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记明: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与健康的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1:53:48

            公共场所禁烟的力度与健康的权利

                                                              文/陈四益

编辑说话

  虽然还尚未到5月31日世界戒烟日,但烟害的话题已经被持续炒热。3月份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写入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专家从这十个字中看到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关注民生,力主公共场所禁烟的意愿。

  ■非“禁”,不能达到保护的目标

  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写入了“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字虽只有十个,却表达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关注民生,力主公共场所禁烟的意愿。“推行”不足以体现强度而冠以“全面”;“控烟”不足以表现力度而名之“禁烟”。这表明,从国家层面上,吸烟与吸二手烟其危害同样可以致人死命,已成高层领导机构的共识。

  减少烟害,总体叫“控烟”,而作为保护非吸烟群体的重要举措,在公共场所就应当是“禁”了。因为非“禁”,不能达到保护的目标。

  紧接着,卫生部长签发了第80号令,即《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一“细则”,可以看作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具体实施的第一项规定,它明确了卫生管理条例中确认的7类28种公共场所均属禁烟范围。由于卫生管理条例本身尚待修订,所以这一条例目前还没有囊括工作场所,要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尚需进一步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或法规。

  如果连同此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创建无烟学校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严格控制影视节目中吸烟镜头的通知,都能够得到认真的执行,那么,2011年或许将成为中国公共场所禁烟的奠基之年。

  ■用框架公约拯救生命

  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宏大的民生工程。烟草在中国流行虽还只有短短的400来年,但吸烟的民众已有3亿,受二手烟危害的更高达7亿多人。据流行病学专家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因吸烟致死的国人,每年已达100余万,占世界因烟致死人数的1/3强。这样庞大的死亡人群,一个关心民生的政府不应也不会置之不顾。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控制并减少烟草危害,直到最终告别烟草,于是有了17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公共场所禁烟是国际公认的减少烟草危害最为有效的一项保护措施。正如今年世界控烟日的主题词所言“烟草致命如水火无情,用框架公约拯救生命”。

  ■己之所欲,也是不能随意施之于人

  有人认为公共场所禁烟妨碍了吸烟者的自由。但禁烟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护不吸烟者的生命不受烟草危害。因为不吸烟者是最无辜的烟草受害者。诚然,吸烟者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有自由选择吸烟的权利,但是一旦他的自由伤害了他人的生命,这自由便越过了边界,不具合法性了。当初严几道先生翻译缪勒《论自由》时,就把书名译作《群己权界论》。说明他对自由的理解就是谨守群体与个体的权利边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人的伦理。其实,即便是“己之所欲”,也是不能随意施之于人的。譬如吸烟,既然科学已经证明它有致命的危险,那么即便对烟情有独钟,烟瘾十足,也不应在不吸烟者面前吞云吐雾。因为那会伤及他人的生命权——人人所应有的最重要的人权之一。

  ■不能掩盖烟草带来的劣质文化的影响

  生命权对于吸烟者也同样重要。由于吸烟的成瘾性,许多吸烟者一旦上瘾便难于摆脱。对于吸烟者的这种困境应当给予理解的同情,并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摆脱这种致命的依赖,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每当看到朋友中因为吸烟而濒临死亡的时候,总是黯然神伤,愈感到向他们告知烟草危害的重要。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在每一个烟盒上都印上吸烟致命的警示图像,令人朝乾夕惕,念兹在兹。这应当是政府不可推诿的职责。

  有人反对,理由据说是“中国文化不同”。动不动拿文化说事儿,现在几成风气。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古训。发肤尚不可随意毁伤,何况生命!而且,把有害的卷烟用美丽的烟包装饰起来,从一开始就是烟草商诱人吸食的伎俩,而近一个世纪的科学研究则愈来愈详尽地证明着烟草对生命的戕害。烟包图像警示之争,不是什么中外文化之争,而是掩盖烟草危害的劣质文化同警示烟草危害的当代科学文化之争。不是说我们应当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吗?传播烟草致命的危害,大力实施公共场所禁烟,正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禁烟,更要有全民清醒的认知

  公共场所禁烟,不仅是对人民生命权的深切关怀,也是一种文明风尚的推行。每一种文明风尚的确立,都是人们习俗的改变,都需要做持续不断的努力,要有政策法规的支持,要有足够的执行力度,更要有全民清醒的认知。譬如,醉酒是一种劣质文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曾经也是一种习俗,好像不把几个人灌倒便不尽兴甚至待客不周似的。醉死在酒桌上的每有所闻,醉驾肇事的更是时有发生,醉酒已经不是一种个人嗜好,而是危及公共交通安全、危及他人生命的危险行为。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无论在安全教育、传播力度、政策法规、处罚力度上,都有极大的加强。

  同交通肇事的恶性事故相比,烟草危害是一种慢性的伤害,因此容易被人忽视,但它造成的死亡却大大超过了交通事故。从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权着眼,对于公共场所禁烟的实施力度,无论在教育、法规、执行方面,都应更强于对醉酒的严查。但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公共场所禁烟虽已有了明确的要求,但如何监管,如何执法,如何加强宣传与教育,仍亟待加强。若是没有后续措施跟上,公共场所禁烟仍有可能流于空谈。这才是最为令人忧虑之处,也是政府部门应当加紧给力之处。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卷烟生产最多、因烟致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因而也是控制烟草危害责任最为重大的国家。为了人民的健康与社会的和谐,中国政府是应当为控制烟草危害作出重大贡献的——这将是世界性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