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恩经纪人是谁:玉溪经济写好四个关键词:速度 结构 质量 效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3:16
      沧海桑田,城市巨变;锦绣玉溪,风采迷人。三届市委以来,230万玉溪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与“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扎扎实实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保生态、惠民生、促稳定,全市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生态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玉溪日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重点反映三届市委以来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成功经验,迎接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为全市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十二五”大业,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平安、和谐、生态、幸福的新玉溪加油鼓劲。

  玉溪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紧张忙碌中。随着玉溪工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势头强劲。

  在备受关注的市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历经五年平稳健康发展的玉溪经济继续向好:

  上半年,玉溪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开局,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19.9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95亿元、增长1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8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4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2334元、增长23.3%。

  盘点五年来玉溪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亮点,速度、结构、质量、效益是四个关键词。三届市委以来,玉溪用心写好这四个关键词,努力保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速度:保持平稳

  2006年以来,玉溪发展面临重重考验:国际金融危机让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重创农业,给工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

  如何确保全市经济总量不减,财政收入不减,农民收入不减,就业岗位不减,是对市委、市府科学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把握可持续发展基调,保持平稳的经济增速,防止大起大落。

  市委、市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地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走开放、引进、盘活、争取的路子,全力抓好烟草、矿电、旅游文化三大优势产业,放手发展县区特色经济,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查阅2006年以来五年的数据,横向看,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实现两位数增长。纵向看,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736.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32091元、居全省第二位,财政总收入304.4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83.6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747元、居全省第二位,位次均排列全省前三位,玉溪跻身全国城市百强。

  同时,县区特色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八县一区经济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财政收入均超过2亿元,县区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4%。

  结构:趋于优化

  曾经,玉溪80%以上的财政收入和大部分农民收入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烟草。

  2010年,玉溪非烟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1.4%提高到6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37.4%提高到66%。

  比速度和总量指标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结构优化,它关乎玉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6年以来,经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努力,玉溪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1.7∶58.3∶30调整为2010年的9.1∶60.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所有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藏富于民”的特点。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36.3亿元,比2005年增加147.9亿元,增长1.7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2010年粮食作物面积占39.3%,非粮食作物面积占60.7%。烤烟、油料、花卉、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烤烟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烟叶收购量、上等烟比例、烟农收入、烟叶税收连续7年保持增长,蔬菜品种结构向高档菜、特色菜和无公害蔬菜的方向调整,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0年矿电产业总产值614.3亿元,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244.7亿元,成为玉溪市继“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质量:不断提高

  两条逆向而动的曲线,生动地反映出玉溪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这就是玉溪经济的增长曲线与能耗曲线——经济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则持续下行,五年累计下降17.82%,由2005年的1.950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2010年的1.5785吨标准煤/万元。

  “生态建设”是玉溪的永恒主题。更能彰显玉溪生态建设决心的是抚仙湖的保护治理。五年来,全市投入13.9亿元,关矿、禁船、拆除违章建筑、上马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作出了巨大牺牲,使抚仙湖恢复并保持Ⅰ类水质。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另类”的发展,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科学发展!

  五年来,在生态立市战略指引下,市委以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为载体,以聂耳文化品牌为突破口,新扩建了10华里的玉溪大河生态工程,建成了2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区,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抚仙湖——星云湖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取得突破,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开始崛起。

  同时,玉溪以生态建设创造新的生产力,其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式,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独树一帜,生态建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而又有巨大潜力的主导因素。

  旅游产业上,总收入由2005年的15.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5亿元,生态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上,各县区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农业革命——以生态农业替代传统农业,探索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工业上,昆钢、云铜、云天化、云锡、云电、泰国TCC等大企业、大集团与玉溪的合作逐步深入,这些大规模、高水平的大型矿电项目,成为玉溪矿电优势产业的骨骼,支撑起玉溪工业的新发展。

  如今,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我市一批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项目开发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资源的开发上实现跨越,成为本行业、本产品领域的领跑者。

  效益:日益充实

  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最直观的体现是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协调。效益好不好,直白地说是政府和企业、老百姓是否有钱,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玉溪无疑是财富聚集之地。统计显示,地方财政收入五年来年均递增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6%。玉溪经济成功地迈出了止跌、回升、稳步发展和再上新台阶四大步,人均GDP跨越了2000美元、3000美元、4000美元三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坚实的经济基础为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玉溪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通过验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八县一区都被评为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1.7亿元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等化。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玉溪人富起来了,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从2005年的每百户6辆提高到2010年的每百户21.8辆;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从36.7平方米增加到42.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41.5平方米增加到43.5平方米。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逐步向“享受型”发展。

  这样的势头今年继续延续。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双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