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哪里招工:佛道之间的错位竞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4:56

佛道之间的错位竞争   


佛道之间的错位竞争
□    薄文军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话其实只说中了一半。因为在中国,长期占居名山大川的不仅仅是佛家寺庙,更有不胜枚举的道家宫观。而其中一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佛家与道家选择道场的理念是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佛道两家2000多年和谐相处,很少为争夺风水宝地而起纷争。尘世间的最高当局因为政策偏好引发宗教冲突的情况除外。
        以嵩山少林寺和武当山道家为例,我们很容易看出佛道两家反差强烈的价值取向。少林、武当两家,都是独自占有一座大山,不属于那种一山两教、和平共处的情况。但很明显,嵩山少林寺重点经营的只是少室山山腰以下的部分,而道家在武当山重点经营的则是山腰以上部分。无争亦不争,独占亦不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一种博大的胸襟,这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根深蒂固的价值倾向所致。
        走进这两个全国有名的宗教圣地,可以看到少林寺的上山之路几近平坦,给人的感觉是广博开阔,如履平川。而武当山则巍峨耸立,异常险峻。山腰以上白云缠绕,有如仙境。数百级台阶从山上挂下来,有如天梯。山间溪流一线千丈,异常秀美。佛道两家这种不同的选择,是一种长期发展,反复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而起关键作用的,则是两家在宗教教义、修习方式、布道对象上的本质差异。
       佛家讲普度众生、见性成佛,实际上是门槛极低,“宽进宽出”,其布道对象是基层民众,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是一种大众化的宗教。所以它要选择一个便于大家共同参与的空间作为道场。将庙址选在山腰以下,地势相对坡缓,不管是骑马、坐轿,还是步行,都可以轻松到达,便于吸纳更多的善男信女。而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炼丹养气,相对来讲是门槛极高,“严进严出”,需要到高山之巅对接宇宙之灵气。其布道对象也多为王公贵族、达官显贵,这样一个高端群体是有能力排除困难达到山顶的。
        佛家在布道实践中,走过了一段由繁到简的历程。从经典丰富、卷帙浩繁的小乘佛教,到言简意赅、便于修习的大乘佛教,佛家的教义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近了。佛家的一些高僧大德也在佛教发展的滚滚长河中发现了一个真谛:佛教所揭示的,不是玄之又玄的奥妙,而是朴实无华的觉悟。在他们看来,佛家教义知识化,对弘扬佛法有百害而无一益,引导教众用最简单的方法修持,就是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一思想直到下,才有了参话头等方便法门。而有的门派,则干脆主张只要经常念诵“阿弥陀佛”,就能修成正果。更有甚者,发明了转经筒,不用读书了,不用念佛了,只要把装有经文的金筒转一遍,就等于读 了一遍经文。
        与佛教之相反,道家在同样的发展历程中,则明显是在进行着吸收与发明,使教义程式的不断规范、不断丰富,最终形成章法森严的庞大道教理论体系。包括其神仙体系,也是在不断丰富完善的。道家讲究亲身体验,靠徐芾们帮助探路、帮助炼丹都是不可靠的。从历代封禅大典的“重装简从”也可以看出来,人多就不灵了,一人得道,鸡犬也想跟着升天,闹不好就是累赘。黄帝的胡须不就是关键时刻被那些蹭光搭顺风车的身边工作人员给拽掉的吗?所以,道观要修在高山之巅,让那些群众甲乙丙山下伺候就是了。
        佛家庙宇一般富丽堂皇,因为佛教讲究布施,普罗大众都可以向庙宇施舍。梁武帝献出全国珍宝也不为多,贫苦农家给一钵饭也不嫌少。而且,对那些又想积德行善、洗清灵魂,又舍不得放弃人间荣华的人们,佛教允许进行物质转换,允许搞宗教代理。也就是说,理佛与赚钱之间是可以置换的,许多有钱人不用亲自出家,不用亲自念经,只要虔诚施舍,自会有人代劳。而道家的财富积累走的则是一条上层路线,哪座仙山比较灵验,自然会有达官显贵为其提供经济保障,自然会有一道道征召进京的诏书雪片一样从帝都飞来。而且,那些呼风唤雨、撒豆为兵、点石成金的道长们是不靠化缘生活的,坐在家里就能等到皇家的“转移支付”,何必为一粥半缕向那些凡夫俗子们折腰呢?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佛教的庙宇普遍宽敞,而道家的宫观则苦乐不均。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在中国,佛教与道教并存2000多年相安无事,靠的就是这种不同价值取向指导下的错位竞争吧!
20110814  回复|举报上一页 1... -1-1-1-1-1-1-1... -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