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雷斯特战记1攻略:回归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4:03

回归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

——张其成南宁解读“国学与养生”

     近年来,一股“国学”热潮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从各大著名高校开办国学班,到《三字经》、《论语》进入小学课堂;从“百家论坛”在电视上的走红,到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国学书籍……中华传统文化似乎正迎来一次全面的复兴。  
       12月14日,著名国学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成先生受邀来到南宁,在《读书时分》节目中畅谈“国学与养生”。在讲座上,张其成以一幅“阴阳太极图”为源起,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儒、释、道、医各家理论中的渗透和传承,以浅易的语言带领听者在玄妙的符号与文字中领略古圣先贤的深刻哲理。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说起“国学”,人们首先会想到《论语》,想到孔子和儒家学说,其次会想到道家文化和中医文化。佛教虽然从印度传入,但在中国经过近两千年的传承,也已深具本土文化特色,也被人们归为“国学”的范畴。   

    张其成说,他在北大、清华以及各种MBA国学班上教授国学,这些学生都是学界和各行业中的精英,然而说起“国学”,很多人都觉得“一头雾水”。张其成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摸到国学的门道,初看起来,国学典籍汗牛充栋、理论浩如烟海,学起来很困难。但是,一旦你抓到国学当中一脉相承的主线,就会豁然开朗,而这个“关键”就是一切国学的根源——易学。   

    张其成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幅“唯一正确”的阴阳太极图,并解释了篆书“易”字的含义——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月”字,日月代表天地,又代表阴阳,而中国文化主旨就是“与天地合谐,穷阴阳变化”,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谈论的国学,包括儒家、道家、中医以及本土化的佛学各家的理论,都是以“易学”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   

    张其成认为,伏羲氏做八卦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那么经过周文王、孔子等先贤不断完善的《周易》则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周易的精髓就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如果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八卦这个民族文化的基因符号,就是树根”。   

     国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多次讲学的过程中,张其成都向观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国人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在当天的节目现场,他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也并无二致,观众普遍认为“时下中国人面临信仰的危机,缺少精神上的皈依感”。   

     张其成表示,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科技一直是在进步的,而“文化”的发展却未必如此。他认为,现在的“国学热”也反映了中国文化面临的这种现状。经过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开始逐渐感到迷失和困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便转而向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求向精神家园的回归。而国学正是以“人与天地的和谐”为主旨的哲学,解决的就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人生终极命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学与现代人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需求不谋而合。   

     “易道”构成中华文化最稳定、最本质的内核,它的“天人同构、时空合一、中正和合”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现在倡导和谐社会,“和”字又是国学的核心精神。如果一个社会要在大环境上达到和谐,就需要身处其中的人达到一种“太和”的境界。“人的阴阳和谐之道,第一与自然和谐,第二跟社会和谐,第三与人和谐,第四内在身心和谐。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就是太和”。   

      国学为体养生为用   

 国学以周易为源头,它的精神内核中包含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易贯儒道禅,道统天地人”。用以治世,发展出儒家;用以养生,就诞生了道家和中医,周易的阴阳变化之道,正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张其成认为,仅从“周易”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看,“周”表示周期,“易”表示变化。“周易”是讲大规律,讲天道的;其次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不要抱着人定胜天的想法,要适应“天道”变化;第三,《周易》是讲“变”的,也是讲“不变”的。宇宙万物是变化的,而变化的规律、变化的本身是永恒不变的。而养生之道就在于“活于阴阳,合乎术数”,调和自身的精气神三个方面的因素,以人体本身的运行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应,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的文化思想,解决了对生命本源和进程的追问,是国学之“体”;而中医从中发展出的养生之道,则是人类对生命状态的追求,是国学之“用”,也是以国学的思想为基础的。张其成说,学习国学的最大用处就是修心、开智,“修心”可以让人们达到健康、快乐的心灵境界,有了快乐的心理条件,必然能够达到健康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