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板厂家:今天,我们怎么报党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9:49

孔维胜

宋立玉

熊子军

魏禹茜
60后  ●兰州军区某干休所所长孔维胜
模范所长的坚守
■本报记者 马三成
人物小传:孔维胜,男,1960年11月出生,孔子第78代后裔,1978年11月入伍。1984年至今,做老干部工作已经27年,多次被总部和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被军区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感动西北、感动军营英雄模范人物”。
兰州军区某干休所所长孔维胜今年特别忙。年初,中央新闻单位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随后他在部队做了巡回事迹报告。连日来,他在干好本职的同时,还组织所里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
孔维胜说,作为一名党员,只要能为老干部多做一些事情,就是对党多报一份恩情。
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那是2005年初,因过度劳累,孔维胜肝功能大面积坏死引起大出血。是兰州军区联勤部领导及时组织抢救,给他做了肝移植手术,才把他的命救了下来。
这一切,让孔维胜心怀感恩。同年11月,他回到工作岗位,下决心报答党的恩情。
为老干部服务,就要有一种执着和坚守的精神。孔维胜到老干部家串门,大家反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难的是想出去走走,可走不动了,没人陪了。孔维胜马上在所里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每年组织老干部开展一次春踏青、秋郊游,每年“八一”组织老干部聚一次餐,每年搞一台联欢晚会,每年重阳节给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每月给老干部家打扫一次卫生,每周举办一场舞会。
孔维胜还想到了举办趣味运动会。今年6月,94岁老干部赵燕春参加比赛的时候让保姆扶着,跪在地上打模拟保龄球的瓶子。老人笑着说:“要不是孔维胜,大家见一面都不容易!”
把老干部工作当事业干,把老干部当父母敬,把干休所当家建。正是秉承这样一种精神,几年来,孔维胜把兰州军区安置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保障任务最重的干休所,建成了全军一流的先进干休所。
孔维胜说,老干部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们也是我的父母和亲人;老干部们说,孔维胜是党的好干部,也是我们的好儿子!
70后 ●广州军区某装甲团工程师宋立玉
铁甲神医的幸福
■崔 云 黄永勇 本报特约记者 付文武
人物小传:宋立玉,男,1970年出生,先后取得8项技术革新成果,3次荣立三等功,2008年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连续两年被广州军区评为“装备保障技术专业专家型重点人才”。
幸福在哪里?广州军区某装甲团装甲修理工程师宋立玉从军20余载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幸福观。
2000年,团里装备技术人才紧缺,时任修理连连长的宋立玉,由于装备修理技术过硬,是技术干部的最佳人选。团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改任装备处工程师。身边的一些战友劝他,技术干部路子窄、进步慢,不如搞行政。宋立玉说:“作为一名党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组织肯定我、需要我,我感到是一种幸福!”他愉快地当上了工程师。
上任之后,宋立玉便一头扎进装甲装备里,一干就是10年。期间,同期毕业的许多同学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人问他,对当初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年逾不惑的宋立玉有着自己的认识: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我感觉很幸福;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党做贡献,这更让我感到幸福。
正如宋立玉所说,党和部队需要他,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贡献。10年来,他抢修各类装甲装备1600余台次,被官兵们誉为“铁甲神医”;研制40米激光校炮具、负重轮更换具等8项革新成果,累计为团队节省维修经费100多万元;编写了《某型坦克常用故障汇编》《野战条件下装甲装备抢救与抢修》等教材,培养了一批装甲维修人才。
宋立玉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感恩之心,因为他有报恩之行,这都是他的幸福源泉。
80后 ●成都军区某炮兵旅上士熊子军
彝族士兵的信念
■林加华
人物小传:熊子军,男,彝族,上士,1981年9月出生于云南大理,2000年入伍,2001年入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在成都军区某炮兵旅,到了周末科学文化教育时间,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该旅政治部放映员、兼管自学考试和两用人才培训工作的熊子军,官兵们亲切地称他为“熊校长”。
熊子军的老家,在滇西一个偏僻的彝族山寨里,祖祖辈辈过着刀耕火种的苦日子。到新中国成立,鲜红的党旗飘入彝乡山寨,当地的群众才得以翻身做主,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1951年,熊子军的父亲带着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无限向往,参军入伍。从军5年,他父亲多次参加西南剿匪战斗,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入党。1999年,父亲因病去世时,把退伍证留给熊子军。他打开一看,扉页上印着一枚金灿灿的党徽,那一刻,他什么都明白了:共产党,就是父亲心中的太阳。
2000年,熊子军参军入伍。2001年8月1日,他经过努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暗下决心要用行动报答党对自己的关爱。
除了放电影,熊子军还有专长:会写报道、摄像、刻字做标语。当兵11年,他先后在军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过作品。为了做好自学考试和两用人才培训工作,10几年间他放弃了300多个休息日。
对此,他憨憨地笑笑说:“我是党员,组织让我分管自学考试和两用人才培训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条令上明文规定周六上午为科学文化教育时间,周六就是我的工作日,加班理所当然。”
有的农村籍战士认为自学考试学了没用,学到一半就中途放弃,熊子军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做工作,鼓励他们不要留遗憾。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退伍老兵自考通联簿”,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科成绩和联络方式。
在“熊校长”的家中,笔者看到100多封退伍老兵的来信。信中那些发自肺腑的感谢之词,是对一名彝族士兵、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高褒奖。
90后 ●武警杭州指挥学院下士魏禹茜
阳光女兵的心愿
■孙国兴 周莉娜 本报特约记者 孔 一
人物小传:魏禹茜,女,下士,1990年出生,2008年入伍,2010年入党,荣立三等功1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11年初被学院评为“理论学习之星”,并担任警勤中队理论骨干。
“走出校门穿上橄榄绿,是党一直指引着我成长的方向……”在武警杭州指挥学院,一名下士频频出现在授课讲台上,被学员们称为“理论教员”。她就是魏禹茜,一名90后大学生士兵。
魏禹茜出生在江苏泰州,爷爷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支前模范,两位伯伯也都参过军。由于上大学,没有入伍一直是父亲的遗憾。父母在学生时代就入了党,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魏禹茜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党和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参军入伍一直是她的心愿。
2008年6月,魏禹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波理工大学,当年底她毅然报名参军,家人十分支持。到了部队以后,高强度的训练让魏禹茜一度不适应,她在思想上有些动摇。这时,指导员和班长骨干们主动靠上来,给她讲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讲党的创新理论,讲当代革命军人的成长之路,在耳濡目染中她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信念。
渐渐地,魏禹茜发现身边不少新战友和她有着一样的想法,于是,她就结合自身实际,把对党和部队的认识讲给她们听,开导和鼓励她们建功警营。在魏禹茜的帮助下,不少战友转变了思想认识。新训结束时,魏禹茜以优异的训练成绩和思想表现,被评为“优秀士兵”。
下连后,魏禹茜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积极向身边的战友宣传党的知识。凭着出色的表现,入伍后的第二年她就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年,她又有了一个心愿: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让党的理论和历史从课本、网络中“活”起来,走进更多学员心中。她运用动漫、流行语言、现场秀等青年官兵喜爱的时尚元素,为学员作了多次红色宣讲,并结合自己在党的指引下成长进步的经历,现身说法。魏禹茜的宣讲,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学员深化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