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粤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57:25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肖川

     许久以来,在南方的一座城市的一所知名的小学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常常萦绕在我的心中。这所学校的学生在课间中吃零点时,有一名学生往装零点的桶里吐了一口痰,教师于是以罚站作为惩罚。该学生回家后,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家长,该家长系劳改释放犯,本来就有些心灵扭曲的他于是怀恨在心,潜伏在老师回家的路上,残忍地将其杀害。无疑,这起悲剧性事件的罪责在凶犯,但是作为学校和教师也是可以从中汲取教训的,那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我们如何对待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又特别是我们如何对待特殊家庭的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够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与家长有充分、良好的协商与沟通,上述悲剧事件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

  虽然那位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并无过分之处,但尚嫌简单粗率。身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尤其是那些有着特殊成长背景的孩子。也许那些顽劣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幼小心灵在畸形环境中所受到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和宽容。

     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就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

     一般来讲,学生对教师的地位优势和心理优势具有清楚的体会和认可。他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基本上没有可能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行政调解、诉讼等途径得到处理和释放,而是全部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压力。这精神压力一般具有两种走向,一种是演变为由内向外的复仇冲动(包括对施暴者个人和对整个社会的复仇),另一种是对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巨大摧残,造成各种各样的精神病和心理障碍。

  怎样才能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其实,这不是太高的要求,可仍然有不少教师就是做不到。诗人摩罗说得好:“体罚是人性中欺弱怕硬的阴暗面的又一种表征”。 消极地承受暴力比积极抵抗暴力显然更容易受到伤害。体罚只能在儿童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

  我也不主张对于极个别教师的错误行为进行大肆抄作,因为它会使教师的社会形象受到损害,我倒是认为,我们需要解除对于教师的精神禁锢,少一点道德意味浓厚的指责和要求,多一点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举措。因为教师的精神压力已经够大了。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完成的《北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精神压力大,半数中小学教师有调换工作的念头。在研究者从北京城区和郊区随机选取的300份教师问卷中,93.1%的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并认为这已成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问题。既然当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因此在回答“有机会是否调换工作”时,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考虑调换工作。有31.7%的教师表示无所谓,只有17.5%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选择终身从事教师职业。这一调查结果,也得到最近来北京参加“第五届北京素质教育研讨会”的10个省区市的近百名一线教师的认同。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相一致的高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教师肩负的责任相对而言,还有一定的距离。从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来看,只有把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对教师的要求――敬业精神的要求、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才能理直气壮,才可以毫不含糊。任何侵害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贬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言论与行为,都将直接或间接威胁教师的校园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