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油瓶养成日记攻略:人——咋“蹦”出的?“灵魂”永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23:42
原文地址:人——咋“蹦”出的?“灵魂”永存吗?作者:乔汝

    
                     地外因素的干扰,催化了生命?

人——咋“蹦”出的?“灵魂”永存吗?

提要:人类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离体的精神(灵魂)还能存在吗?可以打个类比,一部小说是由字词组成的,但小说也完全可以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到磁带上,或译为密码用穿孔机打在卡片上,或变为数字存到计算机里。大脑死亡之后,精神能够转移到另一个机制系统里继续活下去吗?这在原则上是可能的。当然,这是我们人类的一厢情愿。

从生死线逃脱而出,人生顿悟!人的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分秒间便可绝尘而去。而有时人的生命力和精神意志力,又异常地顽强!鬼门关拽不动怎么也拽不走。命硬的,命薄的,人与人之间,差别如此之大,不得不感叹大自然之“鬼魅”。

那么,人,人类,究竟是“谁”?由何而来?将走向哪里?这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近期,始终在我脑海里回旋……

显然,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可能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正解。恐龙在地球上进化了数亿年,为何未进化出人类级别的智慧与思想?而人类总共进化史才300万年左右,什么飞机、坦克、舰艇、原子弹、电力、电脑、医药……样样都会发明与制造。“相对论”、“量子引力论”、“超弦论”﹑“M-膜论”等等,这些人类智慧的超级思想理论,更是一一应运而生。

记得,曾经不止一个科学家怀疑过,认为人类进化史程中,其思想与精神的产生,可能来自于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事件干预,乃突变案例。人类便从此具有两个生命体:一个是肉体生命体,一个是精神生命体。为此,本人在康复期间,苦读一系列“第一推动”科学丛书。英国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的新物理学理论,用“整体论”对人类生命这一奇迹的阐述,明显比传统的“还原论”合理、精确,令人印象深刻。

我乔汝将尽我所能地,将其思想理论的精髓,予以解读。

 

那么,什么是生命?

神学家认为,生命是最大的奇迹,人类生命是上帝的宇宙总计划中的最高成就。圣经相当明确地指出,生命是上帝活动的直接结果。难道,生命真的是神造的吗?难道上帝真的不用理会物理和化学定律,把那些由无生命的物质组成的分子捏来捏去,造出了第一个活物?从而又巧妙地处理了某种猿一样的生物的基因结构,造成了人类?

科学家们显然不这么认为。科学家认为,生命是自然界中最令人惊讶的“现象”、生命是纯粹而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活动的结果。而“人”是长期曲折进化过程的最终产品。

对物理学家来说,生命系统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征,一是其复杂,二是其组织。即便是单细胞,虽然原始,却能显示出任何人工制品无法比拟的复杂和精巧。例如细菌,有复杂的功能和形态网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它可以四处活动,攻击敌人,接近或逃避外部刺激,以有控的方式交换物质。其体内细胞核包含着遗传“密码”,使细菌得以进行繁殖并具有全套化学指令,控制自如。细菌的一切行为的化学结构,是由多达上百万原子组成的分子,以复杂、高度特殊的方式组合起来。就生命的化学基础而言,最重要的是核酸分子,即大名鼎鼎的“双螺旋”形状的RNA和DNA。

那么,一些无生命的原子凑到一起怎么就成了生命的了?(活细胞里的一个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硫原子,与细胞外的原子没什么两样),过去的三个世纪,西方科学思想讨论这个问题,主要倾向“还原论”。19世纪的物理学中,生物学们沿着“还原论”的思路,在阐明生命的分子基础方面,也确实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

然而,运用还原论引起的恶果,被遭到尖锐批评。许多批评者说,试图把活的生命生物解释成不过是偶然事件而胡乱结合起来的一堆堆无意义的原子,这严重地贬损了我们的存在价值。

就生命系统而言,没有谁否认生物体是由原子集合而成的。但把生物体只当成原子的集合而已,显然是极不准确的!其可笑程度,正如把贝多芬的交响乐曲,说成不过是音符的集合而已,把大作家的小说,说成不过是词语的集合而已。

生命的特性,一首乐曲的主题,一部小说的情节,是所谓的显现性的。其性质只有在整体的结构层面上才能显现出来。而在部分层次上则是无意义的。部分与整体并不矛盾,是互补的。仔细看看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我们就会再次遇到一个系统的两个不同且互补的描述的概念。

生命是一个“整体现象”。我们不能只是说,一个人不过是一堆细胞而已,而这些细胞本身不过是些DNA之类的片段而已,DNA也不过是成串的原子而已,于是就得出结论,说生命是无意义的,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话。

解释生命,惟有“整体论”。

先举两个例子,对“整体论”会有直观的理解。

一,我们习惯于认为个体的蚂蚁是首要的生物体。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体的蚁群更是一个生物体。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些“群”,是由在集体的组织中上十亿相互合作的单个细胞组成的。众多细胞之间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蚁群中单个蚂蚁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些,但就分工和集体责任而言,其基本原则显然是一样。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正如在一蚁群中存在着显现的整个特性一样,在细胞群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特性。

若说一蚁群不过是一群蚂蚁而已,就是忽视了蚁群行为的实际存在。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哥德尔,埃舍尔,巴赫》这本不朽的书,其“蚂蚁赋格曲”清楚地阐明,群蚁具有一种社会结构,既复杂又有高度的组织,其社会结构是以分工和集体负责为基础的,尽管每一个单个蚂蚁,其行为种类非常有限,或许连某些现代的微处理机都不如,但整个蚁群却显示出很了不起的智能和目的的层面。建造蚁穴牵涉到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显然,没有一个单个的蚂蚁在其脑子里装有这浩大工程的设计图。每一个蚂蚁都是一架自动机,按程序完成一套简单的动作。一旦把蚁群看成一个整体,复杂的图形就显现出来了。在这整体层面上显现的特性,如具有目的性的行为、组织——有劳动奴隶、战争队伍、监工、皇后等等——整体图形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用“整体论”或是“还原论”解释生命,关键是你想知道什么。

二,英国神经生物学家唐纳德·麦克埃在《钟表形象》这本书中说,广告是由数百只时明时灭的电灯组成的,按顺序时明时灭的电灯组织了信息。一个电气工程师可以用电路理论准确而完整地描述着电灯组成的系统。但若说这个广告因而不过是以复杂电路中的电脉冲而已,这说法就是荒谬的。不错,使用电路理论进行的描述,就其本身的描述层面而言,既不错误,也不是不完整。但这描述却没有提到广告所显示的讯息。广告讯息的概念是电气工程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只有将组织广告的几百只电灯的明灭看成是一“整体”时才能显现出来。广告讯息比电路和电灯高了一个结构层面。它是一个整体层面。

保罗·戴维斯认为,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个重大的科学之谜。其中心问题是“临界值”的问题。只有当有机分子变得高度复杂,复杂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才能认为它们是“活的”。它们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将大量的信息变为密码,不仅显示它们有能力储存复制自己的蓝图,而且它们也拥有实施复制的手段。问题是,普遍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在没有某种超自然作用的情况下,怎么能跨越这一“临界值”呢?

地球年龄大约45亿年。化石中所发现的发达的生命迹象,至少是35亿年以前的。也就是说,在35亿年之前就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原始生命。用地质学的话来说,当太阳系诞生的阵痛消退之后,生命马上就在我们这刚冷却下来的行星立住了脚。这就说明,不管生命的机制是什么,总之这机制是相当有效的。这促使很多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只要有了合适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生命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953年,著名的米勒—尤里实验(他们如法炮制了地球那时的大气——甲烷、氨和氢,还有一滩水,还有闪电。几天之后,那“滩水”变成了红色,里面有很多对现今生命来说是重要的化合物,如氨基酸)。这一试验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促使生命出现的东西是:“原始汤”。

原始的地球水分充足,水中有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由大气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当初的地球,会有无数的池塘湖泊,那里面也会有各式各样的反应。经过几百万年,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形成了。最后,越过了“临界值”,复杂的有机分子随机自组织就产生了生命!

可是,科学家们只要作一个简单的统计,很快就会发现,有机化合物自发组织成DNA,即带有遗传密码的分子,其几率几乎是意想不到的小。“原始汤”中的分子随机地连结成串组织DNA,这种可能性小的可笑。分子可能的组合方式太多了,偶然碰上一次产生出DNA的机会,实际上是零。

但普里高津的研究表明,如果离开热力平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示空间物质的“无序度”是不断增加的,且能量是守衡的),很多系统就能自发地将自己组织起来,变为“有序”。因此,原始汤不能老在哪里晃荡。某种外来的影响会打破“热力平衡”,使原始汤进入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自组织反应。这种外来的影响可能就是太阳,其强有力的辐射流使不平衡(负熵)得以产生,驱动着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也许就是太阳的辐射流。当然,外来的影响也可能是太阳系之外别的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总之一系列自组织反应的终端产品可能就是——“DNA”。

DNA产生了,人——也就自然而然通过进化“蹦”出来了!

   

                             大名鼎鼎的 DNA-RNA 双螺旋

那么,什么又是精神(灵魂)呢?

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产生精神的阶梯,也是精神的载体。身体死亡之后,精神还能活下去吗?

我们最好先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物质世界充斥着物质,他们有空间位置,也有诸如广延、质量、电荷之类的特性。这些物质的东西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四处活动,根据力学规律在变化着、演化着。物质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共的世界,所有人类都可以观测它。

充斥精神世界的,则不像物质的东西而是思想。思想显然不是处在空间之中。而似乎是具有自己的宇宙的。其宇宙隐秘,任何观察者无法观测到。思想也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变化,演化,相互作用,也能运动。

但是我们的思想宇宙并不是孤立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宇宙之外的,而是与物质宇宙有着强有力的联系的。我们精神借助于我们的感官接收到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信息流进而产生了精神活动,或是刺激新思想的出现,或是重新组织现有的思想。反之,精神世界也通过意志现象作用于物质世界。

那么,物质作用于精神的机制是什么?精神作用于物质的机制又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能说明白。

既然人类的灵魂不在空间中,那它在时间之中吗?假如灵魂是我们感觉的源泉,那么我们对时空的感觉也必定包括其中。而且,很多可辨的人类精神过程,明显是依赖于时间的。如计划、希望、悔恨、预测等等。

其实,说“存在着海洋”与说“存在着星期日”都是正确的。但是两者并列起来讨论相互关系就没有意义了。这就好比探讨“国务院总理”与“国家宪法”之间是否有过对话,是荒谬的。因为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概念层次。

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类似于蚁群与单个的蚂蚁之间的关系,类似与英文小说情节与英文字母表的26个字母的关系。

灵魂在哪里?这就象要找出数字“7”在哪里,找出贝多芬的交响乐在什么位置一样,都是理解错误。像灵魂、数字这样的概念,在空间是找不到的。它们是“整体论”的现象。

大脑是由大约1000亿神个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整天忙来忙去,也不知道有个什么总体规划(就像蚁群中的群蚁一样)。这就是大脑电化学硬件之物质的、机械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有感觉有感情,有意愿等等。这高层面的整体的精神世界也同样不知道大脑细胞,我们在完全不知道神经元协助的情况下,可以舒舒服服地进行思想。但是大脑的低层面是由逻辑统治着,而高层的精神面却可以是非逻辑的,二者互利,并不矛盾。

我们常说经融危机,世界时尚发生变化,意思是说这些事物依存于时间,却不能固定在空间的某一位置上,不因此而有意义。同样,也完全可以说,精神依存于时间,却在空间里找不到。

人类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离体的精神(灵魂)还能存在吗?可以打个类比,一部小说是由字词组成的,但小说也完全可以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到磁带上,或译为密码用穿孔机打在卡片上,或变为数字存到计算机里。大脑死亡之后,精神能够转移到另一个机制系统里继续活下去吗?这在原则上是可能的。当然,这是我们人类的一厢情愿。

我们注意到,当今物理学家,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一块四维的薄片(或球面),认为有可能还有其他的薄片,与时空薄片不相连,即平行宇宙。灵魂是不是住在另外的某个宇宙里呢?时空还可以被看作是包在一种更高维度的空间里,就像二维的表面包在三维空间里一样。灵魂是不是会住在更高维度的某一处,而这更高维度的空间,从几何学上讲,仍然是与我们所在的自然空间相近,却实际不在其中?从这更高维数的有力位置出发,灵魂可以在不属于时空的情况下,“附在”时空中的人的肉体上?这一切的一切,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人,人类,究竟是谁?从何而来,将走向哪里?相信,伴随着人类生命之历程,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会永远永远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