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超碰在线观看免费:今天,我们如何选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48:10
记得10年前,我曾经站在出版业内的角度,写过两篇文章,一曰《书以类聚》,另一曰《选书的迷茫》。其中谈到,对于许多读者而言,选择好书的过程,就是选择一家优秀出版社的过程。比如,我们买工具书要选商务印书馆,买古籍要选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买教育读物要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有一些优秀的大学出版社等等。另外,我还谈到,读者选书时,经常会遇到的10个误区,它们是:1.被恶炒的书;2.用于评职称的书;3.名家主编、学生执笔的书;4.装帧超豪华的书;5.装帧极粗糙的书;6.非国家重点的大部头书;7.跟风出版的“杂牌子”书;8.用假名“选编”的书;9.自费出版的集子;10.国内改编或盗译的外版书。
  10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上面的经验,有些还适用,有些已经不适用了。比如“杂牌书”,如今更难分辨。你拿到一本书,即使是一家名牌出版社的书,你也要问一下:“它是这家出版社的本版书,还是书商或个人买书号出的书?”它们的品质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本届订货会上,我一直在想,应该建立一个新时期的选书方法,找到好书分布的线路图,让读书人在找书时能够有所参照。
  首先,选书要先选集团。今年是我国出版推行集团化10周年。这10年,以地域为主体的出版集团一个个涌现出来,现在没有集团的省份几乎没有了。都是集团,都“做大做强”,但是,他们对出版主业的战略却大不相同。在选书的意义上,我把它们分为3类。我们选书,应该看重第一类,关注第二类,小心第三类。
  第一类是有文化传统的集团,像京沪地区,许多老品牌的出版社都汇于各个集团之中,他们传统的出版优势依然保持着,或者还有所发扬光大。中国出版集团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之外文出版社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也是一个典型,我一直很喜欢他们的书,像“世纪文库”、“海上文库”和“哲人石丛书”等,都是很值得一读的好书。记得我去年末到该集团参观,他们的老总陈昕先生向我们展示集团成立10年来出版的好书。他指着庞大的图书展示厅说:“这里展览的书,不但显示着我们出版的规模与品质,而且标志着我们出书的格调与文化水准。如果我们下属的出版社出版只顾赚钱、格调低下的书,我们是拒绝放入这个展厅的。”第二类是有出版创新精神的集团,像湖北长江出版集团,他们麾下的“海豚传媒”等产业的快速增长,还有“金黎组合”的成功模式,一些当红的顶尖作者,大多跳不出他们的手心,像郭敬明、白岩松、刘震云、都梁,等等,其商业运作的精准,真让人叹服。不信你注意一下每月畅销书排行榜,总会在头几名中,看到这家集团下属出版社的名字。还有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等,我买过不少他们的好书。第三类是还有一些集团,无论在展场,还是在媒体上,你几乎见不到以集团为标志的那个地域的亮点。因为他们只要书号管理权,放弃了图书的版权和经营权;只要出版的经济数据,而图书本身的光芒,已经被五花八门的书商们尽数收走了。因此,他们的出书品质,往往是靠不住的。
  其次,选书还是要选出版社。因为集团化之后,我国500多家出版社并没有都并入集团。还有许多散在的出版社,他们有些衰落了,有些却坚强地发展起来,甚至自身裂变,成为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出版集团。我也把它们分为三类。选书时,前两类并重,第三类依然要小心。
  第一类是品牌专业化的出版社,像文化类品牌的广西师大出版社,他们的书单上写着:梁文道《常识》,陈丹青《外国音乐在外国》,张允和《曲人鸿爪》,还有《许倬云谈话录》、《余英时谈话录》,还有史景迁先生的所有版权。少儿类品牌的接力出版社,他们的书单上写着:《暮光之城》、《蓝精灵》、《鼹鼠的故事》等等。还有,中信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等。第二类是是品牌学术化的出版社,他们以大学出版社为主体,像外研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比如人民大学出版社,他们推出《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吴晗全集》等,让人赞叹。第三类是空壳化的出版社,他们最大的特点是社内弱化了编辑队伍,只剩下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
  其三,结合新形势,我觉得还应该提出,选书要选好的民营书商。这样的观点在10年前是不适用的,现在不同了。今天我们经常会见到一种情景:人们见到一本书,或漂亮,或畅销,或轰动,或争议,或好评,往往会问,是民营做的吧?是啊,在今日之出版界,民营们已经无处不在。在本届订货会上,民营们依然抢尽了风头。值得提及的是,近些年还出现一个新动向,那就是民营们不但全面向传统纸制书进攻,而且还几乎垄断了数字出版的全部领域。其中最抢眼的是盛大文学,这次图书订货会,他们的4家网站、两家图书策划公司和一家无线公司集体亮相,还拿着韩寒《独唱团》、饶雪漫《17@sewenteen》等一大堆畅销作品,在展场上好一顿演练、好一顿招摇。
  问题的关键是,选民营出版的书很难。因为他们没有出版权,所以大多数都没有固定的或名正言顺的品牌建设。他们今天用这一家的书号,明天用哪一家的书号,你怎么选?也有办法。他们会在书中写上工作室的名字,还有注册标记等等。读者选书时,就不但要看出版社,还要找诸如此类的标识,一旦发现就会确认,这是书商做的书,这个书商的信誉与品质如何?云云。实言之,这些年民营书业迅速崛起,真的出版了不少好书。但是让我确认哪家最好,会成为未来的商务印书馆,会出一位张元济式的人物,我真的说不出来。因为他们数量太多,变化太快,又刚刚由地下转为地上、游击转为正规作战,真正地了解他们,还需要假以时日。
  但是,民营书商每年出书的数量太大,大到什么程度?据权威统计,全国的民营出版有一万多家,每家一年出一种书,就是一万种。我知道,有一些大书商每年会出百种以上图书的,而我国每年出书的总量不到20万种,算算看,就会看到民营出版的威力。我们不重视他们的书,显然是不行的。
  其四,听专家的意见。比如,书展期间,我见到央视《子午书简》与《中国图书商报》评出“2009年30本最值得一读的好书”,倒是很值得读书人参考的一张书单。其列于各门类榜首的书是《朱镕基答记者问》、《恶童三部曲》、《科学的旅程》、《金融的逻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漫画儒家思想》。它们看上去有些散乱,但总还是书啊,不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