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陈俊 最新消息:逢转必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24:36
逢转必沉”

“逢转必沉” 
一、
“逢转必沉”是叶大密前辈教拳时用的口诀. 
89年在指导我学拳时,温州何国梁老师就常掛在嘴边,并用手扶着我的两胯,每一转动,必须先沉,架子是越动越低,腿的酸热痛几欲让人跪倒,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两腿撑蹬感明显,有如逆水行舟.实在受不了,只好摆架重新再来.就这样是恩师扶我走上了认知太极的路.直到现在我仍时时体验这种滋味,不敢忘怀.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因此一举一动都需要在预想好的轨道上运而后行,运者想而内随,为行做准备,因此,有人也称”太极拳”为”意形拳”. 
学拳者,需分别认识和掌握三元圈,即以X.Y.Z三条轴上选择直径为圆圈,通过圆圈的设定,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 
以理造势,此言不虚!玄之又玄,为转.为势也. 
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 
沉者,形成落差也.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纵断面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水有落差,才会有雁荡瀑布.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落差也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 
以势代力,不为妄语!用意不用力,诚不欺人也. 
“逢转必沉”是密诀,需要细密的体悟,耐心的磨炼;不要把它当做”密诀”,而束之高阁.细心体证,当有觉悟. 

二、
观察海浪运动,我们可以发现,转.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水的特性是趋下,无形而有势,其势完整一气.人的缺点是易浮躁.易散,有形而无势,因此,师法自然,运用转.沉之理,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方向. 
在转的理解上,除了圆的运动轨迹外,尚有8字运动的轨迹,势是一环套一环连绵不绝,这是沉在其中的缘由,太极拳的折叠认识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极拳的认识和运用上是有多种涵义的,大致可分三类: 
一类是似有对象物的(因对象本身亦存多义).如骨沉----有如绵裹铁,有精神专注.收敛入骨之说;如肉沉----有肉引.肉随之说;如气沉----有气沉丹田之说;如意沉-----有行拳稳而守中之说. 
一类是无对象而为单纯体验的.如沉尔腾虚的感觉体验,给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间沉落.消失之感.落差之大,深沉而难及. 
一类是须在对待.互动的关系中去认识的.如轻与沉相承.这在过去的贴子里已有过探讨.人体自身有一种秘别清浊的功能,浊气下降,自然有股清气上升.练拳就是要利用和发挥这种功能,能沉得下.就能升腾起. 
一种内涵即一种思路,开拓思维,拳架将呈现活泼生机.

三、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 
“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放到身体上去练的.”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 
“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运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叶大密前辈曾说:”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相对.”因此,思考”沉”不能离开”轻”.轻与沉相互作用,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只轻而无沉是顶撑不是轻,也是局部而不是整体的动作.轻沉是一对阴阳关系.开由中心向四周开张,开时身体透开,空间增大,虚生气,气自然充满有腾然----轻的意味,合由四周向中心合陇,身体四肢的中心是骨,所以用收敛入骨来形容气聚,气聚则实,实则有重量,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觉,全身放得愈松,意气愈饱满,则一轻一沉,弹性充足,太极拳描述这种状态和感觉也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两者分而不离.轻与沉同时作用,既沉又浮,沉在气敛时表现得最彻底,轻在气贯身躯意气均匀时表现得最淋漓,所以说”意气均来骨肉沉”(有作意气君来骨肉臣).一沉一轻,一合一开有如呼吸,能呼吸则能聚能散,能升能降,”能气贯身躯不稍滞”,所以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使全身成为一个”太和至中”整体.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用意.用神领起.悬起全身,以精神控制身躯开张,饱满中空身体,达致既沉又轻的效果.若不能领会意气均时骨肉自然会沉,而再加强去沉,会用肌肉发力将体重压向两足而不自觉,这变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
转与沉的理解不可简单化,得意须忘形.多种认识,不断深入探讨,是我们进步的根本.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


-------------------------------------------------------------------------------------

根据现在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解释如下的大意,并不象原注所说明那样,含糊其辞。
擎:有将重物用力徐徐举起的意思,谓之擎。双手上举如合太极,这时候,两眼向上望着,两手指尖斜着相对,两肘向外开,往上托住,同时两手拇、食、中三指向上翻三翻。
引:有引进的意思。如用鱼味来吸引住猫,是使对方的来去、高低、左右、上下,处处被动,完全失去主动。
松:松是全身放松,而且要松净。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松,从有形有象,松成无形无象。
放:放是发劲。“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以收为放,以放为收;放不离收,收不离放;两相结合,不是单行。所谓“撒去满身都是手”是全身完整的放,不是一手一式的放。
敷:是用两手微贴在敌身,即所谓“轻如鸿毛”,才能听得对方动静。这是在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功夫。就是一般练其它拳术的人们所说的那样“拳打人不知”的意思。太极拳在用法上也是如此的,如用重手,已失去敷字的意义了,切记!切记!因为重手反而使敌知我,我不知人,定遭失败而无疑。
盖:有“盖世无双”的精神,使敌受极大的威胁,是以神为主,显非力服,更非力胜。但是能够使敌在我身旁如鼠见猫一样,丝毫不得动弹,即拳经上所说“神如捕鼠之猫”,是鼠被猫的神盖住而待捕。
对:对是指彼此互相对待的意思。如在敌我对待的时候,我能在有意无意之中,接得彼劲,彼自跌出,取得不放而放的妙用。
吞:吞是吸气,不是吐气。“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大有气吞山河之概,使敌时时刻刻在我控制掌握之中,不能逃脱,如鼠见猫似的。
以上所述八个字,如擎、引、松、放、敷、盖、对、吞等初步释意,是根据我过去练杨家太极拳五十二年之经验、认识和体会而写成的。但是并不是说就是这样的肯定下来,一点也不变动了。假使今后能够再活上数十年,当重新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又进了一步的文章,作为自己勉励自己的意思,所以并不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而是很恳切的不问是与非,把它写下来。

1968、1、7.叶大密初稿时年八十有一岁

----------------------------------------------------------------------------------------

练太极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相对。
太极轻灵,如荷叶承露有倾即泻。
膝上有圈,然后能使足掌平伏贴地。
两手不知呼应,是谓半无着落。
练架子须先求其方,后求其圆;推手须先求其圆,后求其方。从此去做,始能事半功倍。
练架子须逢转必沉,推手须流而能留。
练架子须三尖归一。
心动、气随、腰转,纔能精、气、神合一。
尾闾如行舟之舵。
身有虚实,虚胸实腹,虚腹实胸,此身之虚实也;胸亦有虚实,左进右退右进左退,胸之虚实也。故含胸亦有双重之病。
练劲须按部就班,层次而入:先练腰、次练脊,再练背,由腰而脊而背。平时走驾专意一处,功久自能劲由脊发矣。
发劲如撒去沾手污泥,非松净松极,不能脆也。(示郑曼青语)
不丢而丢,不顶而顶,意在人先,变化倏忽,则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矣,是谓即丢即顶。然即丢即顶,全是从不丢不顶中得来。
推手之圈,以外大内小为佳,外大可以眩人耳目,乱人意志,内小方能转变灵活集中迅速。
太极推手,能忽隐忽现犹是初步,其后为不隐不现,最后则顺势借力而已。
发劲之专注一方,犹有范围,要不出对方中心与两肩三竖线之外,发时自身之三竖线,必须保持齐头并进,方能完整一气。
举步如涉水,运剑若游云。(李景林语)。
------------------------------------------------------------------------------------
赞歌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勘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蛾眉有非空;诸家应复昔时面,妙处自然在个中。





拳 志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

探各家之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谐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是以立规,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师,二曰不与人较技,三曰不在人前演艺,此其意自明矣。



不言后师,前师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





心解篇



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为蛾眉。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意在形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意催筋节,每见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锋。意摧形,其动必缓,其形必露。形追意,其势必速,其力必透。是以意比形长,力透强梁;意比形短,打人不远。气沉脚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梁,纵透七尺,亦比短强。



劲整者,意整,形整,力整之谓。力透者,意比形长之谓。内劲之旨,气沉力整,意透是也。无柔,刚何以生,无刚,柔何以用。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

拔而站矣,沉而发矣,飘而走矣。上拔则虚灵顶劲之谓,下拔则松肩沉肘之谓,前后相拔则力贯指端之谓。遂成浑圆一气。

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形断意不断,势停意不停,敌何机可乘。尔须知: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打到为法。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出必向神,彼何功可施;行必移魂,我何式可寻。

身形似箭,嘎然而止,步到手到者,必是周身之劲。意在形内,以意催力。先成步而后发拳者,定是一臂之力。步不至,招无功;面不过,手必空。此一臂长,一脚距之奥妙也,则步入我距必被我踢,而过我手,必被我击矣。



让随之法,如影随形,不接手而知敌意,唯此门径。让者,避其击点而走之,视有却无,近我则越长矣。逼者,过其守点而击之,视无却有,退我则越促矣。

尔擒我,是不欲我逃矣,然此时尔亦不欲逃矣,是尔擒我,等我擒尔耳,击之可矣,又何惧哉。

故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玉女之拳,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内手之秘。

又须知:

轻描淡写,炼神之法,自然中求真,蛾眉门径,功成于不知,拳出于无意,功至化境。

神要静,临敌不能静,有招也无用。

气要稳,临敌不能稳,出手也不狠。

心要狠,出手莫留情,留情必不赢。

机要准,见机莫迟疑,迟疑来不及。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说破玄机,只是一理。识之者,谓其妙法横生,无衣无缝,而五体投矣;不识之者,如读天书,隔山打牛而责其狂妄,嗤之以鼻矣。是故告我弟子,识者宝之,不识者哂之,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自不足怪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拓白云在深处。
神形说

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是以习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调身,身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内里通,一身轻,玄纱天机自然生。"此至言之谓也。是以此术也,由里及外之术也。意者内也,形者外也。先练意,后练力,先求松沉,后求柔活,再达刚强,以先天之灵意,导后天之拙力,由是意动形随,力由内发,刚由内生矣,由是则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刚柔说

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力极柔,刚柔相济,蛾眉之本传也。故与敌交手,未发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即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

发手时,则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极刚极强(刹时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如雷霆,静如处女,动若脱兔,其蛾眉之谓也。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为极柔之道也。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知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罢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观者,若见放箭而未见开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其变化莫测,玄妙横生,庶几可随必所欲矣。是以刚柔相济之道,蛾眉之本传也。

十字攻守秘诀

阵:出手一式站方圆,变化四方任周旋。

注:出手阵式,须利于实战,便于攻防,能进能退,能内能让,难人之进,利已之攻,攻守变化,皆可藏于一式之中,使敌无可窥我之变化,如太极之一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变化无穷者是也。其法:万法归一(常叫阵式),玉女挪莲(常叫十字步)。

探:门户不开用手探,宗法步法动中观。

注:遇敌交手,未知敌之技艺若何,不可冒然而攻,宜以虚式引之,叫开门户,牵动步势,窥敌防我所出之宗法步法若何,然后相机而行,伺机而动可也。其法:龙女拂袖(即探手或引手),杏花出墙(单出墙或脚探)。

让:手凶势凶莫怕他,让开一步自枉然。

注:敌我相攻,我身所在之位置,即为敌攻击之目标也。敌若发手,无论何招式,无非欲击我也。我遇敌攻来时,若让开被攻击之位置,则长无论何招何式,必落空矣,让手之中,亦可窥敌之变化矣。其法:移身换影(分小让,大让,磨让)

随:能让能随是高手,如胶似漆紧相连。

注:能让不能随,是被动之守也。此打收手之法。彼来击我,我即让之,彼招发完时,其手必收,其势必顿,我紧随彼之收手跟而击之者,即随也。是以让则避其锐气,随则击其惰归。其法:龙女戏珠(有随前手,随后手,上式随三法)。

藏:若遇藏手莫相连,相连必挨暗中拳。

注:此暗中设伏之法。多以引手,顶手,让手中用之。其法:藏手(引手藏低对脚,直射虎,倒身蹬三式。拦门拳,小让,大让,藏兰花手三式)。

顶:你打我打先打你,欲动已动即动拳。

注:此后发先至,以静制动之法。彼一欲动,或刚一出手,我未等彼之脚到,未等彼之手出,即发手击之,后彼发手,先彼打到,击敌于半式之中,则敌无论何招何式俱不能进矣。其法:玉女按莲(分单顶一法,闪顶二法),玉女抽身(分撤步单顶,大顶二法),裙里腿(用反式,常叫低对脚),一面花(用反式,常叫拦门拳)。

逼:一式牵动莫停留,莫容起手进连环。

注:我头手一出,敌若让我,我头手未发完,二手即连续击之,使敌未有相随之机,即*也。其法:一面花(用正式),斜插一枝梅(用正式,常叫斜射虎),三步逼(分直,斜三法),倒踩莲(用正式),玉女引路(即开路式),单插花(用正式)。

骗:故开门户诱敌入,以假乱真玄中玄。

注: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远故近,欲取故与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时,须知真遇真时假,假遇假时真,诱编为至关,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为真骗。其法:指东打西(分上手,下手,单手三法),裙里腿(用正式,常叫三叫门),重搂脚(用正式)。单叫门,直射虎。

闪:此闪非比他人闪,入得门来始真传。

陆海迎门三不顾,顺风摆柳势法全。

注:此让开打到之法,彼来击我,我于让开被攻击位置之同时,亦发手击敌,与敌同时打到,则敌击为虚,我击为实,使敌未有还手之余地,其必不能逃矣。是为绝手。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正是此谓。其法:闭月羞花(即反磨,为斜插一枝梅之反式),沉鱼落雁(即正磨,为玉女引路之反式。),杏花出墙(用反式,即倒身蹬),玉女问路(用反式,即磨踢)。

错:错了还错原非错,玄中更玄确是玄。

入化通神能于此,赢人只用半招拳。

注:拳不接手,一错也;颠倒所用,次非其时,又错也。有此错中之错,则真假无虞,探骗之术无益矣。磨以让为法,错以顶为始。广言其错,式式或错,错中之错,切莫轻说,藏手与错法,乃看家拳中看家拳,非入室弟子,未可轻传,只传其八法,已足其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