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 三段论法: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孔庙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58:48
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孔庙
骆承烈
 《孔子研究》 2007年第2期
    作者简介:骆承烈(1935- ),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山东曲阜 273165       ① 据崔述:《洙泗考信录》考证:孔子死于"四月乙丑",即二月十一日。
  ② 此"庙"为古时宗庙之意,不同于佛寺之"庙学"。
   [摘要]孔庙是旧日每个城池中常见的建筑群,是一地文化的象征,是一个城市中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在今日,人们重新重视学习、研究、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时,各地的孔庙渐次修复、重建,人们对孔庙认真地保护、利用,诚然是一大好事。在弘扬儒家传统文化保卫精神家园的同时,还应对孔庙的消极作用加以防范。
  [关键词]儒家文化 精神家园 孔庙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27(2007)02010606   
  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一日①,孔子病逝于故乡鲁国。鲁哀公对其发布诔文,将孔子尊为"尼父",把他葬于鲁国城北泗上里许。次年(前478年),孔子当年的居室被孔门弟子辟作"寿堂",奉为庙。②将孔子当年的衣、冠、琴、车、书奉陈其中,一直延续200多年,汉初高祖"太牢祀孔"时即在此处。此后,"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史记o孔子世家》)孔子开始受到一些王公大臣的尊敬。西汉立国百余年后,司马迁"适鲁,观仲尼庙堂",不但见到当时的"车服礼器",还得知"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从而感慨无限,感动不已。尽管当时"因宅为庙"之处不大,但却受到当权者的尊崇,为日后发展奠定下基础。在孔子家乡兴建及历代扩修的阙里孔庙是全国最标准的孔庙。经过历代几十次扩建、重修,至清朝末年,总面积已达144亩,南北长637-651米,东西阔141-153米,共有九进院落,殿堂廊庑门坊466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座集历史、考古、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其规模之大,为国内之冠。
  除阙里孔庙外,首次在京师洛阳建孔庙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此后历朝仿效,一时古都如西安、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都建过孔子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下诏于京都国子学立周公庙、孔子庙各一所后,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又下诏令全国各州、县学皆建孔子庙。于是孔庙在全国遍地开花,各州、府、县,直至边陲各地都建起了孔庙。据记载,明清时期,全国孔庙约1500处还要多。
  全国各地均建孔庙,当然与孔子的地位有关。多年来在中华大地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观念、情操等,均与外国(尤其西方)不同。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怎样形成的呢?它们是由中国自古以来各种思想,如儒、道、墨、法等诸子百家,汉代以来印度传来的佛教,明清以来西方传来的基督教,以及中国民间的摩尼教、白莲教等形成的。在这些思想中,为历代朝廷承认并极力推行的,在民间广泛流传,为广大中国人信仰的,约定俗成的,都是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代表者。因此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象征。历代政府及广大百姓崇敬孔子,尊崇儒学,自然把精力放到一个具体事物--纪念孔子上。
  孔庙的发展是与孔子地位的逐渐提高相一致的。孔子死后,鲁哀公为了对他尊崇,弟子们为了对他怀念,初期建的庙堂,只是一个对学者、师尊崇敬的场所。规模不大,规格不高。自汉初高祖刘邦用太牢祀孔,汉武帝独尊儒术,汉元帝将其封为"褒成宣尼公"后,孔庙的规模渐次扩大,如灵帝时的《史晨碑》中记当时一次祭礼,地方上各级官员"皆会庙堂""吏无大小"都去参加,直至"空府竭寺,威俾来观。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这种以孔庙为中心的祭孔活动,已有相当规模。此后孔子的地位越封越高,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把孔子封为"文宣王"后,孔子由侯升为王,多次重修、扩修的孔庙规格又高了,规模又大了。大成殿内孔子像旁配以十哲,朝廷规定较高的释奠礼。北宋初年宋真宗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后,又多次大修,"凡增大殿庭廊庑三百六十间",宋仁宗时还拨出50人充孔子庙洒扫。元武宗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多次重修孔庙,建奎文阁,增塑贤儒像,置孔庙雅乐等,明成化时一场火灾过后,对孔庙的修复,皇帝亲自过问,朝廷当作重点工程,拨出巨款重修,大成殿内的孔子像也由王制改为帝制。明清以来,帝王、大臣竞相题碑写碑,对孔子、儒学的歌颂无以复加。总之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庙的地位越来越高。明清以来,孔子先后被尊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万世师表"等,阙里孔庙便成为历代帝王崇奉,为天下士子向往,尊孔崇儒最有代表性的孔庙了。
  
  二、孔庙的建筑体现儒家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和",孔子把中庸奉为"至德",儒家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和谐、协调,要求做一切事情都要无过无不及,符合中庸之道,在孔庙建筑上也是这样。
  孔庙建筑的形式大都是:在全部建筑中突出中心,然后设一中轴线,两旁协调相配。给人以一种严肃、规整、协调的感觉。
  一般是前设照壁,类似序幕。正门为棂星门(以"主得士之庆"的棂星命名),两旁多有东、西牌坊,其间形成小型庙前广场,用作各种祭祀活动的预备场所。棂星门后设水池,称泮池。依古制:天子之学为圆形池,称辟雍。诸侯之学为半圆形,称泮池或半壁池。每当学子走过泮池,古时叫做"入泮",日后便被用作进入儒学之门的代名词了。
  棂星门内是大成门,因宋代以后多列棨戟,以示威严,同时也能显出较高的规格,又称戟门。大成门(戟门)内正殿为大成殿。殿内供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或木主,孔子端坐正中,四配、十二哲两两相对。案前礼器、供吕也成对成双,左右均衡。殿前东、西两庑除供儒家先贤先儒外,有时也奉当地名宦、乡贤。所奉人数日多,两庑也日大。大成殿前的露台(一称祭台、拜台),供祭祀时演奏乐舞及行礼用。一般东西长、南北较窄,也十分规整,棱角分明。自明嘉靖时起,在大成殿后设崇圣祠,奉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及其前五代祖,以示不忘祖先开启之功,以孝为先。在以大成殿为轴心的后部及两旁,有的设明伦堂(传播教化之处),有的设尊经阁(藏书或收藏文物之处),敬一亭(藏明世宗嘉靖御制《敬一箴》等圣旨、古籍)。两侧有的设乡贤祠或名宦祠(有的乡贤、名宦在两庑)。所有建筑均求对称,给人以稳重、协调的感觉。
  古时建筑群以几进院体现主人身份,阙里孔庙九进院,一般地方孔庙是三进院或五进院。大成殿居于正中偏后,前面院中有门。入内朝圣者须经过一道道的门,才能走进大成殿,这是为了渐渐酝酿情绪,入内思敬,而不是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那是有特殊原因的。如衢州孔庙之大成殿西建思鲁阁,系专为供奉孔子夫妇木雕像之处,这是四十六代衍圣公孔端友南渡时所带来的传家之宝。
  
  三、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几大思想家中最大的特点是"入世",它不像国内外一些宗教那样讲前生、今生和后世,以及将三者进行联系,教化世人。儒学只讲今生今世。从孔子开始,就抱着积极入世,努力治世的抱负和理想,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其主要继承人孔伋、孟轲等人,从来提倡忠、孝、仁、义、智、信等思想和理念,他们的著作、言论集中充满了这方面的内容,孔庙内供奉的孔子、四配、十二哲及两庑中供奉的一二百位先贤、先儒等都是这些思想的身体力行者。这些思想正是历代当权者提倡广大人民学习和履行的内容。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下引文均见《论语》、《孟子》,不详注。,孟子提倡为了忠于自己的事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孔庙两庑中供奉忠于汉室的诸葛亮,忠于南宋朝廷、至死不降元的文天祥,就是人们在这方面学习的榜样。
孔子把孝敬父母说作"人之本",《孝经》中把孝说作"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孔庙"十二哲"中的闵子骞、仲由就是孝亲的典型。
  自孔子开始,直到日后各代后儒,都提倡"仁、义、礼、智、信"。这些思想与品德,成为人们体现自身的道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品质。如孔子多次强调仁,一部《论语》中105次提到"仁"。他主张以仁者"爱人"的精神,处理一个人在社会上对上、对中、对下的关系。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及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说法,把仁提到世界观的高度,为了维护仁,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孔庙"四配""十二哲"中,把孔门"四科"中具有高尚仁德,位居"德行"科的颜回、冉雍、冉耕以及闵子骞四人全部供奉、表彰。孔子生前十分崇敬,并说其最讲仁德"有君子之道四焉"的郑国子产,也被人们作为"先贤",供奉在两庑诸人前面。
  孔门弟子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从来反对"见利忘义",主张"义以为质"、"义然后取"。孟子更形象地举出鱼和熊掌为例,把生和义相比后,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时,怎么办?"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庙"十二哲"中的仲由,正是古代主张义和行义的代表,他多次见义勇为,直到最后"结缨而死",都是为了行义。先儒中表彰的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为官者的仁道,又是为民者的义道。
  孔子以懂礼著称于当时,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回答"大哉问",把礼当作天下最大的事。他曾教育自己儿子"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不学礼,不按礼来办事,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做人。孟子也说"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保持社会安定,儒家从来讲究礼,两庑"先贤"中首列蘧瑗,他是当时最讲礼的一人。帮助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更将儒家的礼具体演化成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先贤先儒"中的公羊高、谷梁赤、伏胜、孔安国、韩愈等人,都是一个个讲"礼"的代表人物。
  人称"博学多能"的孔子,曾说"智者乐水"、"智者动",他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一直不停地对弟子们进行智育教育,孟子在教与学上也有很多论述。儒家从来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努力学习"修身齐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对每个儒者都希望做到"内圣外王"。"内圣"是加强修养,不断学习:"外王"就是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各种本领后,做出一些有益于人的大事。孔庙内所有供奉的历代儒生都是智者,他们以自己的不同智慧,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做出种种贡献,一个个给人们做出榜样。
  除仁、义、礼、智之外,再加上一个"信"字。孔子说一个人"言忠信,行笃敬",到任何地方都行得通。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在自己家乡也行不通,传为孔子嫡孙孔伋(子思)作的《中庸》一文中,突出地说到"诚"。"诚则明,明则诚"。做一切事情均应出自内心,诚心诚意,一切就都能明朗,什么事情都做得通,大家相互信赖,人人实信用,事情便可做好。"十二哲"中的端木赐(子贡)在当时是位多次发财的大商人,就因为他能谨遵孔子的教导,诚信经商,被人们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儒商"。
  儒家的优秀思想还有一些。如刚、正、直、勇、廉、节、勤、俭、知耻、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等,走进孔庙,都学有榜样,做有标准。人们把孔庙当作德育、智育学习的场所,成为一处地方人们的精神家园。
  
  四、孔庙是地方教育的基地
  
  一地孔庙不仅广义上说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实际上它也是一个教育场所。自古以来庙学合一,孔庙既是尊孔崇儒的殿堂,也是教育学子的地方。有的在孔庙一旁单列学堂,教育学子,至少孔庙内设有专门教育之职的场所--明伦堂。自汉代起就被定为一尊的儒学,许多朝廷奉为国学。为了贯彻当权者的意图,在推行儒学中,曾采用过许多方式,主要有:第一,把孔子的地位越抬越高。表现为对孔子的封谥越来越高,孔子所穿章服的规格越来越高,祭祀的规格越来越高,祭祀使用乐舞的规格也越来越高。直至把孔子推崇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大偶像,古今唯一的大圣人。第二,对孔子直系后裔加官晋爵、恩德寇隆。自北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历代又不断对孔子嫡裔赏赐田地、财产、户人。使其成为一个历代不倒的特殊贵族府第。实际上是一个配合儒学独尊的活样板。第三,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多种儒家书籍奉为经典。将孔、曾、思、孟等人的著作抬高到金口玉言的程度,不但一字不能动,后世还要从这些经典中寻章摘句,不断体会、发挥。有人甚至"皓首穷经",还不得其要领。有人便依自己的体会,解释经义,形成不同派别。但总的精神却是维护历代的统治。孔庙中多建有奎文阁、尊经阁,就是放置儒家经书的地方。第四,用各种具体事物,形象地教育人们信奉儒学。如各个家族立的祠堂,各个地方所立表彰忠孝节义的牌坊,为历代儒学名人所修的纪念性的建筑,各地孔庙当然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五,科举考试法定从"四书"、"五经"中出题。这种导向性的规定,就是要把儒家的经书作为士子必读之书。读书人只有读熟"四书"、"五经",才能应付科举考试,寻求进身之阶。第六,设立学堂。古时教育学子有多种方式,一种是私塾,有塾馆、义塾和家塾。塾馆为私塾先生所开,向学子收取束修(学费)来维持。义塾是由某一单位(或慈善机关或个人或家族会、同乡会)出资,请来塾师,学子上学不交学费。家塾则是富贵人家为自家孩子请的塾师(先生),学子们初入塾时,首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磕头,有时到孔庙去磕头,向圣人表示自己入学了。一种是书院,自宋明以来,学者讲学多在书院。除人们熟知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外,多取与历代圣贤有关的名称。如曲阜的尼山书院、昌平书院、洙泗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临淄的闻韶书院、雪宫书院,开封的游梁书院等。一种是政府办的教育机构。在京师称太学或国子监,地方上则在各地孔庙内。有的定期、有的不定期。学习内容当然以儒家的经典为主,有的也兼学六艺。学习目的为了"登天子堂",即要通过科举的方式做官。这当然与孔庙又有密切关系。一般地方上的贡院(考场)都在孔庙附近,实际上是孔庙的附属设施。
  自公元221年(即曹魏黄初元年),朝廷便设有孔氏家学,明清以来扩展为孔、颜、曾、孟"四氏学",地址便在孔庙附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四氏学"就是阙里孔庙的附属单位。以致旧日人们对孔庙的印象一则是尊孔崇儒的场所,一则是学习儒学的场所。直到现在,越南孔庙亦称国子监。
  
  五、防止孔庙的消极作用
  
  各地孔庙的设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对此应该防止。
  其一,多年来儒家思想被奉为正宗思想,各地百姓信奉儒家思想,依其道德标准行事者甚多。但却不应使儒家独尊,独尊到排斥或否定其他思想、信仰的程度。自古以来,我国社会上就有很多宗教,各种思潮。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主张,各自有自己的群众。中国的儒家本来有兼容并包的特点,但有些人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肆意否定别人,对不同意自己的思潮,便认为非圣无法;有的树立自己的权威,便认为别人亵渎圣人,进行打击。只许自家发展,不许别家存在,显然不利于文化的繁荣,不利于学术争鸣。
  其二,在2000年来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出现过许多变化。自孔、孟、荀的原创儒学后,作为上层建筑的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如宣传与执行大一统思想,巩固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等等,在他们的努力下,促成了繁荣的汉、唐大帝国。但随着封建社会的日渐衰落,有些儒生便创立了一些维护和挽救封建统治的理论,这就是宋明理学。他们以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为基础,创造了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等谬论。于是就把孔庙当作宣扬"三纲六纪"、"三从四德"的场所,成为借孔子为名宣扬旧礼教的基地。因此,在孔庙中应分清真假孔子。弘扬真孔子、真儒学的优秀思想,否定假孔子、封建糟粕的旧礼教。
  其三,有人出自对孔子的无限崇拜,把孔学称作孔教,把儒学称作儒教,把孔子奉为教主,当作神灵,不但顶礼膜拜,还焚香祝愿,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化基地变作一个迷信场所,也是不应该的。
  其四,作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孔庙,是个文物点。开放时应该不收费。为了维修和继续发展,少收点门票费亦无不可。但不要收费过多过滥,把孔庙当作摇钱树,必然失去其文化含义,变庸俗了。
  孔子是"布衣",孔学是"人学"。古往今来,儒学都是人人可知、人人可行的普通学问,孔庙是体现儒学、宣传儒学的场所,因而它只应体现平凡、平易、平和的精神,让人们走进孔庙,走近孔子,体会仁德,体会和谐,使精神得以升华,使品德得以升高,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