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酒壶图片大全:结构调整潜力股,中国大变局,股市名嘴溃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1:53

多位股市忽悠牛市的名嘴再次错判行情 熊市是忽悠的照妖镜。



李晶、曹仁超、龚方雄、金岩石、胡立阳全部都是忽悠牛市的骗子!

忘了大忽悠金岩石说2008股市会上1万点了吗?打着“索罗斯”的旗号招摇撞骗!
谁信他谁是大傻B,
胡立阳的书纯粹是骗钱的,天天在媒体忽悠
炒股要长记性!

  A股中考券商荐熊股名嘴扮“乌鸦”

  30多家机构和多位股市“名嘴”集体错判上半年行情

   擦亮眼睛,权当笑话。 

   包括“香港股神”曹仁超、摩根大通龚方雄等人在内的股市“名嘴” 们也都预测上半年股市将重归牛市。

  看好板块成领跌主力

   机构们一致看好的钢铁、金融、地产等板块成了上半年市场的领跌主力


机械行业:转型中寻觅未来的牛股

   经济转型背景下,机械行业既有“危” 又有“机”。一方面,中国经济从投资、出口双轮驱动的传统模式转向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新增长模式,必然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使得主要为资本品的机械行业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要求收入分配的变革,推动了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带动机械行业的深度转型,为机械行业的结构性高速增长打开了空间。

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产业升级,关注机器人

  

江苏三友隐瞒MBO长达6年遭深交所公开谴责

案。”付立春表示。  


高善文:中国经济迎来十年之痒 未来数年难有大牛市

2009年8月开始本博客就坚持这个观点理由来自 中国史、世界经济史、巴罗的学术名著《经济增长》道格拉斯-诺斯《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制度变化与美国的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

中国处于改革开放30年来未有之最大变局,很多旧的模式和思维方式将解体,
大家试目以待!

  十年周期论

  “中国是一个赶超型的经济体,产能周期主导了中国经济的中期波动模式。一个完整的产能周期始于产能短缺局面的出现,经过产能的大量兴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的普遍出现。”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从产能余缺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十年为跨度划分成两个周期:

第一轮周期大约是从1992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1年;

第二轮周期大概从2002年开始,目前可能正在接近尾声。

  过去20年中国经济波动的历史经验或许可以印证这一观点。来自C E IC以及安信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两轮周期在经济总量层面的共同点十分明显。比如1992年和相隔十年后的2002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均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加速,其增速高点均超过20%,而此前固定资本形成增速则在10%左右。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加速,1992年和2002年后经济和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出现非常快速的上升。

  经济过热随后开始出现。而这一问题导致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并使得基础设施供应严重紧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产能开始集中释放,而产能集中投放则导致总需求开始回落,在这一转折过程的1996年和2006年,经济均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尽管实际情况表示,这只是经济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短暂的过渡性现象,经济随后就进入了以产能普遍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调整阶段。

  实体经济的产能周期深刻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表现。在经济高增长、低通胀以及对外贸易盈余大幅度上升的1996-1997,以及2006-2007 年间,中国资本票市场均出现了以估值中枢上升为特征的普遍和广谱的上涨,同期企业利润的增长惊人;在1999和2009年的产能过剩时期,均出现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刺激,并伴随市场估值的再次上升。

  未来数年或难现大牛市

  “中国经济之所以表现出比较规律的周期性,关键原因在于: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仍然在高速追赶的经济体,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资本或者说产能的形成;而产能的余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高善文表示。产能短缺和产能过剩的交替循环会对资本市场波动产生巨大影响。当产能严重短缺、经济过热时,由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很大,所以市场估值很难上升,非常不利于大的牛市的形成。“在周期由盛转衰的时候,企业盈利、贸易盈余和经济政策均支持大规模的资产重估。在经济周期的后期,产能普遍过剩,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难以有好的表现,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强,这时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也会支持市场的重估。 ”

  基于此,高善文认为,目前我们可能处于这一轮周期的末端,新一轮的经济周期还没有开始,“如果这一判断大体正确,那么这可能暗示以估值中枢普遍和持续上升为特征的资产重估过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难看到。”

  尽管如此,每轮产能周期都会留下各自的遗产。与1990年代的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的特殊遗产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这种变化与过去十年经济高速成长对劳动力的吸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有密切关系,可能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联。刘易斯拐点到来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过去六七年间,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快速上升,而且西部工资上涨比东部更快。”高善文表示,此外,目前中国新增劳动力供应(剔除离退休人口和大学在校生)已经转入负增长,并且负增长趋势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紧缩性政策 似乎越来越没必要

  参照德国和日本过去的经验,劳动力全面短缺的出现有可能会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进步,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如果劳动生产效率的进步没有出现,整个经济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新大新材上市即破发 河南醒狮撤诉全赖政府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