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和杨坤是什么关系:化学探究式教与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6:46
化学探究式教与学设计——“金属Na与CuSO[,4]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实验探究孙影

【专题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专 题 号】G37
【复印期号】2004年07期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41000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并作为内容写进了课程标准。教学实践已经初步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保持了原有的优势,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为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积极动手参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教师则成了他们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材料的呈现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维持者以及学习的评价者这样一个多元的角色。而在传统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教师是“主角”,少数优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群众演员”,少数学生只能是“观众”。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中学教学中更为严重。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化学探究式学习方式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构建了一系列化学探究式教与学设计。下面介绍一段化学教学中的一例,愿与同行切磋。
    题目:金属Na与CuSO[,4]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课型: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
    教法:实验探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Na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训练自行设计实验的技能。
      2.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与观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了解模型与假说的建立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与观察,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逐步形成建立假说的探究技能。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逐步形成建立假说的探究技能。
        二、教学设计
    [联系旧知,创设情境]同学们在初中化学里就接触过活泼金属(如Fe、Zn、Al等)与其活动性后面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有关知识,那么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
    [评析]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测量和诊断,以便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建构新的化学知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要留意这些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Na与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评析]教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意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不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有意义吗?正所谓话不在多而在精,言不在说而在引。
    [生]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喊出“能”,然而一部分学生沉默了片刻后,轻轻地似乎有点不自信地摇了摇头,嘴里叨咕着:“似乎不那么简单。”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意见:能与不能。
    [评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听众,不做任何评判,让他们尽情地去猜想,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态度。给他们1 min时间思考定夺,接着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CuSO[,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评析]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使学生了解模型与假说的建立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意义。
    [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
    [评析]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师]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生1]很委屈地摇了摇头,求助的眼神似乎在问:“怎么和以前学的不一样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Na确实是排在Cu的前面呀!”片刻之后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觉蓝色沉淀应该是Cu(OH)[,2],而且这些气泡肯定是H[,2],这是什么原理呢?”
    [评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意识增强了,而且问题的质量有所提高,能够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推断、评判,是聚合思维认知水平上的问题。(聚合思维是学生对提供或回忆起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其产品是一个预料中的结果或答案。)
    [师]其他组的同学可能会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把问题引向深入。
    [生]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生1]我认为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中失去了电子,但必须有一种元素得电子,既然没有红色铜析出,而产生气泡,说明氢元素得电子产生了氢气,即:
    (掌声……)
    [生2]生成的NaOH又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
    
    [评析]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为自己得出“重大发现”而喜不胜收。合作与交流在这里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Cu[2+]的得电子能力比H[+]强,结果却不析出Cu而析出H[,2]呢?
    [评析]学生至此自然地会进一步提出问题,而且是发散思维认知水平的问题。(发散思维是学生处理有关评价、判断或选择的问题。)
    [师]同学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说明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因为水溶液中水分子的微粒数远远大于Cu[2+]的微粒数,钠很活泼,极易与水反应,所以Cu[2+]就不能得电子了,这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评析]对于敢于提出新问题的同学予以适时表扬,作为典型和榜样,带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生共同总结]金属Na与CuSO[,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整合应用]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
    [评析]适时的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对探究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正向迁移,有利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意义建构。
    [总评]本课题只是教学中的一例,但它却充分地渗透了化学探究学习的思想在里面。教学的内容不多,但却很生动,很丰富。这样的教与学能够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这样的课是最受同学欢迎的课,也是最让老师们感到欣慰的课。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原有的水平及经验的增长,使探究活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从简单到复杂”“从引导向自主”的过渡。^



相关文章 2004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从1997年化学测试题看今年高考
坚持正确引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化学高考辅导的质量
研究高考命题演变 走出教学复习误区
稳定平实 注重能力——评1997年高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