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煤矿骗灭火资金:开幕式“海之门”五大揭秘 将成为深圳新象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18:20

              开幕式“海之门”五大揭秘 将成为深圳新象征

2011年08月12日14:16深圳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深圳晚报记者 李可心/文 赵青/图

在大运会开幕式上,“海之门”的表演无疑最为耀眼,这个超大的LED幕墙,既是屏幕,又是舞台,数百演员在上激情击鼓,清晰逼真的画面纷至沓来,为世人呈现了美轮美奂的演出。在为“海之门”的表演如痴如醉的同时,不少观众都急于了解隐藏在这个超大超炫屏幕背后的秘密:为什么大门要开三次?超大的LED幕墙如何制造的?运用如此超大的屏幕背后有哪些难点……

揭秘1

“海之门”为什么要开三次?

三次开闭各有意义,或成深圳新象征

开幕式上的“海之门”为何要开三次闭两次,其中有何深意? 开幕式副总导演董学海介绍说,“海之门”是开幕式的重中之重,第一次是“打开国门”,即在倒计时之后,在迎接运动员入场之前,用一个历史巨人的形象把这个国门打开;第二次是开幕开门,用开门来扩大开幕的意义和效果;第三次是在点火之前,也就是当运动员通过中国之门、世界之门,把青春的智慧梦想,去点燃世界点燃未来。

董学海解释说,三次开门均有各自的意义,第一次开门开启的是“世界之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运动员;第二次开门开启的是“文明和知识之门”,寓意着文明、知识,体现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第三次开门开启的是“未来和梦想之门”,包括火炬传递等,传递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寄望。

开幕式总导演姜浩杨说,在确定开幕式地点后,主创人员来到“春茧”,发现“海之门”是“春茧”最大的特色,具有无限创意的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创意之门,他们决定围绕“海之门”来发挥创意。姜浩杨说,“海之门”的主要理念是强调“迎进来、走出去”,是大运会开幕式“不一样”的主要创意,整场开幕式通过“海之门”把体育场内外空间极富寓意地联系起来。

姜浩杨还表示,希望今后“海之门”能成为“闯”、“孺子牛”之后,深圳第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人文景观。

揭秘2

“海之门”怎么制作的?

深圳企业制造,防雨透风超清晰

“海之门”堪称世界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场馆最独特、体量最大、超宽超大的造型设计,这面由365块LED显示屏组成的超大单屏,面积达6000平方米,而如此超大的屏幕就产自深圳企业。

制造“海之门”LED的企业名为“金立翔”,该企业已有很多“大作”,曾参与2008年“奥运画卷”、2009国庆晚会“光立方” 的LED制作,深圳大运会在清华园的火种采集仪式上,该企业的LED屏也已经“一展身手”。

“海之门”LED幕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密度最高的LED幕墙。为了制造这一幕墙,公司制作时主要考虑三个要素:“第一是清晰高清;第二是可以透风;第三是必须防雨防水。”

该负责人说,作为开幕式的大屏幕,LED显示屏要更加先进清晰,所以制作的LED点距更近,图像更清晰。同时考虑到开幕式是在8月举行,这个时候深圳多雨水,因此制作的LED幕墙防水防雨,可以在下雨时正常使用。

此外,考虑到放置的地点在海边,因此制作时重点还解决透风问题,“我们还做了一些通风槽,因为整个LED就处在一个风口上,要使得LED正常发挥功能,就必须有通风设计,制作出的LED具有透风不透光的特性,可以通过空隙有效解决风的阻力。”

揭秘3

“海之门”背后有哪些技术挑战?

LED同步显示难度罕见

“海之门”在开幕式上展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但要确保“海之门”的尽情展现需要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开幕式舞美总设计韩海滨介绍,“海之门”效果如何,365块LED显示屏的同步性十分重要。

韩海滨说,“海之门”展现的内容都先在电脑上编好程序,再在大屏幕上显示,但整个海之门的控制难度十分罕见,因为这是国内最大、点间距最大的单屏,主创团队做了周密的工作,才能确保完美效果的呈现。

“你在电脑里模拟出来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门的影像,但你要同步放在这屏幕上,就很有难度,不像咱们电脑,跟显示器一连接就ok了,海之门的屏幕要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在这个上面做拼接,每一块之间还不能有延时,如果有延时的话,人的脸就可能被分割开了,景都对应不上。”

主创团队负责视频控制的工作人员冯梦楠告诉记者,除了同步性外,保证“海之门”的分辨率也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超大的单屏幕,屏幕清晰度怎么样十分重要,如果屏幕不清晰,海之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冯梦楠介绍说,为了保障清晰度,“海之门”的分辨率达到了每平方米1.2万左右,也就是说,每平方米有1.2万个像素点,这样的分辨率不仅国内没有,世界上也罕见,可以申请吉尼斯。

如何才能保障这样的分别率,服务器是关键。冯梦楠告诉记者,团队专门使用了一个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具有超大处理能力的服务器,仅这个服务器就可以处理6000平方米的“海之门”屏幕,这样的服务器在国内并不多见。

揭秘4

“海之门”的视觉内容

制作难在时间紧,推门巨人源自“闯”

主创团队负责“海之门”影像制作的工作人员刘漾洋告诉记者,其实“海之门”里呈现的内容从技术上讲并不难,难在时间紧、变化快。

“导演组会给我们提想法和要求,我们来创意设计,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刘漾洋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曾经参加过奥运的开幕式,但当时团队提前一年开始准备,而大运会只有3个月时间。更让他们紧张的是,需要修改的内容比较多,有时候只留12个小时的时间给他们做修改,但因为影像画面需要编辑软件,而这个过程比较长,所以内容一旦有变化,时间就非常紧。

不少市民对“海之门”中一个巨人推开国门的形象印象深刻,刘漾洋说,这一巨人来自深圳著名的雕塑《闯》,他们将《闯》中的人物塑造成巨人的形象,视觉的冲击力就会十分震撼。

“海之门”画面使用大量簕杜鹃和星空,刘漾洋解释说,使用簕杜鹃是因为这是深圳的市花,选择它能很好地表达深圳的精神,使用星空的画面则让“海之门”具有时空感,这也是此类仪式常用的画面。

揭秘5

“海之门”上的表演节目

“开门鼓”最精彩,人与影像配合最难

“海之门”不仅是超大屏幕,也是舞台,开幕式中“海之门”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表演,在如此独特的“舞台”上表演,编导和演员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海之门”编导陆红梅告诉记者,“海之门”的每个显示屏都可以翻转,演员可站在显示屏后表演,整个大屏幕可供近400位演员在上面表演。开幕式上“海之门”上一共表演了3个节目“开门鼓”、“春天的故事”和“毕业礼服”。

“其实,3个节目中,开门鼓是独立的节目,也是最重要的节目,‘春天的故事’和‘毕业礼服’更多的是配合现场表演进行的。”陆红梅说。

在“海之门”上表演最难的是与画面的配合,为达到人画合一,演员们练习了整整一个月。“表演时,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应的图像,因此人与影像的结合非常关键,比如演员在表演击鼓时,屏幕上就要同步显示鼓震波,这样才能与敲鼓的动作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