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手表是自动的吗:海峡那一边+一个北京人走访台湾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02:39

台湾,在海峡那一边,台湾似乎可望不可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2006年9月,我去了台湾,至今给我深刻印象……

两岸没有三通,两岸也就不能直接往来,当飞机从菲律宾首都机场起飞,横渡巴士海峡空域,飞到台湾上空,鸟瞰身下那片土地的时候,那绵延的中央山脉从台湾北部舒展到台湾南部、那西部的沃野平畴上的工业区、城市集群、农村乡镇、水库、高架桥、高速路……人类开发的痕迹在空中一览无余,碧蓝的台湾海峡在台湾岛刻画出雪白的曲线,那是逶迤的海岸。

飞机降落台湾中正国际机场,那时已经改成桃园国际机场,因为民进党的意识形态要把外来政权的蒋中正纪念标志的中正涂抹掉,凸显本土基调;因为机场在台北西南的桃园市,故名之。在机场就感觉到那是中华的一部分:同文(方块字)、同语(普通话)、同样的微笑,感觉到那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广告牌下见到“中华民国欢迎你”、“中华民国外交部通道”、“中华民国台湾银行”……,那是异类,当然相比之菲律宾,依然觉得台湾是自己的地方,因为当地人看见我们就鞠躬说:欢迎大陆同胞。

台湾人在机场入境大厅向我们鞠躬欢迎,那鞠躬的礼节印象很深,令我想了很久,那是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遗留么?还是60多年前日本人殖民统治那鞠躬拜谢的遗留?也许都有,大陆的我们至今那里有这般”讲究”?台湾,走上她的土地,就有许多的是与不是了。

桃园到台北,行走在高速公路上,导游说,你们不要对台湾期待太高,因为台湾的今天是15年前的发展的停留,现在台湾的消费不如上海,台湾的工业都搬到大陆去了,台湾的房子很贵但是又不好等等,她很谦虚甚至有点无奈。

桃园到台北大概半个多小时路程,满目皆绿,绿色的山丘环境保护的很好、高速公路直线的飞驰、弧线的转弯,高速公路与铁路、与交错公路的高架分岔在那绿色原野上成为很养眼的图画,越过那淡水河,就进入那久仰的台北市。

台北的交通是台湾交通的缩影,这里的道路高架桥较多,路边都是绿树和花基。基隆河从台北流过,她的长度165公里,台湾第三大河流,水量很丰富,台北市内有淡水河和基隆河,淡水河的宽度超过基隆河。

台湾的教育和大陆相比,有她的特色,我们走访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台湾师范大学附中的教学楼在拥挤的居民区里,为加强两岸交流,我们还到这里开座谈会。台湾师大附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内地相比,其教学内容没有大陆的深,其教学模式形式更加的活泼,学生的实践活动、自由活动时间也比大陆多,作业量也减少了。台湾师大附中也有军训,学习怎样包扎救护。校园里的许多学生在和台湾的一个青年军官学习持抢拆枪,那台湾军官在和台湾中学生讲解如何射击,准备向谁射击呢?当然是解放军,因为在台湾师大附中的学校墙报栏里,我们看到了台湾的报纸被放置在玻璃橱窗里,报纸标题就是“中国军队蠢蠢欲动,频繁演习剑指我国”,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青天白日旗帜,青春美丽的台湾女教师笑脸盈盈欢迎我们、学校的舞台上学生们在演出小提琴协奏曲欢迎我们,校方送礼品热情欢迎我们,学生们练习枪弹如何对付我们,这很别扭,但确实是这样。

中正纪念堂是蒋介石先生的纪念堂,那里的气势恢弘、壮观,纪念堂的下方是蒋的生平陈列馆,从蒋投身报国到民国迁台后的经营台湾的生平事迹,那里有蒋的照片、幻灯,有蒋的蜡像、塑像,有蒋和宋使用过的汽车,内容丰富,有博物馆的性质。中正纪念堂很宏伟,使我想起毛泽东纪念堂,生前两人殊死指责,身后安排完全一致,党争改造社会。蒋先生的生前事迹,从他少年时代以及革命生涯、留学日本、到黄埔军校效命孙中山、他和共产党打交道的历史,全部都在这里反映出来。从一些历史文件中,看得出孙文把蒋当自己的儿子看待,可见孙蒋关系从来就牢不可破的关系。这里还有老蒋和小蒋用过的帽子、鞋子和轿子,还有他发布的抗战训令,看得出来他确实在抗战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忽然感觉到在大陆原来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教育完全是一面倒的否定教育,有些历史真相真的要自己去了解和思考。我的父亲是四野的老兵,对待国民党蒋介石的态度当然是痛恨的,我想当时没有这种朴素的爱恨情仇如何浴血对敌战斗呢?但客观来看国民党,他们对待日寇也是痛恨的,这是实际的客观的,在中正纪念堂里的墙壁上有两幅油画给我好奇和思考,一幅是抗战胜利后,蒋先生回到南京市,受到南京市各界盛大欢迎的热烈场面,另外一幅则是反映国共金门古宁头战斗,以国民党军大捷而宣告结束,场面上也是欢庆胜利。对待日本人,蒋是仇恨的,对待共产党人,蒋也是仇恨的,这些是实际的情况,但不能因为蒋反共就抹杀他抗日的史实。

蒋先生对台湾今天的发展有功绩,导游说,蒋中正为发展台湾有功劳。

中正纪念堂广场阔大,建筑物旗杆上飘扬着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蒋先生是民族主义者,他坚决反对台湾独立,镇压过这些组织和成员,蒋先生思念故乡,他的遗体至今没有掩埋,因为他想把自己的躯体埋到浙江奉化溪口的老家、埋到父母身边,或者埋到南京孙中山身边,所以小蒋因老蒋不埋所以也没有埋,所以这里没有蒋先生的灵柩。

中正纪念堂的上方是蒋先生的坐姿塑像,两侧是他的话,蒋先生倡导的科学、民主、伦理的教導刻在墙壁上。台湾军人在这里站岗,立姿纹丝不动。每天正午12点,是礼仪兵举行换岗仪式的时间,今天到达那里刚好中午12点,看见中正纪念堂举行换岗的仪式,台湾军人整齐的、单调的、机械的步伐和操枪动作成为我们手中照相机的对象。

我钦佩蒋先生热爱家乡的情怀,购买了他的像章和国民党徽、中华民国纪念章。

台北101高楼是台湾人的骄傲,它高耸入云,据说是世界第一高楼。这个楼里什么都有,服装、电脑、书……,乘电梯上去吧,太高了。

101层在台北市松智路,台北市政府也在这里,似乎国防部、法院也在这里。马英久先生就在台北市政府办公,现在已经换成郝龙斌了,据说台北市政府面向社会开放,人民可以自由进出市政府,我时间紧,没有进去尝试和市长握手。但台湾市政府亲近、贴近人民的形象确实比大陆要好,而且不是作秀,不是事先的准备,不需要新闻来宣传,大陆的政府做了一点皮毛的事情就要大肆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其实有的时候就是拍照完就结束亲民行为,报纸电视就上纲上线的报道,人民都看在眼里不说就是了。

台北的交通基本上很顺畅,他们的捷运(大陆叫地铁)也很发达。导游说,台湾现在的摩托车拥有辆2,5/户,汽车拥有量1,5/户,还有许多户没有汽车,他们需要摩托车代步。而大陆是发展中的社会,但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禁止摩托车行驶,非常不人道、不以人民为本,官员有公车上班甚至接送下一代上学、富人有私车横行街巷、而广大草根百姓买不起汽车又被剥夺摩托车使用的人权,谁为人民的需要考虑行政措施,不需要照相不需要宣传就可以明白。

台北的街道很整齐,摩托车很多,停在路边街道屋檐下,甚至不上锁,因为据说台湾很少盗贼,也是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谁还做那蝇营狗苟的事情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郊区,那里藏着从大陆拿来的中国宝藏。多数是我们大清朝的文物,那翡翠白菜和那块猪肉的玉石是真实的,绝对不是赝品,解说员讲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的时候,无法割裂台湾的文明史与大陆的联系。台湾的中小学生的历史课也在故宫里上,很直观,比关在学校里凭借纸书要体会深刻。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出内容很多,据说不同的时期展出不同的内容,我们去的时候就是展出玉石部分,而那些青铜、景泰蓝、绘画等等馆藏文物都没有展出。台湾的邮票很漂亮,虽然不集邮,但是我还是买了台湾的邮票珍藏。

台北士林官邸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生前居住的地方,据说那里是日本殖民时期用来研究植物的农业科研场所,那里热带、亚热带树木遮天蔽日,各类树木都有,许多鸟类也在那里栖息。蒋先生撤退到台湾就看中了这里,和夫人一起定居在这里,这里树木确实青翠葱茏,鸟语花香。

蒋先生和夫人离开后,这里开放给公众游览,我们就见到台湾许多中学生集体来到这里,我们还和一个台湾老人聊天,他一直跟在我们身后,他的目的就是问我们是不是上海的,因为他来台湾前就是从上海家里出发的,他想家乡,但我们令他失意—我们确实不是上海的。

台湾的总统府就是过去日本人殖民时期的总督府,陈水扁就住在总统府附近的豪宅里,因为那里安放了许多”拒马”,我们路过的时候看得真切。

台湾的政治生活很乱,党派之间相互攻击,在台湾那些日子里,电视里整天都是在播报辩论、演说、漫骂、打架的画面,有点象我们文革的文斗。在凯达格兰大道,看见那些红衫军的队伍、有许多人在静坐,看见许多“阿扁下台”标语,路边汽车上有许多的红衬衫和标语,停在中正纪念堂的侧门外,当地人普遍反对陈水扁的做法。

台湾的政治生活很乱,但是经济依然在发展、交通不受阻滞。而我们大陆政治纷争的时候,群众运动开展的时候,经济和交通似乎也停滞了。

台湾人对我们,其实并不排斥,只是了解不多,也许刻意的“去中国化”教育的作用就是使那里的青少年不认识大陆、不知道北京、不明白血缘出身、记得有句话“亡人国者先亡其史”,我逐渐看出一些端倪来,一个民族要同化另外一个民族,就是要割断它的民族历史、淡化它的民族文化、弱化它的民族精神、使它的语言文字死亡,就可以达到灭亡一个民族的目的。台湾的独派刻意说台语(其实就是闽南话),刻意使用台湾拼音,在酒店的电脑里没有大陆的拼音、也没有五笔等输入方式,有电脑也难以使用。台湾的独派其实是汉人,尚且要独立、尚且要淡化自己和大陆汉人的关系、文化、历史,宣传台湾的“史前文化”,我曾经在内地审查广东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台湾教材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公民和历史教材的独立的“国家意识”特别强,最后建议不用,后来在台湾媒体引起轩然大波,连国内参考消息都转载台湾的消息。

台湾导游说:“如果陈水扁胆敢宣布台独,我会支持他,因为那样对岸就打过来,两岸就统一了”。台湾导游还说:台湾几十年和大陆隔绝,发生许多许多的事情,两岸互相猜疑,但是现在民间开始交流了,相互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实际感受多好。其实大陆和台湾就是吵嘴的两个兄弟,他们终归要和好的。

一周以后,当我们北上基隆,东去宜兰、南下花莲、屏东,从高雄、云林、苗栗、新竹回到台北,当我们再次看见台北101,见到台北圆山大饭店、见到台北摩天轮的时候,当我们要飞香港的时候,台湾女导游给我们播放了邓丽君的《娜鲁湾的情歌》,张扬中含着轻柔,嘶喊里也带着轻悠,如热带海洋暖流,导游说“千万别想我,但是要记住台湾”, 她告诉我们“台湾虽然不是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是台湾是很特别的地方”,还对自己两岸认知的观点评述说“因为大陆与台湾的分离50多年后,有人这样的认识两岸”,当她那样说的时候,我们都无语,思考着两岸人民对来往的期盼,那是真诚的期盼。思考着双方的认知和误区,潜在的离心和说不清楚的关注。

台北、台湾、台湾人、台湾政治、台湾社会,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尽管那是复杂的感受。

href="http://saliyashishenlin.photo.hexun.com/30900616_d.html" target="_blank">


一个北京人走访台湾有感

一个月前,借着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在台湾呆了5天,下面就给大伙儿喷喷我在台湾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

1、办理证件费尽周折。

看到台湾这次学术会议的预告通知,是今年4月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参加这次会议,关键还不在于会议本身,重要的是一定要借着这个机会能到台湾看一看。我想每个大陆人都清楚,一般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台湾。我是北京人,现在香港读书。因为大陆人的身份,所以办理去台湾的手续非常之繁琐,填了一堆表格,复印了一堆证明文件。在表格里面,有些要求填写的内容近似荒唐,比如有一张表格竟然要求填写我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业等内容(真是莫名其妙,难道我一个三张多的人还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办理入台手续前后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中间的办理程序十分混乱,我们同行的几个人的手续,有时在相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的程序办理,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终于,在预定出发前两天收到了台湾会议组织者寄来的“入台证”,我有一个同学的“入台证”却没有一起寄过来,马上给台湾的组委会传真、电话一通打,那边儿终于找到了漏寄的证件,好在没有耽误了行程,否则退机票什么的还要麻烦呢。拿到证件一看,上面的签证有效期只有区区的5天,也就是说比会期的4天只多了一天,可就是这短短的5天签证却耗费了那么多的资源和精力,真是劳民伤财呀。

“入台证”相当于大陆政府发给台湾同胞的“台胞证”,就我理解其实这上面也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办理手续时需要护照的复印件,但是发给签证时却不在护照上盖章(对待外国人才在护照上盖上签证章,另外,发给敌对地区的人的签证也不会在护照上盖章,比如以色列和伊拉克),而是使用“入台证”(大陆给台湾同胞的是“台胞证”)这样的证件达到发给签证的目的,而又不会在护照上留下任何痕迹。而且,证件的名称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旅行证”,也暗示了我们是从(“中华民国”的)“大陆地区”到“台湾地区”旅行的,虽然大陆人概念中的“中华民国”到1949年就终结了,看到这个“入台证”上的“中华民国”几个字确实觉得挺新鲜的,还好在这个旅行证上台湾当局还没有搞两国论。同时,我也觉得台湾当局对待大陆人还是“内外有别”的,并没有把我们当作“外国人”看待,海峡两岸多少还是有一点儿“一家人”的意思。

虽然证件办理得磕磕绊绊的,可是不管怎么样,最后还是顺利成行了。

2、台湾很中国。

到了台湾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换句话说就是感觉台湾非常中国。不是我矫情,和我同行的几个大陆学生都有同感。台湾人、尤其是台北人大多都说国语,和我们的普通话几乎一样,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台湾满街筒子的汉字也让我们感到很亲切,虽然都是繁体字,可是我们认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台湾人说的国语比我们的普通话软一些,尤其是女士说起台湾国语听起来就更挺舒服,不过,男的操着这样一口软软的语言,让人感觉怪怪的,用北京话来说就是显得有点儿“面”。

在饮食方面台湾也很中国。中国老祖宗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嘛,甭管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在吃上头是轻易改不了的。说句老实话,虽然香港回归了而台湾还与大陆隔绝,但是台湾比起香港来更像中国大陆。香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香港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甚至于饮食习惯都相当的西化。而在台湾的感觉与在任何一个中国大陆城市的感觉没有什么两样。虽然我们在台湾呆的时间很短,没有其他更深的体会,但仍然可以通过吃的几顿饭感受到地道的中国风味的饮食。

台湾的饭馆里食物与大陆的非常相像,像什么牛肉面、宫保鸡丁、鱼香肉丝之类的家常饭菜十分常见,味道也很接近大陆的口味,而在香港几乎没有正宗的炒菜供应,几乎都是把煮过的半成品经过简单加工就上桌了,没什么炒菜的味道。

台湾人的待客之道也非常的中国,中国人讲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主办会议会把客人的吃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我们参加的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就是这样,单说会议期间的自助餐就是丰富多彩,中西式的食品琳琅满目,把中国人的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时我们甚至有一种在大陆开会的错觉。

在一些比较虚的问题上面(比如意识形态方面的某些做法),台湾也有一些与大陆非常相似的做法,最明显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在台北,我们参观了中正纪念堂(就是为纪念蒋介石而建的一个纪念堂,相当于北京天安门的毛主席纪念堂,也算是台北一个比较着名的旅游景点),那里面有一个介绍蒋介石生平的展览,对蒋介石一生作了一个回顾,里面的种种溢美之词让我们这些大陆人看了觉得有些可笑。当然,我们不否认老蒋1949年被赶到台湾以后确实反思了他在大陆的失败,实行了一些比较得民心的政策,但他的独裁统治却依旧(否则李敖也不会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在中正纪念堂的展览里面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评价,非但如此,连西安事变以及败退台湾这种重大的事件也只是用“西安蒙难”和“大陆沦陷”这两个词一笔带过,这种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死者讳的做法,甚至是展览里面的一些遣词造句都是和大陆一脉相通的。

再多说几句题外话,我们在台北也参观了国父纪念堂,和中正纪念堂相比,国父纪念堂的规模和气派就差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孙中山在台湾没什么地位,至少比老蒋的地位低。按说这在号称中华民国的台湾不应该呀,毕竟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可是台湾却把老蒋捧得那么高而又比较冷落孙中山,真让人费解。

3、文明礼貌的台湾人。

在台湾,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可能比不了香港,但一定比大陆要高(经济基础在那里摆着呢,当然,我没有也不可能掀开人家的衣服看看腰里是否别着手机),可是我们在台北的这几天里,几乎没有见到有人在公众场合打手机,在公车上、地铁车厢里就更没有见到这种景象。这一点比香港强了不知多少倍,香港人酷爱在公众场合打手机,公共汽车上、地铁里、马路上、甚至书店和图书馆都能见到有人旁若无人地打电话,而且讲话的声音还巨大,可以说香港的手机简直到了公害的程度了。大陆的移动电话也是越来越普及了,虽然还没有像香港那样成为公害,但是在公众场合大声打电话的人也不少见。台北人在移动电话的使用上确实表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我们几个人一致认为台湾人显得比较有文化、有教养。

在台北街头问过几次路,都得到了非常热情的回应。有一次晚上吃过饭,想到西门町转转,一时辨不清方向,向一位路过的中年妇女问路,她不但热情地给我们指路还带我们到路口,以保证我们不会走错路,让我们很感动。说到西门町,早就听说那儿是台北年轻人的天下,心想那里的秩序一定很乱,到那里转了一圈,确实看到满街的青少年,但没看到打扮前卫、怪异的新新人类,也没有见到流里流气的小痞子,秩序还是蛮好的。

台北的学生也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在基隆和台北都看到不少的学生,都穿校服,校服的左胸部位绣着学校的名字,右胸部位绣的是学生自己的名字,这种校服是不是也起到了约束学生行为的目的呢?毕竟行为不轨的学生会立刻被人知道是哪所学校的谁谁谁,我看我们大陆学校的校服也可以仿效。我还曾经在台北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在人行道上清扫落叶,使我想起了大陆学校经常组织的义务劳动,两岸相似之处真是太多了。

4、台湾故宫博物院。

到台湾一定要到台北外双溪的台湾故宫博物院看看的,我想每一个大陆人都会有此想法。

台湾故宫博物院依山而建,是一组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据说它后面的那座山包已经掏空了,山里面建的是收藏文物的宝库。台湾故宫共有80多万件各种文物藏品,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在所有展品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我想除了大陆解放后新出土的青铜器外,恐怕最精华的部分都在台湾了。其他的一些展品像玉器、宫廷珍玩多宝格等也很吸引人,在展览中还看到有一套半(共12只)编钟,说明上标着1994年收藏,不知道是大陆送的还是在文物市场上买的。

关于台湾故宫的展品我就不多说了,一是因为我也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二来篇幅所限也无法一一道来,各位看官将来有机会最好自己去看吧。前几天的新闻还说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正在协商合作,希望不久的将来台湾故宫的宝贝能够回到大陆展出,也让大陆人也开开眼。不过,听说现任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杜正胜是个台独分子,使我们不得不对台湾故宫的文物怀有一丝担忧。

台湾故宫有一个展览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关系,展览从远古开始按照编年的顺序介绍中国的历史,同时还标明了同期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我注意到了展览中也加入了不少大陆的考古发现,比如秦兵马俑。在展览的最后,清朝后面写的是中华民国,编年写的是“1911至永远”。在我们大陆人看来,1949年以后中华民国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现在的台湾当局不过是偏安的南宋小朝廷。这个展览故意忽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早在我们意料之中,但是说中华民国能够到永远可就有些不够唯物了(台湾人可能不会学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吧),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是永远的,解说词不如改作“1911至现在”较为合理和现实一些(当然对于大陆人来说应该是1911至1949)。在这个展览中介绍中国历史的各种解说词中间还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些“台湾……文化”的小牌牌,我知道这是在突显台湾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不过在一个介绍中国历史的展览中加入这样一些内容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为了表现台湾的本土历史为什么不单办一个展览呢?在参观宫廷珍玩多宝格这个展览时,正碰上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展览??我也跟着蹭听了一会儿。这位担任讲解的女士为小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多宝格的结构和里面摆放的文物,讲到一些文物的意含时一口一个“咱们中国人如何如何”、“咱们中国人怎样怎样”,让我这个大陆人听了也跟着自豪了一阵。这就是教育,我想只要这种教育能持续下去,新一代的台湾人就会对中国有认同感,台湾就永远是中国?件比北京故宫要好很多,这些文物放在台湾比放在北京更有利于这些文物的保护和研究,但是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台湾不能分裂出中国,在一个国家里面,文物放在哪里都一样。如果台湾独立了,别的不说,单单为了这些中国老祖宗留下的精美文物就有足够的理由发起一场战争。台湾故宫里面还有一个小型展览,是介绍故宫文物南迁的过程和台湾故宫博物院建设的情况,里面的一些解说词说得稍稍有些过了。比如解说词说当年国民党把这些文物带到台湾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了大陆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纳闷,难道当时打内战的时候老蒋就能预见到二十多年后大陆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硬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到了如此地步,I真是服了 you!

当然,应该承认大陆文革期间确实破坏了不少文物,但是对故宫的文物还是极力保护的,大陆政府拨款对北京故宫的古建筑翻修、加固和保护也是有目共睹的,留在北京故宫的文物也是得到妥善保护的。故宫文物在抗战期间以及国共内战时南迁使文物免遭战火破坏,是一件好事,现在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也确实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但是作为展览的解说词应该实事求是,还是避免夸大和误导观众为好。前些日子,在网上看的消息说,中央电视台放了一部有关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的纪录片,不知道是不是也说到了台湾的故宫。

5、乏善可陈的基础设施建设。

到了台湾自觉不自觉的就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和大陆做个比较。我们去了台北市和基隆市,所以就主要拿这两个地方做比较。我们所见到的台湾的基础设施建设乏善可陈,根本看不出来台湾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万五美元的样子。从桃园县的中正机场出来的那条高速公路只有双向四条车道,连紧急停车带都没有,车辆十分拥挤,我们所乘坐的那个大巴的司机竟然能一边开车一边十分从容地给自己倒上一杯茶喝,我瞥了一眼速度表,时速才30公里,靠,您这也叫高速公路?从台北到基隆的高速公路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的路段是后来加宽出来的,路面的状况也很一般。这条高速公路横贯台北市区北部,沿着基隆河向东北方向延伸,路过台北着名的园山饭店的地方是高架桥,把这座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大饭店周围的景观破坏殆尽,应该说是市政规划的一个败笔。

基隆市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和我们一起的一个广州人说到基隆就像到了广州的旧城区。基隆市楼房十分破旧,道路狭窄拥挤,路边和路两边骑楼下停满了摩托车,路上也有大量的摩托车,交通秩序非常混乱。记得小时候常听的一首盼望台湾回归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我们真的到了基隆港,却是大失所望,说老实话,我们见到的基隆港还真算不上美丽。

台北市比起基隆市来情况好得多,据说台北市下了不少力气对市政设施进行了改造,忠孝东、西路沿线还是不错的,98年才通车的地铁修得也不错,至少在硬件方面可以和香港地铁媲美,比北京的地铁要新也比北京的干净。据说台北市“总统府”前面的凯达格兰大道是台北最宽的街道,我想任何一个大陆人看了这条大街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新鲜的,这样的大街在大陆太普通了,况且凯达格兰大道也没有多长,且不说它比不上北京的长安街,就是深圳的深南路就不知道比它长出多少倍去。台北车站西侧有一块工地,据说已经围起来三、四年了,不知道正在进行什么工程,一直没有完工的意思,比起大陆各种市政工程的建设速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从台湾回来看新闻说北京的四环路即将全线贯通,拆迁加上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想在市政建设方面,大陆的大城市已经赶上和超过了台北,不光是上海、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就是很多省会城市以及大连、青岛、深圳这样的非省会城市也比台北要强。如果要来个两岸市政建设排行榜,台北也就勉强能排个十几名吧,基隆市可能得排到五十名开外了。在台湾期间还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报报平安,所以就再说说台北街头的公用电话吧。大陆的电信业这几年的发展迅猛,电话普及率有极大的提高,也许这些变化是悄悄地在我们大陆人身边发生的,使我们有些熟视无睹。

到了台北,我才体会到我们的电信业的发展其实是挺牛B的,在北京、深圳的到处可见公用电话,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几乎都是IC卡电话,把卡插进去IDD、DDD随便打,十分方便。原来流行过一阵的磁卡电话除了在个别宾馆、饭店还能见得到,在街头几乎绝迹。而在台北,磁卡电话还是占主导地位, IC卡电话比较少,而且还不是每台电话都能拨长途。街上的公用电话也不多,好在地铁车站上总可以找到公用电话。在台北没有买到在大陆卖得风风火火的IP电话卡,也许台湾人比较富裕,打电话多掏点儿钱不在乎?

6、混乱的文字。

台湾报纸的排版十分混乱,竖排版的报纸的横标题,有的是从左向右念,有的是从右向左念,而从右向左念的标题中,英文单词和阿拉伯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念,有时看得人晕头转向。台北市路牌上的拼音,也可谓五花八门。我们在台北捷运士林站附近的“中正路”路牌上看到“中正”两字的拼音是“Zhong Zheng”(应该是大陆的汉语拼音系统吧),而在中正纪念堂附近的“中山南路”看到的“中山”两字的拼法却变成了Chung Shan”(应该是魏妥玛氏拼音系统吧),同一个“中”字用不同的拼法,让人莫名其妙。前几天看了新闻才知道原来台湾还在争论到底采用那种拼音方法好,怪不得会出现同一个字有不同的拼音方法的怪现象。好在当时我们还没有看到用“台湾通用拼音”标注的路牌,否则就更莫名其妙了。又好在我们都能认汉字,要是一个鬼佬可能还真让这路牌给弄晕了。这小小路牌上的拼音竟弄得如此五花八门,台湾社会的泛政治化可见一斑。

7、台独在哪儿?

在台北还真没有看到什么明目张胆的台独表现,和在网上甚嚣尘上的台独言论反差很大。我觉得现在虽然台独在台湾被认为是一个选项(台湾陈大总统语),但是还没有在整个社会达成共识,至少在台北这个反独重镇没有这个共识。在台湾这种“民主”社会里,在“言论自由”的招牌下,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都会出现,独独们跳出来鼓噪并不出奇,而且大环境还确实对独独们比较有利,他们的声音被放大了不少。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老蒋和小蒋在台湾实行了三十多年的高压统治,独独们也被打压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现在终于有机会出头了,怎么能不尽情表现。可叹的是现在台湾的反独促统的声音太微弱了,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虽然可恶,但是他们坚持一个中国和打击台独却没有错,难道非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在台湾解严之前的愚民教育挺成功的,就像李敖说的国民党灌输台湾人说共产党是坏的、小的,共产党坏所以不要相信共产党,共产党小所以不怕共产党。没错,共产党在大陆犯了不少错误,但是只用好坏两个字来评价一个党是远远不够的,台湾人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就是这个“坏”的共产党能深得大陆民心、以弱胜强把老蒋赶到了台湾,为什么这个“小”的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不再受外国强权的任意欺负,而且还是这个“坏而小”的党现在把大陆的经济搞得还不错。共产党虽然有缺点,也犯过错误,即使现在共产党内也还有腐败现象,但它确实是代表了大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瑕不掩瑜,所以现在依然得到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

现在台湾虽然解严了,台湾的媒体不再像原来那样自欺欺人地说大陆了,可老蒋的教育成果还在起作用,台湾人可能不再吹捧老蒋,但是仍然相信共产党是坏的,凡是共产党主张的就是不对的,就是骗人的,就不能相信。这种逆反情绪正好被独独们利用,使台独主张大行其道。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台湾当权者或是主流媒体是故意不让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直接交流,大陆的很多主张经过台湾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后走了样儿,要知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现在的台湾,自从陈水扁上台以后,独独们欢呼雀跃,开始从娃娃抓起进行分离主义教育了,什么增加本土认知教育啦,什么通用拼音啦,什么突出台湾本土历史啦等等,台湾人的下一代会经历另一次的洗脑,假以时日,大陆和台湾最后一点文化上的联系就可能会被切断,最终台独就可能真的成为台湾岛内的共识了。所以,虽然现在来看台独还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不能保证一代人以后或几代人以后不会成为现实。看来,大陆说的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的判断是对的。

8、两岸太缺乏交流了。

虽说从十几年前开始,两岸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但是根据我在台湾这几天的观察,感觉两岸的交流还十分有限。我不知道两岸的贸易量有多少,反正我们在台湾的商店里面几乎看不到有卖大陆生产的商品的,当然可能有一些东西的原材料产自大陆,在台湾制成产品后再在台湾卖。有一天,我们在台北市的“新东阳”食品连锁店里面闲逛,偶然发现正在卖的一种榨菜的包装十分眼熟,浅绿色的外包装极像大陆的一种叫“鱼泉榨菜”的名牌榨菜,拿起来一看,名字不对,再看产地,写的是香港的一家贸易公司的地址。显然,香港不可能生产榨菜,一定是大陆生产(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生产鱼泉榨菜的那家厂)以后转口到台湾的,又不便写上大陆的产地,估计是有什么忌讳。在另一家茶叶店,我们买了一些冻顶乌龙茶,我们知道台湾产乌龙茶,所以买一些拿回去送人,在同一家店里,我们还看到了杭白菊和西湖龙井,我想这些应该是大陆出的了。

除了有限的几种商品外,我们几乎在也没见到大陆的产品。香港的情况与台湾有很大的不同,现在香港的市场上充斥了大陆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和一些小家电,当然也有不少台湾产的东西,比如方便面、罐头什么的,香港人比较实际,大陆产品物美价廉他们就买大陆的,台湾的??处吧,当然这也得利于大陆和香港之间的交通更方便一些。什么时候台湾开放了三通,大陆的东西一定也会充斥台湾的,台湾的老百姓也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还有一件事儿值得一提,参观中正纪念堂的时候,站在广场上远远地看中正纪念堂,还以为这座白墙蓝色琉璃瓦顶的中式建筑是用汉白玉建的,走近一看,原来是混凝土建筑,甚至连台阶两侧的石栏杆和台阶中间的浮雕甬道也是混凝??玉的。而且,因为我们去的那段时间正是临近台湾的双十节,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混凝土浮雕甬道上刷漆翻新呢。回来我们几个人就议论,从这个仿汉白玉建筑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台湾的资源其实是比较匮乏的,要是和大陆有更多的交流,建筑原料能从大陆进口,也就不至于出此下策,使这个应该比较庄重的建筑减色不少(不过,对台湾人纪念的这位老蒋,大陆人是不太感冒的)。

台北市政府大楼对面有一堵纪念墙,是纪念1998年在台北召开的所谓“世界首都论坛”而建的,上面雕刻是放大的与会者签名的信,我不知道这个论坛是个什么性质的会议,但是建这个纪念墙的目的让人一望便知,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表明自己的存在,来对抗来自大陆的封杀。我想,如果北京也为相类似的会议建纪念墙的话,长安街两侧恐怕都要排满了吧。我想问问台湾人是否想过,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一个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这样一个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台湾声称的中华民国和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能同时得到国际承认的。如果两岸不统一,台湾就永远不会有在国际上出头的一天,台湾就是天天开论坛,台北市的大街两侧建满了纪念墙也仍然无济于事的。

最近有消息说台湾准备有限度地开放大陆人到台湾旅游,还说预计每人的团费要1万5千块人民币。有没有搞错?我想问问台湾人知不知道每人1万 5千块人民币,大陆人可以去多少趟新马泰,有1万5千块人家早到欧洲、日本、美国、澳洲和新西兰旅行了。就算台湾对大陆人比较有吸引力,那也用不了那么多钱呀,要知道香港人去台湾的三天两夜旅游团的团费包括来回机票淡季的时候才一千多港币,难道大陆人就都是冤大头?还是少来一点儿作秀,多来点儿实际的吧。没看到现在香港的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是靠着大陆人撑着呢,台湾因为地震等原因造成旅游业一蹶不振,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开放大陆人到台湾旅游来实现扭亏为盈。可是你又把门槛定得那么高,到底你还想不想赚钱了?说穿了,就是台湾当局的某些人根本不愿意让两岸人民直接交流,心怀鬼胎地想搞台独。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些台湾人说起台湾来就牛哄哄的,其实那些人是借着现在两岸无法自由往来的现实情况,大陆人无法实地了解台湾,吹牛B呗,反正也不用上税。如果台湾当局放开了三通,两岸交流多起来以后,那些牛皮就会被戳穿,吹牛的台湾人只能被人家当作井蛙而徒增笑柄罢了。

9、最后说几句。

最后,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几句,请你们有机会的话到大陆走走看看,最好能在大陆住上一段时间,你们就会知道其实两岸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中国人,我们这边儿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正如你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台湾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岛上生活得太久了,看问题难免片面,尤其是关于大陆的信息经过岛内媒体的过滤以后可能已经走了样儿,不如来个眼见为实的好,而且你们在大陆旅行基本上不会有语言的障碍,自己的所见所闻总比你们从媒体得到的信息更真实吧。而大陆人这边儿,因为现在两岸还没有开放三通,一般人想去趟台湾实在是困难重重。还好,你们那边儿就要开放大陆人到台湾观光旅游了,两岸人民将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台独分离主义的谎言就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另外,请不要再过多地强调两岸的差异,而多找找两岸的共同点吧。就我自己的感觉,两岸老百姓之间的差异就如同大陆不同省份的人之间的差异一样,从这种差异是怎么也无法推导出“两国论”来的,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中国人应该不会有什么疑问。现在我们大陆这边儿正忙着经济建设,也是要重铸中华民族的辉煌,希望台湾同胞也能加入我们的行列,毕竟都是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再度复兴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荣耀。台湾人也不要以为大陆人比台湾人傻多少,其实老百姓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谁能让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就拥护谁,谁要是丧权辱国(包括让台湾分裂出去)、祸国殃民,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大陆的民意是绝对不会同意让台湾分裂出中国的。我也想对大陆的同胞说让咱们一起加油继续努力吧,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大陆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1万亿美元的GDP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刚刚够摘掉贫困国家的帽子的资格,就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所谓的富裕城市人均GDP 也不过三、四千美元,也就是个中等发达水平,所以咱们大家伙儿还得加把劲儿。国家富裕了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也才更有力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到时候恐怕台湾问题也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了。经济发展了,人有钱了,人的素质也得相应提高,否则就都成土财主、暴发户了。所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呀。以后也别太和那些偏执狂似的独独们较劲了,他们能够吹嘘,多少还是因为他们比大陆人富裕,毕竟人家的经济发展比咱们早起步了20年,现在咱们只有卧薪尝胆、闷头苦干,如果照着现在的势头发展,用不了多久一定能赶上和超过对岸,到时候咱们再跟他们过过招儿,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愿与各位父老乡亲共勉。

西方有位军事狂人曾经说过:针对一个另外民族的掠夺,最好的办法就是武力征服,但在武力不能所及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讹诈,而讹诈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其内部搞分化,百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