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会子:网文:玩儿钱与玩观念的的新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6:49
  当今世界做什么最赚钱?贸易,制造业,房地产?这些曾经最来钱,现在也不差,可是比起玩儿钱来,都算不了什么。大佬们很清楚,干什么都需要钱,只有玩儿钱的是老大。
现在玩儿钱可不像当年那么累。只要有钱又有贼胆,在电脑上敲几下,就能把万贯金银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装进自己腰包。工厂机器隆隆,巨轮在大洋跑来跑去,苦力们挥汗如雨,背后都是钱在指挥。金融大佬们品着咖啡,谈笑间就把世界玩儿得团团转。
玩儿钱也得有新意,最新发明就是债权打包兜售。哪怕是那些靠不住的债权(所谓次贷),只要有高利率做招牌,再打成包去卖,总有些要钱不要命的家伙来买。像冰岛这样不玩儿钱就得打渔的国度,甚至倾国力参与游戏,直到碰上次贷危机,靠赖英国人的账度日。
那么,为何以前没想起来玩儿这种游戏?那是由于条件不成熟。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游戏需要有全球电脑网络做支撑,还要有不分国界的全球产业做后援。此两点给了金融大佬们前所未有的支配权。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地球人最忙碌的事就是重新布局全球产业分工。欧美日把制造业转到韩国、港台、东南亚,韩国和港台又把它转到中国大陆。一级级往廉价劳力那里转,自己做更赚钱的营生。到二十一世纪,终于尘埃落定,美国人从中东拿石油,从日本拿精制品,从韩台拿代工,从中国大陆拿廉价品,然后自己来玩儿钱。天堂从此造就,一切似乎完美无缺。
可是,此产业布局本身就是个混沌系统,其中包含诡异反馈机制。像蝴蝶煽翅这样的微小动因,都可能导致经济风暴,何况煽翅者也许是一只鹰。比如,中国大陆制造业扩张,导致更大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期货投机者将此需求放大
N 倍,导致大宗商品涨价。股市投机者又将此信号放大 N
倍,导致资金异常转移。然后是投资者一片恐慌和金融秩序一片混乱。美国也深陷其中,玩儿钱者正在被钱所玩儿。

历史似乎在重现
凡大国均产生于财富聚集,或靠自己生产,或靠四处聚敛。生产者可生生不息,聚敛者则好景不长。靠聚敛财富由盛转衰,历史上不乏先例,典型的如古代罗马帝国和征服美洲的西班牙。
罗马帝国延续千年有余。那后一千年是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至十五世纪才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原生罗马帝国从公元前到五世纪被日耳曼人所灭,只延续数百年。
罗马帝国靠奴隶劳动建立强大生产力,并以此供养常备军团,矛头所指几乎战无不胜。至鼎盛时将地中海变为帝国内海。待奴隶生产渐呈疲态,帝国不思进取,仅靠强大军力四处掠夺。罗马城号称世界之都,视亚平宁半岛之外皆蛮荒之地。自欧亚大陆、英伦三岛至北非,皆被罗马方阵随意猎取。黄金、石料、木材、美女,通通弄来供罗马人享用。久而久之,奢靡之风渐起,国力则日衰,遭蛮族入侵而无奈,龟缩为西罗马帝国,失却敛财手段。至日耳曼人取而代之,实为历史必然。
西班牙的盛衰如出一辙。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均擅长航海。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两国似一狼一虎驾船扑向美洲。葡萄牙只抢得巴西一地。其余自墨西哥向南至阿根廷,皆被西班牙所占。西人马术刀术精湛,再加火枪助威,印加帝国靠青铜武器低档,万人之众难敌西班牙百余人冲击。但西班牙人眼里只有土地和黄金,征伐之后便是掠夺。海外财富将西班牙变成首屈一指海上强国,也把它变得只会抢掠不会生产。待英国产业崛起,西班牙顿时失色。一场海战,西班牙无敌舰队沉入海底,帝国也随之没落。
如今,靠武力攫取财富已不再时兴,但财富仍在每日每时从地球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一边是多少亿人终日挥汗如雨却所得甚少,另一边享受着地球上最短工作日和最高休闲,每天却有亿万财富进账。一切均以公平交易形式悄然进行。财富聚集之处不仅繁花似锦,还享受着道德制高点的荣耀。
全球经济一体化深藏玄机,其是是非非一时难以评说。但现行经济秩序真的可以长盛不衰吗?最近这次金融危机始于07年。媒体一次次宣告危机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迎来下一个繁荣期,然后又一次次披露新的经济困局。欧元区为债务危机搞得疲惫不堪:先是冰岛告急,希腊告急,眼见又轮到西班牙告急。美国债务上限之争让世人如雾里看花,每次喧闹之后总是以更高上限为结局,美国人照样以借账和变相赖账为生。此情此景,使人不禁想到下面一个问题。
美国经济是否在走向空心化?
关于此问题,车耳先生的文章(“美国经济空心化:经济全球化结果”,载 2004.10.11
《中国经济时报》)曾有精辟分析。以下是文章概要。
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资源、资本和劳务自由流动而完成的循环,这才能使世界资源实行最有效配置,才是一个合理、符合人人平等原则的贸易形式。但发达国家不可能让低收入国家劳务自由进入,能自由流动的只有资本和资源,由此导致低收入国家出口资源和廉价产品,并购买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这种不平等贸易导致财富从低收入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但也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典型的如制造业从欧美日转移到中国大陆,使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充斥世界市场。
如果仅此而已,发达国家还不会出现严重就业问题,因为他们尚保留高附加值产业,而且服务业兴盛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互联网改变了局势。互联网为某些服务业提供了全球化渠道,导致发达国家服务业也开始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特别是印度、中国大陆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具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劳工,又有较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对发达国家企业极具吸引力。美国企业对服务业外包尤为积极,因为他们享有高度自主权,政府很难干涉。服务业和制造业同时外迁,势必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
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和车耳先生的分析基本一致,美国服务业外包增势明显。中国大陆服务业垄断导致国内市场畸形,但能从美国获得不少机会。很多美国人也许不知,他们打电话报车险时,电话那头很可能是中国人在用英语应答,从数据查询到车险处理都在中国完成,然后把信息返回美国车店修车。为此,从保险公司到投保人都能节省一笔。
眼下尚难断言美国经济会沿此路走多远。不妨假设,全球经济一体化继续畸形演变下去,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就业机会离美国而去,除非流向国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
苹果公司能否代表美国产业方向?
美国产业仍执全球之牛耳,苹果公司就是一例。当今产业界老大非苹果莫属。不仅是 IT
界老大,还是所有产业老大。什么汽车大亨,石油巨头,零售巨贾,统统排在后边。据报道,苹果公司握有 762亿现金,美国政府只有
738亿。没准儿哪天奥巴马缺钱了,还要向乔布斯伸手求援。在无限崇敬万分羡慕之余,不禁要问:这正常吗?
苹果会挣钱却不会生产。其 CPU 设计架构来自英国 ARM 公司,由三星和台积电代工生产,显示屏来自三星和
LG,整机由台湾富士康(鸿海子公司)代工,在中国大陆生产,应用软件来自全球。还好,苹果有引以为荣的 iOS
操作系统,所以不能说苹果没有技术。
无论 iPhone 和 iPad
多么流行,毕竟只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大都被粉丝们用于娱乐休闲,或当作显示身价的行头。如果这种产品能成为产业方向,那人类已经到了游戏人生的境界,离极乐世界不远了。可惜现实并非如此。地球每年不知有多少天灾人祸让世人束手无策。发达至美国那样,也难免被洪水淹得一塌糊涂。世界上不知还有多少穷人难得温饱,不知有多少老人和病人在衰弱和痛苦中煎熬,不知有多少儿童得不到起码的教育。新能源被当做能源危机的救星,可是诸多新能源技术迟迟不得进展。核电被日本核灾难所困,风能和光伏发电成本高昂,燃料电池难以实用化。此类问题还可以列出一大串。
人类还远未到可举杯纵情,沉醉不知归路的境界。消费类电子产品再时髦,也只能逞一时之勇。资金和技术终归应该走向更深厚的民生需求之路。智能产品与此需求相融合,才会有更长远的市场前景。
远程购物,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
购物、教育和医疗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电脑普及和互联网兴起,恰恰给这些领域以全新动力。电子商务能显著降低交易成本。远程教育能把优势教育资源扩展到全国甚至全球,免除现场授课带来的额外开支。远程医疗能让更多人异地共享专家和医疗设备。这些好处显而易见。
可是,除了远程购物在迅速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还在试探阶段,进展缓慢。这里有技术因素。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需要高速网络,以支持高清晰视频传输,还需要相应的软件作支撑,不像开网店那样,能向浏览器传送文字和图片就行。但技术障碍并不严重。如今的波分复用光纤能提供足够低成本带宽,开发专用软件也没有多少难度,只要有足够资金投入就行。恐怕更大的障碍来自现有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二者在世界范围都不是完全的市场化经营,行业习惯思维和团体既得利益会对网络化服务产生自然抵触。
比较起来,电子商务的市场化经营阻力要小得多。人们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自然欲望趋势经营者选择更便捷更廉价的经营方式。阻力反倒常常来自政府部门。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为网销收税问题争执不休。迄今为止,支持免税者占上风,真正开始收税的只有伊利诺斯。
中国情况有点类似,电子商务已成燎原之势。特别是中青年群落,网络购物已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想以规范化为名把传统管理引申到电子商务,都会发现有鸡蛋碰石头的感觉。有地方政府试图对网销收税,立即遭到网民一顿痛扁,不得不降低调门息事宁人。
网络远程服务的广泛普及将大大降低人类日常活动的成本,甚至把以往的神话变成现实,使人类生活方式进入更高境界。其潜在市场价值和就业机会,用现在的思维模式难以估量。导弹与核武器把人类的破坏能力伸展到洲际。互联网兴起,将要伸展万里之遥的将是人类的建设能力。
智能机械,未来的明星产业
假如发达国家欲重振制造业,将以何种产品为先?非智能机械莫属。
智能机械不等于机器人。它只是一种智能化机械产品,并不追求达到人的智力。多年来机器人发展有走火入魔之嫌。日本机器人技术全球领先,像汽车装配线这类自动生产,常以机器人助力以减少人工。近年来日本大搞高智能机器人,像是在弄噱头,真正实用化机器人则进展迟缓。
让机器具有人的智力,这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无奈全球人工智能研究都很原始,像逻辑推断、模式识别、语言理解这些东西只能说是在探索,推出的商用品还处于低智能阶段。按目前科技水平,探讨把电脑和机械融合,造出形形色色辅助工具,才能切实推动经济,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震撼效果。
举几个例子。人们常被复杂地形交通所困,如果能造出行走机械,很多事会变得易如反掌。带摄像头和轮子的遥控机械手将使老人和残疾人摆脱对别人的依赖。能辅助行走的机械腿可让行走困难者健步如飞。智能化自动机械可大大提高生产力,降低人工成本,将导致全球工业产生革命性变化。
如今的电子技术、电脑技术和机械技术足以支撑智能机械发展。以上所举都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科幻产品。最大的障碍来自畸形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欠发达国家有那么多廉价劳力可供趋势,发达国家没必要搞什么智能机械,不如花钱去买人力来得划算。只有少数热衷者搞出些实验产品,或为水下、辐射等复杂环境搞的特殊机械,还有军方为战争需要搞的无人飞机、机器士兵之类。这些非规模化产品成本高昂,更使人产生智能机械价格昂贵的错觉。
假如欠发达国家人力成本大幅上升,或是世界经济秩序产生根本变革,发达国家不再能坐享其成,他们还会如此走下去吗?玩儿钱可以发财,但不能生财。资金流转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造天然资源,生成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物品。因此,制造业是一切产业之根本。发达国家放弃制造业无异于放弃配置资源的手段。欠发达国家又无力承担高技术制造业。如此下去,势必导致尴尬局面:产业找不到市场需求而衰退,人类需求又无产业能力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经济衰退,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富士康发出了信号
最新报道,鸿海老大郭台铭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宣称,富士康将在三年内装备100万机器人,取代 50% 人工。
富士康现有员工
120万。大致算来,将压缩几十万一线工人。无论此举是一种姿态,还是精心策划,富士康已经发出产业技术升级的信号。富士康曾被 N
连跳闹得灰头土脸。当时鸿海就曾有过类似说法。单从成本来算,也许机器人不一定合算,但机器人比人工更容易计划和控制,因此少了许多风险。像不久前的
iPad
生产车间起火爆炸,让苹果公司很恼火,扬言要找替代厂家。还有中国大陆压不住瞒不了的通货膨胀,东南沿海的加薪潮,都是老板们难以预测的风险。综合考虑,就难说机器和人工哪个更合算了。
所谓装配线机器人,无非就是常见的机械手。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早已在汽车装配线大量使用。记得三十年前就看过这样的纪录片:偌大的车间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庞大的生产线,机械手转来转去忙个不停。当时曾设想,到二十一世纪,这种无人车间该是寻常之物吧?
事实并非如此。发达国家找到了更省事更廉价的办法:让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来做机器人。计算机再先进,也赶不上大自然花了几亿年弄出的智慧生物。这种生物在一种特定体制下,经过特殊的脑力洗刷,可以连续工作十几小时,连续十年不加薪,而且能抵抗最恶劣工作环境。其性价比超过所有机器人。于是,机器人被打入冷宫,制造业纷纷转入太平洋西岸,以享受智慧生物带来的超低成本和超额利润。
斗转星移,衰旺相推。好梦做得了一时,做不了一世。奥巴马再努力挽救传统产业,也只能救出通用汽车等个把企业。最近全球 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告急,是否说明现有世界经济秩序已近尾声?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