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教你学滑冰11:王勇平调离事件惹争议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言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42:39

 阅读原文

“我反正是信了”,留下一句流行语,在漫天指责声中,王勇平离开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位。疑虑来了:离职是不是对他的惩罚?如果是,下一任铁道部发言人,还会这么敢说话吗?惋惜也来了:王勇平也有优点的,从“黄埔一期”开始坚持了8年,保持着不低的曝光率,敢言且谦和。莫不是王勇平不该走?莫不是当初期望过高...... 全文↓来自:搜狐网  7小时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言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言人

   “我反正是信了”,留下一句流行语,在漫天指责声中,王勇平离开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位。

  疑虑来了:离职是不是对他的惩罚?如果是,下一任铁道部发言人,还会这么敢说话吗?

  惋惜也来了:王勇平也有优点的,从“黄埔一期”开始坚持了8年,保持着不低的曝光率,敢言且谦和。

  莫不是王勇平不该走?莫不是当初期望过高?公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发言人?

  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被称为新闻发言人的“黄埔一期”。8年过去,包括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内,同期的100多人多数都已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坚持下来的王勇平算是另类。

  2010年,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42次,做客知名网站访谈28次。王勇平作为新闻发言人,保持着铁道部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也保持着坦诚的形象,赢得的多是赞誉。

  这都是在“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之前。

   “比起很多不发言的发言人,

   王勇平要强不知多少倍!”

  ■新闻观点:王勇平说错了话就应该下去,否则新闻发言人很难有进步,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关于铁道部在高铁事故前后新闻发布方面的一些问题,我在公开信里说得很详细,但是这都是业务上的探讨,并不涉及人。

  如果说人,那我要说,王勇平先生能够在铁道部做8年新闻发言人,屡屡张口且敢于张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比起很多不发言的发言人,那要强不知多少倍。

  我不愿把这次离职看做一种惩罚。如果是一种惩罚,这8年来,该开新闻发布会、该出来面对公众的更高的领导,要不要罚?在很多情况下,应该讲话的领导和新闻发言人都没有讲话,那该不该罚?

  当下,在“不说”和沉默反而成为普遍的时候,我认为,如果处罚,应该处罚那些不说和沉默的。应该让更多的人敢于张嘴,勇敢地走到前台,面对公众。

  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对外公布了国务院62个部委75位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联系电话,此后7年如此,去年还首次公布了党中央13个部门和单位及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电话。有记者拨打了其中20个部委的电话,均未联系到新闻发言人。

  对于发言人的种种“不在服务区”,公众的关注度很低,远低于官员应答问题时创造的“雷语”所获得的关注。

   “故宫都曝出‘N重门’了,还不见院长表态,

   公众能容忍吗?”

  ■新闻观点:你说过要两步走,敢张嘴,然后才是张好嘴。现在很多人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怎么办?

  王旭明:当前,不说话的官员还是普遍,不会说话的官员更是普遍,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我们还是要首先解决敢张嘴的问题。

  我觉得最大的阻力就是,对于敢张嘴缺少制度保障。不张嘴的没有得到批评和惩罚。对于张嘴的,张得好还行,张不好立刻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个不公平。

  中央现在已经要求各个部门都设发言人,我觉得光设这么一个人还不够,还得给他们一个任务要求,比如量的要求。就是由制度保障他们能够走到前台来,张开嘴,然后再谈张好嘴的问题。

  要使干部都张嘴,这样咱们才能往张好嘴的方向去推动。

  我认为对于不张嘴的要批评,要惩罚,要全民讨伐。该说话不说话的,这应当是公众首先不能容忍、不能原谅的。

  故宫博物院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已经被曝光出“N重门”了,就是不见院长的影子,不见院长一句的表达、表态,院长也没有受到任何批评,甚至社会的批评都不强烈。我觉得这很说明问题,不光是相关领导的问题,包括公众,公众能够容忍不说话的,却不能容忍说不好话的。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部分。根据国新办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共举行新闻发布会1876场次,比2009年的数字增加了约14%。

  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来看,参加测评的国务院59个部门仅有8个得分在及格线以上,43个地方政府中也只有13个得分超过及格线。

  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桥梁,直接面对公众的呼声,“如履薄冰”的同时,还有施展的空间吗?

   “部门工作没做好,让新闻发言人能够说好,

   那是不可能的事”

  ■新闻观点:位置特殊、高危险,新闻发言人自身还有施展的空间吗?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和权限是有边界的。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让新闻发言人能够说好,那是不可能的事。

  赵启正先生给我发过一个很有分量的信息,说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发言人就很难当。他说,国外的新闻发言人都带有“恐惧感”,部门的工作越是做得不好,这个新闻发言人的“恐惧感”就越是深。

  在部门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新闻发言人可以有施展的空间。部门工作做得好,新闻发言人可以把这个好的信号扩大,即使工作产生问题,新闻发言人也可以通过努力把不好的信号缩小。

  如果一个部门自己工作没做好,对新闻发言人又不重视不支持,还想让新闻发言人把工作做好,那就是天方夜谭。

  但这样就等于说新闻发言人没有可以施展的空间了吗?王勇平卸任带来了五个具体问题,可供思考:准备不充分的新闻发布会开吗?准备不充分的发言人能面对公众吗?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和权限是什么?新闻发言人该顶雷吗,怎么顶?比微笑、答非所问、比喻、举例等手段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什么?

  (怎样算是一个合格的发言人?)我认为就是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传达信息,这是合格。而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在合格的基础上,还要形象、生动、具体、感人地传播信息。

  (当下的新闻发言人能做到吗?)正因为非常艰难,所以要努力啊。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新兴的职业,这些标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做到、做好的。

  (公众应该对发言人宽容些吗?)我不是很赞同对发言人要宽容这样一个说法。因为发言人是一种职业,我们能要求对某些职业宽容吗?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新闻发言人今后能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至于公众对发言人的要求,恰恰是及时、准确、全面、有效,但是现在做不到。如果能做到,公众就可以理解,就不存在原谅不原谅发言人的问题了。

   [换防]

   王勇平波兰任职

   韩江平履新发言人

  本报讯(记者轩燕龙)据铁道部相关人士透露,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韩江平将出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这是铁道部8年来新闻发言人首次换人,韩江平也是继王勇平之后的第二任新闻发言人。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将赴波兰华沙担任铁路合作组织中方委员。

   [背景]

   韩江平

  男,汉族,曾任铁道部办公厅(铁道部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兼部长办公室(铁道部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2008年9月任铁道部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主任,2009年3月任哈尔滨铁路局党委书记。

   铁路合作组织

  铁路合作组织成立于1956年,由当时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民主德国、中国、朝鲜、古巴(1966年参加)、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13个国家的铁路主管部门组成的铁路组织,简称铁组。其宗旨是促进各成员发展铁路运输、汽车运输和公路方面的国际联运和科学技术合作。J207

   [围观]

   新闻发言人

   就像超薄紧身衣

  @张泉灵:新闻发言人就像一件超薄紧身衣,身材不好想靠它混过去是门儿都没有的。出了事儿的时候,只靠新闻发言人来撑着,更像超薄紧身衣湿了水,连烂疮都隐约可见。这时候赶来揭烂疮看到你还拿件破衣服遮遮掩掩,自然怒不可遏。如今,骂声不绝,换件衣服,身材不好还是不好,烂疮还是烂疮。

  @tjtvxintong:勇平八年发言总体表现可圈可点,最后一战真实诠释了九功不抵一过、如履薄冰的含义,但危机公关下仅需要发言人角色转换吗?我们需要桥梁还是盾牌?

  @清华史安斌:政府主管领导需要做的是如何给发言人创造一个更加专业和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媒体记者和网民应当给发言人创造理性的沟通环境。

  @Perfectlanding:新闻发言人培训教得出技巧,但教不出良心。若没有真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培训越多只会让发言人和背后的整个体制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鹤龄:最近某大学还要开一个“新闻发言人”专业,开玩笑,目前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都是具有相当级别的官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上哪找工作?新闻发言人在中国只能从官员中选拔、培训,岂是一个专业毕业生能担当的?

  @金子瑄:新闻发布会只是危机管理或可转危为安的一个环节,在重大安全事故中让新闻发言人独撑这把伞是危机管理整体布局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