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色集团公司美鑫:蒋介石为何没对毛泽东动手?—与梁琨先生商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0:23:08
蒋介石为何没对毛泽东动手?—与梁琨先生商榷

今天,在“凤凰网”上看了来源于“党的文献”的《专家: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一文后,我认为作者梁琨先生“蒋介石对毛泽东亦不存在‘英雄惜英雄’之情”的说法站不住脚。

2010年11月9日,我写了《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竟然是蒋介石!》一文后,12月27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史海:蒋介石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一文,落款注明摘于“国家历史”。

梁琨先生在文章中讲: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此文一经发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还引发不少评论:“毛泽东的死对头蒋介石对他的才华能力也是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抛开政治的因素,英雄惜英雄,蒋介石高喊'毛主席万岁'也在情理之中”。

从梁琨先生“英雄惜英雄,万岁情理中”的引语中,可以看出梁琨先生是看过我的那篇文章的。我的原话是:“英雄惜英雄,蒋介石高喊‘毛主席万岁’也在情理之中。”当然,正如梁琨所言,这一结论的前提是“抛开政治的因素”。

既然梁琨先生找到了1945年10月9日的《大公报》,并明确了第2版中间位置以《团结谈商大部协议》为标题关于张治中设宴的消息中没有提及蒋介石,显然这次宴会上蒋介石喊“毛主席万岁”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蒋介石没有喊“毛主席万岁”,并不代表蒋介石对毛泽东就不存在“英雄惜英雄”之情。

梁琨先生认为:对毛泽东亦不存在“英雄惜英雄”之情,而是始终表现出既敌视、藐视又忌惮的矛盾心态。……蒋介石虽自视甚高,但通过谈判桌上的轮番较量,却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有过人的智慧和毅力。

从梁琨先生这两句话里,首先,我们可以肯定蒋介石是把毛泽东当英雄来看的,否则,不可能存在“忌惮”的心态,更不可能承认“毛泽东有过人的智慧和毅力”。

梁琨先生在文章中用蒋介石的日记及曾对陈布雷的话来力证自己的观点。8月30日:“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应召”、“威德”四字将蒋介石以统治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心态暴露无遗;9月29日,谈判陷入僵局。蒋介石在日记中罗列中共11条“罪状”,还写下准备扣押和审判毛泽东的文字。但第二天,他又改变了主意,“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蒋介石曾对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10月11日,蒋介石与毛泽东共进早餐,毛泽东于当天返回延安。是夜,蒋介石辗转难眠,在日记里写下“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

正如梁琨先生所言,这几句话更体现出了蒋介石非常矛盾的心态。既想让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臣服,同时,又明知这种努力没有结果,“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

“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我认为暴露的也并非是梁琨先生所讲的蒋介石以统治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心态,试想,如果蒋介石以统治者自居,只写“威德”足以,“而实上帝所赐也”,说明蒋介石并不自信。恐怕正如蒋介石9月29日的日记所体现,蒋介石早已有了在重庆对毛泽东动手的念头,所以,才感恩上帝赐予了自己对毛泽东动手的机会。

如此一来,就存在一个问题,把毛泽东视为英雄或“不可小视”的蒋介石,为什么最终没有对毛泽东动手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一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失败;二是国民党内战准备还有就绪;三是国际环境希望中国和平。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的战事,双方均有在以战场胜负来换取谈判空间的意图,中国历朝历代均如此,无须质疑,但是,对国民党而言,并不仅仅是在以战场胜负换取谈判空间。蒋介石清楚地知道共产党不可能交出军队,他的目的在谈判中是得不到的,所以,我认为国民党军队更多的是想通过战场来制造磨擦,通过磨擦来找到在毛泽东身上做文章的突破口。

1945年10月,国共两党地域辖区的态势已经明显,两党军队实力悬殊极大,如果国民党发动局部战争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如果突然向共产党军队发起全面进攻,以共产党军队的实力,也只有像抗日战争时期一样被压缩在大山深处或根据地内,如想向外拓展,希望不大。也就是说,战争往往需要准备,而准备并非战争的必要条件,蒋介石以谈判来换取准备内战的说法有道理,但却不是蒋介石不敢在1945年10月对毛泽东动手、突然发动内战的根本。相反,从蒋介石制造两党军队的磨擦来看,蒋介石是不惧怕在当时引发内战的。

至于国际环境,虽然前苏联战在共产党一边,但是,美国人却是蒋介石的死党,对共产党虎视眈眈。即便是前苏联,刚刚从“二战”中解脱出来,也不可能圈入国共两党内战之中,从后来斯大林并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内战、认为中国共产党不一定胜利的心态上也能够看出这一点。因此,国际环境迫使蒋介石不敢在重庆谈判期间动手的说法也非根本。

至于蒋介石“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从9月29日计划对毛泽东动手到9月30日认为毛泽东“不足妨碍”,蒋介石的这种转变无疑太快了,与其说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不足妨碍他统一之事业,不如说是毛泽东让他更加焦虑,只好在日记中为自己宽宽心。

排除上述原因,为什么蒋介石最终没有对毛泽东动手呢?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蒋介石惜才毛泽东,怕背上“斩来使”的千古骂名。也许是蒋介石曾经在上海混过,深谙了黑道上的处事原则,对于毛泽东这样的英雄,绝对不能做出有违江湖道义之事,否则,会令天下人耻!

古有“项羽不杀刘邦”,今有“蒋介石不对毛泽东动手”,或许,对于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历代英雄,即便眼睛里对强敌虎视眈眈,在骨子里也会存在“英雄惜英雄”的华夏情结。(程江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