霸的程度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曾不断发生的现象是:你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时间不长,就会为一个小玩具争斗起来。你让孩子们分散开,他们立刻就感到无聊、无所是事。你让他们在一起做事,立刻就会因意见不和开始争斗而玩不下去。这些习惯的形成,不外乎与父母教育有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注重孩子吃好、穿好、吃多穿暖,继而谈话中离不开学习、分数,而忽视了孩子品行德性的培养。孩子霸道的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很好玩,感到也不算什么,对孩子不会有大的影响。待长大一点儿后,父母就会感到不对劲,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好管,最后成为现代家庭社会中既普遍又严重的独生子女问题。例如:孩子不知道与人分享,不能与人合作,不懂得配合别人,不能与人融洽相处,不知道体谅父母和周围的人等。都属这一类问题。
我们的亲子教育务必要从小开始,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小事开始,事不分大小,东西不分多少,贵在让孩子在心目中树起一个概念,从小让孩子去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事情,懂得分享、付出、接纳、奉献,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乐于分享、奉献的好品质。
我的一个孩子,在家里特别的娇惯,什么东西尽着吃,尽着喝,尽着玩儿,养成了凡事一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个十足霸道的孩子。我接收以后,开始对他进行训练,先从小东西开始,拿出来一些带壳的花生,让奶奶、阿姨、老师、孩子们都围在一起吃花生。先让孩子开始剥花生,我带大家一边念叨着(把剥好的花生):奶奶一个,阿姨一个,老师一个,宝宝一个。说罢,望着孩子,微笑着不断向他点头认可,促使他主动去做。孩子非常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把剥好的花生仁按我说的顺序一个一个送出去,当每一位接到他递过来的花生时,还要大声说:“谢谢!庆庆的花生真好吃!”还给他鼓掌。我带大家反复地这样做,他越来越乐意分享并改掉了霸道的习惯。一次,二次,一天,二天,三天过去了。这孩子不论吃什么东西,都记着先给身边的人分一份,最后再给自己。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5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17:17:45
少批评指责 多明确引导
——成长智慧篇之五
孩子会做到你表扬的内容,孩子不会做到你责备的内容,不论正与反,不论好与坏,不论对与错,你对孩子发出的每一次讯息都是一次心理的强化。究竟想让孩子实现什么,全在你的选择和选择下的言行举止……
人性是不喜欢批评和指责的。因此任何人不论年龄大小,都不愿接受批评和责备。这是人性的弱点。但成人对孩子却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似乎认为给孩子指出毛病是父母的天然职责,是真正地为孩子好,所以总是毫不犹豫、毫不吝惜、也毫不理智地随时随地批评责备孩子。对待我们的孩子,就象对待拿着鞭子抽赶的羊羔,让它们顺着自己情绪化的思路走。孩子与成年人一样不喜欢批评和指责,更不喜欢教训,但你要是做,他就会按你说的去做。而我们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批评、指责、教训都是为了孩子好。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配合。这说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做父母的权威和尊严。实际上,批评、指责、教训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如果不改变会使其出现逆反心理。
我的一个孩子,妈妈要求每次做完作业都要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有一次他急着去看电视,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在地,妈妈一看就急了,开口就指责:“你看你这孩子毛手毛脚,做事一向不知道小心,还不快收拾好。”说时迟那时快她一巴掌就打了过去,孩子“呜呜”地哭了起来,家长还是一个劲儿逼着孩子收拾,孩子心里生气,不接受,站在那儿像个木头人似的怄气。他越不动,妈妈越生气,孩子就是不接受,妈妈也下不了台阶,怎么办?我想:类似的事情很多,大多父母是打、骂一通,指责训斥一番。其实正确的去做很容易。好比说:
父母家长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一方面做为父母会不会犯这种错,自己犯了类似的错时,应不应该原谅,而我们的孩子就该责备吗?第二:宽容孩子,耐心地帮孩子或让孩子自己收拾整理一下就行了,用不着大惊小怪的。难道发生在父母身上是小事,而发生在孩子身上就成了大祸了吗?这样对待孩子是不对的。第三: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去处理,其结果就会完全不相同,对孩子一定要耐心、冷静地去引导,这样做孩子不仅会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且还会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而以粗暴、武断做法去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时,孩子因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对抗、会抵触,粗心大意的毛病不但改不了,反而会继续重犯类似的错误。
我的另一个孩子,吸了墨水,就把瓶子放在了手边。我看到此情形,就坐在他身旁,望着他的眼睛,耐心、轻声地说:“洋洋,吸完墨水后,墨水瓶不要仍放在你写字的地方,如果你不小心,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他想了想说:“会碰翻。”我再引导他去想,碰翻后墨水就会洒落到作业本上染得一踏糊涂是不是(让他清楚明白地认识到做事不恰当的害处)?接着再耐心地给他讲方法:“你记住,凡做事要按次序,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次递,有条理。比如:吸一笔水一般可以用半天到一天,在这段时间内,你就用不着墨水瓶了。所以说,你每次吸完后,要养成随手就把它搁到碰不着、挨不到的地方,这样你就省去很多麻烦。”
凡事要事先给孩子说明做事的次递,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允许他一次一次去练习,直到学会。类似这样的小事,一次不行,再提醒一次,经过二次,三次耐心的提醒,孩子就会很容易地注意,照着做,随即养成一个好习惯。
亲爱的家长,在亲子教育中,要把生活中的细节小事放在心上,实际上小事并不小,因小事引起麻烦的事枚不胜举。亲子教育就是从小事做起,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多一些冷静和智慧;多一些启发和引导。你的孩子,还有你自己现在和将来就会增添许多的舒心和快乐。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6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21:35:16
不要把“不好”的话挂在嘴边
——成长智慧篇之七
遇事时要把“不可能”说成“这样做能够做到”。把“不能”说成“这样做就行了”。把“罪过”说成“这样做才是善良的孩子”。把“不对”说成“这样是对的”。把“不好”说成“这样说就好”等,把负面的词语转变成正面的去运用,把消极的话题改成积极的叙述。
当孩子常听“不好”、“不是”、“不行”等负面的言辞时,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童稚心将会逐渐失去,变得心理消极,不求进取等。成功的亲子教育是要通过种种积极向上向善正面的言辞和行为,激发引导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地扬长避短,弃恶扬善,积极、向上、向善地成长。并鼓励孩子去主动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最终目的是让他树立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孩子或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的信念,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他再作进一步的要求和教导。
从表面看,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的,成为优秀的,可我们的作法有时却是相反的。在不经意中,毫不吝惜的说孩子这不是,那不行、批评或给孩子下定论,不断在孩子的潜意识中输入消极污秽的词语。如:“这孩子嘴笨。”、“傻丫头”、“坏蛋”、“没出息”等用这种语言跟孩子讲话,或在朋友面前评判自己的孩子等,这已是现代家长的一个普遍现象。
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办事,看到一位母亲怀抱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整半天都在不停地用“皮蛋”、“臭蛋”等字眼跟孩子讲话,我在一边感到非常的沉重,一个生活在这样一个“皮蛋”、“臭蛋”言辞中的孩子,将来他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潜意识学的角度:一个人的好与坏,美与丑就在于你从小给他潜意识深处输入的是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输入好因,他就能得好果,也就是说,潜意识种下好因,就能得到好果,得到善果,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否则,亦然。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论是有意或者无意,不论是随便或者好玩,都要慎重使用你的言辞,万万不可滥用消极的言辞。否则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无穷无尽的坏处。
亲子教育要掌握一个原则,始终给孩子输入正气的、美的、善的、积极的、上进的、健康的信息,给孩子贴“好标签”。让你的孩子在潜意识里不断种下正气的、美的、好的、善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种子,这样你的孩子就一定能结出相应的好果实。潜意识学、心理学专家实验发现:一个从小被定位为“丑小子”、“傻瓜”的孩子,长大以后,自信心都比较差,内心充满自卑、多疑、嫉妒且攻击性强,成人以后,造成心理障碍多,人际关系不理想等不良人生结果 。
我的一个孩子,从小他的父母对她就很严厉,整天对她传播的都是负面的讯息,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其实她是害了孩子。她说从小就看出她的女儿有点像男孩子气,她很害怕,恐怕养成习惯后对孩子不好,于是,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闺女就像一个男孩,看你的声音多难听,粗声粗气的就像傻小子,就不会秀气一点儿等。每每看到孩子的不如意,责备、批评或是所谓的教导便一起向孩子袭来,天长日久,她的女儿越来越像男孩子,说话、做事,连玩耍、爬高上低的动作也都像男孩子。等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她的女儿,已变成了一个地道的“男孩”。我第一次见她时,就把她当成了男孩,衣服被挂烂,手里拿着棍棒当枪用,爬高上低、走小路、翻墙头、骂人、动不动就打架,脾气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差......妈妈后悔莫及。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7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21:35:54
让孩子谈“情”公开化
——成长智慧篇之八
常言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对孩子而言,神秘的事情会让他探纠不清,越来越神秘。把本来神秘的事情立刻公开化,逐渐就会淡化,最终成为一杯无味的白开水……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情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孩子就隐隐闪现一些谈情说爱的念头,这时候作为现代的父母千万不能用敏感、盘查看守的心理对待他们。例如: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异性说话或交往就大惊小怪,乱作判断等。你越是这样,孩子往往越好奇或有逆反心理,本来无意或不成形的念头,反而会变得有意识起来。现代孩子在性方面出现问题较多的原因,就是父母不当的管教方式与外界开放的现状产生严重反差造成的。即一方面父母封闭孩子的这种意识,把情爱、性爱不科学地神秘起来;另一方面是外界各种媒体的公开传播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孩子没定性,是非观念差,在没有正确、客观、科学地树立爱情观之前,往往会刻意地追求或偿试。
我的一个 孩子已上五年级。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放学后天已经有些黑了,他妈妈去开家长会,一进学校大门就看见自己的孩子与一位女同学在房子的墙角处说话,妈妈走到跟前,二话没说,气势汹汹劈头盖脸地指责孩子一顿:“没出息,不争气的小子。” 这些没根据,没着落的话一股恼地往外倒,孩子听了这话,根本没反映,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闹得家长会也没开成,孩子一气之下跑出去失踪了两天。 后来,我与孩子谈及此事,孩子说:“本来连一点都没想的事,经妈妈这么一提,倒也开始产生这些想法了。”事后我和孩子做了及时的沟通,孩子的心才平静下来,经过几次教育才算消除了由此产生的杂念,后来我与他妈妈都感到很后怕:要不是发现的及时,调整的妥当,说不定孩子会因此误入歧途......
在这方面,我的另一位家长做得比较好,平时经常跟孩子以谈心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这方面的思想,以正确、客观、科学的心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认识到:情爱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把握,一切爱都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这才不枉为人。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事实上,男孩女孩随着年龄的长大,异性之间都会有一种“神秘感”,而每一个年轻的孩子都不可能顿悟出那种成熟男女的关系,它必须由我们做父母的来适当教育和引导。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就要明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正确客观对待孩子的交往,开诚布公,让孩子明白交往异性朋友要庄端大方,无论和谁交往,都应让父母知道。家长呢?也千万不能用怀疑的心态,把想说的话埋在心中佯装什么都不知道,而背地里跟踪、侦查。要让孩子的两性世界一目了然,由神秘偏激走向科学道德、理性化。
二、让孩子的朋友参与你家的活动,一起共餐,以便了解对方,也是学习对方长处的途径。当你发现某个孩子有许多忧点时,而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欠缺,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三、教孩子了解对方,如果彼此的喜好差别太大,交往起来,多半是苦多乐少,通过平时的教育一点一滴的教给孩子让他明白:道德品质差,不孝顺父母的孩子,坚决不能交往。
四、教孩子关心别人,两性世界其实是一个关心、信任、理解、分享的世界,要想赢得他人的信赖、喜欢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关心他人,而不是牵制他人,学会用平常的关心去换取长久的信任。一切都要建立在自爱和尊人理性的基础上。
五、与孩子常谈一些感情方面的事,甚至不妨谈谈自己的情感经历,不要等到孩子谈恋爱时,才慌慌张张地不知从何谈起,平时就应该教孩子表达情感,让孩子给你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孩子才会有事不背你,才会在恋爱的事上与你商量乃至听你的意见。
孩子的情感与大人一样,去掉紧张的心理,自然、大方、轻松地对待,你的心与孩子沟通了,孩子就会有话必讲。多关心孩子、体贴孩子,多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一切事情你不用担心就会了如指掌,如你所愿。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8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18 21:36:29
要给孩子改作文
——成长智慧篇之九
要给孩子启发、提问、引导。不要给孩子叙述、结果、讲解。凡事让孩子主动你被动。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学习、生活的良方。
在亲子教育的实践中,常常有家长埋怨发愁孩子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是“枣核解板没几句”,就是没有中心,没层次,没有思想性等。很多时候写作文纯属应付了事,草草带过。父母家长对孩子作文水平的提高到处咨询,参加辅导班。不见效果时会常常发问:这到底是慧根不佳呢?还是教育的方法不对呢?
教条的教育方法:一方面父母往往以开头怎样写、中间怎样写、结尾怎样写这样的模式让孩子机械教条的去模仿,这样做让孩子导致孩子感到写作文没兴趣;另一方面是认识的问题。自古以来写篇好文章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事情,因此,在人的潜意识里,对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就抱定一种高不可攀的心理想法。在写作文时事先就产生一种恐惧感。第三种,孩子把写作与生活割裂开来,为写作而写作,教师和家长没有先教会孩子让他一开始就去实践,把想与说,说与写,想与写联在一起,让孩子搭起想、说、写的桥梁,使孩子看到就说,说到就写。
事实上,孩子的写作能力也需要从小培养,让孩子写好作文是一个启发引导的过程,而非刻意地让孩子先看什么精选作文或参加什么补习班。要想让孩子轻松、自然的写好作文,在孩子开始认字的同时,就要训练他把自己想的、说的用文字的形式书写出来,在逐步认识更多字的基础上,让孩子先用语言表达而后用笔记录下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写一个词,逐步写一句话,继而是一篇短日记。训练的方式如:在带孩子玩时,见草说与草有关的句子,见水说与水有关的词语,让孩子及时地写出来,从小就跨越说与写的鸿沟。让孩子养成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随时随地都可动笔,会拼音写拼音,会写字就写字。接着再教孩子查字典,把不会写的字查出来补充上。久而久之,孩子有了写作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好文章就指日可待了。我看到生活周遭的大多数孩子对写作文感到很困难,而这些孩子却都非常有思想性且语言表达也非常流利、有次序。可就是一轮到写作文的时候 ,就发大愁了,这就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自然、通俗、轻松的引导和培养,而导致了孩子把写作教条化、公式化、困难化。再一个原因,从小训练动手的习惯,长期懒惰也不想写。
家长让孩子多认字,对写作很重要。同时还要让孩子感觉到,写作是一种用笔说话的自然表达方式。另外,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时光被白白浪费(比如:妈妈常抱着孩子闲聊等),而到了上学时又没得到相应的培养和训练,再加上猛然要学习和阅读大量的书籍,给他带来的是一种压力,一种茫然。而压力使他对写作更加恐惧。所以说,很多家长都诉苦:“我的孩子什么好作文书都买了,还是写不好作文。”
孩子写作没兴趣以及作文写不好的另一障碍是,在通常情况下,家长先让孩子坐下来写作文,然后再认真严格的(其实,父母为孩子改的也未必正确)为其改作文,在改作文中,往往会挑出一大堆的毛病,什么这个句子不好啦,那个词语不恰当啦,或者是这个段落没意义……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你这样做了以后,孩子内心很容易产生恐惧,就不敢再作自如的尝试了。 于是孩子在写作文时束手束脚,就不敢再放开手写。潜意识里产生了许多障碍,于是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的灵感大大减退甚至封闭。在每次孩子写完作文后,照例指点一通,乱加批评,看上去你对孩子在严格教育,实际上你在一步步抑制孩子的写作思路和兴趣。
正确的做法是:注重启发引导,鼓励他写,写好后让孩子大声读,读后给他鼓励(如鼓掌、 竖个大拇指等),表扬他进步的地方和方面,那怕是一个句、一个词、一个字都很值得表扬。引导他发散思维,扩展文路,调动他的内在主动性,指出正确的是什么,不正确的是什么,启发他自己去修改。
具体提高孩子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
孩子坐下写作之前,先让孩子口头表达一个想法、一个房间的摆设、一顿丰盛的午餐等,还可以让他先叙述一遍一件事情的经过,然后再把它记下来,如:制作一个小手工艺的过程等。孩子叙述时,你要专注地、仔细地、用信任和关爱的眼睛望着他,还可以对他插话说:“你想的很好,说出来更好。”待他叙述完后,就鼓励他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自然就是一篇好文章。写完以后,让孩子给你读,而后你把错字、错句、以及语句不通顺或颠倒的语句以建议的口吻,给他指出来,让他自己去找字典或翻阅书籍纠正、修改。一开始就让他知道这是自己的事儿,让他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小时,不会查字典要耐心地教他方法,再大年龄时要提示孩子查书籍,查哪些书籍,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会使用工具书进行写作和学习的习惯,继而不断提高这种能力。
这样做,你和孩子都轻松,孩子对认字、写作文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兴趣。同时由于是自己动手学到的东西,即灵活又印象深。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初写作文时,往往词汇掌握的少,你可提示启发他去查找和使用修饰的词或字,让孩子象搭积木一样去填补,这样做,孩子就会越来越有写作的兴趣。
如孩子描写小草时,你可先让其观察或想象一下小草是又绿又嫩呀?还是又黄又瘦呢?让他自己根据描写的主题去选择,把适当的修饰词放在小草的前面或后面。又如:孩子在描述城市有很多路灯时,可启发他使用“五彩缤纷”来修饰“灯光”,还有把道路两旁的灯光拟人化,好象在跟我们过路的行人“眨眼微笑”等。慢慢地引导,孩子既活跃了写作的思路,又提高和养成了仔细观察、灵活思维、用字遣词活泼等方面的能力和习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比较的自然、容易了。
对孩子写作文的培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根据孩子的年龄、程度、采取不断加深和扩宽的方式,让孩子的思维不断发散、加深、升华,从而孩子的写作潜能就会得以不断开发。
以上的方法只能让孩子想写、能写,提升写作水平,开发写作潜能,还要基于从13岁前读诵圣贤书,背诵古代经典,如“笠翁对韵”等,可奠定一生的文学修养根基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9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01:03
打开孩子心灵的好窗口
——成长智慧篇之十
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一个人在潜意识深处种下了不同的种子。太阳也有被云遮敝的时候,人的心灵也会有不明亮的一面,因此,从小着重展现孩子明亮的的一面,打开孩子心灵美好的窗口,让他发热、放光。
相由心生。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都会从面貌上表现出来。如果让我们的意识焦点集中到好的方面,好的事情上,心灵好的窗口就会打开,如果意识的焦点集中到不好的,消极的事情和思想上,就会打开一个不好的心灵窗口。为了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时刻注重打开孩子心灵美好的窗口。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在楼上和奶奶玩儿,正玩着时,小女孩打开这窗户向外张望,看见一个人正在雨地里埋一条小狗(这条狗是被人残杀的),那情景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影响了孩子的心情,突然孩子的脸色变得非常恐惧,非常沮丧。奶奶看见后,马上走过来,随手关了那扇窗户,同时打开另一扇窗户,孩子顺眼看去,窗外远处,对面一家的平房上一盆盆鲜花开的正艳,五彩缤纷。瞬间,小女孩表情兴奋起来。奶奶跟小女孩说:“窗户好比人的眼睛,你从窗户里看到喜悦的人和事,心情就好起来,否则心情就会变坏。而人的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心灵美好的人每天都会以友善、喜悦、感恩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那她的身心就会健康,面貌就会美丽漂亮。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做父母的,要多给孩子分享一些美好的事情和思想。让积极、健康、美好的思想充满孩子的心灵,而尽量避开那些消极污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不经意中,跟孩子乱七八糟的说一些不健康不愉快的事情,哪里死人了,哪里着火了等。无聊消极的信息给孩子传播的越少越好。有时候,家长是为了教育孩子,给孩子说这经验、那教训。比如:谁家的孩子不孝顺啦,谁家的孩子爱打架啦,某某地方的孩子杀父母啦等,这些消极的事情都不要给孩子说。要想让你的孩子好,在孩子面前只说好的避开坏的,只说纯正的避开邪恶的。对孩子讲话要有分寸,要有理智,消极低俗的语言不但浪费了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更严重的是会污染孩子纯净、友善的心灵,误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慎重地对待给孩子说的每一句话、给孩子展示的每一件事。想让孩子好是从小给他定规矩,教他做好,而不是小时不管,待长大再灌输消极的。这样会百害无一利。
给孩子心灵打开好窗口的含义是:
一、把父母比作建造房子的设计师,你的孩子就是正在建造的这座房子,地下室及地基已经造好,房屋的主梁与屋顶仍在建设中。但是当这座房屋的基础已经建好,而建筑师又要在这座房子上做什么改动就已经太迟了。
1、这座房子就在你的脚下建起,就在你的家里建造。
2、父母就是建筑师。
3、孩子一生都将居住在这座房子里。
二、把父母比做孩子的设计师。父母以伦理道德的标准,以人性所具备的内涵和外在行为设计孩子的一生。运用恰到好处的亲子教育方法和智慧启发、引导、教育、管理孩子。
父母的拥抱和亲吻,就好像给了孩子种种夸奖和表扬。比如:在孩子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跨出了最初几个趔趄的步子时,父母如能对他大加赞许和鼓励,这样他就会倾向于重复这些行为。
至于遇到什么情况要对孩子予以奖励,则由你决定。但是,如果你不能肯定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有价值的,你可能会一时为某一行为奖励他,以后又会为同一行为惩罚他。这样造成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孩子糊涂,培养出糊涂的人来。注意,奖励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鼓励不要让孩子产生傲气,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的原则是:赞许、鼓励性德行为,而不是外貌才能和人。好的标准是:孝、敬、仁、义、理、智、信。
如果你真心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如果你已明确这是孩子的一个大目标,那就应该首先剖析自身,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作法是有用的,哪些作法是无用的,甚至是相反的。然后你可轻松地采取许多措施付出持之一恒的行动,来增强这一可能性,使他喜欢学习和读书。
你要在孩子很小时候起,就使他对书本有积极的体验。给他讲童话故事,花些时间读书给他听,在他成长过程中,从小就让他在安静的环境听有声书,要选择圣贤经典书籍。父母要每天读好书,带动孩子,影响孩子。
三、做为一个父母能为自己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成长,别轻易妨碍孩子的成才。同时要激励他们的勇气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真切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不依靠父母身心健康的孩子。注意自由是不障碍他的自性,而绝不是放任无规矩!
从心理的角度讲:当你自由地去做事,自由地表达情感,为人父母,让孩子自由表达,而目的是要教导孩子掌握对错,分辨是非,节制那些该讲,那些不该讲,自由地成为真实的自己时,就不那么恐惧害怕,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探索精神,学习的欲望会更高,更富有自我实现精神。反之,不能自由地去做事,不能自由地表达情感,不能自由地成为真实的自己时,久而久之,他们往往变得会神经过敏。但切记无论任何自由,都要建立在道德、仁义、礼让的基础上,其它一切都是方法,在对待孩子时,一定要掌握住这个原则。
教会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他们为自己负责,如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助人为乐,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开始。
四、因此我们必须把孩子看作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他自己的最好老师。做为一个孩子,不在于他懂得多少,而在于他掌握多少,自己安排学习的方法,而在于他能运用多少,不仅如此,还要关注不同年龄段要选读那些书。比如:在十三岁之前背诵古文,阅读古代名著,打基础开智慧。十三、四岁以后,再着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会感到很容易。“有余力,则学文。”从小培养孩子守规矩,让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老师,自己谦卑,恭敬别人。有规矩懂礼貌,才有学习的定心。
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把孩子的做人规矩和做事定性培养,就要“如金入模,如水有堤。”让孩子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时去感受快节奏的时代,慢慢适应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的父母才能安心、放心。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以开阔的视野,长远的目光施教对待我们的孩子。那种刻意追求孩子分数,靠催促对待孩子的行为,靠盯着孩子做作业的方式,只会扼杀孩子成长的天性,扼杀孩子独立性本能的发挥,成为孩子心灵的种种枷锁。
因为教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是指导,只有学习者自己才能形成智慧。所以给孩子补习,讲题告诉孩子答案,是扼杀孩子的智慧和学习主动性的拙略行为。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孩子自己去学习,孩子才能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做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大任务是:正确引导孩子,在孩子执行的过程及时准确纠正做错的行为和方面。
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有学问的有用人才,那你就让他从小参与家庭劳动,让他业余的时间和精力适当运用于生活实践,这将对人生受益无穷。请改变那种为玩而玩,为消磨开心而玩的活动。因为那是在浪费孩子的精力和生命,要让孩子从小做力所能及的有用有益的小事。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0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03:37
培养孩子的知耻心
——成长智慧篇之十一
人之所以有凡圣的区别,主要就是在于知耻和敬畏的存心,一个不知耻的人,也就不可能去做荣耀的事情。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由于父母不懂得给孩子开始就树立真、善、美、慧的做人、做事准则,而是人云亦云、自由放任孩子。生活的环境诱因太杂太多,在孩子还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时候,就任意沾染着各种不良的言语、行为、思想、观念和习气,由于父母教育做人的正确敏感度差,而导致孩子不知什么是耻,什么是荣,从而对耻的事不知拒绝,对荣的事不知学习,这就表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的错误行为烦恼,家长常说:我的孩子就是没记性,错误的事嘴都磨破了,还是记不住。这是为啥?孩子的记性最好人人都知道,可为啥改错就是记不住呢?这个主要原因是:孩子从内心就不认为错,也更不想着改。因为没有标准,在家里你让孩子这样做是对,出了门在外面别人那样做也有人说对。所以,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也不知道什么是真对,什么是真不对!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为人父母自身高度警觉,从小在家给孩子确立正确的做人、做事规矩,在孩子从小就自然培养,待稍大一些该走出家门时,就有了做人、做事的定性,这才是你省心、省力的善待、真爱孩子最根本有效的做法。
一、让孩子知耻改错快的方法
1、从小确立做人、做事的准则(准则就是《弟子规》)。让孩子照着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能放任,不能妥协,不能间断。孩子高度警觉,发现蛛丝马迹就要及时纠正杜绝。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有问题的孩子也要注意保护。
我的一个孩子,真令我感到吃惊。他是因为上小学一年级成绩一直跟不上,妈妈才把他从学校领回来交给我。有一次,我带他去玩,正走着走着,他猛的一惊,“老师,快走!”他一边说一边拉我的手。
“怎么回事?”我问他。
他指着一个地方说:“那是我姥姥家。”
我说:“好啊!是你姥姥家,咱们去玩一会儿吧!”
他立刻拉长了小脸说:“去那干啥,不能去。”
“那为什么?”我说。
“我一去,她会追问我,为什么没到学校去上学啦,你是不是在逃学啦?你为啥不好好读书哇?”他说着眼里噙着泪花。我望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心里明白了,孩子真是有心眼啊!他知道逃学的孩子在父母及别人的眼里是坏孩子,他不愿意当坏孩子。看上去孩子不吭声,心里也是不好受啊!而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平时任意批评,责备孩子,不分场合打骂孩子,父母不注重体谅孩子的内心感受,致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无情的伤害。作为父母千万记住:对待孩子应该同情他、爱护他、开导他、激励他。因为,一旦解除孩子心理压力的包袱,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3、常带孩子去健康高尚的场,与德行好的人交往。《弟子规》中有:“善人则接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映于眉睫。”
4、对出了问题的孩子,要根据不同程度付出关爱,以加倍的耐心和时间逐渐感化令其善心回头,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
5、对不论错到那种程度的孩子,都不要用拒之门外的态度和行为往外推孩子的身心,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会更差。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以极大的忍耐心,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一切,要时时提醒自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的现状,是他的习气所致,而不是他的本性,要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早晚都会回头的。
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的行为有以下常见的几个方面:
1、孩子生活的家庭不和谐,家庭成员彼此不关爱。父母之间不和、吵架是伤害孩子的最大原因。
2、你对孩子的期望会过高,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
3、不注意经常适时、适地鼓励孩子,让其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并在其过程中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宽容我们的孩子。
4、对孩子不关心,了解不够,未得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5、从小不注意培养,对孩子只知道物质上的关心,生活上的疼爱,而不懂得从小 教导孩子怎样树立人生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
6、对孩子较好的表现无原则的夸奖、赏识过度,而对孩子的错处不分时间和地点的乱讲一统。
7、对孩子打击的太多,认为他是孩子,怎样说都没啥。
三、缺乏自重意识
1、开始从言语上或者行动上欺负别人的孩子。
2、突然与以前的朋友断绝来往。
3、不愿尝试新鲜事物。
4、过于想引起别人注意或者自吹自擂。
5、内心不平和,爱找茬、攻击性强。
6、情绪悲观,不相信自己有影响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
7、经常抱怨别人不爱他,不喜欢他,不表扬他,瞒天怨地怪命运。
四、拥有健康自信意识的孩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和完成一个任务时,有相当大的自信心且动作敏捷。
2、普遍喜欢与学校的师生交谈,感觉十分快乐。
3、做事独立,有自己的主见,不受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情绪、眼神、语言的影响。
4、不随波逐流,能坚持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人有主宰,不易被不好的东西引诱,为人公正。
五、自重意识受到伤害时,会有以下负面的影响
1、学习成绩不好,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2、不善于与人交往。
3、很容易变得精神消沉。
4、受人引诱,沉湎于上网、吸烟、酗酒等堕入消极污秽的泥潭里。
5、畏畏缩缩,易躁且焦虑不安、头痛,或是随便不自爱。
6、缺乏自信心,还经常苛求自己,依赖他人,极易产生对他人的怀疑、嫉妒、怨恨等消极想法(心态)。
7、常表现出对自己百般挑剔,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遇事犹柔寡断,常觉得自己软弱可欺,自怜感强。
另外,性格多内向,饮食无节制,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如穿衣不整齐,经常往自己的身上乱画等。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1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03:57
你的孩子突然掉队怎么办
——成长智慧篇之十二
“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16岁时掉队了,实际上他从6岁就已经掉队了。
今天,我的一个上高中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来找我苦诉:“谁都知道,我的孩子从小就聪明、学习好、懂事、听话。可到了初中不知怎么就开始不听话了,结果到现在越来越让人担心失望了......”看着家长无可奈何,百思不解的表情,我只好拿一棵小树的成长做比喻,来让他明白问题的原因:
我指着窗外花盆里的小树,说“比如这棵小树,它小的时候,泥土里的营养成份比较充分,再加上小树需要的营养量较少,所以能够健康的成长。而当其逐渐长大,如果这时你给予它适时、足量的营养成份,又有充足的阳光照耀,这棵树在肥沃的土地里很容易就长大成才。相反的,没有充足的肥料、水份、阳光、土壤(一系列的防病措施)。树木肯定经不起各种污染、暴晒、狂风的袭击,然后枯萎,甚至死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的成长与人的成长道理一样。当孩子小时各方面照顾都很好,但一到孩子逐渐长大,父母普遍认为:孩子能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睡觉,就认为他能独立了,可以不再多加管理和关心,可是往往在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除吃、喝、玩、乐、休息以外,还有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对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对是非道理的分辨把握能力。而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思想认识也随之扩展,他确实需要吸收更多能使他顺利成长和健康免疫的各种养份,并随时补足和强化这些养份。否则,如果你不注意的话,他必然会受到社会生活环境中很多不健康的负面“养份”的侵袭,这就是你的孩子会掉队的原因。
做为一个好的、合格的父母确实需付出很多,你要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吃和穿,你不是一个供给者,你教孩子的首先应是生存、生活的智慧。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要求他考满分的“文凭父母”,而是懂得关心、体贴、了解、鼓励、教导他的贴心的爸爸妈妈。只有如此温馨体贴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没有烦恼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活得快乐、健康有智慧。这样的孩子一旦踏入社会,也会面对成功,步步为赢。
要做一个不断学习进取的父母,孩子是站在你的肩膀上的,你有多高,他就会有多高;你看多远,他就会看多远。你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境界是孩子成长的活教材;你改变,孩子才能改变;你成长,孩子才能成长。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智慧,敏锐地体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需求,是善意,是谅解,是委屈,是埋怨,是喜悦......都需要你付出理智,付出耐心,付出爱,更多的是真爱——发自肺腑的真挚心灵对话,是恩威并济理智的爱。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2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1:38
你封住了孩子的嘴
——成长智慧篇之十三
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要理智的对待孩子的说话和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对孩子想说的1000句话减少到一句。
人一出生,只要不是有生理疾病的原因,没有不爱说话的。可我们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却不肯说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不说话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小时候没教孩子怎样说话而导致,渐渐长大后不懂得什么时候怎样说话,而影响语言的表达。你不发现我们现在的孩子,你让他自由说话时,他废话连天,当有正事让他讲话时,就表现出木讷、害羞的样子。
另外属方法问题引起的,平时父母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无休止地指使孩子怎样做,怎样学,怎样才叫懂事。当父母这样做时很多时候都在违背孩子的愿望,所以,孩子就用沉默来对抗父母的“教诲”。不少家长给我反映,当她说她孩子的时候,她的孩子把嘴一噘就是不吭声,常常还说着说着就“咔嚓”一声把门关上躲进自己的房间去了,任凭你死说活说也不会有一点反应。就这样时间一长,慢慢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我们说话了 ,是你自己封住了孩子的嘴。
一个孩子的妈妈说得好,“孩子不愿意回家时,说明家里没有温暖,是父母赶走了孩子的人和心;孩子不说话时,是父母的语言没有打动孩子的心,是父母封住了孩子的嘴。”这话说得多么忠恳确切。父母一个不经意的举手、甚至一种不真诚的笑声,就会伤害孩子的内心。
我们对待孩子一定要真诚,且每一句话每一言行都要慎重,你不恰当的举措以及不恰当的批评,一下子封住了孩子与你交流的口,你失去的是孩子对你的信任,争得的是孩子对你的远离。父母要在家庭承担起“君、亲、师”的天职。
不经意的眼神,不真诚的笑,以及不恰当的各种行为,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父母——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亲子教育过程中,一是要随时随地体贴孩子的内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温暖孩子的心;二是要节制和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这样才能不伤害或少伤害孩子的心。
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有孝心的孩子绝对不会让父母催着学习、做事,也不会跟父母殴气,更不会不愿意跟父母谈话。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的德性,让孩子有规矩,同时教孩子会说话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说什么话,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说话,对什么样的人怎么说话,千万不可随顺孩子的喜好、情绪,凡事都要有规矩要有原则。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3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2:01
不要随便托人带孩子
——成长智慧篇之十四
生儿育女是喜剧,教育不到是悲剧,教育不到是父母的责任。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省劲,安逸而不负责任地随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保姆等,这些都是对教子育人的极大失职和错误。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宝贝,是家庭的希望和慰藉。但抚育孩子又是一项系统的人生工程。如果做父母的稍不留心,就误导和耽误、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比任何投资上的损失都要惨重得多。因此父母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随便托人带,也不要因自己忙或为了省劲儿等原因,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我看到不少的家长,就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交际、应酬的方便,不是把孩子往姥姥家一放,就是顺便往姨家一搁,感觉自己挺自在、省劲儿。做父母的应该知道,亲子教育要讲质量,父母的职责任何人代替不了,对孩子是要负责到底的。不要只顾他的年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让谁看管孩子,让谁带孩子要有选择性,如果你只是图省钱、省心、省劲儿,只顾眼前一时的安逸,那么孩子会让你失望,日后你需在孩子身上加倍的付出。因隔代老人最易无意地失职,娇溺孩子而让孩子失教,这是父母永远也摆脱不掉的责任。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子女不成器是父母的过错,生养孩子以及正确地教育他们才是人生的喜剧,对于现代的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关注对他的管理并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否则,你会后悔莫及,从现在起就开始,不要再委托人随便带孩子,其具体的原因如下:
(一)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妈妈的工作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家庭是最好的教育机构。要知道孩子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温暖的家庭,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能代替父母和家庭。
(二)如果让爷爷奶奶等老一辈带孩子,一是他们很可能因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或生活习惯已不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的说教,孩子也听不进去,有可能会误导孩子。二是在生活上爷爷、奶奶已退休在家,会特别的娇惯顺从孩子,使孩子没有规矩,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交给其他人带养孩子,更应该注意其人品、内涵和修养程度,没有选择地把孩子随便让人带,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日后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和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对孩子的培养,从小开始,持之一恒,不能间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行为是不会收效的。父母万不得已因工作需要让人带管孩子时,应物色好人选,选择有德性、有学问的人来带孩子。其次是父母家人要统一思想,统一方法,“先培训后上岗”,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培养孩子教子成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族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孩子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母亲——成就孩子的摇篮!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4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2:38
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家庭环境
——成长智慧篇之十五
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纯洁的,教育孩子就象往白纸上写字一样容易,可为什么现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亲子教育显得异常的吃力费劲……
在这里,我反反复复地劝诫父母,不要只顾多给孩子什么,而是要关注少给孩子什么,选择给孩子什么,要让孩子纯洁、平静,保护好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不受污染。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犹如嘈杂、喧哗的闹市,找不到一处的宁净。拥有安静的家庭则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就象一块寂静的绿洲,平静与绿色对现代人犹为重要。孩子需要一个宁静的心灵,一个温馨、宁静的家庭环境。不要一味地追求时尚和现代化的生活而忽略了这一点。
(一)父母和谐,教子思想方法正确统一。父母共同不断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转变亲子教育观念,是亲子教育的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二)父母一进家门就打开电视消磨时间,这种坏习惯必须改掉。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作业,看书,听故事。闲暇时与父母交流,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因为实际上父母挂在嘴上的要让孩子有选择性地看电视,其结果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根本把握不住,孩子自己也控制不了。如果从小不开始严格杜绝,到长大以后一定会无法管理。
(三)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明亮。在一个家庭中,东西的胡乱摆放、饰物的摆设过多过杂都会干扰孩子的心境,分散孩子的精力,影响孩子专注地学习,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小事,但却是亲子教育中的大事。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父母的重视。
(四)家中的物品和用具要简单自然,实用要方便简捷。现代的家庭生活过于复杂化,父母刻意追求装饰、摆设,方便安逸是对孩子宁静的心灵培养的一大障碍。我的一个孩子,他家庭住房很大且很宽敞,一套一万多元的音响及配套设施放在客厅里,长年累月,除了看电视,别的功能基本没用上过。好不容易,有一天孩子产生听故事的兴趣了,客厅因为人多没法让孩子听,想让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听时又没有现成的录音机,就这样,孩子的兴趣又随风飘散了。另一方面,我还发现,父母给孩子买音响时,太过于复杂,让孩子使用,除了操作复杂化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外,别无价值。
(五)给孩子设置方便、顺手的物品及用具,让孩子使用起来方便。我在一个孩子家进行家访时,看到他家电线拉扯两个房间的长度,在孩子学习时,扯灯就要化费10分钟时间,灯扯好后,来回过路时还要躲开长长的电线,完了,还要再花一段时间收藏起来,这可真够烦人的。我对家长说:“你是否试着一次把灯整理好,再不用每天分散时间,也就不会有这些麻烦,”现在很多家长不能规律、有次序的做事,凡事都拖延,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后一道工序,到紧急必需的时候就显得顾了头顾不了脚。这样的家庭环境,实在也教育不出可爱的孩子,更培养不出什么人才。
要想让孩子听话,有规矩,守纪律,健康成才就要求父母家长去掉懒散的习气,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关注每一细节,做事有次递,生活有规律。让孩子在方便、顺势、稳定、安全、有条理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活快捷,遇事果断,做事有理智、有条理、有规矩的孩子。
总之,现代的生活既给世人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带来了复杂和麻烦。我们要仔细用心观察和揣摸孩子的内心世界,只给孩子设置一个方便、明快的环境,只提供简单、实用的物品。不要给孩子的房间贴放饰物,不要给孩子买带饰物、饰图的衣服用具、用品、文具等。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5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4:17
当孩子的好影子
——成长智慧篇之十六
父母和孩子互为影子,看到你就知道你的孩子,看到你的孩子也就看到了父母的你。孩子在胎儿时受母亲心理的影响成为你的心,孩子出生一睁开眼,看到你的言行举止,又学到了你的一切。
说起亲子教育,既是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又是一项简单生活化、人性化的过程。教育专家的各种书籍和理论,家长望而生畏,到底从何下手呢?做为现代的父母常常感到高不可攀,无能为力。其实,成功的原则是简单,最复杂的也是最简单的。你只要有心,认识到了,把亲子教育中的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已经足够了。我常跟家长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教育子女中,未必用你的高学历,深奥道理来教育,只要你的德行好,然后付出爱心、耐心、细心、恒心,以身作则,以平和的心态始终当好孩子的好影子就可以了。父母教孩子的是品德,是习惯,是规矩。而不是给他辅导科学知识,不是看住他催促他去做这做那,这样做,那样做。更不是替他做这做那,让你累死!
这里,我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一个孩子的妈妈,有一次在客厅里做家务活,不小心,凳子绊了她一下,妈妈差点被绊倒,所以非常生气,就恨恨地说道:“真烦人”,拿起小凳“啪”地摔到凉台上去了。
时隔几日,她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客厅里玩,一不留神,茶几碰住了腿,孩子居然也学妈妈的口气和样子恨恨地骂道:“***,真烦人”。随即搬起小茶几就往外扔,还好,幸亏被妈妈及时拦住。
还有一个孩子,有一天,她妈妈把单位考评的试卷拿回家里做,说是明天交卷,很不情愿地做着试卷,不时发着牢骚,最后越做越烦,哗啦哗啦把试卷折成一团扔到了纸篓里。过了几天后,正好孩子也该考试了,这天孩子把模拟试卷拿回来做,因为这份试卷是他不喜欢的一门课程,所以他就仿效妈妈的做法,实在耐不住性了,也哗啦啦揉成一团扔到纸篓里。妈妈看在眼里,气在心上,不由分说就要打孩子耳光,孩子不服气,气呼呼地质问妈妈说:“你不是也扔过考试卷,为啥兴你不兴我,你为啥还打我?”
这样的情景,是否你也曾经有过呢?对于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叫心理“模仿”。这种模仿是有意无意的,即很多时候模仿都是不自觉的,而不自觉的行为天长日久就成为习惯,而后成为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品质。我们的家长往往不注意这一点,遇到孩子这样时,就埋怨责备,认为这是孩子的过错。其实,这都是由于父母自身所造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做父母的在生活细节中,稍不留意,孩子便很容易从你身上“拷贝”出很多“坏影子”。更令人吃惊的是,心理学家分析,孩子从出生至五六岁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只要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会“录制”下来。孩子的大脑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录相机,将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能录制下来,处理存档,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存储的资料放映出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突然孩子的那个动作多像他爸爸,那一言行又像他妈妈,就是这个道理。
注意留心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父母喜欢说“烦人”二字,那么他的孩子准常常说“烦人”;如果父母常把“气死人”挂到嘴上,他的孩子肯定说“气死人”也顺嘴。如果你常常探着腰,驼着背走路,那你的孩子也是那个姿势;如果父母常常是坐没个坐相,站没个站相,那你的孩子也一定是那个姿态,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话:“谁家的孩子就像谁。”像谁并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的影响模仿。
总之,我们的孩子永远是一个好学的宝宝,关键的是你要明白: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成长多么重要,对孩子的变好变坏,身心健康的成长多么重要。
做孩子的楷模,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典范吧!要很好的检点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不断提高你的修养,每天学习不止,给子女做好样子。试想为了孩子的明天,也为了你自己,你今天怎么做都是值得的!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6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4:40
让孩子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成长智慧篇之十七
人人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人人也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压力,可这一切压力都是自找的。因为人生就像建大楼,夯实地基最重要,可你偏要不打地基就盖楼顶;人人都是无价宝,可你不知道内求,反而去求别人。打地基、求自己,不攀比,做自己。
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似乎从小就有心理压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这种压力,从环境划分: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从实质上讲,这三方面可具体为: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产生的压力;学校教育的内容多而杂产生的压力;以及为追求分数而产生的压力。当孩子心理压力超负荷时,不但学习不具效率,且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对生活没有乐趣,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等。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常常哀声叹气,甚至说:“活着真没意思!”
过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带来很大的损伤。当孩子遇到压力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惊恐——抗争——疲惫。比如:你的孩子坐在课堂上,因为早上晚起了5分钟,走得太过慌张,把要带的学习用具忘在家里,当他突然想起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惊恐。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从头脑渐渐地想到飞速地想:“怎么办!”这就是惊恐所为,惊恐过后,随即会进入“抗争”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心理倍受折磨的阶段,他会坐卧不安,冥思苦想,不停地咬笔头或东张西望。当孩子的心受尽了折磨,最后则进入了“疲惫”状态,表现出长吁短叹,继而失望、无奈,感到精疲力竭。
不论那种原因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过大时,都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创伤,甚至是难以挽回的损伤。在不同的报刊杂志中也有很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出减轻孩子压力,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呼吁,相信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但最现实的还要从各个父母身上做起,首先要真正了解心理压力给孩子带来的严重危害。
压力过大给孩子身体带来的症状有:
1、年龄小的孩子尿床。
2、不能进入深层睡眠,睡眠的时间短。
3、年龄稍大的孩子常常头痛、胃痛、肚子痛,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面黄肌瘦。
从我接触的孩子中发现,现代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的侧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身体心理反映。可悲的是,每当孩子有这些反应时,父母非但不认真对待,反而责怪孩子装病、找理由逃避学习等。
我接触到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头痛脑胀是装的。孩子说头痛,他妈妈说:“没事儿。”有时候孩子痛得厉害,耽误上学时,妈妈才带他到医院里看医生,可这种头痛是检查不出来的,只有孩子自己感觉到。所以他的妈妈更认定孩子是佯装的,还说他主要是怕上学。
面对现代的独生子女,没有一个父母不是视为掌上明珠,其实你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现代的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爱就不外乎是,孩子吃饱,吃好,穿暖,穿好!再这营养那漂亮地附加,然后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对孩子抱着过高的期望。这些都是父母束缚、捆绑式的溺爱。对孩子心灵深处有益的爱却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那就是无条件的爱,是慈悲的爱。培养孩子的规矩、德行,让孩子自然的吃喝才是有益理智的爱,才是真爱!
要做称职的父母,远不在于你对孩子的外表付出多少,也不在于你从代替孩子做多少或承担多少,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不但不给孩子人为的施加压力,还要教孩子学会怎样付出,学会怎样自己做,学会面对、处理、缓解遇到的压力,在这里提供以下几个具体方法:
(一)学习方面:指导孩子科学的用脑,让孩子通过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散步等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二)让孩子通过听音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跟孩子在一起心平气和的耐心交流,既调节孩子的大脑,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同时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减轻。
(三)作事方法上:为孩子做示范,言传身教,通过你的行为让他从你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给孩子谈谈你有心理压力时的感受,分享你我调整压力的体会。
(四)孩子做错了事要清楚明白地亮明父母的观点,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错误要勇于认错,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不在于你做错了什么,而在于你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说出事情的真象和内心真实的感受,然后父母用安慰的口气说:“好,没事了,现在咱们就把这忘掉吧。”
(五)孩子因为功课过重,同时还要参加其他活动时,心理的压力就会超负荷。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以主带次,主次分明,并合理地安排和有取舍地去做事情,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割舍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需要勇于放弃,善于放弃,培养孩子的这种心理素质,是孩子获得轻松、幸福、快乐人生保证。
我的一个孩子,就是因为业余爱好多,在一个暑假期间,报了绘画班、又报钢琴班,分散了精力,感到了压力。结果钢琴没练好,绘画也没练好。孩子自尊心又强,对自己要求本身就严格,自己对自己很不满,心理压力过重,后来,经过和家长民主商议,很轻松地把自己心爱的钢琴放弃了。
(六)让孩子倾诉。实践证明,孩子往往都是通情达理的,同时也是奋发向上的。但有时候,他毕竟是孩子,阅历不够,可能会因很小的一件事、一个环节认知不够处理不了,结下心里的疙瘩,产生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一个人要勇于接纳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鼓励孩子倾诉真情实感,往往孩子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心理压力会随之消失,我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7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5:06
让孩子学会读书
——成长智慧篇之十八
孩子天生并不怕读书,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家长反映他的孩子不爱读书。不爱读书纯粹是在孩子出生后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读经典书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读《四书》、《五经》,并成为生活化的行为。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不读书的孩子会影响到一系列的功课学习。
一天,家长给我送来一个上三年级的孩子,说是不爱读书。我把孩子留下来。
我先和孩子玩,交流思想,让孩子的心放松下来,接着和孩子一起读小诗,然后找一篇《洗手帕》的日记让孩子自己读。我一听这孩子读书拉着长腔,就知道是漫不经心,那仅仅是“读书”而已,这种情况我在其它孩子身上也发现过。
读书本意是突破孩子的语声障碍,达到孩子喜欢听到自己的声音,孩子的语言智慧才能开发出来,并通过读书吸收书中的精华。而我们的父母往往 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让孩子读书仅仅是读书,为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而已。当孩子对读书没兴趣时,就加倍地批评、强迫等,很多时候孩子虽读书也是不情愿的,只是唯读书而读书。所以说,孩子读书,却得不到书中精华,又开发不了自己的语言智慧,这样的读法越读越没兴趣,这就是现代很多孩子越来越不愿读书的原因。
正确的方法是:1、父母在孩子不会说话就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善于读书乐于读书,带着情感去读书。通过读书,培养对语言的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小让孩子读圣贤书、读《四书》、《五经》,不求多,但要成为持续不断的生活化行为。
2、 一般我在训练孩子读书时,首先要给示范一遍,然后跟他交流书中内容的内涵及人物角色,接下来让他读一遍,中间再给他示范校正一遍,当孩子读过三遍后,阅读及情感表达的效果就会凸显出来。
3、可根据内容,通过做游戏,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读《洗手帕》这篇日记时,我们插入了一个角色表演的游戏,即我当妈妈,他当孩子。我们照文中对话方式,模拟对话,一边用语言表达,一边操作,一边感受,一边交流情感。连读三遍,做完游戏,再进行你一遍我一遍的交替朗读,你给他读是示范,他自己读是兴趣,结果这孩子半个钟头的功夫,学会了朗读且读书声越来越大,越读越富有情感,自然也就越读越有兴趣。
4、孩子做数学题时,总依靠父母给读题,这对孩子是很不利的,这种情况很普遍,当孩子说:“老师,你给我读题吧!我做作业。”我说:“好,我们一起来说——预备——开始。”根本不等孩子畏惧,就带孩子一起读,往往给他读一遍后,再让他自己读一遍,很快地孩子恐惧读书的习惯就会得到纠正。亲爱的家长,诚可谓育子不易,孩子学习的方面很多,但我们只要有心,在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只需要自己的德行,付出热情、耐心和智慧。而大套的高深理论或说教堆砌只能压抑孩子的天性,费力而无效果,只有采取 行之有效的亲子教育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8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5:48
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
——成长智慧篇之十九
真爱孩子不是只顾让孩子吃好、穿好,凡事不作难,不受累。真正爱孩子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灵不受污染。是关心孩子的品行端庄,心底纯正。是关心孩子的内心不受伤害。
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需求他人抚爱和了解的心性。不论年龄大小这种需求会伴随其一生,这是高等生物体——人类的心理需求,同时每个人也都有渴望成长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在亲子教育过程中时刻遵循这一人生自然规律。
请听一位九岁儿童的心声:
“若你轻柔温和地对我触摸,
若你望着我,对我微笑,
若你说话前偶尔先听我说,
那么,我会长大,真正地长大。”
请听一个生长在既富有且事业有成就的家庭里的孩子走向失败的心声:
“爸爸,你知道吗?如果我能够感受到你是我的父亲,那么世界上一切对我而言才会有意义,在我面对每次困难的时候或是面对一次被人欺负的时候。早上你能给我说说话,鼓励我,送我到门口。晚上你能在我身边,拥抱我,抚平我的“伤痕”,抹去我的泪水,给我一个建议,就象你到世界各地给别人的建议一样,那该是多好啊!爸爸,如果你能在我的身边告诉我这些,或许我的生命不会象现在这样,成为一场悲剧......”
一个孩子滑落的过程:
老师说:“你再逃,我就通知校长开除你。”
老爸说:“你再跑,就永远不要回来。”
警察说:“你再逃,我就开枪......"
法官说:“不用逃了,住进大牢。”
孩子说:“我终于有了归宿。”
以下是孩子成长的心理层面剖析:
一、心理饥渴感觉
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精神的饥渴已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精神的需求急待提升。我们父母处于一个事业、工作、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因而严重缺乏的是耐心、爱心、感恩的心。使我们现代的孩子成为爱的饥渴症患者。
(1)婴儿时期,这个时期最最重要的是母亲的抚摸,只有母亲的抚摸,才使孩子的身体和智力自然成长。比如:从换尿布、喂奶,到抚摸孩子的皮肤,孩子在抚摸和接吻中得到爱。通过与母亲的皮肤接触传递给孩子的爱意,从而刺激婴儿体内化学变化,并促进生理 和智力的发展,这些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求人,且又对孩子特别重要,这种有益的小事,我们很多父母并不懂得。他们为了卫生、方便、省劲儿,为了自己的身材等原因,让孩子吃牛奶或代乳品,睡觉的时候,把孩子扔到一边,且用小被包得严严实实的,或送给保姆代养等。
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夜里不睡觉,白天睡觉也很少,特别“精神好”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婴儿时就不能深睡,一有小动静,就会醒。这些情况,都是母亲在怀孕时,胎儿就受到急躁心情的影响,使孩子一开始就没有宁静,平安的幸福感。平静和舒服的感受也自然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你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再丰富,孩子的内心也是不幸福。
幼儿时期,孩子需要触摸,这些欲望会随年龄长大逐步改变为愿意接受赞赏,即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认可的话语,一颦一笑,一个姿态,一个表情,一种声调等。赞赏就像抚爱一样。无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能刺激孩子的大脑。我们的孩子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驱使下,缺乏心理的安全感。如常表现在好动,常打破手边的东西,精力不集中,失眠、遗尿、头痛、食欲不振、挑食、消化不良爱攻击人等。
在孩子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论年龄的大小,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投入足够的抚爱和耐心,这一切比什么高级营养品都重要得多,且又是金钱买不到的滋润心灵的营养。
无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抚爱都能刺激孩子分泌出化学物质,促使孩子的情绪和身心发生变化。我们要对孩子施以正面的抚爱:
(2)正面抚爱的范围很广,从维持最低限的一个“嗨”到深层的亲子关怀。都是抚爱的内容。正面抚爱是一种表达感情或赞赏(注意赞赏要赞赏性德、具体行为而不要笼统浮夸)的行为过程。
例如:对孩子说:“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儿子。”
“嗨,你真棒!”
“和你在一起吃饭妈妈真开心。”
“你的故事讲的真有趣。”
“你帮奶奶干活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有时也用赞赏的语词:
“你的这种行为表现得很勇敢!”
“你讲故事的声音很好听!”
“你的字写得进步了!”
“你投篮的姿势真利索!”
正面的抚爱还包括倾听孩子心声:父母、老师或朋友温和的问话,唤他的名字,关切地看着他的眼睛等。如果学习环境中没有正面的抚爱,缺乏情感的交流,学习效率立即会降低,孩子内心的冲突会加深。
正面抚爱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激发他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信心。使孩子从小固守一个胜利者的心理定位。
二、抚爱的形式
父母对独生子女爱之有加,却不知从何做起。其实抚爱的形式很多,且不一定复杂。
1、父母对孩子自然简单的一句话:“嗨!我爱你。”经常在孩子出门时招手说一声:“拜拜!”回家时问一句:“你好,回来了。”等。
2、倾听是抚爱孩子和别人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切实的倾听并不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而表示了解和明白对方的感觉和想法。父母对孩子有效的倾听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便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在说的时候,就会自动调解各方面的压力和恐惧感,使学习和做事更能与父母配合。当孩子不听话时,他的内心也与父母冲突,如孩子们常抱怨说:“妈妈根本不听我说话。”
孩子在得不到各方面的抚爱时,将变得不讲话、逃学、上网吧、打电子游戏、乱花钱、打架等等表现出一连串的消极行为。这无疑会迫使父母打他、骂他和贬低他。使一个好孩子逐渐成为被人讨厌的孩子,甚至进一步沦为少年犯。孩子的潜意识里是在寻找社会的同情与抚爱,沦落为少年犯,总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心。这也叫寻求到的反面抚爱。
三、漠视的抚爱
对一个孩子无论是缺乏关怀或是遭受反面打击,都将有碍于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孩子身体和心灵上的损伤和残疾。
我们的父母很容易对孩子说:“别动,你不会。”“别问了,你不懂。”“写错了,你太粗心了。”
这些话使孩子感觉到不被信任,自己不好,自己不行,自己没有能力等等;父母无疑给孩子的一生下的定论太早,潜意识一直在阻碍孩子的成长,甚至一生将导致孩子走向挫败。
四、自我保护层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长父母的粗心,暴烈、武断等各种不良行为,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层,一般这些保护都是反面的。
我的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对孩子不是用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亲子教育,而只用催促、责备、威逼或教训等方式对待孩子。结果,孩子在受不了的时候,产生了自我保护心理,父母无论对孩子说什么,他总是用一句话回答,“不知道”。无论家长有多凶,老师有多棒,一句不知道,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向孩子传递交流,老师和父母的任何方法都对他 失效。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妈妈把孩子给我送来了。我接过孩子,用心地与他玩耍、沟通、交流思想和情感,用语言和平和的心态传送我对孩子的爱和信任,在孩子的心田得到爱的滋润时,他的心扉敞开了,我给他进行潜意识训练,让孩子大声朗读潜意识词,很快孩子便由“不知道”变成“知道了”。
我的又一个孩子,由于他心理压力和障碍过大,所以脾气暴躁。父母对待孩子是动辄得咎。生活环境差,孩子没有一点自由的心理空间和生活自由。乃至孩子在上了三年卫校又当了两年兵之后,由于没有及时安排工作,在妈妈的牵制下,最终成为一个心理障碍严重的青年患者。从外表看,这孩子什么都很好,看他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小10岁,但只要你仔细观察或让他做事,你才会发现:他常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对社会上的人情事故没有认识,经常用自言自语或不断发笑,来抚爱自己的心。这种心理保护是一种没有自我内在心理冲突的保护,它的好处是这种心理障碍只与外界的人、事、物产生碰撞,而与自己内心是和谐一致的。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19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6:35
让孩子拥有自由的心理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
自由的心理产生主动的行为,主动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结果。
自由是人人追求的心里感觉和行为感觉,尤其是现代人,更要求有一个自由的世界,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让孩子的心展翅高飞 ,是现代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受到不完全教育的孩子身上,我发现,孩子的心受到严重的限制,已趋向“萎缩”的状态。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接收不同的讯息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积累的模拟式如下:
孩子经常听到的言语   适应后的心理感觉
我真为你感到羞耻
我真为你发愁
我真为你担忧        罪恶感
我真为你伤心
你自己应该惭愧
你就老老实实待在这儿吧      畏惧
等爸爸回来好好修理你
别和那些人说话
别和那些人在一起玩    憎恨和猜疑
他们一点也不可靠
当一个孩子积累了这些心理感觉以后,他会制造机会使别人伤害他、激怒他、惊吓他,引起他的罪恶感等。敷衍了事的孩子都是这样。这些孩子制造机会使别人伤害他,激怒他,来纵容自己不断感觉罪恶、无能、受害、恐惧和愤恨等,从而步步加深这种感觉。
一个孩子当他最偏爱的感觉是无能力时,以后他将倾向于在生活中积累更多无能的事件。为什么有的孩子也很爱看书,且爱看一些消极污秽的书籍,他接受其中的消极不健康的东西和他的内心感受产生了共鸣。他越认为自己不行,就越接受庸俗的东西,他总是以一个无能和受害者的角色出现 。常表现出不自信和挫败感的孩子就属这一类。
如:父亲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儿子说:我能考上吗?
父亲说:你行,你不记得有一次,张老师说你很聪明。
儿子说:你怎么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父亲说:他说的是心里话。
儿子说:哦!那他怎么老是叫我‘笨瓜’。
父亲说:他只是和你开玩笑罢了。
儿子说:我知道我笨,你瞧瞧我在学校的成绩。
父亲说:你只要用点功夫就行了。
儿子说:我已经用功了,还是没有用,我根本就没脑子。
父亲说:我知道你很聪明。
儿子说:但是我知道我很笨。
父亲说:你不笨!(大声叫道)
儿子说:我笨!
父亲说:笨瓜,你不笨。
一个人从内心觉得自己不能胜利,或认为自己不好时,别人即便没有说他不好,他已在内心对自己充满了怀疑。他也会“想象”有人在嘲笑他,这样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没有健康的心理,做事成功率低,生活不能快乐和自主性差。
生活中很多不知不觉不健康的心里游戏,在危害和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
如:害怕者或救援者。当父母责备、挑剔、代替、包办孩子时,设计如下游戏规则:
游戏主题   游戏名称      游戏目的
(游戏者想证实)
责备别人  还不是为了你。
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
救援别人  我只不过想帮助你。   你是不对的
没有我,你该怎么办!
吹毛求疵
找岔儿   钻牛角尖儿              你是不对的
别再跑,现在我逮住你了。
你这个畜生。
受害者角色——我不对,我需要你来处罚我或救援我。
激怒别人  扯自己的后腿     我是不对的
笨蛋
自甘堕落  可怜的我       我是不对的
被害       认罪        我是不对的
冷感的人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0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7:01
真爱胜过亲情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一
理智的爱是真爱;无条件的爱是真爱;慈悲的爱是真爱;带情感的爱会使你感觉爱有多深,恨有多深,请检测你对孩子的爱。
现在不少的父母满肚子痛苦,常常唠叨说:“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好歹,你再对他好,他也领会不到。”常言说:“人人都是知好歹的。”为什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就体会不到父母的好歹呢?
要想使一个人感觉到你的爱,这种爱的付出必须是发自内心且是无条件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不例外,只要父母付出真爱,孩子就一定能体会感觉到。给孩子无条件的自由的爱,让孩子按照规矩自己做事情,这才叫真爱。而我们的父母常采用的是一种捆绑式的束缚、压抑、包办、代替压制的爱,这些爱都属毁灭性的溺爱,纯血缘的爱,正象高尔基所说的:“那是连母鸡都会的爱。”
溺爱毁灭人性,真爱胜过亲情。我有两个外甥,原来由于工作、生活、业务琐事等原因,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偶然到了一起,由于心里总是想着其它的事情,所以也不能跟孩子静心的交流、玩耍。天长日久,孩子跟我就有了心理的隔阂。越是这样,我就越觉得对不起孩子,内心常常产生内疚感。为了争取一些亲情的补偿,不免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平衡一下。因为没有时间,有时候把事情做得很费劲儿,会给他刻意地买一些衣物、食品、玩具什么的,一本正经地送给他们。可是,在你付出财物,付出时间和付出精力对待他们时,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觉,从来就不欢迎你,根本不买你的帐。每次见我时,都是小嘴一噘,用眼瞪着我,有时候带些怒目相视的样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是我不好,对不住孩子们……
自从我对孩子实施了自然亲子教育的方法,我注意以轻松、自然、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以规矩标准严格爱孩子,与孩子交流、玩耍。结果我发现:孩子根本不计较你给他什么,他从与你的交流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内心就喜悦、快乐起来,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跟你特别亲切。对待孩子,再也不要渴求什么,只要将心比心就足够了。真正的爱是从小就让孩子有规矩、懂礼貌、知恩报恩,养成好习惯。在生活细节中严格要求,持之一恒,一次都不能松懈和妥协。这是成就人才的根本,比什么都重要。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1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7:32
给孩子以神秘感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二
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也更不懂得要成什么才,他只希冀看到奇怪的东西,只会不顾一切地去发现奇迹,因此,真正的学习是让孩子深置于神秘感中。
神秘是人生寻求和探讨的原动力,在亲子教育中,神秘感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我的一个孩子,他非常聪明且有做事的能力,心地善良,对人热情,爱帮助别人,但就是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相互照顾、相互配合的道理,以及在团体中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他心里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常常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约束。你若是让他学习,他坐不住;你若是给他一点约束,他立刻就给你“亮红灯”;你给他沟通,问他问题,只要不合他的意,都是一句“不知道”结束,越是让他学习那些表现好的孩子,他越是不配合,甚至抵赖。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在别的孩子身上都能收效的潜意识训练、激励、树目标、沟通、认可等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对他都没有用。最后,我采用了让其产生神秘感的方法。
有一天,我说:“贾涛,咱俩说说悄悄话吧?”他说:“好!”
他立刻兴奋起来,我贴在他的耳朵上轻声地跟他说:“从今天起,我教给你一个好方法,让你成为好孩子。”我又补充一句:“你知,我知,别人都不知道。”我特意强调他,这个事儿可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他听了以后,高兴地点点头,为了让他加深印象,信守承诺,我们以孩子的方式进行拉勾(一种信守承诺的手与手的拉勾),我们两个伸出小拇指,勾住对方的手指,嘴里都共同喊着:“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接下来,开始接受我给他定的好孩子标准,让他逐渐地开始做。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我的另外一个孩子不吃青菜,特别是不吃豆角。在家里,父母、奶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他吃进去一根豆角或青菜。这天,我让孩子和我一起吃饭,专门做了豆角等青菜。我先让别的孩子都盛上一碗饭开始吃,而后,我突然惊奇地对孩子说:“郭童,你看别人都吃豆角,是不是吃豆角有很多好处啊!咱俩也吃豆角吧!”这孩子立刻眼睛一亮,兴奋地说:“好。”他端起盛好的豆角菜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而且这顿饭吃得又多又快。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2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17:58
教孩子认知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三
不是孩子没做到,也不是孩子做不到,因为孩子压根就不知道;不是孩子没规矩,因为孩子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规矩;不是孩子不听话,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听话。
亲子教育中,父母常陷入一个误区,即无论孩子做的怎么样,总是站到成年人的角度判断孩子的是非。在孩子没有反应或遇事抵赖、叛逆时,父母就简单地一概而论,认为孩子不懂事儿、不听话,没有上进心等。实际上,我在亲子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很多时间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说的意思。比如: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平时父母根本就没有给他说过“纸”是用来写字的,不是用来随便撕的,让孩子懂得爱护纸是对的。可她到我家里来,接触学习的孩子多了,写一会儿字,就开始玩撕纸。妈妈看到后批评说:“不要撕纸,你把纸撕了,还咋写字啊!”尽管妈妈说的声音很大,孩子仍跟没事儿一样,根本不理睬——因为她认为自己没错。我一边示意她妈妈停止批评,一边用手指指孩子手里的纸,看着孩子的眼睛,轻声地对孩子说:“这纸是用来写字的,一个爱写字的好孩子,还要爱护好纸的,不要撕纸。撕纸是坏孩子。”孩子听到这些信息,立刻停止了再撕纸。
做父母的要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由简单到繁杂地一点点给孩子说明每一件事、每一个道理,带孩子“上路”,让孩子认知。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是:往往拿自己几十年的认知积累经验跟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比。往往认为自己知道的,孩子也知道,实际上很多时候,不论父母再生气,孩子看到的只是你在生气,你在对他批评、责怪、埋怨,你的急躁不信任的态度和表情。至于你为什么要这样,孩子并不知道。这就是父母天天说教、唠叨,对孩子无济于事的原因之一。
我的一个孩子,他给我讲:父母和学校老师常常脱口而出的是“不听话”、“爱贪玩”、“这孩子越来越不成器”。我认为这些笼统消极的评价,只能使孩子越来越厌烦,而根本就不知道这些moxu有的zui名从何说起。后来我问那孩子:“妈妈说你不听话时,你有什么感觉呀?”孩子想了半天才给我说:“我不知道我妈妈指的是那方面啊!我没有和她吵架呀!”你看,把我们的孩子都搞糊涂了。
父母对待孩子,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地教他们对社会及人情世故和人生道理的认知,等孩子大一些时,他自己就具备了一种能力,就会做到举一反三,但从小一定要教,并且要教子有方,有的放矢。比方说,等孩子静下心来时,和他聊一聊他的同学和学校。学校里有什么规矩,上学都见到那些人,课堂上有哪些纪律,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对待大一些的孩子,要告诉孩子,出门上街大家共同遵守的交通规则是什么?在公共场合,说话拿东西,关门的分寸咋掌握?什么是公共秩序等。要让孩子度过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到人群的这些阶段。让孩子不再对经常遇到的人和事件的处理方法陌生和迷茫。
我的一个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把他送到学校,结果孩子在那儿很不适应。没办法,妈妈把孩子送给了我。我观察了孩子的言行举止,真是有一种让人无可奈何的感觉。孩子什么规矩也不知道,简直是“无法无天”。他走路时看着天,手不停地拍打路边的东西,你听他一走过来不是“啪、啪、啪”,就是“当、当、当”地响个不停。别人学习,他打球,别人谈话他插言。在父母和大人眼里,这孩子既懒又调皮,实在不可收拾。
有一天,我召集十来个同学,让大家都坐在位上,我跟孩子一个一个地对视着眼睛,轻声、亲切、认真的、一字一句地给孩子说:“这里是课堂,对吧?你们来都是为了学习好,成为好孩子的,对吧?你们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相信自己能成为好孩子对吧!”我连问三个“对”的问题后,孩接着,我开始宣布好孩子的条件:
一、课堂上有事先举手,老师同意后再开始发言,说话要轻声。
二、学习的时候,各自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要随便打扰别人,包括给别人东西也算打扰别人(有的孩子认为拿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是好事)。
三、对待桌子、凳子要爱惜,轻拿轻放,关门的动作要轻、进教室脚步要轻,做事动作要轻快。
四、别人说话不随便打岔,要等别人说完后自己再说。我在跟孩子说话时特别注意一字一句(速度放慢,清楚明白)让他的心定下来,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加深他接收每一句的印象。就这样,我的那个孩子听得很专注,眼睛瞪得老大,且不断地跟我点头示意。他仅仅是一个六岁的孩子,非常地通情达理。自此以后,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切都按“好孩子”的标准行动。突然间,字也写得又匀称又工整(来时一直写不成字,作业一踏糊涂)。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3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2:00
用对待孩子学走第一步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事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四
当孩子学会走第一步时,那种喜悦,那种自信,那种兴奋之情我相信每一个用心的父母都会终身难忘。而孩子的成才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关键是你要把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的每件事都分解成第一步去看待。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不会忘记孩子会走第一步时,自己那种激动喜悦的心情。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又会在日后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当孩子长大了,却没有了这份激情。父母认为孩子做对一切事都是应该的,做错了就应该批评。再者是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就粗心起来,孩子在成长中很多成功的细节,父母常忽略不计。实际上孩子从小到大,任何一方面都是从第一步开始而逐渐才走到很远很远的。孩子的成功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一个个小成功积累而成的,要想让孩子走得稳、走得快,父母要在孩子整个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如同孩子迈出第一步一样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刚刚学步时,孩子向妈妈靠近一步,妈妈后退一步,孩子再前进一步,妈妈再后退一步。这时,妈妈总忘不了会用各种表示和行为和言语来鼓励孩子、保护孩子往前走,最终孩子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在那时候,孩子每前进一步,那怕是再小的一步,都会得到爸爸、妈妈的欣赏,孩子每向前挪动一点都会得到鼓励。
事实证明,鼓励孩子进步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所取得的进步都要有所反应。不论任何时候,都要用对待孩子会走第一步时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孩子。这种敏感的反应能够表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也就同时引起孩子对努力成功的关注,事情可以很小,过程也可以很简单,但效果却非常的明显。
但是,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父母的心情太过急躁,没有给孩子留下慢慢向前的空间,常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头上,时常埋怨自己的孩子进步太慢,这不是,那不行,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父母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很好地发挥,反而使他永远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下,甚至还会更差。
我的一个孩子,他的爸爸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自认为孩子将来也得像他一样,他这个做父母的才满意,才会有面子。孩子既聪明,又长得漂亮。但是到了十二岁时,孩子显得非常的固执不配合,时常处于一种忧郁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
当他的父亲看到许多同学的孩子都学习很优秀时,为了促进自己孩子的提高,就开始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
“李童,你真没志气。”有一天,父亲回到家中对李童说。
“怎么啦?”十二岁的孩子迷惑不解地问道。
“我的一位老同学,他的孩子15岁就考上了少年科技大学,你知道吗?他的成绩非常好!”父亲又开始说教和责怪孩子了,于是孩子埋头不语。
“怎么不说话,你不是认为自己很有本事?我看你只是嘴上的劲。”
由于李童平时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其间父母给他换了几个学校,一个目的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呢?心里着急,很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还时常向父母保证一定要努力学习,自己暗自开始努力。可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后,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并产生了反叛心理。
“好了,我没志气,那又怎么样?”
“什么,你还敢顶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没志气的孩子。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为你好,明知自己不行还显出一副不得了的样子。”
“我不行好啦,你愿咋着就咋着,不喜欢我就别理我!”
“我不理你谁理你,走路的人不会理你、说你。我是你父亲,都是为你好。”
“哼,你是我父亲,我不要这样的父亲。”
说着,父子俩开始了激烈的争吵,最终父亲压不住孩子的火气,上去就给孩子一个耳光。
没多久,李童开始跟社会上的坏孩子混在一起,继而经常在外面打架、闯祸、逃学、吸烟、上网吧等,整天成夜不回家……
真的,我们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好的,都是善良、好学、有争胜心的。可只因我们的父母不注重与发现培养孩子的德行,而到大时问题出来了,父母又不注意采取正确适度的方法,使孩子每况愈下。反过来,我们的父母还要再责备、怨恨我们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我看该责备的、怨恨的是这样的父母,而不是孩子。
现代的父母,孩子小时候不懂得扎根教育,而使孩子荒废,到大了普遍又耐不住心,不能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中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帮孩子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当孩子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跌倒时,他们不能给孩子一个足够的、站起来再向前迈进的心理支撑。在孩子失意的时候,他不但不用爱心、耐心鼓励孩子,不反省自己,反而却用与别人比,用说大道理的方式说教孩子,父母这样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知不觉中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和向前迈进的勇气,导致孩子自暴自弃,走向相反的道路,非常令人惋惜。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一天天的状况,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醒悟,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以爱心滋养孩子的心田,用对待孩子学会走第一步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孩子,认真仔细地看着你的孩子向前挪动、进步。挪动一点点,就鼓励他,给他向前迈进的力量和勇气,帮助孩子从脆弱的心态中走出来。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4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4:45
让孩子站到一个心理的高处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五
人生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高;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现代的父母,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进步快,学习更好,进步更快。眼睛往上看,要求孩子和比自己高的比。结果,这种作法往往不能提高孩子的信心,相反还会使孩子越来越失去自信。
常言说:站得高,看得远。试想一下,当一个人站在山脚往上看的时候,是不是对高处有些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被动,对自己的信心怀疑,最后可能就不想往上了。
亲子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心理你要时刻把握住,始终让孩子拥有一个站在高处的心理才是让孩子发奋努力前进的最主动的好方法。
我的一个孩子,有一天独自坐在房间的桌子旁发呆。
我想,孩子一定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解不开的心理疙瘩。于是,我赶紧上前问她:“你怎么啦,张璐?”
“我觉得自己很笨。”
“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因为我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在追逐中,我发现他们都比我跑得快。”
“你都和谁一起玩呀?”
然后孩子说了三四个人,我听了以后,笑了起来。
孩子说:“你笑什么?他们都比我跑得快,总跑在我前头,我怎么也追不上。”
“可是,你知道吗?他们都比你年龄大!他们比你跑得快是正常的,你年龄才4岁,他们都6、7岁的孩子了,如果还没有你这个4岁的孩子跑得快,那他们不就太笨了。”
孩子“嗯”了一声,轻松地笑了起来,一块压在内心的石头落到了地上。
我又说:“当然了,你如果这么小就比他们跑得快,那他们不就连一点自信都没有了吗?我看,你也要给别人一点自信好不好?”
让孩子遇到一件小事就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站到一个高度才能看得远、识得广,且内心产生主动,那么在遇到事情时,就能自己调整和化解了。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5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5:49
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六
管住了自己,就管住了所有的人;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人。从小培养孩子,先从管理好自己开始,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现代独生子的通病是生活、学习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这都是孩子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中父母代替包办的结果。比如:在学习方面,父母必须看着孩子做作业。怎么做,先做什么,都由父母来决定,孩子简直就成了一个小木偶。天长日久,什么都要由父母来安排,来料理。造成不理想的结果是:只要父母一撒手,没人督促,孩子就放弃,很多孩子的作业到第二天上学时才发现没做完;假期快开学了,父母还在为孩子的假期作业发愁。
我常给我们的孩子家长说:“你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靠你盯着孩子,不停地催促让他学习,你能盯、能催促到何年何月?待他长大一些,你怎么办他?
父母也确实认识到了这样做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孩子对学习越来越被动,慢慢地连当天的作业也不想完成了,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解决类似的问题,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做事标准和规则,每天让他大声朗读这一个标准,再一个让他讲一讲自己怎么去做,接下来,把事先给他们画好的一个表格贴在墙上最明显的位置,让他每完成一项,自己用笔在相应的栏内打个“√”号,很快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调动起来。每天会很快把自己的格子里打满了“√”号,作业主动去完成,一步一步做到,坚决做到(一次都不能妥协),持之以恒,待孩子养成习惯,父母就再不会因为孩子贪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发愁了。
真的,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靠培养得来的,学习的主动性是靠调动,并养成一种习惯做到的。奉劝现代的父母真的不要再靠批评、责备、催促、盯着、看着来对待我们的孩子了,不要再用费时费劲的说教来指望孩子能主动好学习、学习好、进步快,成龙成凤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一个,从小守规矩、有标准,养成习惯,父母每天学习给孩子看,以身教取代言教。
至于学习兴趣,现在父母师长又走进了一个误区,即,不择手段,不乏其力地按照孩子无止境的喜好念头,而认定和满足孩子这样学那样学,事实上,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定性,一门深入,长期薰修的结果。成功、有意义、轻松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万万不是不停地改变目标或寻找一时的所谓兴趣,而是从根本处着手,瞄准一个目标,成为持续不断的生活化行为。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6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5:58
孩子真的很单纯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七
让孩子单纯地对待生活,要以单纯的心对待孩子,特别是在孩子犯错误,做坏事时,不要替孩子想得太多。
我发现:我们父母常犯的另一个通病是:在批评、说教孩子时,认为孩子很简单。常言说:“孩子家,知道什么。”认为自己说什么,孩子就应该做什么,在孩子表现不好或犯错误时,又认为怎么怎么不听话,不成器,反过来还把孩子看得很成熟。
其实不然,孩子真的是非常的单纯和可爱,他们做事时,尽管在父母眼里看来是最了不得的人和事,而在孩子的内心却从来不具什么“目的”。
孩子简单,你就用简单的方法教育。你只要以单纯的心理,以及正确持续的方法去进行,直到养成习惯,你的孩子真的会很快改变和健康成长,这些简单的方法就很多,如:
一、打断思维原形法
这是一种科学又简单的方法,因为人的思维有一个链条,当你对一个事情一直在思维时,这个链条一直在延续,如果你不想让其继续思维这一问题,你就打断这个思维的神经链条。例如:在孩子哭闹或执意要做一样事情时,你可采用这种方法。
有一次,我的一个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小小的原因引起他哭闹不止,那时我正在跟别的孩子沟通,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棍棍。我听到旁边有人一直在哄这孩子不让他哭,结果仍然停止不下。于是,我轻松、平静地走到他跟前,关注着他的眼神,我说:“石波,你看。”顺势把手里的小棍儿转了一个圈儿,立刻,孩子停止了哭闹,两分钟不到,孩子又开始与别的孩子高兴地玩在一起了。
二、对孩子开诚布公
你要以孩子的心理,跟孩子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孩子的心理话才会给你说出来,最终破解孩子内心的迷惑。
暑假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从一个早来一星期的孩子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的怀疑和不解。我把她叫到眼前,轻声地、耐心地、慈爱地看着她的眼神问她:“杨静,我看出来,你好像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你可以和我说说吗?我一定能帮助你的。”孩子看到了我的坦诚,就慢慢地问我:“老师,你为什么看到孩子犯错误,也不批评呢?”
“噢,你问的好,是不是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犯了错都会受到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批评呢?”她点着头说:“是的。”“我问你,你说爸爸、妈妈和老师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孩子们好。”她说
“对,那么孩子在受批评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反问她。
她说:“不好受。”
我说:“不好受,是不是也会影响学习呢?”
她说:“是。”
我说:“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既让孩子明白,改正错误,又让孩子乐意接受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建议,使孩子更快乐地去学习呢?”
她说:“能,我知道了,老师,就是您教育我们的那个方法。”
孩子的疑惑化解了,眼睛里闪烁出晶莹的泪花,透出那单纯、可爱的亮光。
我喜欢我们的孩子,个个都是天真可爱的,愿意成为优秀的好孩子,我常常为我的孩子们心花怒放,幸福得流出泪来。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7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6:41
给孩子定一个游戏规则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八
把人生当作游戏,你的人生会很轻松,把教子当作游戏,你教孩子就会很容易。不要把任何事都看得很严重,先将一切看成游戏。游戏——轻松——得到。
通过亲子教育的实践,使我发现问题比我想象的更严重。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独生子女,没有独立性,不能与人相处,不能与人合作的能力非常的突出和明显。如在生活当中,常看到我们的孩子不能在一起快乐玩耍、和平相处等。我们的孩子不是父母护着,就是父母催着,父母已经把孩子限制在一个做作业、答试卷这样一个无形的笼子里。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很多的时候,都在吃力地应付着眼前的作业,再加上学业的不如意,生活的不开心,确实就象孩子自己所说的:“我活的很累。”
给孩子设置一个游戏规则,让孩子自觉地去遵照执行吧。奉劝父母家长,不要再“努力”了,不要再“努力地”障碍和压抑我们的孩子了。
比如说,对待集体的孩子,一个人一个思想,一个人一个意见,要一个一个的说教谈何容易。我采取规定游戏法则的方法:先让大家都静下来,给孩子宣布规则。
1、只要引起争端,两个人不论谁先谁后,无论谁对谁错,两个人立刻自动站出来,取消玩耍资格。站出来十分钟,面壁思过尔后再给玩耍的机会。
一般在进行不到三次后,孩子们就能自动协调好自己和别的孩子的关系,在一起友好相处了。
2、自动解决措施。告诉孩子:“我们都是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要以快乐为目的,如果遇到双方的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要采取一个方法,锤包锤,或其他游戏有确定解决。
以上这些都是亲子教育的小智慧,它的原则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理智管理自己。大事小做,繁事简做。既轻松效果又好。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8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7:02
对孩子不要忧心忡忡
——成长智慧篇之二十九
不要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意。永远记着:我们的孩子可不象大人那样有心眼,不要积累对孩子的成见,要以归零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过失。
现代的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很重要,深感教子育人的严重性。 所以,特别是对待有问题的孩子,父母常以威严的姿态出现,以忧心忡忡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举止言行。
事实上,孩子是单纯的,孩子内心追求的是快乐,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自己积极热情的态度感染孩子,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对孩子说话,以单纯、坦诚的语言跟孩子交流,视亲子教育为人生责任和乐趣,而不是当作一种压力和负担。
1、当你热情时,孩子也热情,想让孩子做什么,要用热情去感染带动孩子,让孩子积极自觉地去完成。比如:想让孩子读书吧,你不要刻意地催促孩子读书,要先读书给孩子听,他看到你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受到这种热情的感染,就一定会去读书。
2、要用单纯、坦诚的语言给孩子指出来要做的事情。如看到孩子懒惰时,父母事先产生的念头是:你看这孩子,每天都说让他勤快一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可就是不听,难道不知道,你如果不勤劳,会有什么不好,别人会怎么看你,长大以后,会吃什么苦,受什么罪等。结果孩子往往形成一种“拨拨转转”,你不说他时,他还是“按步就班,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惯性。
有一次,我的一个家长,看到孩子的周围乱作一团时,气不打一处来,气势汹汹的冲 到孩子跟前,像打连珠炮一样教训了孩子一通。结果呢?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开始有一点想行动的念头立刻就被打消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家长不依不饶,一个劲儿说教。我实在忍不住了,就示意这位家长立刻停止。
面对孩子,先给他打个“过门”,我说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候看着活不想干,这事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一个好的心境中,每一个人还是能乐意去干事情的,对吧!孩子点点头说:“对。”接着,我就顺势轻松地动手带孩子一起整理,在这种带动下,孩子很快积极行动起来,一会儿功夫,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物品用具也摆放的整整齐齐。
3、坦诚简练地跟孩子说出来让他干什么。
一次,孩子打扫卫生,只知道打扫空着的地方,角落深处和桌子下面的垃圾却不知道打扫。我见状,立刻给他示意停止。然后我走到孩子跟前,轻声明白地说:“李良,房间里各个角落和桌子底下的垃圾都扫出来,桌子挡住的地方先把桌子拉开,既省劲又扫得干净。今后打扫房间要把所有的垃圾都找出来,清理掉。”
“以后每次都是这样噢!”说着我还给他一个幽默的姿态,孩子非常乐意地接受,以后这孩子打扫卫生每次做得都很好。
家长朋友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观念,修正错误行为。在具体的操作上,视亲子教育为一种人生游戏,一种圣贤的职责,而非一种压力和负担;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热情、快乐、积极、主动的氛围,这样做时,你的教育更有效,孩子就会越来越听话,你教子的灵感和智慧也会由此得到激发。
回复本贴引用本帖

撄宁
宝宝年龄:5岁10个月
来自:广东 湛江
29 楼:回复: 【第三篇:成长智慧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撄宁 发表于2008-02-22 14:27:29
避开孩子牵制的焦点
——成长智慧篇之三十
孩子是单纯的,孩子是可爱的,孩子是可教的。方法、技巧都来源于父母的智慧——这就叫艺术的教育。
亲子教育中,孩子经常会做出很多让父母麻烦解不开的事情。有时候孩子还会以胡闹来牵制父母。例如:父母经常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但孩子不愿与人分享这是很正常的,可我们的父母由于出于一种爱面子等心理,急不可待地想让孩子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往往在父母操之过急时,会引起孩子的胡闹、撒泼等。
对这一类的情况是这样的,你要首先明白,想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品质是需要用时间和耐心从小就开始渐渐培养的。所以,在你看到孩子在生活中不与人分享的临时事件时,不要太着急。第二在和孩子发生意见和行为冲突时,有时出于对孩子安全等的负责,可能要硬性地终止孩子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孩子会“耍赖”哭闹不止。这时,你要避开孩子牵制你的焦点,不予在乎。
当孩子哭闹时,他会用手捂着自己的脸和眼睛,让五指离缝,眼睛从指缝里窥视你对他哭闹的反映,他也很在乎,有时耍个小心眼儿。这种情况下,你在把握住孩子的安全没有什么问题时,对他显示出一种全不在乎的态度,意思是:你哭吧!胡闹吧!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孩子,你再哭再闹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给孩子这样的心理反映,孩子就会很快终止哭闹,并很快找到机会开心地去玩耍别的东西。
亲子教育不是负担,首先要从小在家庭进行教育,也是人生的扎根教育,以父母道德仁义的行为影响教育孩子,保护好孩子纯洁的心灵,不要看《老夫子》、奥特曼等一系列文化垃圾的书籍、电视、VCD。千万不能看武打、色情一类的书籍、电视、VCD。从小童蒙养正,背诵圣贤书,先入为主。在轻松、平静、快乐的心境中成长的孩子,家长的亲子教育就做得最具特色,最具魅力,也最具有效率。另一方面,在成长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再付以正确严谨的方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