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马云:纽约时报:?中国超级神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4:31

编者按:

    哈佛大学在中国区的代表关于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感想,侧面反映美国教育人士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11月22日文章:中国超级神童(作者:尼古拉斯·D·克里斯多夫 / NICHOLAS D. KRISTOF)

    快算,6+8-7+6+5等于几?如果你只用一秒钟便可以给出答案18的话,那么我要恭喜你了!你与上海市幼稚园的孩子们一样的聪明——他或她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计算出答案。(编外解释:哈佛代表之所以惊叹,不是题目本身造成的羞愧,只是美国人的幽默,但是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得如此透彻和深入让他惊讶。上述计算题暗含三个六的加法,经过专门训练的孩子可以一秒搞定答案。

    我已经预见到了未来,未来属于这些孩子。美国人到中国时往往会为这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而感到头晕目眩,但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令人恐惧的却是大城市的教育水平。以长期的观点来看,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强劲竞争力并不是来自于那些摩天大楼、军事或者是工业,而是来自于那些“超级神童”——徐托尼便是其中之一。

    托尼的中文名字是许军(音),每一名进入“新世纪幼稚园”的小朋友都会得到一个英文名字。6岁小托尼的母语是普通话和上海话,但是他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背出各种数学公式,其背诵速度甚至比我还要快。当我问他10+5-1-4+5等于几时,甚至在我还没算出答案之前,他便回答说:15,这令我相当尴尬。我当时甚至想索回我的大学学费。(编外解释:该题是中间对减消掉,然后,整十加个位

    这种私立幼稚园一年的学费为2000美元,在这里,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因为现在中国城市里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这些“小皇帝”身上花多少钱,家长们都不心疼。纵观中国全国,一流的私立学校正在快速兴起,其兴起速度正如一句中国的古话所说:如雨后春笋一般。

    当然中国教育的平均水平仍然为农村教育和三流大学所累,农村的教室依然简陋不堪,农民们还经常把自己的女儿强拉出学校。但是中国的巨大潜力蕴藏于城市教育之中,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把中国当作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把她称为“教育主义国家”。

    在中国逗留的期间内,我作为哈佛大学的代表接触了若干申请进入哈佛大学的中国高中生,那是一段令我终身羞愧的经历。中国学生不能参加SAT考试,而是要参加GRE考试——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参加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他们仍然能够拿到高分。

    我还曾经访问过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上海某大学的第二附中。那些为自己在SAT考试中拿到两个800分满分的美国学生,应该到这里来跟一位17岁的学生交流一下,他去年在GRE考试中拿到三个800分满分。

    该中学的校长何晓雯(音)还向我展示了该校学生在各种国际数学以及其他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的14块金牌。当我问起她怎样来处理学生们吸烟和酗酒的难题时,她显得有些反感,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在贬低这里的学生,并说如果我是在她的学校里读书的话,一定会经常被请到校长办公室里去——当然,我当时就在办公室里。

    中国教育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美国人认为好学生学习好是因为他更加聪明,而中国人则说,好学生学习好是因为他更加勤奋。

    另一项证据表明,中国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还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了极高的期望和要求,对此,孩子们早已铭记在心。中国的家长对孩子要求甚多,而美国家长的要求则相对较少;孩子们不会去想多还是少,只会尽力满足家长们的期望。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第二附中显现得相当明显。第二附中的孩子住在宿舍中,只在周末回家。而且他们每天都要从早晨的6:30开始学习,直到深夜的11点钟。在周六的上午9:40至下午5:10之间,他们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周日,他们还要拿出六个小时来做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女孩宫兰(音)把这叫做“自习”。她解释说:“这是一些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额外功课。我阅读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在薄弱环节上的能力。”

    我的一些中国朋友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令孩子们过于劳累,以至于夺走了他们的童年。最最聪明的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很多孩子对艺术、音乐、诗歌或是篮球(以现在风头正劲的姚明为例)感兴趣。

    中国学生或许没有太多的娱乐,也或许在美国学生擅长的很多领域内有所缺陷:比如说性、毒品以及饶舌音乐。但是这些孩子懂得微积分,知道用功读书,具有对知识的渴望,这令他们不可战胜。拥有正在成长中的这些高中生,以及徐托尼这样的幼稚园小孩子,中国必将再次统领世界。

                                                                中国网2007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