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简介:丁启阵 - 你读懂了李白的《静夜思》吗?---八卦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1:56:14

你读懂了李白的《静夜思》吗?

阅读(17263) 评论(169) 发表时间:2009年11月06日 19:33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120308730-1257507229

相关搜索词: 李白静夜思学生犬吠躺椅 你读懂了李白的《静夜思》吗?
丁启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我估计,谁若是向他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被认为脑子有问题,就是被断定不怀好意,成心找茬。李白的《静夜思》,实在是太有名,太通俗易懂了,许多人早在牙牙学语的年代,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一般的诗选里,这首作品都是不加注释的。
但是,最近我发现:许多人其实不一定真正读懂了这首诗。这里的“许多人”,我所指的,不是根本没上过学的人,而是上过多年学、念过不少书的所谓“文化人”,例如大学生。
当然,我所说的没有读懂,也并非指他们不认识诗中的20个字,不明白四个句子的字面意思,而是指他们对藏在字面意思背后的历史背景,相关知识,诗人的联想、思想和感情,不能做出较为准确、深入的理解。
几天前,我给本系一年级学生出了一道兼有鉴赏与写作双重要求的练习题:请把李白的《静夜思》改写成散文。我有个要求,必须在正确、准确理解诗歌原意的前提下,进行发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首家喻户晓的名诗,所知不多,理解多有偏差,甚至有明显的错误。
整个批改作业的过程,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我的心情:啼笑皆非。
不相信?请看——
关于李白。李白一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自然也没有得到过进士之类的功名。但是有学生说李白“二十一岁,他登进士第”。李白是唐朝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有几个学生在描写李白的思绪时,却出现了宋代的诗词句子。有人说李白“忽然又想起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苏轼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句子,苏轼比李白晚出生300多年,李白不可能想起这个句子。这位学生的作文,是一本正经的行文,并不属于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路数。
关于李白当时在干什么。有两位学生不约而同,都说李白正在屋子里忙着干活。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昏黄的灯光下”,李白“奋笔疾书”,“过了不知多久,终于停下笔来”,因为“眼睛胀得很”,“于是摘下眼镜(丁按:唐朝竟然已经有眼镜了!),眨巴着眼向窗外眺望”。于是,看见了“窗外明晃晃的一片”,以为是落了霜。
关于李白的住处。有人认为,李白当时是住在一座地处荒僻的寺庙里的;有人说李白住在白色的毡房里;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月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屋内……”。唐朝竟然已经有玻璃窗了。
关于李白的床。我的48位学生,基本上都把“床”理解为眠床,只有两位理解为井栏,一位理解为躺椅——这有点像马未都的“马扎”了——他这样描写李白:“我静静地躺在窗前的躺椅上,不知不觉地竟睡了过去……”。还有两个学生,干脆不说李白跟床有关系:一个只说李白“独自一人站在屋子里,看见屋外的地上竟好似下了一层白霜”,另一个只说李白“在屋内走来走去”,紧接着就是“突然看到栏杆下都结了一层霜”。
关于当时的月夜。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李白“七分醉意,三分清醒”的情况下,看见窗外似乎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看见地面草叶上挂着霜,看见篱笆上的葫芦结了霜,甚至还看见远处山岭上“也透着霜色”(丁按:什么月夜如此明亮?或者,李白是千里眼?)。而且还望着当空皓月吟出“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杜甫有诗句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知道李白的“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否模仿杜甫诗句而来。还有一位学生,也在李白嘴里吟出了杜甫的这两句诗。另一个学生,更是别出心裁地把从窗户照进来的月光比喻成手电筒,说月光“如同一把应急手电筒,就这样冷飕飕地、冷飕飕地射了进来。”
关于李白失眠。有个学生说,李白之所以起床,先是“窗外的鸣蝉”使他惊醒,然后是“月光太过亮堂”,搅得他“难以睡下”。另一个学生则认为,李白的失眠,是因为突然传来一声犬吠:“……卧在床上,潜心入睡,意识一点一点地消失。突然,一声犬吠潜入耳际,仿佛近在咫尺,手脚不自觉地一震,心头猛地一缩,眼睛刹时睁开,好像见了鬼魅一般,呼地起了身。”
关于李白思乡的内容。好几位学生都把李白想象成以种田为业的农民。有个学生说:“李白回到客房,颓然坐在床的一角。眼前浮现起故乡的庄稼,土地,乡里乡亲埋头劳作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地里的庄稼不知今年长势如何,该是很好的吧?!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了,这样家里过冬也算有个保障了。”有一个学生的笔下,李白想家的内容特别丰富:“家可好?娘亲可好?妻儿可好?邻家的顽童、小院的阿婆可好?是否依然安居乐业?林子可好?是否依然繁茂?山可好?是否依然岿然不移?水可好?是否依然奔流不息?”真够婆婆妈妈的。有个学生,大约是为了表现李白的天真,说他在“想念家门口的那棵柿子树,想念邻居家的小花狗……”。有个学生为了表现李白思绪的变化,竟然说“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如电影胶片”在他的脑海闪过,“历历在目”。唐朝电影胶片都出现了,可以气死好莱坞。
…………
不怕高人、雅人嘲笑我浅陋、庸俗,我要提醒一下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是我的学生语文修养太差。我的这些学生,在他们同龄人中,应该是属于佼佼者行列的——他们进大学的考分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差不了多少。我这样说,并非为了自我吹嘘,而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李白《静夜思》这样看起来通俗易懂的著名诗歌,要想准确、深入地理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9-11-6


空间的其他文章:
  • [吃喝玩乐]:吃烤鸭1000多年,说“烤鸭”50来年(2009年11月05日 20:58)
  • [跟诗词有关]:史上替美女翻案的两首最优秀诗歌(2009年11月05日 03:52)
  • [跟诗词有关]:唐诗,哪首最好?(2009年11月05日 02:47)
  • [跟诗词有关]:陶渊明也是香艳文学的高手(2009年11月02日 18:31)
  • [跟诗词有关]:充满力量的杜诗名句(2009年11月01日 12:23)
  • [跟诗词有关]:诗圣杜甫怎样描写美女?(2009年10月30日 10:28)
  • [跟诗词有关]:千古一见的太后失恋诗(2009年10月29日 23:42)
  • [跟诗词有关]:汉代人为何如此贪生怕死?(2009年10月29日 11:51)
  • [跟诗词有关]:唐代:诗歌促成美姻缘(2009年10月27日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