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旺入室弟子证书:中药之秘在于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08:38
中药之秘在于量 三德    发表于2009年01月06日 12:43 阅读(114) 评论(1) 分类: 健康生活 举报

    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以下10种不同情况: ­

        体质不同:体质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差,用量过大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故宜酌情减量;体质壮实者,用量可稍大。 ­

       病情不同:轻病下药过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重病下药过轻,则药力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

       性别不同:男性用药量可稍大一点;女性有月经、怀孕和哺乳等生理特点。故用药量宜小。 ­

       年龄不同:一般情况下,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的2/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1岁以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60岁以上的老人药量应低于中青年的1/2---1/4。 ­

       药性不同:凡使用毒峻烈药,须从小量开始,再根据服药后患者的情况而增减;如病势已退,即停服,不愈则酌量增加。 ­

       配伍不同:在方剂组成中,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一般来说,主药用量重,辅药用量轻。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前方重用大黄主攻下,后方重用厚朴主利气。单味药用于急救,如用大黄治疗中毒性菌痢,用独参汤救治血崩虚脱,用量均可加大。 ­

       药质不同:如花、叶之类质地轻及有效成分易煎出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质量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宜重。过于苦寒的药易伤脾胃,用量宜少;甘平之药用量可稍大。 ­

       剂型不同:同样的药物,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重;复方应用比单味用量要少;鲜药用量比干药用量应多一倍以上。 ­

       地区不同:如用麻黄发汗,南方气候较热,人易出汗,用量宜小,一般用5克左右;而北方天气较冷,不易出汗,北方人体质又较结实,故一般可用至10克以上。 ­

       炮制不同:中药的生品、炮制品及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变化,用量亦应有所区别。如鲜槟榔切片,槟榔碱含量高,用量可稍小,而干品水浸近一个月(每日换水)再切片,其槟榔碱含量降低,故用量宜稍大.

更多信息请参考博客:http://kuangsande.blog.163.com/edit/­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相关搜索词: 用量  中药  厚朴  大黄  药力  本文链接:

评论列表

想第一个看到日志抢沙发?腾讯公司温馨提示:当前已出现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等途径假冒中奖网站、“400”“0898”开头电话、宣称低价购物、购房退税等手段诈骗,请您提高警惕,慎防遭骗。识别更多网络骗术,请点击:腾讯反骗术帮助中心。上一页 1 下一页转到

1篇评论,第1页/共1页

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全选水木火 水木火 水木火 0 发纸条 加好友 送礼物回复 引用 举报 1楼 水木火 2009-11-18 20: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