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超级bos每天杀几次:最后的胜利 第二章 启示录的七间教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19:33
启示录的七间教会
2-3
I.   启示录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
A. 七封信不是单给七间不同的教会,乃是给当时全部的教会
B. 是给当时实际七间的教会
C. 七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不同的时代
II.  七封信的结构
III.七封信的内容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2:1-7
B. 给士每拿教会的信                         2:8-11
C.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                         2:12-17
D.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                            2:18-29
E. 给撒狄教会的信                                  3:1-6
F.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                            3:7-13
G.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                         3:14-22
读完启示录   2、3章之后你将会:
1. 知道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及它们的优劣。
2. 更了解基督是谁。
3. 明白给七间教会的信之结构。
4. 知道一些有关尼哥拉党、巴兰的教训;和耶洗别是指当时什么的错误。
5. 明白七封信的信息和内容的解释,以致能应用在自己身上。
6. 知道信心的重要。
7. 能进一步体会主要再来的日子近了。
I. 启示录七间教会的不同解释
启示录第 2、3章跟第 1章和第 4至 22章都不一样。这两章内容包括有七封给当时亚西亚的七间教会的信。但这七封信实在太短了,不可能真的是七封独立的信要给当时七个不同的教会。根本它们就是启示录的一部份。启示录是给七个教会的,所以这七封信同时也是给七个教会看的,只不过某一部份是特别针对某教会的情形来说而已。
然而,不是每位解经家对这七封信有同样的看法,至少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
A.  七封信不是给七间不同的教会,乃是给当时全部的教会
持这看法的学者看这七封信是一个文学手法,不是特别针对所提出的七个教会而写。理由很简单,这七封信的开始,作者 (基督)对自己的形容都是在第 1章可以找到的。换言之,当约翰写到这里,他运用他的文学手法,借用在第 1章已提及基督的描写,来提醒当时信徒所应留意的地方。七间教会只是随意选出来而已。七代表完全,所以是给全部教会。
约翰的文学手法可以在下面经文对照看出:给以弗所教会的信提及“那左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这在 1:12,16中可以找到同样的描写。给士每拿的教会提及“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这在 1:17-18提过。在给别迦摩的教会信中提及“那有两刃利剑的”,这正是基督在 1:16之描写。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提及“那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的铜的神之子”正是 1:14-15之形容。撒狄教会的信提到“那有神的七灵和七星的”在 1:16也有提过。非拉铁非教会的信提及“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没有人能关,关了没有人能开的”与 1:18“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一样意思。最后老底嘉教会有“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也正是 1:5之描写。
从上面的对照可见约翰的确在这里运用了高明的文学手法,把第 2、3章跟第 1章的内容拉上关系。的确,这七封信的信息不单是给那七个教会,更是给全教会。但我们也不能说这七教会的名称是随意决定的,我们已经提出理由为何选择这七教会。
B.  是给当时实际七间的教会
这是最自然的解释,也可以包括上面的解释在内。每封信是针对每个教会不同的需要而写,但也是对其它教会的提醒,因为启示录是准备给教会在聚会时读出来的。换言之,约翰的对象,本是当时的七间教会,但在应用方面,却可以用在任何时代的教会。因七间教会的错误,在任何时代、任何教会都可以找到。
C.  七间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不同的时代
这解释法看启示录第 2、3章为预言,将每间教会的特质,分别在教会历史过程中,在不同时间中彰显出来。这并不是说某间教会的特质,只在某时代中才找到,乃是说它的特性在这时代特别明显。这时代可能也包括了其它教会的特性,但它们的特性并不那么突出该时代。七间教会代表西方教会七个渐进的历史时期,支持这说法的学者都会提出“为何选择这七间教会?”这问题,然后又指出在教会历史中,我们的确发现七个教会的特色,顺序在不同的时代应验了。亦即是说表面看来,我们不觉得是预言,但从历史实现中,叫我们无可反证这七间教会不是预指教会的七个时代。
下面图表是支持这解释法的学者普遍对七间教会的解释:
教会
字义
时代   (主后)
解释
以弗所
可爱慕
可爱
使徒教会
30-100年
教会热心、爱主、福音广传
士每拿
没药
受逼害教会
100-312年
罗马政府积极逼害信徒
别迦摩
结婚
高升
国教时期
313-590年
君士坦丁宗教自由,最后成为罗马国教,与政治拉上关系,主教势力日增
推雅
推喇
继续献祭
教皇掌权
教会黑暗时期,拜圣像,赎罪券及其它错误教导纷纷产生
撒狄
逃脱出来
宗教改革
教会纯正的信仰得以保存,脱离教廷的败坏教导
非拉
铁非
弟兄相爱
复兴宣教
18-19世纪
著名奋兴布道家如约翰卫斯理  Whitefield, Finney, Moody, Spurgeon,宣教事业兴起
老底嘉
人民的权利
近代教会
20世纪
教会受物质主义、民主主义影响,变得不冷不热,
世界各国均高举“民主”旗帜
当我们把上述图解跟第 2、3章的描写作比较时,会发现七教会的毛病都的确在该段教会历史时期发生。这种解释法很有趣,而且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学者都持守类似的看法。但这解释也有它的弱点,如 (1)第 2、3章完全没有暗示,这是要预言教会七个历史时代,反而这两章的体裁是书信式,但包含有先知劝勉警告的特色在其中;(2)这解释法对当时七个教会失去意义。
那么究竟那种解释是最好呢?似乎第二种较为理想,因为它让这两章圣经对当时信徒有意义,但我们也不可忽略第一和第三种解释的提议。的确,这两章圣经不独为当时教会而写,其信息是每个教会都合用,不然不会每次重复的说:“凡有耳听的就当听”。但要强调的是,这不能取代每封信对当时那七间教会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七间教会的特色,的确在教会史中不同时代可以找到。但我们不需要说,约翰的目的是预言这七个时代。约翰的目的是对当时七间教会讲话,但教会史的七个时代也正好是一个的例证。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两章的对象是当时的七间教会。约翰实在是写信给当时的七间教会,针对当时教会所面对的各种问题。释经者必须首先了解当时七间教会的问题及约翰给他们的信息,其次才看它可能预表的信息。当时七教会的特点和教会历史中的七个时代有相似的地方。在教会史的七个时代,也可以见到一些实际的例子,所以也不该完全忽略,它可能含有代表的意思。
II. 七封信的结构
当我们留心分析这七封信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它们有下面七部份:
a. 序言──写信给某一间教会的使者说
b. 基督的称衔──这称衔均在第 1章可以找到
c. 赞许──以“我知道”开始,只是老底嘉教会没有这部份
d. 责备──只是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没有被责备
e. 劝导──如要悔改,要至死忠心
f. 提醒──“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g. 应许──“得胜的…”
另外一点值得留意是这七封信的排列次序有两个特色:
1.   约翰是从以弗所开始,从南到北,到别迦摩的教会,然后回转,再向南下直到老底嘉的教会。启示录七封信的次序跟这次序一样。
2.   我们会发觉首尾两间教会都受到较重的警告,如以弗所教会被警告会把它的灯台挪去,老底嘉教会被警告要被基督从口中吐出来。跟着第二和尾二两间教会都是很好的教会,没有被责备;中间的三间教会则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受责备之处。
III. 七封信的内容
七封信有不同的信息,是针对不同地方的教会需要而写。但整个第 2、3章的信息却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信徒在患难逼迫中要坚忍,凡事忍耐到底的,必然得胜,而且也会从万王之王手中得到赏赐;凡在真道上妥协的,必会受到主的处罚!所以这七封信有责备、安慰和鼓励的目的在内。每封信内的应许,都是鼓励信徒按信内之劝导而行所写的。
这两章圣经就是启示录的第二大分段,现在的事--约翰时代一些教会的景况。下面图解将各封信内容作了一个比较。
教会
基督之描写
赞许
责备
劝导
应许
以弗

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行走
劳碌、忍耐、不容忍恶人、试验假使徒、恨恶尼哥拉党、忍受患难
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回想,悔改行起初所行的  (否则把灯台挪走)
必将神乐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
士每

那首先的,末后的
忍受贫穷、患难、为主受苦
务要至死忠心,不要怕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别迦

那有两刃利剑的
坚守主的名、没有弃绝真道
服从巴兰教训和尼哥拉党教训
悔改  (否则用口中的剑攻击你)
必得隐藏的吗哪,在白石上写新名
推雅
推喇
那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的铜的神之子
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善事
容让耶洗别的教导, (奸淫,吃祭物)
悔改,持守已经有的
赐权柄,制伏列国,得晨星
撒狄
有神的七灵和七星
有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
按名是活,其实是死,行为无一样完全
回想,遵守,悔改,儆醒   (否则主临如贼一样)
得穿白衣,名字不会在生命册上被涂抹,在父和父的使者面前认他
非拉
铁非
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
遵守主道,没有弃绝主名
持守所有的
(免去试炼)在神殿中作柱子,他上面有神和神城的名
老底

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作见证
不冷不热  (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
向主买火炼的金子,买白衣,买眼药。悔改,发热心
在宝座上与主同坐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2:1-7
以弗所教会虽行为劳苦,抵挡恶人,有真理基础,能分辨真假,但却失去了起初的爱心。若不悔改,将失去见证;若得胜 (凭信心悔改)便有赏赐。
启  2:1
“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使者,
说:‘那右手拿七星、
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说:
启  2:2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
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
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
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启  2:3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
启  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
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启  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
并要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事。
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
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启  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
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
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启  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得胜的,
我必将 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
赐给他吃。’”
1.  背景
约翰第一封信就写给以弗所,而不写给当时亚洲的首府别迦摩!个中的原因是以弗所是一个比别迦摩更有名的城市,就好象在香港很多人都不一定听过美国德州的首都奥士丁 (Austin),但达拉斯 (Dallas)及候斯顿 (Houston)则很多人都熟悉一样。有三个因素令以弗所成为当时有名的城市 (当时的亚洲指现今小亚细亚):
a.   地理方面:由于它位处一个海港,是欧亚通道的主要中枢,所以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古时地理学家都称它为“亚洲市场”,这使以弗所成为一个富有的城市。
b.   政治方面:它是一个自由城市 (assize town)。当时的世界受罗马统治,但一些对政府有特别贡献的城市,罗马准许他们成为自由城市。意思即是他们是自治的,是没有罗马兵在那里驻守的。这在政治上的特殊身份,也增加了以弗所在亚洲的地位。
c.   宗教方面:从使徒行传 19章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弗所有著名的大亚底米的庙 (the temple of Artemis),这建筑物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自然吸引很多人到来敬拜。而以弗所是专拜这亚底米 (又叫 Diana)神的。这城的人非常迷信,崇尚法术。而亚底米的宗教也是淫乱的,庙内有数百个圣女,庙的范围之内是一个罪犯荫庇的地方,犯人只要逃到那里,法律便不能制裁他。再加上以弗所也有著名的庙,专供敬拜皇帝用的,可以说以弗所是一个非常败坏且充满罪恶的城市!
但是就在一个这么充满罪恶的城市,福音传开了。保罗在以弗所逗留得最久,有三年之多 (徒 20:31)。保罗在这三年内给他们有系统的教导,而亚居拉、百基拉、亚波罗等也是在这里传道为主作见证。后来,约翰也在这里。甚至有传说,约翰把耶稣之母亲玛利亚也接来这里,并埋葬在这城。故此,以弗所不单是著名的大城市,以弗所的教会在当时小亚细亚来说,也有相当之影响力。这可以解释为何第一封信约翰就写给以弗所的教会。
2.  对基督的描写 2:1
约翰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对基督的描写是“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个金灯台中间行走的”。这强调耶稣基督是有权柄的,他掌管教会,并且在它们中间监察它们的行为。因此,跟着主可以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其余六封信都有类似的一句出现“我知道…”(2:9,13,19;3:1,8,15)。虽然在给士每拿和别迦摩教会的信不是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但当中的含意没有很大差别。其它的教会都是说“我知道你的行为”。
启示录是为了鼓励信徒在受逼害时,持守信心和真道而写的。而这七封信都提及“行为”,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真确的信仰必然有行为来配合。如果我们的确委身于一个信仰,我们的生活行为必然会跟我们的信仰符合。要以生命和生活来表示我们对真道的委身,这可以说是这七封信的信息之一,也是神对每一个信徒的要求。不要忘记我们都要在基督台前接受工作的审判 (林后 5:10)。
3.  对他们的称赞 2:2-3,6
以弗所教会的强处在于勤劳为主作工,这间教会的工作、节目、聚会是排得满满的。不但如此,他们也在困难中忍耐 (“忍耐”若译作“坚忍”更好)。并且他们接受了保罗离开他们时对他们的警告:“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 20:29,30)。他们试验那些自称为使徒的,知道他们是假的传道人 (“使徒”在这里不是指十二使徒,乃是指普遍被教会差派的传道人)。以弗所教会吸引假师傅是必然的,因这地方是这么著名、又是交通中枢、又富有,假师傅必然蜂涌而至!这些假师傅耶稣和保罗都曾预言说会出现,彼得、约翰也有提及。约翰在约翰壹书中也有提及要试验先知的灵,可见假师傅的出现,在第一世纪末期一定相当流行。以弗所教会能在信仰上分辨真假,可见他们的信仰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一样值得赞许的事,就是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约翰特别强调耶稣和以弗所教会所恨恶的是尼哥拉党人的行为,而不是尼哥拉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提醒,我们应该恨恶罪恶的行为,但不是恨恶罪人。
究竟尼哥拉党是什么呢?圣经并没有给我们很多提示,只是在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中,跟巴兰的教训曾经一同提起 (2:15)。有人因为使徒行传 6章中的七人其中一位也叫尼哥拉,便推测尼哥拉党可能源出于尼哥拉,但这一切只是推臆而已,并无事实根据。
反而因约翰在 2:15把尼哥拉党的教训跟巴兰教作比较,可见它的行为跟巴兰教训当时以色列人所作的相近。因此,尼哥拉党的行为很可能就是拜偶像和奸淫。这两样事情一直以来都是神所恨恶的。
4.  对他们的责备 2:4
在信里面主责备他们“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这起初的爱心是指什么呢?有说是指对神的爱,意思是说以弗所教会信徒在真道上保持纯正,但爱神的心却冷淡了。他们一如以往那样为主工作、劳苦,外展的工作虽然没有分别,但其中的性质已改变了。“以前是真心为主,现今则为自己”(参陈终道着,启示录的七教会)。
但也有人认为这里所指的爱心,主要是指对肢体的爱心。可能就是因为以弗所教会的信徒,太注重纯正信仰或正确的行为,结果,如果任何信徒的信仰稍有不同,或行动令他们不能接纳,他们便把他当作异端,当作“恶人”,失去了对肢体的相爱和包容。
上述两种看法各有理由,相信也不能完全把二者分割。因为爱神的就必守神的诫命,而其中一条就是弟兄彼此切实相爱 (约 13:35)。一个对神的爱冷淡的信徒,很自然也会对肢体的爱冷淡了。不能包容有错的弟兄,也就表示对神的爱不够。连看得见的弟兄都不能爱,又怎能够爱不能看见的神呢 (约 4:20-21)?
由此看来,一个人可以为主有许多工作,有许多事奉,但却可能是没有爱心。可能是太忙了,可能是为事奉而事奉,而不再是有爱主的心。这是每一个事奉主的人都应时时反省的。你是事奉神呢?还是在奉事你的工作?
5.  对他们的提醒 2:5
在这里主提醒以弗所信徒要拾回失去了的爱心,否则,便要把他们的灯台在原处挪去,意思就是不再使用这教会为发扬基督真光的地方。教会仍然存在,但却没有能力,没有见证,当教会到这样的地步是凄惨的。耶稣的警告是“我就临到”,不是指在审判的时候,才这样处分以弗所教会,乃是不悔改的话,现在就管教。主因此便提醒他们要这样做:首先是“回想”,不停的回想检讨,回想主是怎样爱他们,回想他们以前是怎样有爱心的,跟着要“悔改”,就是决心离弃现今无爱心的行为,转回以前有爱心的光景;但这还不够,真正的悔改必须有行动,所以主要他们“行起初所行的事”。
6.  对他们的应许 2:6
主应许凡得胜的必得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吃。“得胜的”在这七封信中都提及,谁是得胜者呢?怎样才是得胜的呢?有人指每个信徒都是“得胜的”,因为应许里面的都是每个得救信徒所当得到的,例如:吃生命树果子,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在生命册上有份等等。但若每个信徒都是得胜的,这样,七封信的警告责备和应许都会失去意义!所以有人认为“得胜者”是指那些至死忠心为主殉道的人。因为 2:10提及有苦难;2:26提及得胜的主就赐权柄制伏列国;3:21说得胜的可在宝座上与主一同坐席。这些经文含意似乎指与主一同作王的条件是“得胜”!这观念在20:4似乎得到证明,因为那里提及殉道者复活与主一同作王一千年。故此,有学者认为“得胜者”就是那些在患难中,为主殉道,至死忠心的信徒,七封信的应许都是给他们的。
但这“得胜者”等于殉道者的解释会引致更大的困难,特别在 2:11说:“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意思就是说不会跟恶人一同被定罪。第 20:14告诉我们在火湖里就是第二次的死,难道其它软弱的信徒就要经历第二次的死吗?神不是应许说凡被称义的就不再被定罪吗 (罗 8:33,34)?
“得胜”一字在启示录出现达 16次之多,是约翰惯用的一个词语 (在约翰一书也用了七次)。在启示录当中有八次是有应许给得胜者的。除了七封信那七次之外,在 21:7还有一次。这八个应许是:
a.   “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他吃”(2:7)。
b.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2:11)。
c.   “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2:17)。
d.   “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2:26,28)。
e.   “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3:5)。
f.   “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3:12)。
g.   “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3:21)。
h.   “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儿   子”(21:7)。
这些应许都是每个信徒可以得到的,它们包括永生(约 3:16)、免去刑罚(帖前 1:10)、与基督同作王 (参启 5:10;22:5)。“得胜”一字在原文是 nikao,英文翻成 overcome,在约翰一书 5:4-5也有用过:“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得胜的是真正信耶稣的人。故此,不少学者指出“得胜者”似乎不大可能单指至死忠心的信徒和殉道者,乃是指所有的信徒,才跟圣经一贯教训吻合。那些应许不可能只给殉道者。
如此,我们又回到起初的问题:如果这些应许根本是属于每个信徒,为什么神要再给应许七教会中的“得胜者”呢?会不会是指那些不得胜的信徒,和那在困苦患难中背道的信徒,便会失去这些恩典--亦即是失去救恩?但这些经文中却找不到这含意 (那里说不得胜的会失去这些?刑罚是有:如取去灯台 (2:5);用剑攻击 (2:16),受大患难 (2:22);从口中吐出来 (3:16)。但不是失去救恩,名字从生命册上被删掉。而且这也不符圣经其它教训:凡信神的人是不会再被定罪 (罗 8:34);必蒙神能力保守;信耶稣的人必蒙神保守,必能得救恩 (彼前 1:5)。故此,这解释说不得胜者会失去救恩是不能被接纳的。
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约翰是写给七个教会,教会中有真信徒也有假信徒,只有真信徒才会得胜,假信徒不会得胜。所以凡得胜的,都会得着所应许的一切。这解释很有吸引力,可以避免信徒失去救恩的错误,也使“得胜者”指向信徒。但从约翰的描写中,并不觉得他认为当时教会中有假信徒;反而,教会中每位都是得救的人,都是被主用血拯救脱离罪恶的 (1:5)。所以,这解释虽然吸引,也有值得思想的地方。
得胜者是怎样的人呢?从经文看见得胜者不是用武力得胜的人,乃是指信主、爱主、忠心到底的人。他们抵挡罪,过圣洁生活 (3:4;21:7;2:20;2:14),因信在真道上持守 (2:25;3:11),抵挡魔鬼 (12:11),至死忠心 (2:10),爱神爱人 (2:4,5)。得胜者就是在困难患难中仍然持守信仰,凭信与基督一同得胜的信徒,他们能为主作见证,被主使用。根据约翰一书,每个信徒都是得胜者 (5:4-5)。但在启示录“得胜者”成为一个挑战的口号,鼓励信徒坚忍。每个信徒都要成为得胜者。那么怎样解释那些应许呢?那些应许我们已经说过不是单给“得胜者”的,乃是给每个信徒。既然如此,为何应许得胜的可以得到这一切呢?
这个我们要明白启示录同时是启示式体裁的文章,虽然第 2、3章主要是书信文体,但约翰是正在写信给受逼害的信徒,他们正处于善恶争战之中。在这些得胜、应许的经节里,约翰是用了启示性文章的手法 (apocalyptic expression)来鼓励信徒要持守。那些“应许”的条件不是“得胜”,那些“应许”是信徒们皆会得到的,是一种鼓励。约翰提醒他们,在他们前头摆着的是什么的福气,鼓励他们不要灰心,继续持守真道,甚至于至死忠心。盼望将要得着的恩典与福气能坚定信徒的信心,思想到神为信他的人所预备的福份,思想到神的爱,便能叫信徒轻看今生所受的困苦。
现今这么多宣教士放弃他们本来美好舒适的生活,到荒山野蛮人地方去传福音,去翻译圣经,都是因为神的爱和神所应许的福气。他们不作宣教士也会得着这些福气,但为了回应神的爱和恩典,他们把自己献上!
今日有许多信徒是没有受到肉体上的逼害,但在精神和心灵上一样受到恶者和不信者的压逼。我们在舒适生活中一样会失去起初的爱心,我们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一样会与世界认同离弃真道,世界物质上的引诱是大的。这七封信提醒我们,我们当思想到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一切福份和基业。好在今生持守信仰,爱神爱人,过圣洁生活,成为一个得胜者!
主对以弗所教会的应许是得吃生命树的果子。亚当、夏娃犯罪,被赶出伊甸园不得吃生命树的果子,这象征他们因罪与神隔离,失去生命。现今,得胜者会再与神同在,并且得吃生命树的果子,有永远生命,永远活着 (创3:22)。在新耶路撒冷中,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城中的人可以取吃 (22:2,14)。
※※※※※
思想问题:
你有忠心劳苦的为主工作吗?在你廿四小时的生活中有多少是给主?
你爱主吗?   (在约21:15-18主耶稣问彼得三个什么问题?)你曾爱主,现在仍爱主吗?怎样才算爱主?有亲近他吗?信徒为什么会失去起初的爱心?
如果对主的爱心已经冷淡,从主对以弗所教会的劝勉中,你知道怎样找回起初的爱心吗?你是否愿意付上这样的代价?
B.  给士每拿教会的信 2:8-11
士每拿教会虽在患难贫穷中,却是富足的;将要受苦,但却不害怕。至死忠心的必得生命的冠冕。
启  2:8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使者,说:
‘那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说:
启  2:9
我知道你的患难,你的贫穷(你却是富足的),
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所说的毁谤话,
其实他们不是犹太人,
乃是撒但一会的人。
启  2:10
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
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 ,
叫你们被试炼,
你们必受患难十日。
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启  2:11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1.  背景
士每拿是苦的意思 (bitter),与没药 (myrrh)一字有关。士每拿是今天土耳其的伊示麦 (Izmir)城,一向是小亚细亚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当年此区是极美丽的城市。
士每拿跟以弗所一样,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城市,也有一个易于防卫的海港。它早在主前六世纪被毁灭,但在主前三世纪被重建,是一个非常有城市计划的城市。圣经没有记载教会什么时候在这里被建立,多数是保罗逗留在以弗所时,全小亚细亚的人都被福音传遍时建立起来的 (徒 19:26)。
它跟以弗所一样,也是一个自由城,但它却一直以来效忠于罗马。它跟罗马的联盟并非在罗马得势才开始,乃是在罗马成为帝国以先。所以“忠心”这词对士每拿人不是陌生的。由于它对罗马的忠心,在主前195年已被准许建立罗马女神 (Dea Roma)的庙。而且,士每拿也是最早推行皇帝崇拜的城市之一,远在主后 26年已有提比利亚王建庙崇拜。许多宗教包括凯撒教 (敬奉罗马皇帝为神的宗教,建有罗马王帝提庇留大庙)在这里建立了总部。有势力的犹太人在这里和罗马人勾结,排斥犹太人和基督徒。
士每拿人对罗马的忠心,很自然会对不肯向凯撒像下拜的基督徒诸多逼害。很自然当地也有犹太会堂。犹太人也因基督徒叫许多“敬畏神” (God-fearers)的外邦人,离开犹太教跟从基督而逼害基督徒 (这些敬畏神的外邦人乃是被犹太信仰所吸引,到会堂听道。但又不愿完全加入犹太教行割礼的外邦人)。
教会历史也证明这城的人怎样热衷逼害信徒。著名的士每拿主教波里甲 (Polycarp),就在这里于 2月 23日星期六,(当时是主后 155)被活活烧死。波里甲被出卖,就捕以先,他要求捉拿他的长官给他最后一个小时来祷告,在抵押途中,官长也劝他说:“称凯撒为主吧!这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你只要向凯撒像献祭,就可以免死了!”到了刑场,当地高级长官给他咒诅耶稣而可以免死的机会,但他却回答说:“我已经事奉主 86年,一直以来他无亏待我,我怎可以亵渎我的主而求生呢?”长官警告他说:“你这样会被火烧死的,你知道吗”?但他回答说:“你烧我的火只烧一时便要熄灭。你岂不知道将来审判时恶人被焚烧的火是永远不灭的吗?你不要再等了,就做你要做的事吧”!当下令把波里甲烧死时,很多犹太人都热心帮忙,把火把与柴拿来。这取柴木点火的行动对犹太人来说,是犯了安息日的,但由于他们热心逼害信徒,他们都不理会了。从而看见士每拿教会所受的逼害一定不少。
若士每拿人杀波里甲时,他已事主 86年,那么约翰写这信的时候,他已经在士每拿教会中事奉,甚至是教会领袖之一了。
2.  对基督的描写 2:8
约翰提醒那受逼害、有性命危险的信徒说:“主是首先的,末后的,死过又活的。”这是何等大的鼓励。“他是首先的,末后的”强调唯主是主。罗马的权势是暂时的,不用怕。主已胜过死亡。曾经死但复活了,他明白死亡的经历。他知道你面对的挑战,但他已胜过死亡。就因着基督的称衔,约翰鼓励他们要至死忠心,因为有生命的冠冕给他们。生命在于主的手中,不在罗马政府手中。
3.  对他们的称赞 2:9、10
主安慰他们,说知道他们的患难和贫穷。患难是指他们所受的逼害。贫穷除了是初期教会人士多为低下阶层贫穷者之外,更可能是指信徒的家财常被逼害他们的人所抢夺的,这点在希伯来书 10:34有提及。但主也同时称赞他们是富足的,这是指属灵方面,信心方面的富足。同时亦可能指到他们将来,永远拥有神所赐之丰足而言的。
士每拿教会受到两方面的逼害,一方面是犹太人──在第 9节称他们为“不是犹太人,乃是撒但一会的”这并不是说魔鬼教在当时已经流行,约翰乃是用讽刺的口语。犹太人自称是“耶和华的会众”(民 16:3),但现今他们所作的都是敌对神,所以称他们为“撒但一会的”。“撒但”就是“敌对者”之意思,耶稣昔日责备敌对他的犹太人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
约翰同时也说,他们其实不是犹太人,这不是说他们根本不是犹太人,乃是说由于他们抵抗神,虽然有犹太人的血统,但不是真犹太人,不是神的选民。这跟保罗在罗马书 2:28,29吻合:“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唯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
另一方面逼害士每拿教会的,乃是罗马政府,要把他们下在监里。这指到监禁、鞭打,甚至等候处死。但约翰指出,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魔鬼的工作。
这里给我们一个真理的亮光,主他知道我们所遇到一切的困难,甚至就算性命有危险他都知道。但他并没有准备去拦阻这些苦难临到我们,他只是鼓励我们去持守、坚忍,他就是如此对待士每拿教会。为何神要让苦难临到我们呢?这将是我们不停会问的。对士每拿教会,主的答案是:要试炼他们,证明他们是配得生命的冠冕,配进入神的国。神的话让我们看见,受苦难时不是问为什么,乃是要持守对神的信心,明白到这是一个试炼,叫我们得益,叫神得荣耀。
约翰对士每拿教会说,他们要受患难十日。对这“十日”的解释意见纷纭,有认为是指“十日之内”,但也有认为是指一个短的日子。“十”也有完全的意思,如中国人之“十全十美”。“十日”的逼害可能是指一段长而严厉的逼害,但这日期是有限的。虽然长,但不是无限期的受苦。这十日也可能是指真正的十天受极大逼害的日子。
4.  对他们的应许 2:10、11
主对士每拿教会的鼓励是“至死忠心”。忠心对他们来说并非陌生的观念,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效忠罗马的。主对他们的应许有正反两方面,反面就是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正面乃是得生命的冠冕。
“第二次死”在启示录才有出现,但这观念对犹太人不会陌生,他们都知道第二次死是只有不信神的人会经历的。在启示录中第二次的死,是指在火湖里被烧 (20:14;21:8),是所有不信的人所经历的。
“生命的冠冕”意思乃是:他们将得到奖赏,就是生命--即永生。这冠冕不是皇帝的冠冕,乃是比赛胜利所得的冠冕,这正好跟“至死忠心”的要求符合。这种冠冕在当时人来说,是一个用花叶编织而成的冠冕。
圣经其它地方,还有提及几种的冠冕,如提摩太后书 4:8之“公义的冠冕”,彼得前书 5:4“荣耀冠冕”。这并不表示将来信徒头上会戴上不同的冠冕,乃是指会得赏赐。得“公义的冠冕”就是得公义为赏赐,得“生命的冠冕”就是得永生为赏赐。英文 "the crown of life","of life"不是形容的用法,乃是相等同意词 (appositional use)。这个冠冕就是生命--永生 (the crown which is life)。
※※※※※
思想问题:
1.你在灵里是富足还是贫穷?
2.试想想曾为主受苦的经历?为什么主跟敬虔信徒一样要受苦?(来5:8)
3.主不一定要你受苦,但为他受苦的心志你有否准备好?
C.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 2:12-17
别迦摩教会的所在地有撒但的座位,服从巴兰、尼哥拉;但有信徒坚守主的名,没有弃绝主的道。若不快悔改,必受主口中的剑攻击。
启  2:12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
‘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启  2:13
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
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
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
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启  2:14
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
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
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
放在以色列人面前,
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
行奸淫的事。
启  2:15
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
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启  2:16
所以,你当悔改;
若不悔改,
我就快临到你那里,
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启  2:1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得胜的,
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
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
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
1.  背景
别迦摩城曾被称为小亚细亚最伟大的城市,在以弗所城北面的赫玛土河谷中,靠近海岸,为亚细亚当日的首府。别迦摩出名的地方,不在于其商业性,如以弗所和士每拿,乃在于其文化。它拥有一个藏书不下 20万册的图书馆,仅次于亚历山大市的图书馆。
别迦摩另外一个突出的地方,乃是它是一个宗教中心,城里有异教,庙宇林立,盛行敬拜当时四个外邦人的神,就是宙斯(Zeus希腊之主神,掌管天空),雅典那 (Athena希腊智慧女神),戴安尼索 (Dionysus希腊生殖及酒神),和亚克里比阿 (Aesculapius希腊医药之神)。远处的人都是来拜亚克里比阿这医治的神。这城市敬拜多神偶像,城中亦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庙,献给亚克里比阿医治的神 (一条蛇爬蜷在木杖上,今日医学的绘图 logo仍用这图画)。
别迦摩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第一个亚洲城市被罗马皇特准为自己建庙的 (奥古士督)。所以也是一个敬拜皇帝的城市,是第一座敬拜凯撒庙宇的所在地,为凯撒中心,难怪在书中称这城是撒但座位之处(启 2:13)。
2.  对耶稣的称号 2:12
在这封信耶稣被描写为“那有两刃利剑的”,意思就是有着审判权柄的。这称号对别迦摩教会的人有特别意义,因为此城既然是首都,必有罗马高级官领在,他们都被罗马皇赐予动刀之权。尤如中国以前的巡府,若有“上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即操生杀大权。但主却有两刃利剑,意即权力和最后的审判不在罗马官府,乃在我们的主。这耶稣的称号,对受逼害中的信徒固然是一个提醒和鼓励。
3.  对他们的赞许 2:13
主对他们的赞许就是在逼迫当中没有离弃神,仍然坚守主的名,这是不容易的,特别他们的城是“有撒但座位之处”。究竟这撒但座位是指什么呢?有人指是城中为宙斯偶像 (Zeus)所建之祭坛,有人指是亚克里比阿偶像 (Aesculapius)之庙,有人指敬拜皇帝的庙。是否专指某拜偶像假神的建筑物,我们很难肯定。但很可能因为这城有这么多拜偶像的行动,简直是魔鬼所控制,所以称之为“有撒但座位之处”。不错,很多学者都指这是针对皇帝敬拜的庙,因为此地有两个这样的庙,记念两个罗马王。
4.  对他们的责备 2:14-15
主对别迦摩信徒的责备乃是:
a.   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
b.   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这些人服从尼哥拉一党 (在以弗所教会中,也曾见他们的影响及存在 2:6),服从巴兰的教训,巴兰这个希伯来名的意思也是“管辖人民”(lord of the people)可能是“尼哥拉”的同义词。旧约民数记 22-24章有讲到巴兰与巴勒之事,他们与世俗混在一起,与世界认同。他们有人服从了尼哥拉党人的教训,这些教训就如昔日巴兰的教训一样 (参民 25)。
巴兰是一个先知,却用他所有的恩赐 (预言)来赚取巴勒王的钱,巴勒用钱来聘请巴兰去咒诅神的子民以色列人。神从中拦阻,把巴兰的咒诅变为祝福。巴兰咒诅失败,却教导巴勒和以色列人相交,给他们妇女,引诱他们拜巴勒的偶像。许多以色列人受迷诱,与他们的女人来往,拜他们的偶像,吃献给偶像的食物。结果神的审判临到他们,死了二万四千人 (民 25:1-9)。当时别迦摩教会的一些信徒以为与罗马,拜凯撒大帝之人来往是无所谓的。安提帕不愿意为他的信仰妥协,所以受害,但却有许多人在信仰上妥协。别迦摩 (Pergamos)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婚姻 (marriage),基督徒若在信仰上和拜偶像的压力上妥协,便好象犯了属灵的奸淫一样。
尼哥拉党的人也是这样。“吃祭偶像之物和行奸淫之事”可能就是指外邦人拜偶像的行动。拜偶像的过程往往包括了欢宴、吃献祭的食物和跟庙里的圣女行淫。所以这里责备吃祭偶像之物跟保罗的教训是无冲突的,保罗是指在市场买祭过偶像之肉吃,不是参与拜偶像之欢宴。这些尼哥拉党的人可能觉得拜凯撒只是尊敬他为皇的意思,跟信仰上只认耶和华是神并无冲突,所以跟别迦摩城的人拜偶像的行为认同,好免去逼迫和死亡。这样与世俗为友的行为,是主所憎恶的,所以在第 16节,主用严厉的话警告他们。
5.  主对他们的警告 2:16
主警告附从尼哥拉党跟世俗一同拜偶像的,将会被他用口中的剑攻击,这是我们期待的警告。但 16节“你当悔改”的警告却是对全教会说的。别迦摩教会全体受警告,因为跟从世俗的固然该受处罚,不去警戒跟从世俗的信徒,任由错误教导存留在教会中的,也是错。所以全教会都受警告,人人都要悔改。这教会当效法以弗所,恨恶尼哥拉党人的行为。
用“口中的剑”攻击他们,是指凡主口所出的言语是对他们的审判,在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什么的处罚。
6.  主所应许的赏赐 2:17
主给他们的应许有二:将隐藏的吗哪和白石赐给他们。究竟隐藏的吗哪是指什么呢?为什么要称为“隐藏的”吗哪?这可能跟犹太人的传统,说耶利米先知在巴比伦毁坏圣殿之前,把约柜中盛有吗哪的金罐子收藏起来有关 (马加比后书 2:4-7)。传统说到弥赛亚降临时这隐藏的吗哪会再出现,这可以解释到为何称为“隐藏的”吗哪。但究竟这赐给得胜者的吗哪是什么呢?真的是那吗哪吗?
很可能不是。可能是约翰利用这传统观念来指出,得胜者必在神的国度里,享受神所赐的福气。
也有人认为隐藏的吗哪是指耶稣而言。因为约翰福音 6:31-40,耶稣把自己跟摩西时的吗哪相比较,并且说吃他的必得永生 (约 6:58)。是“隐藏的”,因为只有凭信才能领受到。得这赏赐表示得到永生。
那么写着新名的白石又是什么呢?新名可能是指得胜者有一个新的身份,因为对当时人来说,名称并不是代表而已,更加是指被称那名的人的本身和性格。将来在神的国中,信徒有他的荣耀,有一个新的身份。
“白石”的解释就更难。有指古时法庭对被告宣判无罪时会给予一块白石。如此,则暗示信徒将不会被定罪,而且会有荣耀。但亦有指出白石可能是指旧约大祭司的乌陵土明,但这不能解释上面有新名的意思。也有根据 3:12说这有新名的白石乃是基督。如此,则是指得胜信徒在神的国中跟主有一个特殊的关系。但困难的地方在于为何称基督的名为无人认识的呢 (2:17)?也有指白石代表持有人权 (如门票)进入神的国。白石的解释较为困难,不能确定。但重点应该放在白石上的“新名”,一个新身份的明证。
※※※※※
思想问题:
1. 你的信仰是否纯正?你所信的和你所行的是否一致?
2. 你和世界的关系如何?是你影响还没有信主的朋友,还是他们带着你走?
3. 怎样才能做到爱你还没有信主的朋友,但又不认同他们的世俗行为?
4. 信与不信的能否同负一轭?为什么不该和不信主的人结婚?
D.  给推雅推喇的信 2:18-29
推雅推喇教会有爱心、信心、勤劳、忍耐,但在真理上妥协,包容异端 (不愿为真理表立场)。若不悔改,必面对主的审判。但那持守真理的却不怕,因为主的审判是公义的。得胜的必与主同掌权。
启  2:18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使者,说:
‘那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铜的 神之子说:
启  2:19
我知道你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
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
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启  2:20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
就是你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
教导我的仆人,
引诱他们行奸淫,
吃祭偶像之物。
启  2:21
我曾给她悔改的机会,她却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启  2:22
看哪,我要叫她病卧在床。
那些与她行淫的人,
若不悔改所行的,
我也要叫他们同受大患难。
启  2:23
我又要杀死她的党类   [原文是儿女〕,
叫众教会知道,
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
并要照你们的行为报应你们各人。
启  2:24
至于你们推雅推喇其余的人,
就是一切不从那教训、
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
我告诉你们,
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
启  2:25
但你们已经有的,总要持守,直等到我来。
启  2:26
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
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国:
启  2:27
他必用铁杖辖管〔辖管:原文是牧〕他们,
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
象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
启  2:28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
启  2:29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  背景
推雅推喇城在以弗所以北,在别迦摩东南约 50公里,沿来加士河而建,是当日贸易要道上的商业中心。推雅推喇并不是一个什么有名和重要的城市,但在七封信中,这封却是最长的。值得注意的就是它是一个商业买卖城市,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制造商,特别是染料方面。从使徒行传 16:14我们知道一位卖紫色袍的女士叫吕底亚,这经文印证染料业在推雅推喇的盛行,因为吕底亚是从那里来的。
另外还有不同的制造工人,如制羊毛、皮革、布料、瓷器、外衣等。他们同行的都会组成一个类似现今的“工会”,每年过节的时候会一起饮宴。但这类的饮宴最自然发生的事就是跟拜偶像拉上关系,就如中国商人过节饮宴时都会跟一些迷信的行动拉上关系一样。很可能举行的地方就是在庙宇中,一起拜偶像,一起在庙中吃祭偶像之物。这种行为信徒固然不能接纳,但不参加这些“工会”生意便会受影响。为了维生,很可能不少信徒妥协起来,甚至当中有假师傅说是无所谓的。故此,主耶稣有这封信给教会的使者。
这里的人是拜太阳神 (Apollo),所以主以眼目如火焰的神身份出现。推雅推喇并非一个敬拜君王或任何偶像的中心,因此,信徒在这里受政府的逼害压力较少。但魔鬼的攻击是多方面的,从生活上而来的压力,更易叫信徒低头妥协,推雅推喇的教会,就是遇上这困难。
2.  对基督的描写 2:18
基督是眼目如火焰,脚象光明的铜。“眼目如火焰”是指基督明察秋毫,无一件事情可以在他面前隐瞒,所以他看穿了自称先知的耶洗别的错误。“脚象光明的铜”的意思不太肯定,可能是指主的不变和能力,对错误有严厉的刑罚 (2:22-23)。
值得留意是这里强调主为“神之子”,这称呼在启示录只于此出现,可能是跟当时拜偶像的背景有关,因而强调耶稣是神之子,是值得敬畏的。也可能在 2:26提及得胜者会得权柄制服列国,而这观念是从诗篇第 2篇中得来的。当中已有提及当权之王乃是神之子的观念,因此在这里先提主是神之子,然后在赏赐中提有权制服列国。含意就是跟神之子同掌王权。
3.  对他们的赞许 2:19
主对他们的赞许可分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他们行为的动机。他们充满爱心和信心。第二方面是这两个动机所带来的结果。爱心令他们行善比以前更多,这点刚巧跟以弗所教会相反;信心叫他们更能在试炼中勤劳忍耐。这一切都是美好的,但这不能叫主轻看他们的错误。
4.  对他们的责备 2:20-23
主责备教会容让假先知引诱信徒犯错,这假先知被称为耶洗别,很明显是以旧约人物的名称来称呼这假先知。他不一定是女的,更不一定是叫耶洗别,乃是因为这人的行为跟耶洗别无异,所以如此称呼他。
耶洗别在旧约时是亚哈的妻子,此以色列皇后拜巴力神。而国中最少有 450个巴力先知。以利亚就曾经在迦密山与假先知比试,证明巴力是虚假而耶和华是真神 (王上16:30-19:2)。巴力的宗教就是淫乱和拜偶像,这正是主责备推雅推喇耶洗别的教导的原因。
起初提及这城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工会势力大,不参加便很难在本城作生意。此假先知可能便提倡说,吃拜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就如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教导。因而鼓励信徒加入工会,一起到庙中饮宴。但这初步的妥协,便会引致更大的罪。当时人在庙中饮宴,除了吃之外,还有拜偶像和奸淫的行为。妥协的信徒很易便陷于罪中。
主强调说已经给他悔改的机会 (2:21),但他不肯。因此主叫他和他的党羽受到患难,生病而死亡。“不肯悔改”这是何等大的提醒!当与世俗妥协,带给我们舒适更写意的生活时,人的罪性便大大发动,叫我们体贴肉体,想出诸般理由解释这样做是对的。一点不肯悔改,甚至批评责备的人无爱心,太律法主义。
这新约耶洗别很明显是教会中有地位的人,因此他提出妥协的提议,很多人都接纳了。在这里让我们看见在选教会或团契领袖之时,必须清楚知道对方对某些事的看法是否跟教会立场相同,例如:对堕胎,离婚,再婚,市民责任…。若对方在这些事上的立场,跟教会按圣经所持的立场不同时,便不该聘用对方,免得将来成为教会或团契的破口。聘牧小组应该非常看重与应征牧师的会谈。
5.  主对他们的提醒 2:24-25
主鼓励其它没有妥协的信徒说:“我不将别的担子放在你们身上,但你们有的,总要持守”。这可能是指初期使徒、耶路撒冷大会对外邦人教会的教导。使徒行传 15:28-29这样记载:“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唯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
不把别的担子给他们,就是不再多作其它要求,只要求他们持守以前对他们的教导,这教导也正是耶洗别所违反的。
这班信徒被称为“不晓得他们素常所说撒但深奥之理的人”。这很可能是一种嘲笑的口吻。那班妥协的信徒自称他们明白神深奥的道理,如此跟世界妥协是无问题的。但对主来说这实在是撒但的道理,不是神的道理。也可能当时已受早期一些洛斯底思想影响,认为只要灵不受沾污就可以,肉身可以随便怎样行,因为不会影响人的得救。这些都是魔鬼之道理。
6.  主对他们的应许 2:26-29
主对得胜者有两个应许,这些得胜者乃是持守主的吩咐到底的人。“到底”这词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是一场属灵的争战,直到我们见主面的时候才结束。
主首先应许他们权柄制伏列国。虽然“制伏”在原文直译是“牧养”之意,但在这里指管理、治理。在启示录 12:5和 19:15分别都提及治理列国是基督的特权。现今主应许与信徒分享这权。
另外一个应许就是赐他们晨星,对晨星的解释很多,有说是指以赛亚书 14:12之明亮之星、早晨之子 (Lucifer),那么就是应许信徒胜过魔鬼。这解释有很多问题,不是人人同意旧约这经文预指魔鬼,也有人指晨星预指信徒经历复活。晨星是经过黑暗而出现的,信徒死后复活好比这样的光景。但事实上,世上所有的人都会复活,信徒复活得永生,不信者则受第二次的死,所以晨星指复活是不大可能。
最可能的解释是启示录 2:28的晨星,指基督。因为 22:16中主自称说:“我是明亮的晨星”那么得晨星就是得着基督,永远与主在一起。
7.  一般人对推雅推喇教会的解释
不少学者觉得推雅推喇教会的情形,很象教皇掌权的时候 (主后 590-1517)。天主教的“弥撒”是一个无血的献祭,不断为活人、死人赎罪。有人便指出这正跟推雅推喇的名称相符。因为推雅推喇就是“继续献祭”的意思,这岂不是一个明证推雅推喇预指中世纪期间的教会吗?
还有,耶洗别引诱信徒拜偶像、行奸淫,这不是跟中世纪的天主教行为一样吗?当时教会提倡圣徒敬拜,高抬圣母玛利亚的地位,这不是拜偶像犯属灵的奸淫吗?因此,自称先知的耶洗别也被人解为天主教。她虽被警告,却不肯悔改,乃是指宗教改革之前,已有不少改革家出现,反对当时天主教的腐败行为。但教会反而加以制止,把威克理夫 (Wycliff)、赫士 ( Hus)等看为异端处治。
这类的解释很吸引人,特别对天主教反感的人更加喜欢这解释。但这样的解释对吗?应该吗?对当时七教会的信徒有意义吗?推雅推喇之意思跟天主教弥撒行动相似,就可以把二者拉上关系吗?耶洗别的恶行在任何时代的教会都可以找到。现今社会败坏,性解放,崇尚物质,不也是犯了奸淫、拜偶像之罪吗?天主教有不对的地方,但我们不能接纳这种解经方法,我们只可以说中世纪教会的情况正好是推雅推喇教会的写照。
※※※※※
思想问题:
1. 你有爱心的同时有没有真知识?爱心必需建立在真理上。保罗怎样为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祷告?(腓 1:9-11)
2.   你能分辨真假是非吗?
3.   你明知你的好朋友做了违背圣经的事,你会怎样做?
a. 因为你有爱心,所以不愿意指出他的错,免得伤了他的自尊心?
b. 自己也非完全,最好还是明哲保身,不要多管闲事。
c. 为他祷告,找个适当的机会,私底下和他交通,用爱心说诚实话,彼此勉励 (太 18:15-20;弗 4:15;林后2:1-8)。
E.  给撒狄教会的信 3:1-6
撒狄是间有名无实的教会,没有一件事能讨主喜悦:若不悔改便会面对主忽然临到的审判。
启  3:1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使者,说:
‘那有 神的七灵和七星的,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
启  3:2
你要儆醒,
坚固那剩下将要衰微〔原文是死〕的:
因我见你的行为,
在我 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
启  3: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样领受、
怎样听见的,又要遵守,并要悔改。
若不儆醒,我必临到你那里,如同贼一样。
我几时临到,你也决不能知道。
启  3:4
然而在撒狄,
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
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
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
启  3:5
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
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
且要在我父面前,
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
启  3:6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  背景
撒狄这城市 (今名撒尔特 Sart)早在主前六世纪为一个非常富裕的城市,而且该城位于地势险要的山岭上,易于防守,故曾为吕底亚国的首都。就是因为自以为险要的地方而毋须防守,被波斯军爬悬崖而上,如入无人之境的攻陷了。之后,此城以同样情况再被希腊军攻占,都是没有儆醒,疏于防守之故。
此城在主后 17年被地震所毁,虽然得被重建,已经没有以前的光彩。
这城也没有君王敬拜中心的身份,也没有尼哥拉一党等与世俗妥协的教导。似乎信徒所受的逼害和骚扰都非常微少,但这城的教会却不是没有问题。他们问题的产生在于太平安了,以致信徒不儆醒,马虎过日,有名无实,招受主最严厉的责备。
2.  对主的描写 3:1a
有神的七星和七灵。这根据我们以往的讨论,是指主有着权柄,管治七个教会。
3.  主对他们的责备 3:1b-2
对这教会,主先责备,然后才有一点的赞许。主对这教会的责备是严厉的,说他们按名是活,其实是死,他们的行为在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以前的教会是当中有小部份人走歪了路,但这教会却是大部份走错路,只有少数是未曾污秽自己的衣服 (3:4)。
可能因为当时的教会没有错误教导的挑战,信徒对真道的研究便疏懒了,不够积极,保持原状就算了。没有外面的逼害,信徒生活舒适,信仰生活变成生活习惯的一部份。没有积极行道,也没有积极传福音。信徒不能成为光,成为盐,很自然不会受到社会的压力和攻击。这教会人数可能多,建筑可能宏伟,每主日都有崇拜,外表看来是有生命的,实际上它的灵命低沉,是跟死的一般。对属灵的事无兴趣,圣工作了一半未完成便弃置了,所以在神面前没有一样是完全的,因为他们没有把它完成;另一个解释就是他们一切信仰的生活和行动都仪式化了,缺乏真心。这样的行为,在监察内心的神来说是不完全的。
4.  主对他们的提醒和警告3:2-3
虽然教会大部份的信徒都陷于属灵怠惰的光景中,主提醒他们要 醒,坚固他们剩下的(3:2)。我们不知所剩下的是指什么,可能是一些对主内心的热诚,这份热诚正在衰微。
对付属灵的冷淡,首先要坚固仅有的,再从仅有的开始重新建立起来,跟着要做的就是回想昔日所领受的教训,并且决心遵行,从以往冷漠的光景回转 (悔改)过来。无论一个信徒冷淡到那一个地步,只要他愿意,都能被主复兴起来。
主警告他们,若不儆醒 (第 2、3节都提及,可见儆醒之重要性),主就会如贼一般突然而来刑罚他们。这警告对撒狄教会特别有意思。撒狄此城就是两度因为不儆醒,而被敌人如贼一般攻入。
要留意这里如贼一般临到,并不是指主的再来 (如帖前 5:2,彼后 3:10),乃是指主的刑罚会在他们不以为意的时候临到。因为他们都在冷淡过日,没有把主放在心内。我们要儆醒,不要落在一个属灵自满自足的地步。
5.  主对他们的赞赏和应许 3:4-5
撒狄教会中仍然有几位是没有污秽自己衣服的 ──就是没有犯大部份人的过错。他们没有同流合污,随波逐流,所以主说他们配得与主同行,并且身穿白衣。
“白衣”究竟是指什么?白衣在古时代表洁净,代表得胜,代表喜厌。对外邦人来说:敬拜神的人不可穿污秽的衣服。因此,在这里上述的观念都符合。没有沾污自己的人配得在国度中与主同在,有得胜的喜乐。
“白衣”在启示录曾出现七次 (3:5;3:18;4:4;6:11;7:9、13;19:14)。都是有被分别为圣的含意。得穿白衣,就是被主分别为圣,是圣洁的,是属于神的。
由于 7:13提及这些白衣是被羔羊的血所洗净的,所以有人觉得白衣是有被称为义的身份。这跟我们上面提及是圣洁,是分别为圣,是属于神的相似。只是前者较为狭窄一点,后者似乎较为适合。
主跟着给他们三个应许:第一个就是可以穿白衣。第二就是不在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这表示在神的国度中有份。古时,每个王都有把他子民的名称写在一本册子上,若名字被删除,即被取消公民资格。生命册上无名字的会被火湖烧,故此,在生命册上有名是一个徽号,表示是属神的。
“生命册”这观念其实并非在圣经才有,在古时根本就有把城市居民的名称记录在一本册子上的习惯,这背境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圣经中有关生命册的教导,特别是旧约的经文。
我们会考虑下列十五节有关生命册的经文,希望能明白圣经对生命册有关的教训。我们首先看六节旧约的经文:
出 32:32     “…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出 32:33     耶和华对摩西说:“谁得罪我,我就从我的册上涂抹谁的名。”
诗 69:28     “愿他们从生命册(原文直译为活人的册)上被涂抹,不得记录在义人之中。”
赛 4:4        “…那时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必称为圣。”(生命册原文直译可以是跟活人一起被记录的)
结 13:9 “…用谎诈占卜的先知,他们必不列在我百姓的会中,不录在以色列家的册上,也不进入以色列地。”
但 12:1 “…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
在旧约这些经文所记载的“神的册子”,“生命册”,“活人的册”,“以色列家的册子”是指什么呢?首先有几点我们可以从上面经文留意到的:
a.   在册上的名字可以被涂抹 (出32:32,33;诗69:28)。
b.   在册上的名被涂抹是指会失去肉身的生命,不是指永生。因为诗篇 69:28是指活人的册,而且从生命册被涂抹等于“不得记录在义人之中”。“义人”在诗篇是代表遵守摩西律法的人,是该得神所应许的福气,在世长寿蒙福的人。不记在义人之中的含意就是指得不到义人该得的福气,其中包括性命,所以诗篇 69:28指出,在生命册上被涂抹名字是等于在世上失去性命,这解释也得出埃及记 32章经文的支持。
摩西会用自己的永生换取以色列人的性命吗?不会吧!一个属神的人,一定珍惜自己跟神的关系。使徒保罗宁愿与主隔离,也是为了骨肉之亲的灵命而说的话,不是为了他们的肉体生命。出埃及记 32:35说明神要取以色列人的犯罪性命,摩西在出埃及记 32:32所提出的就是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他们的命。
c.   这册子又称为“以色列家的册”(结 13:9),也是末日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的名册 (赛 4:4)。
d.   可见这生命册跟犹太人是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不在名册上的,是不会得到以色列所要从神得的福气 (结 13:9)。但 12:1提及在名册上的以色列人在大灾难中会得拯救,这很明显是跟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有关。遵守神诫命的,神会拯救。因此,在“生命册”的就有机会享受神对以色列所应许的福份。
e.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观察作一个结论:在旧约中“生命册”是指到在神统治的以色列国度中有份的人的名册。这解释跟起初所提及,古时国家都在名册上有国民名字的记录习惯吻合;在生命册上有份,即在神治的以色列国中有份。这解释能跟大部份经文强调“生命册”和肉身性命的关系吻合,因为神对摩西的约的应许包括很多福气,而其中一样就是生命。在“生命册”上除去名字不单会失去性命,也失去摩西盟约所应许的福气。
旧约的生命册是指神统治的国度中国民名字的记录册,新约的生命册呢?在新约我们发现有九节经文提及生命册或类似的经节。
路  10:20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
腓  4:3          “…并其余和我一同作工的。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来  12:23 “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
启  3:5          “凡得胜的…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
启  13:8         “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启  17:8         “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就必希奇”。
启  20:12 “…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启  20:15 “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启  21:27 “…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那城,只有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得进去”。
在这九节新约经文中,我们可以作出下面的观察:
a. 这生命册是跟永生有关的 (启20:12,15; 21:27)
b. 信徒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 (路 10:20,腓 4:3)
c. 生命册上的名字是从创世时已写上 (启 13:8;17:8)
d. 名字不在生命册的便跟敌基督拉上关系 (启 13:8;17: 8)
e. 生命册上不可能有所有人的名字,因在大灾难时有很多人的名根本不在生命册中 (启 13:8)。而且若生命册有所有人的名字,则耶稣在路加福音 10:20对门徒的教训便失去意义。为何要为自己的名在一本人人有份的册上而高兴。生命册上也不可能包括假信徒的名字。假信徒离开神时便在册上被除名,则耶稣对门徒的教训也失去了作用。因为若一日名字是可以被除掉的,现今根本不能肯定,要看自己是否能坚守到底才可确保名字在册上,这教训怎值得高兴。有被神拣选的人才在册上有份。这根据两点:第一,在名册上的必得救。第二:名字是在创世以先已写。
故此,我们的结论是:新约的生命册是跟永生有关,并非只关于以色列的,乃是关于每个信徒的。
因此,新约的生命册跟旧约所提的“生命册”不一样。事实上,旧约原文根本没有提及生命册,只是神的册子,你的册子等。因此,圣经只有一本生命册,就是新约所提及的。旧约所提及的是以色列国度子民的册子。
但这并不表示新旧约之间,这两册子彼此毫无关系,因为旧约的册子同样指出,在册上有名的可享神立约的福气。只不过这约是摩西盟约,只跟犹太人有份。在新约这福气乃是新约的福气,所有信的人都有份。从此可见神启示的渐进 ──从窄的层面到阔的层面。
有关生命册我们要问另一问题,就是上面的名字是否会被除去,或说可以被除去?因为启示录 3:5提及“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似乎会意册上的名是可以被除去的!
我们的答案是:不可以。因为:
a.   生命册的名字既然是神拣选得救的人的名字,难道神所拣选的会有可能失去救恩吗?这跟约翰在福音书第 10章强调得救的确据有冲突。
b.   启示录 3:5不是一个恐吓警告 ──若不得胜名字就会被涂抹。乃是对得胜者说,他们的名字必不会被涂抹。所以是一个应许,一个鼓励,而不是警告!
c.   3:5并没有指出有两种人,就是得胜的和不得胜的,不得胜名字就没有了。我们提过“得胜者”是一个口号,在启示录中是用来鼓励信徒忠心,向他们挑战!
故此,我们可以总结说,圣经只有新约才正式提及生命册。册上记有万古以先所写下,被拣选要得永生的人的名字。册上的名字是绝对不会被涂抹的。
第三个应许是主在父和父的众使者面前都认他的名。“认他”就是表示他是属于主的,这观念其实也在其它两个应许当中。“穿白衣”“生命册上有份”都是指属于主,跟主有份,可与主同行。故此,主对撒狄教会的应许是得胜者必有把握是属于主,在国度中与主一起。
※※※※※
思想问题:
1.你信主没有?你有没有永生的把握吗?如果你今天离开世界, 你肯定能上天堂吗?
2.你是不是一位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主日你是否把敬拜主放在首位?除了主日去教会外,有没有活出基督徒的样式,见证?
3.你想你的信仰能经得起考验吗?你的信仰是建立在别人的信息上,还是在你自己的读经生活上?有没有个人研经计划?
4.你有没有传福音?
F.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 3:7-13
非拉铁非是一间弟兄姊妹彼此相爱,把握每一个机会传扬福音的教会。主给他们一个敞开的门 (保证):神的国必定是属于他们的,没有人能夺去。他们得免去普天下人都将要面对的大灾难。
启  3:7
“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使者,说:
‘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
开了就没有人能关、
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
启  3:8
我知道你的行为,
你略有一点力量,
也曾遵守我的道,
没有弃绝我的名。
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
是无人能关的。
启  3:9
那撒但一会的,
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犹太人,
乃是说谎话的,
我要使他们来,在你脚前下拜,
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
启  3: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
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
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启  3:11
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
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
启  3:12
得胜的,
我要叫他在我 神殿中作柱子,
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
我又要将我 神的名
和我 神城的名
(这城就是从天上、
从我 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  ),
并我的新名,
都写在他上面。
启  3:13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  背景
非拉铁非   (今阿拉灵尔 Alashehir)在撒狄东南约 20公里,它建在可以俯瞰科加忤河谷的高原上,这座小而比较新的城市有通到“东方的大门”之称。罗马的商人经常在此出入,犹太人的会堂势力很大,而且十分仇视新建立的基督教会。主前 17年,此城为地震所毁,后重新建立。城中有许多的庙宇,有小雅典之称。
非拉铁非 (Philadelphos)乃从建立此城之王得名,此王得 Philadelphos此称衔是因为他对他兄弟之爱的缘故。因为 Philadelphos原文乃是“爱兄弟者”之意思。(philo:为爱 adelphos:为兄弟)。此城之建立本是希腊藉此殖民地扩展希腊文化用的。他附近有肥沃的平原种植葡萄,但却常受地震所影响,曾先后两次被毁坏,所以居民都怕住在城内,宁愿住在城外。
这城渐渐成为重要的地方,一是因为它位于商业主要通道,另一方面由于它是拜戴安尼索 (Dionysus)的中心。后来也有不少庙宇建造,甚至敬拜君王的庙,所以在第五世纪有“小雅典”之称号,因有太多迷信鬼神之行动。当我们读这封信时会发现,它跟士每拿教会情况相近:没有责备,提到撒但一会自称是犹太人,提及试炼 (此教会可免去,但士每拿则要经过),都提及冠冕。
2.  对主的描写 3:7
主是“圣洁真实”的,这称号在   6:10亦曾出现,而且是指着神而说。而事实上,“那圣洁”"the holy one"在旧约来说一直都是指着神而说的 (赛 40:25;哈 3:3),因此约翰在这里可能是强调主就是神,并不如敌对教会的犹太人一般,否认耶稣是神。
拿着大卫的钥匙,这是指主有着管治大卫的王国的权柄。这大卫之王国固然是弥赛亚的国度,主有绝对权柄决定谁可享受这国度。这含意着基督就是弥赛亚。这“钥匙”的观念在 1:18可以找到,只不过那里指主有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3.  主对他们的称许 3:8
非拉铁非教会可能是一个相当细小的教会,因此主说“你略有一点力量”。虽然教会是弱小,但信徒不向逼迫低头,持守忍耐,坚守主的道,不离弃神。在患难中最大的引诱就是埋怨,离弃神。
因着他们的行为,主告诉他们说,在他们面前有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敞开的门可以看为福音的门,因为保罗在以弗所时说“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林前 16:9),那门是指福音的门。这解释便是说主赐非拉铁非教会很多得福音的机会,而且他们也能尽力把握传福音的机会,这跟非拉铁非面对一广大平原的特殊位置很吻合。
另外一个看法是从上下文来看这敞开的门。上文提及主对天国掌有一切权柄,能决定谁人有资格进入,在这里也该指天国。主是在这里鼓励非拉铁非信徒,天国是属于他们的,门对他们是大开的,无人能拦阻他们进入。虽然犹太人可能不接纳他们,不准他们到会堂,说他们在神的国是无份;但这无关系,因为天国的钥匙在主的手,决定权在于主,现今主把弥赛亚国度的门为他们大开!
4.  主对他们的应许 3:9-12
主对非拉铁非教会的应许有三方面:两个是没有明说给得胜者的,一个是给得胜者的。在第   9节主应许说:一日那些敌对教会的犹太人,要在教会面前下拜,要使他们知道主是爱教会的。犹太教派的人士都觉得自己才是神的子民,外邦人在神的国中无份,反而到神国建立时,他们都要来到神的子民面前向他们下拜 (参赛60:14;45:14;49:23和亚 8:22,23)。但主却应许教会说,有一日这些犹太人都要知道外邦信徒是属于神的国的,犹太人会明白到主是爱教会的。
第 10节主应许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他们免去试炼。这“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不是别的,就是指神对不信的世代刑罚的时候。但以理书 12:1提及这艰难时候是前所未有的;马可福音也说这试炼期的灾难是自神造万物之后,最厉害的一次,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可 13:19);帖后 2:1-2提到这时候也是敌基督最作恶的时候,这大灾难的审判在启示录中都记在第 6-19章。
问题是:信徒“免去这试炼”是指世人受审判时,我们根本就不在世上受试炼 (灾前被提论),抑或是指世人受审判时,我们会在世上得神能力的荫庇。不是不会受害,乃是属灵方面的保护,不致信心软弱离弃神,因为我们信徒也是普天下人的一部份。
但我们有下面许多点来支持教会是在大灾难前被提(即信徒不会经历将要来临的七年大灾难)。
a.   七年大灾难的试验不是给信徒。
“普天下人”这词句在启示录出现共 11次。这里一次,6:10“住在地上的人”;8:13“住在地上的民”;11:10“住在地上的人”(两次);13:8“凡住在地上”(这些人要拜兽);13:12“住在地上的人”;13:14 (这里的人都向敌基督下拜);17:2“住在地上的人”;17:8“住在地上”(这些人名字不在生命册上)。从出现地方的上下文看来“住在地上的人”或“普天下人”(原文一样)都是泛指不信的人。这样,信徒便不该在大灾难中,因为这审判是给不信的人的 (包括不信的犹太人在内)。
“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不是指世上某一地方有灾难,这个灾难是全球性(受试炼 "testing",原文是 pecrasmos,是指大灾难)。最大的可能是指主再来时在地上将有的七年大灾难。
b.   原文“保守免去”(keep from)就是有远离 (away from)的含意。
主的保守是叫信徒可以远离大灾难的刑罚。主在约翰福音应许保守信徒得脱离那恶者:“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译:脱离罪恶〕”(约 17:15)。约翰福音所指的是在主再来之前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不是指脱离普天下人受试验的时候。但启示录 3:10是应许在全世界受患难的时刻 (the hour of testing,将要来的大灾难),信徒蒙保守得免去那大灾难。
c.   其它经文应许教会 (信徒)可以免去将来的忿怒:神没有预定我们受刑。
帖前  1:10 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
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
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帖前  5:9 因为 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
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
d.   大灾难是为以色列人而设,要使他们悔改。
但以理清楚地说明这最后的一个七 (七年),是为以色列“本国之民和圣城”所定 (但 9:24-27)。大灾难亦是神审判地上的恶者,及不信耶稣的人的时刻,不是为教会所设。
e.   教会若要经过这七年的大灾难,必定要蒙受杀害。
如果教会没有在大灾难前被提,必定要蒙受杀害,启 6:9-10;7:9,13-14;13:15;14:13;16:6;18:24;20:4;太 24:9圣徒多有被杀害的,这些圣徒是指教会被提后,才相信耶稣的人。启 3:10明明应许教会必蒙保守,免去试炼,只有在大灾难前被提才能免去试炼。
启  6:16
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
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启  6:17
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f.    帖前 4 章及 5 章的次序。
帖撒罗尼迦前书 4:13-18先说教会被提;然后在帖撒罗尼迦前 5章再说到灾祸来临,好象贼来一样。这两章圣经的次序非常重要,教会是先被提,然后灾难才来。
g.   进入千禧年国度的信徒。
教会被提和七年灾难后:被提信徒与主再来。那时在地上的七年大灾难要结束,许多人死去,但仍然会有人信耶稣,而且没有殉道的。这些人要进入千禧年国度中 (基督在地上掌权,管理一千年)全世界的人都要敬拜主耶稣,因为只有信耶稣的人,才会留在地上,进入千禧年国度中。不信的都要被取去受审判(太 24:40-41两个人留下一个,取去一个的比喻;太 25:1-13十个童女的比喻;太 25:31-45绵羊,山羊的比喻)。如果教会是在大灾难后才被提,那主再来时,地上便没有相信主的人。因为都被提了,这样千禧年国便不得成立,因为没有信耶稣的人存在地上了。那神给以色列人的应许岂不是要落空?
h.   启 4-19中完全没有提到教会的存在。
i.   教会在大灾难前被提,指是神的恩典,不是人可以靠行为来换取的赏赐。
第三个应许是特别强调给得胜者的。“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
“在神殿中作柱子”就是说,他们永远在神的殿中有份,这在下面一句也得到支持。这应许对住在常受地震威胁,不敢常住在城中的非拉铁非信徒很有意思。在神的城中他们永不会被迁移,他上面有“神的名”表示他是属于神,有“神城的名”表示他是神的城的子民,有主的“新名”表示主跟他有一个新的关系。信徒面对面见主时,会对 有更清楚的认识,故此主的名为“新名”。
※※※※※
思想问题:
1. 你得救是因神的恩典,藉信称义,那神的大能及恩典能否保守你脱离那七年的大灾难?
2.你在教会中的生活有没有与弟兄姊妹彼此相爱?(约 13:35)
3.若知道信徒不用经过那将要来的七年大灾难,有了这个应许:你是应更爱主呢?还是因此叫你闲懒不忠,放肆妄为?
G.  给老底嘉教会的信 3:14-22
老底嘉教会是一间莫不关心,高举人权,把主放在教会门外的教会。虽在物质上富足 (但在灵里是非常贫穷),若不悔改,主必把他们吐出去。主所爱的,他必管教。
启  3:14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
‘那为阿们的,
为诚信真实见证的,
在 神创造万物之上为元首的,说:
启  3:15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
启  3:16
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
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启  3:17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
却不知道你是那
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启  3:18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
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
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
启  3: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
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
启  3:20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
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
我要进到他那里去,
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启  3:21
得胜的,
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
就如我得了胜,
在我父的宝座上与他同坐一般。
启  3:22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  背景
老底嘉这城市可以说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都跟信的内容有关,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为何约翰写他所写的:
a.   老底嘉城位于三条商官道的交汇点,是行政兼商业中心。老底嘉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城市,它是银行和金融中心。城市富有,地震城毁之后,市民可以不靠外资而把城重建起来,其富有程度于此可见。老底嘉教会处于这丰富的城市,自然也是一个富有的教会。
b.   老底嘉是一个衣料制造中心。它位于往哥罗西的路上,约在非拉铁非东南 40哩左右,土地肥美;一片草原是放羊最好的地方,这地的羊生产非常漂亮的黑羊毛,为世界著名。
c.   老底嘉也有一所医学院,以耳油和眼药著名。
上面这三点都叫老底嘉自满自足,很自然的老底嘉教会也是如此。因此在信的内容主责备教会,说她是贫穷、赤身、瞎眼的,又要她向主买金子、买白衣、买眼药,这都是针对教会自满自足的背景而写的。
d.   老底嘉自己没有水源,这是它唯一缺乏的地方。它依靠六哩外的水源,藉宽大的导管输送入城,水泉的水本是热的,但到城内时已经变成不冷不热的了,所以城中的人非常明白不冷不热的水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老底嘉教会是主唯一没有称赞的教会,可能是以巴弗所开始的 (西4:12)。
2.  主的描写 3:14
主在这封信中自称为“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在神创造万物上为元首的”。
“阿们”对犹太人来说就是真实可信的意思。旧约以赛亚书 65:16也称神为真实的,故此主自称自己为“那为阿们的”,便会叫信徒明白耶稣指自己就是神。但更重要的是这跟第二个称号是彼此呼应的。“那为阿们的”跟“为诚信真实见证的”都同样强调主的信实可靠。
老底嘉教会没有外面政治的压逼,也没有异端的骚扰,她受到的是物质富有的诱惑,以致对主的心冷淡了。信徒在物质的吸引下自满自足渐渐离开主,但主却永远是信实可靠地爱信徒,这是何等大的对比!主的爱实在奇妙。
第三个称号是“在神创造万物之上元首的”,这是强调主的权柄,主的尊贵。主是配得信徒忠心的跟随,但我们却对他冷淡了。主也有权柄拒绝我们,但他却满有怜悯,给我们悔改机会,在门外叩门,要与我们一同坐席,这正是主给老底嘉教会的恩典。面对主这伟大的爱,我们岂能再辜负呢?
3. 主的责备 3:15-17
主对老底嘉教会不单没有赞赏,反而责备得最严厉,要从口中把他们吐出来。一个自满自足,靠自己不靠神,看不见自己灵命的贫乏,反而以为自己不错的信徒,是惹主厌弃的。因为这样的信徒不单不会长进,还会成为进取有追求心的肢体的绊脚石,成为神国拓展的拦阻。
主责备老底嘉的教会不冷不热。他们信主不诚心,事奉不认真,不热心。若他们是“热”的,则会鼓励其它信徒同心追求;如果他们是“冷”的,肢体一提醒他们便会察觉自己的不是。但他们不冷又不热,说他没有事奉吗?他有。说他不热心吗?他说每样聚会我都出席。但你鼓励他更加爱主多摆上吗?他说“我没有这负担”!这就是自满自足,不冷不热,不求上进。主说宁可他们或冷或热。
因为在老底嘉附近的歌罗西有冷水泉,能叫人清爽重新得力。在附近的有一热水泉,有治病功能。或冷或热都有用,他们不冷不热就是对主一点用处都没有。主便要把他们放弃,不再用他们,从口中把他们吐出来。虽然主要拒绝他们,但主仍指出他们的错,给他们悔改机会。
主责备他们“自以为富足”,其实却是困苦可怜、贫穷、赤身、瞎眼。我们看见“贫穷、赤身、瞎眼”都是针对老底嘉最自负的三个优点而写:富有的金融中心、制衣中心、眼药中心,这跟士每拿教会刚好相反。士每拿教会在世上是极度贫乏,但在主看来却是富足的,因为他们持守主的道。
主说:向谁多给便向谁多取。老底嘉教会在物质上蒙福,神对他们要求也多。但他们却自满自足,不冷不热,不肯完全摆上为主。
4.  主的劝告 3:18-19
主劝信徒向他买火炼金子   (属灵的财富),买白衣 (圣洁、公义的外袍,在主里有份),买眼药 (属灵的看见,追求永恒而不满足于现在)。愈是他们自以为富足的地方,愈需要主的恩典。
同时我们也见到主对他们的疼爱,主所爱的他必管教。严厉的责备是出于主对教会的爱,神要用每间教会每个信徒,所以神才管教每一位。主劝他们要悔改回转,不要再停留在这光景中。
5.  主的应许 3:20-22
主把他对老底嘉教会的劝告,以在门外叩门来表达。主本来是教会的主,为首,基督既然是教会的头,又怎会站在教会的门外叩门?当教会受到社会民主风气所影响,会友要作主,把主耶稣搁置到门外。但主有恩典,他希望他们改过,但他不会强逼他们,他正在叩门等候信徒的回应。当信徒回应,愿意悔改,就能与主恢复和好团契生活。主以与他一同坐席来表示这团契关系。在东方人来说,一同坐席就表示友好,有交往,有好关系的意思。
虽然这段经文常被误用针对不信者:若接纳耶稣他就住在你的心。但这用法是一个错误的应用,因为这经文是针对不冷不热的信徒说的。
主继续应许说,得胜的,与主一同作王,这是何等大的荣耀。我们已经说过,这些应许是给所有真实相信主耶稣的信徒。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提醒,一个鼓励。圣经其它地方也有明说,信徒都要与主同作王 (提后 2:11):要审判世界和天使 (林前 6:2,3)。
※※※※※
思想问题:
1.当你在物质上越富足,你是越爱主呢?还是越远离主?
2.在你人生中,是自己作主呢?还是主作主?
3.今天教会要民主,那在你教会中,神治 (神权)和人权是怎样平衡?什么是你教会中最高的权柄?
4.你怎样运用神给你的财富?你对主热心吗?你的钱和你爱主的心有什么关系?
H.  第 2、3章总结
藉着这七封信,约翰鼓励正在受患难的弟兄姊妹要作得胜的信徒,不要失去对主肢体的爱,不要随从错误道理与世俗妥协,不要作有名无实的信徒,不要自满自足、不冷不热;反而要胜过魔鬼一切的攻击。持守真道,至死忠心!除此之外,跟着在第四章开始告诉信徒,主掌管世界历史的信息:恶人必会被罚,主必得胜。
※※※※※
思想问题:
1. 七教会代表着什么?根据何在?
2.每封信对主基督之描写都是特别的,也是针对到不同教会之需要而写的。请列出在每一教会之信中,主被怎样描写?这些描写如何吻合当时这些教会的需要?
3.主对各教会之称赞如何?你(及你们教会)是否也有份?
4.主对各教会之责任又如何?你(及你们教会)也类似他们?你会怎样回应主的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