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现任领导朱卫东:谁来解读“大学还有什么读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1:48

谁来解读“大学还有什么读头?”

 (2011-08-29)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报载,“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农村寒门子弟放弃高考。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见8月28日的《人民日报》)

  学费贵、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在不少农村抬头,以致某全国政协委员说:“我们也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事实上,培养一个大学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在江南农村,仅学生家长付出的费用,按16年计算,至少都在15万元以上。付出这么大的“有形投入”,指望孩子将来有“大作为”,没想到,孩子大学毕业后只能唱《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或者“上了四年大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即使能找到工作,都是一般人也能干的掏粪工、洗脚工和油漆工等活儿,以致大学生起薪还不如农民工。特别是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升,其知识专用性就越强,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匹配岗位的概率就越小,“墨水”喝得越多,工资不一定拿得越多。

  高校教育“高投入、低产出”,使农村学生靠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崎岖。难怪有农民朋友质疑:“大学还有什么读头?”于是,许多农村的父母等孩子读完初中,就送孩子去学一门手艺;即使学3年,也要比大学生早4年工作。这样既省了读高中、大学的钱,又赚了4年的钱。如此算起账来,这大学真没什么读头。难怪去年,有近100万高中生放弃高考呢?

  当然,“大学还有什么读头?”这只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但从发展的角度讲,“读书无用论”的兴起,无疑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长足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天敌”,长此以往,是一种“国殇”。毕竟,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能够产生人生的边际效应。老子云:“活到老,学到老。”读书肯定是有益的,特别是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关键是莫把读大学的“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为此,窃以为,有关部门理应从“大学还有什么读头?”的质疑中得到启示,对现行的教育机制和就业机制进行及时的反思与考量,真正从体制和机制入手,采取诸如降低大学门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等方式加以矫正。否则,让“读书无用论”成为一种文化障碍与桎梏时再来矫正,可能不是花三五年短时间的事了。

  吕南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