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洞房招数图片:中印崛起挑战亚洲旧秩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5:47

中印崛起挑战亚洲旧秩序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字号背景英文对照评论[86条]打印电邮收藏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能够不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发生冲突吗?三方的鹰派人物都对此感到怀疑。

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Admiral Timothy Keating) 2008年会见一位中国海军高级将领时,对方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建议。基廷说,这位将领(基廷未提及这位将领的姓名)建议在太平洋中间划一道线,并表示:“你们可以拥有太平洋的东半边,从夏威夷到美国本土。我们得到太平洋的西半边,从夏威夷到中国。”这或许是个小小的玩笑,但它却触及了可能是未来50年国际政治中最敏感也最重要的话题。美国会在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继续成为主导力量吗?还是会被中国取代?而被许多战略人士认为将成为21世纪第三号超级大国的印度,又会扮演何种角色呢?

美中印三国政治领导人、乃至三国学术机构公开发表的讲话,往往会强调亚太地区大国合作的必要性。据称,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好处大到令人无法忽视。而坐视国际对抗升级所带来的危险则大到令人无法去考虑这种选择。

但这三个国家都有一些能言善辩之士反对这一观点,他们对下面这种乐观看法提出了质疑:太平洋地区的未来将建立在贸易与合作的基础之上,该地区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建立在“双赢”的逻辑之上。美国的阿龙?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中国的阎学通和印度的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是各自国家鹰派人士的代表。这三人都预言未来国际对抗将会升级——并且都不否认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此外,三位分析人士都主张本国政府应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来捍卫国家利益。把他们写的书放在一起读,你便可以看到一幅关于亚太地区的国际对抗将如何演变的图景——这幅图景可谓发人深省,甚至有些令人不安。

弗里德伯格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在小布什(Bush)掌管白宫时期曾担任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顾问。他的书客观现实,有时显得有些悲观,但决无歇斯底里的内容。相反,该书观点冷静,资料详实。清晰的文笔和构思也增添了读书的阅读乐趣。

弗里德伯格写的第一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疲倦的巨人:1895-1905年不列颠和相对衰落的经验》(The Weary Titan: Britain and the Experience of Relative Decline, 1895-1905)。他现在显然认为,美国正处于遭受与英国同样命运的危险之中。他在《霸权之争》(Contest for Supremacy)一书中主张,中国是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所面对的最大的战略竞争者。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都不拥有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人力、资源或工业基础”,苏联则“为灾难性的低效政策所累”。相比之下,中国的规模、经济成就和威权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使中国成为美国的强大挑战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弗里德伯格对未来并不感到乐观。“如果当前的趋势持续下去,”他写道,“我们在与中国展开的地缘政治较量中将成为失败的一方。”但“我们在失败的同时,很可能只会表达有限的不满,而不会作出剧烈的反应。”这是因为,中国奉行的是一种明智的政策,它试图在积累力量的同时避免与美国展开对抗。另一方面,美国正面临财政问题,因此对于做出会带来沉重负担的新承诺十分谨慎。弗里德伯格预言,如果这些趋势保持下去,“西太平洋的军事天平将向中国一方严重倾斜”。这进而意味着,美国将被迫“寻求与中国达成妥协,并承认其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当然,亚太并不是一般的地区。它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弗里德伯格引用新加坡德高望重的前领导人李光耀(Lee Kuan Yew)的一句话作为书的开头:“如果不能在太平洋站住脚,就不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霸权之争》从多个角度仔细而令人信服地审视了美中关系。其中几章讲述的是美国对共产主义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从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讲到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该书用很长的篇幅分析了当代中国对如何对付美国所做的思考。最有趣的一章或许是对太平洋军事力量平衡所做的分析。弗里德伯格认为,中国的军事建设现在很明显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台海两岸冲突——它还意图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整体军事地位。中方的关键发展是生产中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它们很快就将让中国“有能力打击美国及其盟国在该地区的所有主要基地,它们携带的弹头能够在这些基地的跑道中央炸出大坑。”

美国的航母在中国新一代潜艇和反舰弹道导弹面前也显得很脆弱,这种导弹“可迫使美国海军把航母和其他水面作战舰艇撤至远离中国海岸的地方,极大削弱它们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中国还在发展反卫星武器,这对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构成威胁。弗里德伯格认为,实际上,从中国发出的网络攻击的范围和规模都明确地显示,美中之间若爆发任何冲突,第一枪必将在网络空间打响。

愤世嫉俗的读者或许注意到,这类观点肯定会受到美国军工制造商的欢迎。但弗里德伯格是一个足够诚实的观察人士,他也指出了中国自身的弱点。中国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它越来越依赖于海外的石油和粮食,而这些商品大部分必须经海路进口。全球的海上航线,包括许多位于中国新式导弹射程之外的航线,都由美国海军控制。正如弗里德伯格指出的:“一旦发生危机或战争,美国及其盟友可以在关键海上通道或公海上扣押或击沉中国商船。”除非冲突很快结束,否则海上封锁将对中国造成很大影响。

公众很少有机会读到这类“硬实力”分析,这正是弗里德伯格的书如此有趣的原因之一。作者警告要提防出现“一连串绥靖行为”,以免将太平洋的主导权拱手让与中国。但他的保守立场意味着,他不会认真考虑下面这个显而易见的反论点:对美国而言,接受太平洋地区力量平衡朝崛起中的中国倾斜,或许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在后伊拉克、后雷曼(Lehman)时代,美国肯定会有许多人士认为,华盛顿若寻求通过与北京对抗来维持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那它就蠢到家了。

阎学通在某些方面就像是阿龙?弗里德伯格的“镜像”,是一位愿意公开主张采取更具对抗性外交政策的保守派学者。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当前许多中国领导人的母校,阎学通则是该校国际问题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所长,很有影响力。虽然中国官员仍喜欢委婉地谈论中国的“和平崛起”,但阎学通更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他自称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主张以对抗性方式对待台湾,而且很愿意讨论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的观点。

在他的新书中(实际上是与几位同事合著),阎学通表现出更为柔和与深思的一面。他强调,中国如果志在成为全球强权,就必须发展道德权威(许多西方人会称之为“软实力”)。他还认为,中国应该努力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大幅加大开放力度——民族主义者持有这种立场实属罕见。

《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力量》(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一书的很大一部分,是阎学通及同事撰写的、关于古代中国思想家之国际政治哲学的论文。阎学通用这些论文来支持自己的一个观点,即各国之间是(或者说应该是)天生有等级之分的。他认为,美国所支持的各国在法律上地位平等的原则,本质上是伪善的,远不如坦然接受世界存在强权的现实——这一观点植根于中国人认为自己国家是“中央王国”的观念中。

这本书最有趣的两章是对阎学通生活和工作的采访以及贝淡宁(Daniel Bell)所撰写的引论。贝淡宁是加拿大儒学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对阎学通的采访提醒人们,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那段经历在他那一代人身上打下了多么深的烙印。十几岁的时候,阎学通被迫离开他在城里的知识分子家庭,到农村从事了12年的体力劳动。他语气平淡地表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看着别人被殴打致死,于是你多少对这种事情产生了免疫力。”他若有所思地说,这些早年间的经历,决定了他在外交政策研究方法上的冷静思维和“现实主义”。“许多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在对待人生方面都是现实主义者,”他说。“没有经历过困苦的人更容易在国际政治上采取乐观态度。”贝淡宁则写道:“中国的现实主义者是被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荒诞事件打劫的理想主义者。”

鉴于阎学通自称“现实主义者”,他强调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现人道和道德的一面就显得很有意思。但他在分析中并没有真正提到,中国的行为在何种情况下会让邻国感到不讲理或咄咄逼人。布拉马?切拉尼的新书则在这个问题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启发。切拉尼是德里一位从事战略研究的教授,一直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保持警惕。他的新书对亚洲安全格局一个狭窄但关键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愈演愈烈的水资源争夺。

在《水资源:亚洲的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一书中,切拉尼指出,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加上城市化和全球变暖,正对亚洲的水资源供应构成巨大压力。中国和印度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37%,但只享有占世界10.8%的水资源。”印度的处境尤其脆弱,因为它的大部分水资源是从位于中国境内的西藏高原流入。正如切拉尼指出的,这个问题并非仅仅事关印度:“亚洲的大问题……在于,中国是否会利用其对西藏高原的控制,为满足自身利益加大对相关跨国河流的汲水量。这些跨国河流是从越南到阿富汗等多个位于弧形山脉带上的国家的命脉。”中国在从西藏流出的跨国河流上修建的巨型水坝尤其引起人们的担忧。

切拉尼沉痛地指出,他认为印度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而不是承认中国是西藏的实际控制者)是愚蠢的。他相信,这极大地削弱了印度对中方水利项目提出合法异议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鹰派评论人士只得主张,“预防性外交”是避免亚洲爆发“水资源战争”的最佳方法。

令人惊奇的是,这三本新书最终都主张,加强外交努力是应对亚太地区紧张局势的最佳方法。弗里德伯格、阎学通和切拉尼都对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有着敏锐的意识,都对该地区其他大国的动机抱有强烈的怀疑。三人都主张自己国家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但最后,他们也都强调建立外交合作与互谅的必要。除此之外的其他选择都太过可怕,人们不可能予以考虑。

《霸权之争:中国、美国和亚洲控制权之争》(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 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作者阿龙?L?弗里德伯格。诺顿出版社(Norton)出版,建议零售价27.95美元(美国,8月上架)或20英镑(英国,10月上架)。全书共360页。

《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力量》(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作者阎学通,编辑贝淡宁、孙哲,翻译埃德蒙?赖登(Edmund Ryden)。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出版,建议零售价29.95美元(美国)或20.95英镑(英国)。全书共312页。

《水资源:亚洲的新战场》(Water: Asia’s New Battleground),作者布拉马?切拉尼。乔治敦大学出版社(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出版,建议零售价29.95美元(美国,9月上架)。全书共4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