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宁女儿:科学发展谱华章 五年跨越铸辉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9:38

    “十一五”时期是武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历史性机遇,围绕民生和发展主题,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特大高温旱灾、特大冰雪灾害、铁矿鸡尾山“6.5”特大垮塌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完成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增长。GDP达到72.42亿元,年均增长15.3%,超出规划目标0.3个百分点,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达到20973元,迈越3000美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年均增长35.4%,超出规划目标20.4个百分点,较2005年翻了两番多。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3.1:42.7:34.2调整为14.8:36.9:48.3,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5.2%,比2005年提高8.3个百分点,超出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42亿元,年均增长16.2%,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53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超出规划目标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4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超出规划目标4.9个百分点。
    二、旅游经济跨越提升。以“旅游富民”战略为统领,以“做大游客总量、做强旅游经济”为主线,围绕三大旅游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56.1%,超出规划目标38.1个百分点;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亿元,年均增长55.4%,超出预期目标37.4个百分点。品牌打造大跨越,“武隆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目前全国第六、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体制改革大跨越,实施景区回购,组建 “武隆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景区经营管理顺利实现“四权合一”。宣传营销大跨越,组建16个旅游营销集团分赴全国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包机、包船、专列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仙女山国际露营音乐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中央电视台走进魅力武隆等节庆活动展示武隆。精品景区打造大跨越,成功申评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仙女山国家4A级景区,有序推进芙蓉湖、后坪天坑、白马山等景区开发,创建5A级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评审。武隆仙女山国际亚高山训练基地、《印象•武隆》、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国际温泉度假村、仙女山室内滑雪场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左右。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工业强县”战略为核心,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武隆工业突破性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99亿元,年均增长19.1%,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实现工业增加值13.28亿元,年均增长13.5%。招商引资成效卓著。以16个招商集团为重点,大力推进全民招商,2010年工业招商到位资金7.4亿元,5年累计到位招商资金105亿元,成功引进重庆鼎泰公司氧化铝项目、重庆华瑞公司10万吨特殊钢项目、江苏罡阳曲轴生产线项目、马鞍山鼎泰公司钢绞线项目、重庆科瑞公司、四川鸿光公司与重庆大江集团年产10万吨铸钢及其物流基地项目。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大力实施园区总体规模扩张、基础设施完善、入驻企业倍增和服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2010年白马组团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 2平方公里满足企业入驻条件。平桥组团建设全面启动。全年入驻园区企业已达15户,以白马工业园区为中心,长坝、平桥、鸭江、凤来四个组团为依托的“一园多组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能源建设重大突破。全县水电、风电总装机达到50万Kw,水电人均装机1.1Kw。装机5万Kw的四眼坪风电场55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60万Kw的乌江银盘电站快速推进,首台机组即将发电;装机40万Kw的乌江白马电航枢纽项目工程附属工程及专题工程已开工建设;装机12万kw的浩口电站即将开工建设,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初步形成。
    四、农村面貌根本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农村日趋繁荣。201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0.73亿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9.2%。扶贫开发卓有成效。成功探索了贫困山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扶贫开发的新路,实现“信息扶贫、片区开发、干部帮扶、城乡互动、两项制度衔接”五项工作全国领先,解决了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4.7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由“十五”末的19.7%下降到2.9%。农业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0.2万亩,产量34万吨,比2006年净增40.1万吨,实现产值6.7亿元,已建成双河乡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和黄莺乡等10个千亩示范基地;生猪出栏42.7万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6.4亿元;种植烤烟6.4万亩,收购烟叶16.4万担,实现产值1.1亿元;新改建茶园5000亩,茶叶产品通过有机认证。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建设巴渝新居2000余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5500户,五年累计建造农村沼气池达3.3万口,农网改造到户率达88%。新改建农村公路2175.1公里,乡镇畅通率、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走在全市前列。坚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良种、科技培训整体推进,财政、金融、社会多方投入,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4元,增长19.2%,有望实现三年增收万元的目标。
    五、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到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544公里,比2005年末净增8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417公里。以渝怀铁路开通客运和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建成通车为标志,武隆区位条件发生历史性改变,全面进入主城“外三环”空间。同时,县际公路武务路武隆段建成通车,武仙路、巷双路等旅游公路建设提速提档,加上在建的南涪铁路、涪南高速公路,“六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已具雏形。农村公路建设实现100%的乡镇通畅和100%的行政村通达的“双百”目标。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县城中心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5.64平方公里,仙女山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由9.37万人增至11.9万人,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仙女山新区和白马工业园区为中心、沿江沿线城镇为节点、其他小集镇为集点,各级城镇有机结合、结构完善、规模适度的点轴式放射状城镇体系。“宜居重庆”扎实推进。建成了县体育馆、新汽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了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推进了旧城改造,南岸堤防及滨江路竣工投入使用, 200套廉租房和中堆坝拆迁安置房主体工程竣工。“森林重庆”建设累计投入8.38亿元,造林57.43万亩,一年种了十年的树。
    六、商贸市场繁荣活跃。以培育“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出发点,以实施“双十百千”工程为契机,全县商贸流通硕果累累,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2亿元,年均增长16.2%,超出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商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五年累计投入4.03亿元,建成大型集贸市场2个,经营面积140万平方米。特色商贸打造迈出新步。以芙蓉中路为商贸中心,深度打造了芙蓉西路美食娱乐一条街、芙蓉东路建工建材一条街、建设中路精品百货一条街、建设东路五金交电及汽摩配市场一条街等四条专业特色街。成功引进重客隆、重百、永辉、苏宁电器等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餐饮住宿蓬勃发展。2010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25亿元,增长24.6%。建成二星级酒店2个、三星级酒店7个、四星级酒店4个,接待床位1.4万张,19家酒店第一次拥有了特色名店金字招牌。外经外贸实现新跨越。全县进出口总额越过两千万美元大关,达到2401万美元,利用外资132万美元。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建成2个县级日用商品配送中心,1个农资配送中心,187个乡镇村级农资店、187个乡镇村级日用商品便民商店,实现了三级网络建设全覆盖。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五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生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成功列入全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首批试点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72%、90%,基本实现养老、低保等城乡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98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事业长足进步。2010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101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创历史新高。武隆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步伐加快,第二实验小学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各类学生资助体系和留守儿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重庆”加快推进。全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一乡镇一医院”,建成合格化村卫生室16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增至900张,是2005年的2倍。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大力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芙蓉江龙舟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建成档案馆、图书馆等设施。在全县26个乡镇建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武隆高山蔬菜、沧沟西瓜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平安重庆”不断深化。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信访稳定形势明显好转。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校园安保,全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是武隆发展理念大转变、发展模式大创新、发展质量大提高的五年,是武隆发展瓶颈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武隆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和政治智慧,锐意改革创新,直面解决事关社会民生和发展大局的复杂矛盾和困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地走出一条符合武隆实际、符合武隆41万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路子,为加快建设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以“旅游富民,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为总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以民生为先,积极探索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坚持以建设“五个重庆”为重点,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以城镇带动发展为重要方向,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坚持以旅游统筹城乡改革为突破口,先行先试创造改革新经验。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武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基础条件差,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工业短板问题突出,工业强县任重道远;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不高;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土地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经济发展受到主体功能定位的制约,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推动武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