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配送:卡扎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57:58
                                          卡扎菲

 

    自从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迄今已经跨越了30多个念头,尽管西方对他进行孤立、威胁、制裁,甚至进行暗杀和轰炸,直到最近,还不给他摘“恐怖主义支持者”的帽子,可卡扎菲这棵“常青树”却一直挺拔地生长在北非的大沙漠上……
      沙漠之子卡扎菲     1942年,在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的一座羊毛制成的帐篷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了,他就是27年后发动震撼非洲大陆的利比亚“九·一”革命的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卡扎菲的父亲阿布·迈尼亚尔属于柏柏尔人的卡发达小部落,平时以放牧为主,也种植少量大麦供自己食用。童年时期的卡扎菲经常帮助父亲种地和放牧,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简朴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卡扎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倍受父母的器重。为了让他能出人头地,他们卖掉了骆驼和牛羊供卡扎菲读书。因为本村没有学校,他就跟随一个巡回教师学习认字,并学会了读《古兰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卡扎菲读完了小学课程,并拿到了毕业文凭,他父亲高兴地鼓励他说:“我就知道我儿子会有出息,他会闯出自己的路来的。”
     早在中学时期,卡扎菲就接受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组织同学如饥似渴地收听“阿拉伯之声”电台。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夺回纳赛尔已经宣布收归国有的苏伊士运河。这一行径深深震动了卡扎菲,他不顾当局的阻挠,带领同学举行罢课,声援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学毕业后,1961年,卡扎菲在班加西大学攻读历史。1963年,卡扎菲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卡扎菲目睹了外国人在他的国家作威作福,而本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解到统治者残酷剥削镇压人民的罪行,领略到贫富之间的巨大悬殊,更加坚定了要从事变革现实的决心。1966年,他在英国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受训,回国后任讯号兵团上尉代理副官。 1969年,卡扎菲秘密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并担任该组织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卡扎菲为军官们制定了严明的军事纪律,要求他们以革命为重,行为检点,不饮烈酒。没有经费,他就拿出自己的薪水。这年9月1日,革命的战斗终于打响了。参加政变的武装力量逮捕了正在出席宴会的国王警察部队的高级将领,顺利占领了电台和其他要害部门。此时,正在国外度假的国王曾向英国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出兵进行干预,但遭到英国的拒绝。9月5日,哈桑王储发表声明:放弃对王位的一切权利,支持新政权。至此,“九·一”革命不发一枪,不流一滴血而取得成功。生活简朴不近酒色卡扎菲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他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说起卡扎菲禁酒,还有一段故事哩。1969年的一天,他带领许多秘密传单乘车从的黎波里返回班加西,途中翻车出了车祸,幸好没有人受伤。一个前来帮忙的工人感慨地说:“是万恶的酒造成了这次事故。”革命成功后,卡扎菲不仅自己不饮酒,也禁止酿造酒。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直住在黎波里的军营里。他在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结盟首脑会议,就住在自己带去的帐篷里。革命成功后,他的父亲在首都贫民的窝棚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卡扎菲说,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适当的住房,他父亲才有像样的住所。无论任何场合,卡扎菲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有时是白衣、白裤、白鞋、白头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镶着金边的白色斗篷;有时是黄色卡其布军服,戴同样颜色的头巾,在十几名保镖的护卫下出场。据他的保镖们说,卡扎菲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卡扎菲不喜欢自己的儿女在政界工作,或者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当他发现他们违反禁令时,便马上惩罚他们和每个帮助他们进入政界的人。1995年,一家阿拉伯杂志发表了与他儿子赛义夫·伊斯拉姆的会谈纪要,事关成立一个反毒品协会。卡扎菲知道后十分生气,命令停止那家杂志在利比亚一年以上的发行。正因为卡扎菲在沙漠中长大,他对绿色有着特殊的感情。利比亚的国旗是绿的,首都的一个广场也染成了绿色,所有城市的窗户一律要求漆成绿的,他的主张和治国纲领也被收入《绿皮书》。卡扎菲做梦都想把利比亚的整个沙漠变成绿洲,为此耗资250亿美元兴修浩大的沙漠水利工程…… 风格独特脾气古怪卡扎菲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动常常令人难以琢磨。这是因为他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惯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加之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因而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比如,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卡扎菲疯狂反美,但对释放在黎巴嫩和菲律宾扣押的西方人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他忧伤时,他不是醉心于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声音。卡扎菲善于演说,他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不时挥舞着双手,显示出勇气和力量。他喜欢用戏剧性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情理”的怪人。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卡扎菲如此敌视与美国友好的国家的领导人,是因为就在一个多月之前,里根派遣飞机突然袭击了卡扎菲在巴卜阿齐齐耶中心军营的住宅,卡扎菲虽然幸免于难,可包括他的小儿子在内的33名利比亚人却被炸伤。在的黎波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80年,首都市郊新盖了一批公寓楼房,准备分配给国家机关人员。可是,有一天从利比亚南部来了一些牧民,他们携家带口,无房夜宿,就抢占了这些公房,且赖着不走,有关当局十分恼火,准备将他们哄走。卡扎菲知道此事后,便接见了这些牧民,并对他们发表讲话说:“我们是民众国,人民当家作主,你们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盖这些楼房就是让你们住的,你们放心的住下去吧!”他的话音刚落,牧民高兴得热泪盈眶,高呼“卡扎菲万岁!”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领由200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的这一行动又一次让世人瞠目。然而,卡扎菲率领如此庞大的队伍从北向南,穿越浩瀚的大沙漠,是有自己良苦用心的。一是他要通过此举宣传他建立“非洲联盟”的倡议;二是他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微服私访胆大过人有关卡扎菲经常微服私访、亲自检查政府官员工作的故事颇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为了使他们把主要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上,第二天就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办公大楼,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对雇用的外国专家、医生,卡扎菲也经常私下察访。一个夏天,卡扎菲身穿阿拉伯长袍,用头巾半掩着脸面,来到一家医院找医生。他说:“大夫,我父亲病重了,请快到我家看看吧!”那位外国医生漫不经心地说:“去吧,你这个傻瓜,我忙不过来,我不能去。”青年人又哀求道:“他都快死了,你去一趟吧!”医生又说:“给他吃两片阿司匹林就好了,别再打扰我了,我该下班了。”这时,卡扎菲揭去头巾,露出真相,把那位医生吓出一身冷汗。卡扎菲遂命令道:“你一定会为给一个快死的人开这种处方而后悔,你必须在今天晚上离开利比亚。”这位渎职的医生立即被驱逐出境。另外,他还经常突然闯进夜总会,下令把那些放浪形骸的舞女抓起来。他的措施果然奏效,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原来那些满街晃动的女人大腿统统被包裹在严实的长袍里。那些前来寻欢作乐的外国人也统统被赶走。有一次,卡扎菲思考问题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决定立即去埃及会见纳赛尔总统,并吩咐助手马上给他准备直升机。这一下可忙坏了那些助手,因为事先根本就没有安排这样一次访问。但卡扎菲的命令如山,别人不敢怠慢,马上打电话叫来了直升机。可是,负责卡扎菲安全的卫队正在沙漠里训练,助手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派卫队来。可卡扎菲却摆了摆手说:“不用叫了,来不及了,我要立即动身。”于是,卡扎菲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而且连埃及方面也没有打招呼。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纳赛尔才知到卡扎菲来了。重用妇女热爱文学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1.1万美元,成为非洲的首富。现在,在利比亚,居民都住上了新盖的楼房和砖房,家家有汽车、电视和冰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利比亚革命成功后,尤其妇女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据报道,卡扎菲非常信任妇女,他的卫队由清一色的女兵组成,她们都是百里挑一选拔的。全队10多名队员个个都很年轻,虽然不是国色天香,却也仪态端庄,既有女人迷人的魅力,又有军人的气质和威武。她们都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获得过硕士学位。卫队不断进行更换。每个成员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射击技术精湛,行动机智灵敏,并富有献身精神。每当卡扎菲出行时,这些女兵便分乘军车护驾,一旦卡扎菲落座,就会有4名女兵站立在他的两边,个个杏眼圆睁,警惕地巡视每一个在场的人。在平时值勤时,这些姑娘们一律身穿绿色卡其布军装,肩挎冲锋枪,保持高度警惕性,随时准备应付紧急情况。尽管这些姑娘也爱美,但因职业的缘故,她们身上不带任何首饰,只在胸前别一枚卡扎菲的像章。在卡扎菲的女保镖中,据说有两个人最受重用。一位名叫法韦齐拉娅,外号“间谍”。此人精明能干,曾任利比亚《民众国报》的总编辑;另一位名叫杜丽娅,外号“难对付”,她聪慧美丽,颇受卡扎菲的赏识。杜丽娅说:她在思想上“永远热爱卡扎菲”。别看卡扎菲平时风风火火,但他还是一个文人,著书立说颇多,既有政论性文章,也有短篇小说和散文。有一次,当有记者问卡扎菲西方人为什么对他充满敌视时,卡扎菲回答说:“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在他们的头脑里,我的形象被扭曲了。例如,他们不知道我还是一个诗人,不知道我是一个小说家,不知道我是大学里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教授。”

     一、个人简介 

   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生于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2009年9月,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而且演讲时长比规定的15分钟超出了一个多小时。

  职业: 政治 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书记

  成就: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重要事件: 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书记处总书记

    二、生活习惯

  卡扎菲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直住在的黎波里的军营里。他在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 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结盟首脑会议,就住在自己带去的帐篷里。革命成功后,他的父亲在首都贫民的窝棚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卡扎菲说,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适当的住房,他父亲才有像样的住所。

  无论任何场合,卡扎菲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有时是白衣、白裤、白鞋、白头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镶着金边的白色斗篷;有时是黄色卡其布军服,戴同样颜色的头巾,在十几名保镖的护卫下出场。据他的保镖说,卡扎菲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




    三、个人经历

  1942年生于苏尔特的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

  1963年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毕业后在利比亚陆军服役,为少尉军衔。

  1966年在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9月1日,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迄今已经跨越了三十多个年头,尽管西方对他进行孤立、威胁、制裁,甚至进行暗杀和轰炸,直到最近,还不给他摘“恐怖主义支持者”的帽子,可卡扎菲这棵“常青树”却一直挺拔地生长在北非的大沙漠上。

  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

  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四、个人风格

  卡扎菲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动常常令人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他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惯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加之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因而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比如,1988年,他亲自开推土机推倒的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卡扎菲疯狂反美,但对释放在黎巴嫩和菲律宾扣押的西方人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他忧伤时,他不是醉心于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声音。

  卡扎菲善于演说,他讲话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不时挥舞着双手,显示出勇气和力量。他喜欢用戏剧性的行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情理”的怪人。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右手戴了一只白手套,说这是为了与“美国走狗” 握手时不至脏了自己的手。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领由二百多辆汽车组成的庞大政府代表团,白天驱车赶路,夜宿临时搭的帐篷,浩浩荡荡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他的这一行动一是他要通过此举宣传他建立“非洲联盟”的倡议;二是他要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张是可行的。

    五、微服私访

  有关卡扎菲经常微服私访、亲自检查政府官员工作的故事颇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为了使他们把主要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上,第二天就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办公大楼,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还有一次他装扮成一个重病人去看病,着急下班的医生给了他两片阿斯匹林了事,大发雷霆的卡扎菲立刻下令将这个草菅人命的医生驱逐出境。
    六、首上联大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卡扎菲还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就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高级政府官员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虽然联大给每个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是15分钟,但是卡扎菲的演讲时长一小时36分钟,由于接近午餐时间,大会堂中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1960年曾在联大发表演讲四个半小时,是联大一般性辩论历史上最长的演讲。

  卡扎菲在抵达纽约之后按照习惯,在纽约以外的一块出租庄园中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夜。卡扎菲此前曾希望在纽约中央公园搭建帐篷,但是遭到居民强烈抗议而作罢。

    七、家庭状况

  卡扎菲全家都是明星,一家人占据西方报纸的不同版面。卡扎菲的长子赛义夫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常年在西方各国间游走,已经作为卡扎菲的公开代言人多年,也是盛传的卡扎菲的接班人。卡扎菲的第3个儿子萨阿迪,从小痴迷足球,并成功地于2003年开始效力于意大利佩鲁贾队,成为该队最著名的板凳队员,在意大利甲级联赛队员实力排名中位列倒数第2位。卡扎菲的女儿阿伊萨,是利比亚著名的美女,因为外形酷似德国名模克劳迪娅·希弗,得一外号“利比亚的希弗”,是萨达姆律师团的成员之一。最小的一个孩子汉尼拔则花边不断,常上八卦周刊。不管西方对卡扎菲有多大的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一家的公众形象是完全与西方接轨的。
      八、外界评价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

    九、官方辟谣

  据委内瑞拉通讯社报道,2011年2月21日,委内瑞拉通讯及新闻部长伊萨拉揭露,英国外相黑格制造谣言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逃往委内瑞拉。

  伊萨拉向一家外国通讯社指出,英国外相黑格的所谓“卡扎菲已经出逃委内瑞拉”的说法完全是虚假消息。黑格不久前称:“我看到有关有人提及卡扎菲可能在(去委内瑞拉)的路上”的信息。黑格是在接受采访欧盟会议的记者时做出以上表示的。

  针对黑格的讲话,利比亚副外长表示,哈格所说的“毫无根据”。

 

    十、纽约租地      1.  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

    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上任四十年来第一次到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美国国务院官员透露,利比亚方面在纽约市郊搭起一座帐篷,作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的“休闲场所”。最后,卡扎菲租借到了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的一块空地来搭建帐篷。


 

 卡扎菲40年来首次访美后在联合国总部楼下留影。

 

扎菲每次出访必带阿拉伯风情的大帐篷。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纽约市郊搭建供卡扎菲“休闲娱乐”的帐篷。

  这是卡扎菲上任四十年来第一次到美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他访问美国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纽约和新泽西州不少人的反感,以至于当地酒店纷纷拒绝接受卡扎菲的入住申请。
  报道称,卡扎菲9月22日晚间租借了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在纽约北部郊区的一块空地,并在上面搭起了帐篷供自己和随行人员使用。

  2.不会在帐篷过夜

  据当地电视台通过直升机拍摄的画面显示,唐纳德·特朗普的一块空地上已经支起了一座大型的中东样式的帐篷,靠近俄勒冈路的区域已经竖起了“禁止停车”的标牌。

  当22日晚卡扎菲到达纽约时,美国国务院的官员就证实已经为卡扎菲搭建了帐篷。不过卡扎菲的帐篷应该只是用来休闲娱乐,他本人应该会在位于曼哈顿的利比亚外交办公楼过夜。

  美国秘密特勤局已通知当地警方,要求他们对相关区域加强巡逻和安全警戒。

  3.空地权属亿万富翁

  据报道,卡扎菲租住的这块空地属于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所有,占地约86公顷,地点位于纽约北郊的富人区内。

  特朗普集团目前看来还不明确到底是谁租借了他们的空地。该集团称,“这处物业短期租给了中东的合作伙伴,他们与卡扎菲也许有关系。” 
  4.新闻幕后

  此次陪伴卡扎菲访美的随从,人员多达150人,其中包括女子总统护卫队。

  据悉,卡扎菲将在联大上发言。巧合的是,卡扎菲发言次序紧挨着美国总统奥巴马。媒体披露称,美国外交人员一直在幕后紧张地工作,以保证奥巴马总统在联大不会被同卡扎菲的尴尬碰面而搅场。

  此前,卡扎菲本想在纽约中央公园搭起别具特色的大帐篷,但被纽约市当局拒绝。

  然后,他考虑住在利比亚在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市郊区拥有的一处庄园里,结果引发当地人不满,卡扎菲只好另作打算。

       5.卡扎菲赴美被酒店拒于门外 只得栖身利比亚使馆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将来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消息传出后,引起纽约和新泽西州不少居民的反感,并向卡扎菲有意下榻的酒店施加压力,以致于没有一家酒店愿意接受卡扎菲的入住申请,卡扎菲不得已将只好住到利比亚大使馆。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是卡扎菲上任四十年来首次赴美,也是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因此卡扎菲此番登场,吸引了此间国际观察家的眼球,而更为巧合的是,卡扎菲发言的次序,就紧挨着美国总统奥巴马。

  虽然卡扎菲人还未到纽约,美国的抗议人士却早已行动起来,处处阻拦他的到来,令他找不到住宿的酒店。

  早在八月初,当传出卡扎菲希望在利比亚政府位于新泽西州的房产上或在曼哈顿中央公园搭帐篷的消息时,就有当地居民表示反对。在卡扎菲高调欢迎提前获释的洛克比空难主犯回国后,纽约、新泽西人的反抗声浪更大。随后,卡扎菲放弃了住帐篷的计划,改订位于曼哈顿的Pierre酒店。酒店住客获知卡扎菲有可能入住后相当不满,有人甚至威胁要退房。在大批人的反对下,Pierre酒店日前正式决定拒绝卡扎菲入住。

  据此间媒体报道,卡扎菲最终决定入住利比亚驻美使馆,目前保安和使馆人员已经开始进入紧张的准备工作,迎接卡扎菲的入住。

 

    十一、美女保镖     1。核心提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007.12.10日抵法国,开始正式访问。在卡扎菲的400名随从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0名寸步不离的“美女保镖”。据悉,10年前一位女保镖扑倒在卡扎菲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替卡扎菲挡住雨点般的子弹。

 


 

     受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0日抵达了法国,开始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然而,在卡扎菲访法之旅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30名贴身保护他的“美女保镖”。据悉,这些女保镖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个个枪法精湛,身手高强,并且对卡扎菲忠心耿耿,不惜以死来护卫他的安全。卡扎菲不论去哪儿都喜欢带上她们,这些“美女保镖”已经成了卡扎菲身边的一道风景和招牌。

2。美女保镖寸步不离左右

据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受法国总统萨科齐的邀请,于10日抵达法国,开始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卡扎菲34年来首次访问法国,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中亲自接见了身穿传统贝多因人长袍的卡扎菲。

据悉,卡扎菲这次访法带了400多名随从、一匹骆驼和一顶贝多因人帐篷,他们乘坐至少5架飞机抵达了巴黎奥利机场,然后入住进了巴黎的马里格尼宾馆中,卡扎菲带来的帐篷就搭建在宾馆的地面上。

不过,在卡扎菲的400名随从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30名英姿飒爽、寸步不离保护卡扎菲的“美女保镖”!

 3.有的还拥有硕士学位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向来以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闻名于世,他拥有一支世界闻名的“女保镖”队伍,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卡扎菲无论到哪儿都喜欢带上这些女保镖,她们几乎成了卡扎菲身边的一道风景和招牌。

据悉,这些“美女保镖”个个身手高强,枪法精湛,并且对卡扎菲忠心耿耿,不惜以死来护卫他的安全。她们大多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曾获过硕士学位。

卡扎菲的这些女保镖来自不同的阿拉伯国家,包括利比亚、突尼斯、黎巴嫩、叙利亚等,她们一般都在的黎波里的女子军事学院上过学。这些女保镖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然后再被卡扎菲亲自从军事学院中选拔出来,堪称“百里挑一”。她们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但都仪态端庄,既有女性的迷人魅力,也有军人的英武气质。

 

4.个个守身如玉未结婚

这些女保镖几乎对卡扎菲实施全天候的贴身保护。每当卡扎菲出行时,这些女保镖就会乘车跟在他的座车后面“护驾”,一旦卡扎菲抵达某个会场落座,常有4名女保镖站立在他身后,她们个个杏眼圆睁,警惕地监视着每一个在场的人。由于职业的缘故,这些女保镖很少佩戴首饰,但她们有时会在胸前别一枚卡扎菲的像章。

过去十多年来,卡扎菲的众多女保镖中有两人最著名,一个是外号“间谍”的法韦齐拉娅;另一个是外号“难缠”的杜丽娅,杜丽娅以前曾对人称,她“永远都崇拜卡扎菲”。

西方媒体还报道称,扎卡菲的女保镖个个都是守身如玉的“黄花闺女”,没有一个人结过婚。

5.10年前曾舍身挡子弹

卡扎菲的女保镖队伍一般总是维持在40人左右,女保镖会不断进行更换。消息来源称,卡扎菲之所以对“女保镖”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们全都愿意舍身忘死保护他的安全。

大约10年前,卡扎菲曾险遭刺客暗杀,当时刺客们手持冲锋枪朝卡扎菲乘坐的汽车开枪扫射,卡扎菲的女保镖们立即奋勇还击,一名叫做艾莎的女保镖甚至扑倒在了卡扎菲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替卡扎菲挡住了雨点般射向他的子弹。卡扎菲在那场暗杀事件中大难不死,但女保镖艾莎却为了保护他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另外7名女保镖也在那次暗杀事件中为保护卡扎菲身受重伤。

艾莎的死让卡扎菲异常悲伤,也使他更加信任和厚待身边的女保镖。一名熟悉卡扎菲的消息人士说:“卡扎菲的身边总是围满了肯不顾一切保护他的女保镖,这些女保镖也从来不缺自愿者,因为这是一个享有声望的职位。她们都在军事学院中接受过特殊训练,她们都是卡扎菲千挑百选遴选出来的。”

十二、刺客妻子 卡扎菲于1942年9月出生在利比亚滨海城市锡尔特附近的卡达部落,他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当起了下级军官,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发动革命推倒国王,控制了国家政权。然而,前国王的支持者却对卡扎菲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杀行动。一年9月1日,利比亚革命成功庆祝日期间,两名前国王的支持者又收买了一名女刺客企图暗杀参加阅兵仪式的卡扎菲。

阅兵式开始后,一名在阅兵中担任急救工作的护士悄悄挤到了卡扎菲的身边,她倏地拔出手枪,瞄准了卡扎菲的头颅。就在她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卡扎菲恰好扭头看见了她。四目相对下,时间、空气、喧哗、思维顿时全都凝固了。卡扎菲好像根本忘了这位漂亮迷人的女护士是来刺杀他的,而女护士也仿佛忘了她的暗杀使命,丘比特之箭在那奇妙的一刹那,同时射中了两人的心。

卡扎菲后来娶了这个名叫沙菲娥的女刺客为妻,沙菲娥既是丈夫的娇妻,又是丈夫的贴身侍卫。不久后,她又帮助丈夫训练了一支身手矫健、精通枪法的“娘子军”,专门保护卡扎菲,那些“娘子军”成了卡扎菲身边的第一批“女保镖”。

十三、访意大利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009年06月10日抵达罗马,并于当天与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和总理贝卢斯科尼举行了会谈。报道说,卡扎菲带着他40名女性保镖,并要求与意大利的妇女团体会晤。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卡扎菲表示,意大利和利比亚签署的友好条约,虽然无法抵销意大利曾经对利比亚的伤害,但这表明了意大利谴责殖民主义、向利比亚诚恳道歉的态度,因此他才能访问意大利。

  卡扎菲喜欢称自己为“女性解放者”,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在过去40年间,利比亚工作女性的比例从6%提高到20%。卡扎菲的卫队由清一色女兵组成,她们都是军事学院毕业生,有的还获得过硕士学位,每个成员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射击技术精湛。每当卡扎菲出行时,这些女兵便分乘军车护驾。此次随卡扎菲出行的随从约300人,其中包括40名女保镖。这些人穿着卡其布军装,带着红色贝雷帽,乘坐3架空客飞机。

  在访意期间,卡扎菲将会见意大利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的700名女性并介绍利比亚的妇女现状。

  据说,2007年访问巴黎时,卡扎菲也提出了类似要求,当时他要求精心挑选出的一千名女性宾客参加接待他的官方聚会。据当时的女宾客透露,卡扎菲告诉她们说,他要“拯救欧洲妇女”。




    十四、惊曝内幕

英国媒体2009年07月05日报道,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近日受到一桩绯闻困扰——乌干达国家媒体撰文多篇称其与该国托诺王国“太后”有染。目前利比亚驻乌干达大使已经将“造谣”的媒体告上法庭。

  1.乌媒体“惊曝内幕”

  托诺王国位于乌干达西部,由年仅17岁的君王奥约尔·尼尹巴统治。乌干达历史上有4个存在了几个世纪的独立王国。1966年,乌干达前总统奥博特上台后即废黜了4个国王。到了1993年,现任总统穆塞韦尼又恢复了这4个王国,不过这4个王国的君主已没有了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只具有文化和象征意义。

  1995年,年仅3岁的奥约尔·尼尹巴继承王位,成为当时所有非洲国家中最年轻的部落首领。2001年5月,卡扎菲应邀前往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参加穆塞韦尼连任总统的就职仪式典礼。《红胡椒》报称,就是在这个场合卡扎菲结识了奥约尔和他迷人的母亲、托诺王国“太后”贝斯特·凯米吉萨。就职典礼后,卡扎菲派来专机,把奥约尔一家接到利比亚玩了一圈。

  从2009年2月开始,坎帕拉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红胡椒》就以连载的方式报道卡扎菲与托诺王国“太后”贝斯特·凯米吉萨之间的绯闻。

  2.送飞机还要生孩子?

  《红胡椒》报称,托诺王国“太后”贝斯特·凯米吉萨跟卡扎菲已经好了很多年。文章撰写的煞有介事——包括“卡扎菲与托诺王国‘太后’坠入爱河”、“卡扎菲想让托诺王国‘太后’为他生个男孩”和“卡扎菲送给爱人一架飞机”等文章。

  自从这些文章在乌干达和利比亚两国曝光后,不仅令67岁的卡扎菲颜面大失,更令托诺王国的100万民众感到愤怒。

  奥约尔国王的父亲、前任国王帕特里克在1995年去世后。年轻的贝斯特王后再未改嫁,而是全心全意将儿子奥约尔抚养长大,她也因此颇受乌干达人的敬仰。托诺王国的子民们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贝斯特会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传出绯闻。该王国的一位官员称:“我们的人民很生气,他们想知道到底贝斯特太后是否跟卡扎菲有染。”

  3.大使索赔2.45亿英镑

  利比亚对这些传闻也颇感无奈,为了表示抗议,挽回总统的颜面,利比亚驻乌干达大使日前已经正式以“诽谤罪”起诉《红胡椒》报的两位编辑,称其蓄意诋毁一国领导人的尊严,扰乱两国和平友好的关系,要求他们赔偿2.45亿英镑。

  乌干达公共检察官已经接管此案,并指控该报编辑诽谤外国首脑,故意破坏乌干达和利比亚两国的友谊和外交关系。检方律师称,《红胡椒》报接连刊登的卡扎菲和奥约尔国王母亲的绯闻故事全是虚构的。据悉,如果指控的罪名成立,两名被告将可能面临两年的司法监禁。

  作为非洲联盟的领导人,卡扎菲一向非常注重与非洲各国部落首领交好,希望他们能够促使自己的国家早日加入非盟,为非盟做出更多贡献。但是他“刻意的”示好行为也引来诸多争议,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对其讨好本国部落首领的做法抱有怨言。

  虽然卡扎菲与贝斯特的绯闻见诸报端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贝斯特本人并没有对此发表任何看法。不过国王的叔叔曾经警告称,任何意通过嘲弄国王母亲进而羞辱到国王本人的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十五、轩然大波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2009年03月30日开幕的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上对沙特国王一顿训斥,在东道主打断他的指责后,卡扎菲退出会场。此事引发了巨大争议。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卡扎菲在开幕式上批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是“英国的傀儡、美国的同盟”。

  有“狂人”之称的卡扎菲上校曾在2003年的阿盟峰会上与阿卜杜拉发生激烈争吵,严厉批评沙特可能对美国攻打伊拉克提供帮助。卡扎菲说:“六年后,证明你是个骗子。”

  不过,卡扎菲也试结束他与阿卜杜拉国王之间的恩怨,表示“他们之间的问题已经结束,准备和解”。 但是,为了阻止卡扎菲继续批评阿卜杜拉,东道主卡塔尔埃米尔关闭了卡扎菲的话筒,卡扎菲生气地说,不能剥夺他的发言权。

  阿拉伯联盟成员之间的分歧巨大,尤其在巴勒斯坦内部矛盾问题上立场差距大。

  本次阿盟峰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讨论伊朗中东影响力,一些受西方支持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担心伊朗在加沙、黎巴嫩、伊拉克和其它什叶派穆斯林占少数的海湾国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此外,会议还将讨论国际刑事法庭对苏丹总统巴希尔签发的逮捕令问题,与会领导人要求撤销这一逮捕令。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说,应该首先“逮捕那些在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犯下屠杀行径的人”。

  巴希尔在发言中对阿拉伯国家联盟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通过决议的方式要求那些“编造谎言的人取消这一逮捕令,以便让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达尔富尔和平计划能站在坚实的基础上。”

  阿拉伯大国之一的埃及没有出席本次阿盟峰会,有报道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对卡塔尔在最近加沙军事冲突上的立场不满。


    十六、回到西方

 

利比亚在精神上从未与西方割裂,即使卡扎菲的女保镖在国际会议上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时候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利比亚终于迎来了他们所期望的礼物,美国国务院5月15日宣布将利比亚从“邪恶政权”名录里剔除,从此,利比亚不再作为世界国家之林中一个特殊的样本而存在。世界各地的媒体对卡扎菲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在看到萨达姆的下场后屈服了,有人说他为了占国家出口额99%的石油利益而变得实在了,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利比亚终于得到了他们一直想得到的——回归西方。

 

  1。历史与现实

  利比亚,这个坐落于地中海南岸的人口只有500万的非洲小国,一度成为非洲首富之国,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在信仰上,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义国度,在历史上却多次与西方碰撞。行走在该国,随时可以感到西方的影子,那些带有意大利风格的古老建筑,昭示着利比亚一度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的历史。它的报刊、杂志、流行文化,也处处显示出西方的影响,让人惊讶这是一个受西方制裁30年的国度。

  利比亚的现实,与他的元首密不可分。在世界各国元首中一向特立独行的卡扎菲,一向以玩个性而闻名,多年来,只要他在国际会议上发言,他的女子保镖兼拉拉队就会在台下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等口号。但几乎在同时,他把自己的长子送到欧洲学习建筑,名字意为“阿拉伯之剑”的赛义夫,平日里穿着裁剪精良的西装,与他那从来只穿袍子的老爸形成鲜明对比,更象征着利比亚的昨天和今天。

  卡扎菲全家都是明星,一家人占据西方报纸的不同版面。卡扎菲的长子赛义夫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常年在西方各国间游走,已经作为卡扎菲的公开代言人多年,也是盛传的卡扎菲的接班人。卡扎菲的第3个儿子萨阿迪,从小痴迷足球,并成功地于2003年开始效力于意大利佩鲁贾队,成为该队最著名的板凳队员,在意大利甲级联赛队员实力排名中位列倒数第 2位。卡扎菲的女儿阿伊萨,是利比亚著名的美女,因为外形酷似德国名模克劳迪娅·希弗,得一外号“利比亚的希弗”,是萨达姆律师团的成员之一。最小的一个孩子汉尼拔则花边不断,常上八卦周刊。不管西方对卡扎菲有多大的意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一家的公众形象是完全与西方接轨的。

  2。利比亚的公关术

  “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在他们的头脑里,我的形象被扭曲了。例如,他们不知道我还是一个诗人,不知道我是一个小说家,不知道我是大学里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教授。”卡扎菲说。

  类似的话,萨达姆也说过。中国曾经出版过卡扎菲的散文集,也出版过萨达姆的小说。有人认为,卡扎菲最近几年频频向山姆大叔示好,是看到萨达姆下场的结果。但熟悉内幕的人都知道,早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卡扎菲就在与美国谈判,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9·11的发生让利比亚能够在谈判的砝码上又加上一个让美国人动心的筹码,那就是利比亚掌握的 400名基地分子的名单。

  此前为了结束1988年洛克比空难给利比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善于讨价还价的卡扎非曾提出,如果联合国取消对利经济制裁,利比亚将向空难家属提供每名遇难者400万美元的赔偿金;如果美国再取消对利制裁,那么利政府将再追加 400万美元;而倘使美国将利比亚从所谓的“邪恶轴心”名单中划去,那么每名遇难者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巨额赔偿金。最终谈判以1000万的价格“成交”。但令卡扎菲失望的是,联合国按约取消了制裁,但美国却无动于衷。

  此后,这笔钱以卡扎菲基金会的名义交付死难者家属,而卡扎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抛出更多的礼物,以便让美国满意。为了与过去划清界限,9·11事件发生后,利比亚出人意料地成为首个谴责恐怖主义并向华盛顿致哀的阿拉伯国家。伊战期间,卡扎菲长子赛义夫一直以卡扎菲基金会主席名义活动,作为营救西方人质的中间人而斡旋,这个人道主义牌让他和利比亚的形象同时改善不少。同时,卡扎菲承诺放弃核武力。在伊战后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时候,利比亚不失时机地拿出15个油田公开向国际招标,结果2005年,美国公司在其中的11个油田夺标。

  最近几年,利比亚花费巨资重新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由小卡领导的注资20亿美元的卡扎菲基金会就是利比亚的国家公关公司。最近几年,这个公司策划了许多重大的公关事件,其中之一是邀请美国歌星莱恩内尔·里奇到利比亚放歌。

  过去几年,利比亚已经成功地和美国搭上了话,并握上了英国和美国领导人的手。卡扎菲家的足球明星萨阿迪,曾经以该国足协主席的名义为利比亚争办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最近在职业生涯无望时,又打算以5到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家意大利甲级足球队,因为“这对利比亚的国家形象有好处”,萨阿迪说。

 

  3。理想的暮年

  卡扎菲是一个极其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曾经发誓要把领土95%都是沙漠的利比亚变成一个“花园国家”,为此他选择绿色作为利比亚国旗,又下令把城市的窗户都漆成绿色的。

  卡扎菲也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在非洲各国急于请求西方减免国际债务的时候,他大声疾呼“乞讨不会为非洲带来未来,反而在大国和小国之间造成巨大的鸿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艰苦岁月里,他曾经下令军队管制全国,国民全体每天上班12小时,以便尽快使国家致富。他还多次私访国家机关,有次看到公务员在上班时间睡觉,于是打电话命令军队派车把政府里的长沙发都拉走。他还惟恐官员不廉洁、人民不敬业,经常上演“微服私访”,有一次他装扮成一个重病人去看病,着急下班的医生给了他两片阿斯匹林了事,大发雷霆的卡扎菲立刻下令将这个草菅人命的医生驱逐出境。

 

  在奋斗10年后,利比亚逐步走上繁荣之路。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l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其严重后果超过了卡扎菲想象。此后他一直设法重新打开利比亚的繁荣之路,和西方的艰难谈判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展开,直到2006年5月15日才算真正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终于到来。
 

 

    十七、洛克比空难

     

       1、简介    PA103A航班在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起飞,前往英格兰希斯罗机场。乘客在那里转机,然后航班改名为PA103继续旅程,飞往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在炸弹袭击当晚飞伦敦至纽约一段的客机属波音747-121型,机身编号N739PA,命名为“海之侍女快帆号”(Clipper Maid of the Seas),是波音为泛美制造的第十五架747客机,于1970年2月送到泛美手中。   在格林威治时间19:03、飞机起飞后38分钟、才进入苏格兰领空数分钟、航行高度9100米时,前货物舱(41段)里约280至400克塑胶炸药被引爆,触发起连串事件,令飞机迅速毁灭。

   2、摘要

  日期:1988年12月21日   种类:恐怖攻击   地点:苏格兰洛克比   殉难人数:270 (地面11)   受伤人数:0

   3、飞机

  机型:波音747-121型   航空公司:泛美航空   注册编号:N739PA   乘客人数:259   机员人数:11   生还人数:0

   4、死难者

  这次炸弹袭击一共夺去了270条人命。机上25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其中189人为美国人。其余11人在洛克比地面被波及丧生。注满燃油的机翼撞上地面爆炸、在舍伍德新月广场(Sherwood Crescent)造成一个巨坑,而上面原本有几间房屋;另外有21间房屋因损毁严重而须拆卸。调查人员找寻左机翼,最后发现它已经在火球中消失。  住在那些被气化了的房子里的人,只在巨坑深处留下数以千计家族照、圣诞卡与陶器的小碎片。飞机残骸遍布在一条142公里长的走廊地带上,面积达2,188平方公里。  驾驶舱在苏格兰村庄Tundergarth中一间小教堂旁边的田野著陆,里面发现机师、高级副机师及一名机舱服务员。一个苏格兰公共调查法庭后来得知,那名机舱服务员被一名农夫的妻子发现时仍然生存,但她在召唤到救援前死亡。  检查验尸证据的法医威廉·G·埃克特医生(Dr. William G. Eckert)向苏格兰警方表示,他相信机师及其他147名乘客在炸弹爆炸后、及可能在撞击时仍然生存。乘客当中无人有在爆炸中受伤的迹象。虽然遇难者可能已在三万英尺高空上因缺氧而失去知觉,鉴证人员相信他们可能在落到氧含较高的高度时重获知觉。  苏格兰公共调查法庭在审理空难时得知,一位母亲被发现抱著她的婴儿、两个朋友握著对方的手、以及部分乘客紧握著十字架。埃克特医生告诉苏格兰警方,机师拇指上的明显痕迹间接显示,他在飞机墬落时仍紧握操纵杆及可能在著陆时仍然生存。  有十名乘客永远无法确认。他们其中八人被分配到机翼上的经济客位,相信他们在机翼著地、爆炸前附在机翼结构上。  在头等及商务客位的乘客中,最少有一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可·甘农(Matthew Gannon),一人是临时调任美国国防情报局的陆军官员查理斯·麦基少校(Major Charles McKee),以及两名分配给他们其中一人的保镖。麦基少校当时正从贝鲁特回国,相信他在当地参与找寻被恐怖组织真主党胁持的美国人质的行动。

    5、飞机如何解体

  虽然机上的爆炸相对地小——在220英尺长的机身旁边炸出一个20平方英寸的洞,飞机的解体十分迅速。航空失事调查人员报告道,机鼻可能在炸弹引爆三秒后已跟主要机身分离。  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British Air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Branch)的官方报告指出,虽然飞机放下了氧气罩,没有证据显示飞机曾发出遇难呼号。由于爆炸已破坏飞行通讯中心、将飞行纪录仪的电力截断,因此即使机组人员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他们的行动并没有被记录下来。  747客机的神经中心控制所有航行及通讯系统,位于驾驶舱下两层,和前货物舱只有一道隔板之隔。调查人员相信,爆炸力冲破这道隔板、冲击飞行控制线路,令机身的前面部分开始扭动、上下颠簸及偏航。这些突然而猛烈的移动将保护机身前段的加强带(reinforcing belt)拍打向左面一排窗子,并令它开始脱离机身。与此同时,爆炸引起的冲击波打中机身后反弹回爆炸的方向,跟正在从爆炸中心发出的冲击波汇合,形成马赫波(Mach stem shock waves),在机身中来回反弹,随著空气调节喉管传至整个机身,将机身断开。机身的前面部分脱离。乘客和机组人员被抛出冰冷的夜空。  机身的主要部分连同部分仍然附在上面、被缚在座位上的乘客继续向前飞,直到机身跌至19000英尺、插水式垂直下坠为止。  有好几年时间,调查人员怀疑是否有内应牵涉入恐怖计划,原因是他们相信,如果炸弹不是放在前货物舱、而是在机上任何其他位置的话,这相对地小的爆炸不会摧毁飞机。其他喷射客机试过在类似爆炸后安全著陆。最终的结论是,恐怖分子没有如此准确地放置炸弹;装有炸弹的行李箱被放在那里纯属不幸。  事件发生后,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建议航空公司加强那道分开前货物舱和通讯及航行中心的隔板,以及为飞行纪录仪装上后备电力装置。

    6、炸弹

    在随后两名被控放置炸弹的利比亚人的审讯中,法官接受苏格兰警方所提供的证据:那个装有爆炸品的棕色Samsonite硬手提箱,是马耳他航空航班KM180上另外托运的行李,由马耳他鲁卡机场(Luqa Airport)运至法兰克福。它由KM180转至PA103A,再在希斯路机场转机。  调查人员推算,那土制炸弹由280至400克塑胶炸药(可能是塞姆汀,Semtex,一种捷克制的强力炸药)、一枚电池和一个电子计时器组成,藏在一部东芝收音录音机(可能是型号RT-SF16)里。虽然找不到任何塑胶炸药,他们在相信为炸弹所在行李集装箱的金属碎片上,发现太安(PETN)和黑索金(RDX)。太安和黑索金是塑胶炸药(包括塞姆汀)的成分。  英国鉴证专家从一颗在洛克比找到的10公厘粒子及中央情报局提供的资料——从塞内加尔恐怖分子手上找到一批类似计时器,鉴定出炸弹的计时装置。中央情报局的资料帮助调查人员追溯出那MST-13计时器的来源:一家位于苏黎世的瑞士生产商埃文·保利亚(Edwin Bollier of MEBO AG)。人们在审讯中发现,保利亚在炸弹袭击前向一名利比亚情报官员售出二十个这类计时器。这些计时器的可设定时间是1分钟至999小时。  恐怖分子可能将引爆时间设定成让飞机在爱尔兰海消失,但当晚的强风令PA103迟了30分钟才飞越苏格兰北部上空而不是平时西面路线的爱尔兰上空。在陆地上空爆炸意味著调查人员可获得飞机残骸。数以百计的苏格兰警察在坠机地点进行地毯式搜索。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如果那东西既不是在生长又不是块石头,拾起它。”(If it isn't growing and it isn't a rock, pick it up.)辛勤的搜索终有回报——一小块纤维里藏有残余炸药的布碎将调查方向指向利比亚。

   7、蓝色的Babygro和雨伞

  英国鉴证专家确认在洛克比发现的蓝色Babygro(婴儿连身套装品牌)碎片含有炸药,显示它被装在放了炸弹的手提箱内。  部分蓝色Babygro的标签残存下来。苏格兰探员根据标签追溯至一批送住马耳他斯利玛(Sliema)一家服装店“玛丽屋”(Mary's House)的Babygro。   1989年8月,苏格兰探员飞往斯利玛会见服装店的老板东尼·高斯(Tony Gauci)。高斯忆述,在炸弹袭击前两星期,他向一名貌似利比亚人、操利比亚口音的男子卖出那套Babygro。  高斯清楚记得那宗买卖,因为那名顾客看来不大在乎他在买甚么。他买了一件高斯老早就想甩掉的旧粗呢外套,还有其他不同款式、大小的物品。  高斯还记得,在那顾客临离开服装店时,外面开始下起雨来。他开玩笑地问他那位利比亚顾客要不要还买把雨伞。结果他买了。  直觉驱使下,探员向高斯买了把雨伞,跟那名利比亚顾客所买的一模一样。他们将雨伞带回洛克比、与坠机地点找到的一打打雨伞作比较。结果他们找到一把雨伞,跟高斯卖给他们那把一模一样。  那把雨伞被火速送到英格兰的政府鉴证实验室RARDE作检验。雨伞的纤维上含有那蓝色Babygro的痕迹,显示它们都曾经在那放有炸弹的手提箱内。  东尼·高斯似乎将衣物卖了给那洛克比炸弹袭击者,或者是一个亲近他的人。对苏格兰当局来说,那是第一个突破。现在他们有了目击者。

    8、位于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审讯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安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Abdelbaset Ali Mohmed Al 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费希迈(Al Amin Khalifa Fhimah)于1991年为那次袭击而被指控。费希迈于1988年12月21日在马耳他的机场工作,而那时迈格拉希探望他,并涉嫌使用假护照进入该国。  1998年,当数个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开始无视联合国因空难而对利比亚实施的经济制裁,利比亚政府作出让步,同意在中立国进行审讯;经卡塔尔菲同意,在1999年4月5日将嫌犯移交苏格兰。   中立地点位于荷兰,在前美国空军基地宰斯特营(Camp Zeist)成立苏格兰法庭。根据英荷两国签订的协议,审讯期间苏格兰拥有该处地方的主权,在苏格兰法律下管治。在各方同意下,1998年8月,联合国制裁暂停(但非解除)。  法庭设有一间审判室、一间监狱和为传媒、死难者家属而设的办公室。审讯其间,基地由苏格兰警察和狱警把守。  审讯在2000年5月3日开始,共有三位法官:萨瑟兰(Sutherland)、麦克林(McLean)和高斯菲尔(Coulsfield)爵士,没有陪审团——这是利比亚方面的条件。  法庭于2001年1月31日达成裁决。迈格拉希罪名成立,被判终生监禁,建议最少服刑二十年。法庭没有解释为何在炸弹袭击当日迈格拉希身在马耳他、或他何以使用假名往来不同地方,但他没有采取自辩,故很多人认为他的利益受损。  费希迈被判罪名不成立,并在翌日回到利比亚的家。2002年3月14日迈格拉希的上诉被驳回。他被移送到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巴连尼监狱(Barlinnie Prison)。那里他住在一个特别兴建的公寓式囚室,内有数个房间,狱方供他阿拉伯食品。他说自己是误判受害者,他的支持者视他为第271个洛克比受害人。  宰斯特营已回归荷兰政府。

    9、后续事件

  社会一直有呼声要求上诉及让迈格拉希在一个穆斯林国家服刑。非洲联盟一个委员会批评迈格拉希定罪的基础。2002年6月纳尔逊·曼德拉探望迈格拉希以示同情。  2002年10月,据报告,利比亚政府为死难者提供27亿元赔偿,约每人1千万。2003年8月15日,利比亚正式对袭击承认责任——尽管其声明毫无表示悔意。一些人认为承认责任不过是为解除制裁所做的例行公事,而不是真心认错。  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终止对利比亚十五年的制裁。  2003年11月24日,根据欧洲人权法要求,苏格兰最高法院将迈格拉希的最低刑期(即可接受假释前的最少服刑年期)定为27年,由1999年的羁押开始计算。苏格兰检察总长哥连·博伊德(Colin Boyd)在接触美国遇难者家属后提出上诉,称这刑期是“太宽大了”。   2004年2月24日,利比亚总理加尼姆(Shokri Ghanem)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的访问中说,他的国家所提供的赔偿只是“和平的代价”,及用来保证联合国会解除制裁。当被问及利比亚是否不认错,他说“我同意”(I agree with that.)。他还说没有证据显示,他的国家跟1984年4月利比亚驻伦敦大使馆外警员Yvonne Fletcher被枪击的事件有关。   他的言论在华盛顿及伦敦即时的巨大压力下,被卡塔尔菲收回。   2009年8月20日,英国苏格兰司法部门宣布,释放因制造洛克比空难惨案而正在英国服刑的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理由是他已被确认患有晚期前列腺癌,离生命终止最多只有3个月的时间。  据美国媒体报道,迈格拉希在机场受到几千名青少年的欢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陪伴他离开飞机。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发表谈话,批评英国苏格兰司法部门提前释放迈格拉希是一个“错误”,并且要求利比亚政府对获释后的迈格拉希实施软禁。

   10、迈格拉希被提前释放的深层原因

    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许多英国人怀疑,洛克比空难制造者迈格拉希在上周被释放是与英国在利比亚石油利益有关。  根据这项民意调查,有45%的英国受访者认为,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的释放主要是由于英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而不是迈格拉希患有癌症晚期疾病,但也有24%的英国受访者不同意这种解释。  对于释放迈格拉希回利比亚的决定,有61%的受访者反对,27%的受访者赞同;而对英国在这一问题上决策的评价,有56%的受访者认为英国首相布朗对此事处理得很糟糕,23%的受访者支持布朗。同时,大多数的英国受访者表示,苏格兰政府和其司法大臣在解决该问题方面也非常不当。  而苏格兰政府坚持认为释放迈格拉希的决定仅是基于同情,这遭到了外界的强烈批评。外界认为,释放迈格拉希是英国为了稳固与利比亚的贸易和石油利益而与利比亚所做的交易。

   11、猜测及阴谋论

      

相信迈格拉希为无辜的人建立了好些阴谋论。一些人相信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阿布·尼达尔(Abu Nidal)才要为袭击负责。但他在过去20年一直以利比亚为基地,他的参与不一定会免除卡塔尔菲的嫌疑。  其他人相信袭击责任在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 - General Command,简称PFLP-GC),一个由阿荷曼·基利尔(Ahmed Jibril)领导、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抵抗派组织。该组织在1988年10月、袭击前两个月期间,活跃于法兰克福地区,而且他们将土制炸弹藏在家庭电子用具内,包括至少两部东芝收音录音机。不过他们所制的炸弹使用气压计触发器,在飞机达到其巡航高度时就会引爆。换言之,如果PA103上的炸弹用上气压计触发器,它在马耳他航空的班机上就已爆炸。  PFLP-GC在德国的活动为西方情报机构所知,原因是他们其中一个炸弹制作人马尔旺·克里萨特(Marwan Khreesat)是一名约旦双重间谍,向约旦情报机构汇报组织的一切资料。约旦人将资料交给监视该组织的德国警方及情报官员。  另 一个阴谋论说,中央情报局跟利用PA103运送海洛英的叙利亚毒贩合作。中央情报局被指保护那些装有毒品的手提包、保证它们不会被搜查,以换取阿拉伯组织在叙利亚的情报;但有一天,恐怖分子将毒品换成炸弹。  这个阴谋论的另一个版本是,中央情报局明知恐怖分子掉了包,但仍让事件发生,因为中央情报局对毒品手提包的保护是非常规的行动,而PA103上的美国情报官员发现了此事,正要回华盛顿告诉他们的上司。  这阴谋论大多建立在那些指洛克比四周田野发现有海洛英的谣言上。但是,既然毒品已被换成炸弹,那么毒品就不会去到洛克比了。所以在坠机地点附近发现毒品不能作为阴谋论的论据。这阴谋论的第一个版本由纽约私人调查公司Interfor Inc.的老板阿维夫(Juval Aviv)提出。他声称自己是前以色列情报局官员,领导一队叫“上帝之手”的杀手小队、刺杀了数名要为1972年奥运选手村袭击事件负责的巴勒斯坦人。阿维夫在炸弹袭击后被泛美航空聘请为顾问,向泛美航空提交一份所谓Interfor报告,指责中央情报局保护毒品路线。死难者家属向泛美索取赔偿时,泛美以此作辩护,因为如果是美国政府让炸弹越过泛美保安的话,那就不是航空公司的责任。但纽约一个法庭拒绝Interfor报告的结论,泛美要为事件负责。  后来又有列斯特·柯曼(Lester Coleman)支持这个阴谋论。他自称由前自由新闻记者变为前药物执行管理局/国防情报局在塞浦路斯的线人,声称在药物执行管理局的办公室见过PA103其中一名乘客。柯曼后来将他的故事写成书,叫《八爪鱼的痕迹》(Trail of the Octopus)。他没有提出任何证据支持他的说法。

   12、罹难人数

  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       

洛克比空难炸弹袭击一共夺去了270条人命。机上25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其中189人为美国人。其馀11人在洛克比地面被波及丧生。注满燃油的机翼撞上地面爆炸、在舍伍德新月广场(Sherwood Crescent)造成一个巨坑,而上面原本有几间房屋;另外有21间房屋因损毁严重而须拆卸。调查人员找寻左机翼,最后发现它已经在火球中消失。住在那些被气化了的房子里的人,只在巨坑深处留下数以千计家族照、圣诞卡与陶器的小碎片。飞机残骸遍布在一条142公里长的走廊地带上,面积达2,188平方公里。  驾驶舱在苏格兰村庄Tundergarth中一间小教堂旁边的田野着陆,里面发现机师、高级副机师及一名机舱服务员。一个苏格兰公共调查法庭后来得知,那名机舱服务员被一名农夫的妻子发现时仍然生存,但她在召唤到救援前死亡。  检查验尸证据的法医威廉·G·埃克特医生(Dr. William G. Eckert)向苏格兰警方表示,他相信机师及其他243名乘客在炸弹爆炸后、及可能在撞击时仍然生存。乘客当中无人有在爆炸中受伤的迹象。虽然遇难者可能已在30,000英尺高空上因缺氧而失去知觉,鉴证人员相信他们可能在落到氧含较高的高度时重获知觉。      

苏格兰公共调查法庭在审理空难时得知,一位母亲被发现抱着她的婴儿、两个朋友握着对方的手、以及部分乘客紧握着十字架。埃克特医生告诉苏格兰警方,机师拇指上的明显痕迹间接显示,他在飞机坠落时仍紧握操纵杆及可能在着陆时仍然生存。有10名乘客永远无法确认。他们其中8人被分配到机翼上的经济客位,相信他们在机翼着地、爆炸前附在机翼结构上。  在头等及商务客位的乘客中,最少有一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可·甘农(Matthew Gannon),一人是临时调任美国国防情报局的陆军官员查理斯·麦基少校(Major Charles McKee),以及两名分配给他们其中一人的保镳。麦基少校当时正从贝鲁特回国,相信他在当地参与找寻被恐怖组织真主党胁持的美国人质的行动。

    13、调查突破

  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发生爆炸,机上259人无一生还,史称洛克比空难。  英国鉴证专家确认在洛克比发现的蓝色Babygro(婴儿连身套装品牌)碎片含有炸药,显示它被装在放了炸弹的手提箱内。部分蓝色Babygro的标签残存下来。苏格兰探员根据标签追溯至一批送住马耳他斯利玛(Sliema)一家服装店“玛丽屋”(Mary's House)的Babygro。       

1989年8月,苏格兰探员飞往斯利玛会见服装店的老板东尼·高斯(Tony Gauci)。高斯忆述,在炸弹袭击前两星期,他向一名貌似利比亚人、操利比亚口音的男子卖出那套Babygro。  高斯清楚记得那宗买卖,因为那名顾客看来不大在乎他在买什么。他买了一件高斯老早就想甩掉的旧粗呢外套,还有其他不同款式、大小的物品。高斯还记得,在那顾客临离开服装店时,外面开始下起雨来。他开玩笑地问他那位利比亚顾客要不要还买把雨伞。结果他买了。  直觉驱使下,探员向高斯买了把雨伞,跟那名利比亚顾客所买的一模一样。他们将雨伞带回洛克比、与坠机地点找到的一打打雨伞作比较。结果他们找到一把雨伞,跟高斯卖给他们那把一模一样。那怀疑雨伞被火速送到英格兰的政府鉴证实验室RARDE作检验。雨伞的纤维上含有那蓝色Babygro的痕迹,显示它们都曾经在那放有炸弹的手提箱内。  东尼·高斯似乎将衣物卖了给那洛克比炸弹袭击者,或者是一个亲近他的人。对苏格兰当局来说,那是第一个突破。现在他们有了目击者。

    14、幕后真凶

  洛克比空难   1989年1月中旬,西方有些报纸报道说,泛美103次航班的失事,很可能是以色列的“摩萨德”制造的一起惨案。叙利亚国防部长塔拉斯将军在1月21日接受科威特《火炬报》记者访问时支持这一说法称:“以色列‘摩萨德’的一名特工将一个藏有炸药的袋子交给一位美军,让他带上飞机,并给他30万美元作为报酬。这位特工说,袋子里是价值50万美元的钻石,需要偷运入美国。”据一些人士分析,以色列炸毁泛美103班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嫁祸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破坏美国和巴解的对话,离间美国和巴解的关系。然而以色列却断然否认此事,并指责叙利亚国防部长的指控是荒谬的。不仅如此,以色列的“摩萨德”反而通过一些渠道散布消息说,在以伊拉克为活动基地的一个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中,有一位出身工程师的领导人。多年来此人一直在研制精巧的起爆器和塑料炸药。言下之意是说泛美103班机的爆炸失事与这个组织有关。有关塑料爆炸物的来源问题,线索纷繁复杂,互相矛盾,所以根本搞不清楚。  1989年12月29日,美国悬赏50万美元,捉拿造成洛克比镇空难的凶手。据说美、英、联邦德国的情报机关和保安机关使用了包括卫星在内的多项高技术,对恐怖分子及他们的组织经济活动的场所用微波进行了千万次窃听,然后进行计算机的分析处理。  1991年11月14日美英两国宣布了洛克比空难的调查结果:空难是由两名利比亚人制造的。他们是前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主任拉明·哈利法·弗希迈和利比亚特工阿卜杜勒·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他们将藏有炸弹的行李从马耳他送上103次航班,准备于爱尔兰海上空爆炸。这样,爆炸产生的碎片将沉入汹涌的爱尔兰海。美英两国政府要求利比亚政府把这两名利比亚人交给美英审讯。次日,法国总统密特朗也公布了1989年法国航空公司772次航班爆炸事件的调查报告。密特朗宣布,有4名利比亚人涉嫌此案,并向利比亚提出了引渡要求。11月27日,美、英、法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在三国调查飞机爆炸事件时与三国司法部门合作。但是卡扎菲对西方三大国的指控并不在乎。他的理由很简单:利比亚政府与洛克比空难没有关系。  美国把此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92年,安理会以利比亚拒不交出洛克比空难事件两名嫌疑犯为由,对利比亚实行全面制裁。1998年,美英和利比亚都同意把荷兰作为“中立的第三国”,在荷兰海牙设立法庭审讯洛克比空难的两名利比亚籍嫌疑犯。阿拉伯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这两名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并要求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1999年4月5日,两名利比亚籍嫌疑犯被押至荷兰,联合国宣布从即日起停止对利比亚的制裁。  PA103的袭击有两个明显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美国在1985年轰炸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令卡达菲夫妇收养的一名小女孩丧生。第二个动机是1988年7月3日美国巡洋舰温森斯号(USS Vincennes)在波斯湾击落伊朗航空655号班机;战舰误将客机当作来袭战机,美国事后亦拒绝道歉。无法得知到底哪件事导致炸弹袭击。可能两者皆是,由利比亚及伊朗雇用的人员合作、又或者在德国人包围PFLP-GC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成员时,一个组织将工作交予另一组织。  一些曾参与调查的中央情报局人员对记者说,他们相信PFLP-GC在伊朗的吩咐下策划袭击;因为PFLP-GC成员一旦被德国人拘捕即无法完成任务,他们在1988年10月后把袭击计划转移给利比亚情报机构。其他调查人员相信无论谁资助炸弹袭击,他也安排了两个同时进行、性质相同的任务,以肯定最少其中一个会成功。  很多留意洛克比空难事件发展的人发觉美国只是在萨达姆·侯赛因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后才转而指责利比亚。美国需要敍利亚支持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所以理论上,美国不想指责一个以敍利亚为基地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由于这个缘故,卡达菲被指当了替罪羊。  这个理论幼稚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虽然美国是在1990年8月后才首次为炸弹袭击而公开指责利比亚,知情者知道早在1989年10月调查焦点已在利比亚。第二,即使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巴勒斯坦反抗派恐怖组织要为袭击负责,那不一定会损害到敍利亚。PFLP-GC与其他巴勒斯坦反抗派组织只不过将总部及新闻发报处设在那儿。没有证据或暗示指敍利亚政府会为回应美国对利比亚或伊朗的攻击而赞成对美国发动攻击。

    15、法庭审讯

  在洛克比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反对对利制裁,但多数都执行了安理会对利制裁的决议。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前保安主管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Abdelbaset Ali Mohmed Al Megrahi)和他的助手阿明·哈里法·费希迈(Al Amin Khalifa Fhimah)于1991年为是次袭击而被控。费希迈于1988年12月21日在马耳他的机场工作,而那时迈格拉希探望他,并涉嫌使用假护照进入该国。  1998年,当数个阿拉伯非洲国家开始无视联合国因空难而对利比亚实施的经济制裁,利比亚政府作出让步,同意在中立国进行审讯;经卡达菲同意,在1999年4月5日将嫌犯移交苏格兰。  中立地点位于荷兰,在前美国空军基地宰斯特营(Camp Zeist)成立苏格兰法庭。根据英荷两国签订的协议,审讯期间苏格兰拥有该处地方的主权,在苏格兰法律下管治。在各方同意下,1998年8月,联合国制裁暂停(但非解除)。法庭设有一间审判室、一间监狱和为传媒、死难者家属而设的办公室。审讯其间,基地由苏格兰警察和狱警把守。  审讯在2000年5月3日开始,共有三位法官:萨瑟兰(Sutherland)、麦克林(McLean)和高斯菲尔(Coulsfield)爵士,没有陪审团——这是利比亚方面的条件。  法庭于2001年1月31日达成裁决。迈格拉希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建议最少服刑20年。法庭没有解释为何在炸弹袭击当日迈格拉希身在马耳他、或他何以使用假名往来不同地方,但他没有采取自辩,故很多人认为他的利益受损。  费希迈被判罪名不成立,并在翌日回到利比亚的家。2002年3月14日迈格拉希的上诉被驳回。他被移送到位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巴连尼监狱(Barlinnie Prison)。那里他住在一个特别兴建的公寓式囚室,内有数个房间,狱方供他阿拉伯食品。他说自己是误判受害者,他的支持者视他为第271个洛克比受害人。宰斯特营已回归荷兰政府。

    16、利比亚、伊朗还是巴勒斯坦

  PA103的袭击有两个明显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美国在1985年轰炸的黎波里(Tripoli)和班加西(Benghazi),令卡塔尔菲夫妇收养的一名小女孩丧生。第二个动机是1988年7月3日美国巡洋舰温森斯号(USS Vincennes)在波斯湾击落伊朗航空655班机;战舰误将客机当作来袭战机。  我们可能无法得知到底哪件事导致炸弹袭击。可能两者皆是,由利比亚及伊朗雇用的人员合作、又或者在德国人包围PFLP-GC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成员时,一个组织将工作交予另一组织。  一些曾参与调查的中央情报局人员对记者说,他们相信PFLP-GC在伊朗的吩咐下策划袭击;因为PFLP-GC成员一旦被德国人拘捕即无法完成任务,他们在1988年10月后把袭击计划转移给利比亚情报机构。其他调查人员相信无论谁资助炸弹袭击,他也安排了两个同时进行、性质相同的任务,以肯定最少其中一个会成功。  很多留意洛克比空难事件发展的人发觉美国只是在萨达姆·侯赛因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后才转而指责利比亚。美国需要叙利亚支持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所以理论上,美国不想指责一个以叙利亚为基地的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由于这个缘故,卡塔尔菲被指当了替罪羊。  这个理论幼稚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虽然美国是在1990年8月后才首次为炸弹袭击而公开指责利比亚,知情者知道早在1989年10月调查焦点已在利比亚。第二,即使以大马士革为基地的巴勒斯坦反抗派恐怖组织要为袭击负责,那不一定会损害到叙利亚。PFLP-GC与其他巴勒斯坦反抗派组织只不过将总部及新闻发报处设在那儿。没有证据或暗示指叙利亚政府会为回应美国对利比亚或伊朗的攻击而赞成对美国发动攻击。

     17、纪念碑

  1995年11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死难者设置纪念碑。洛克比外的德莱法斯戴尔公墓(Dryfesdale Cemetery)及在袭击中失去35名学生的纽约州雪城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纪念碑。

     18、相关电视节目

  2010年4月7日北京电视台《档案》播出《跨世天劫 洛克比炸机惊魂》

     19、拟放凶手

  洛克比空难凶手提前获释   英国政府早在两年前就已决定,释放洛克比空难凶手迈格拉希,以照顾英国石油利益。英国司法部长斯特劳当时写信给苏格兰司法部长麦卡斯基尔,通知他英国政府决定把迈格拉希列入转移囚犯协议。斯特劳原本反对把迈格拉希列入有关协议,随着利比亚政府和英国石油公司(BP)就一个大规模开采石油的交易的谈判陷入僵局,斯特劳改变立场。迈格拉希最终没有在转移囚犯协议下获释,但麦卡斯基尔现在却基于人道立场,在2009年8月提前释放患末期前列腺癌的迈格拉希。英国政府坚称释放迈格拉希跟石油利益无关,不过,随着斯特劳写给麦卡斯基尔的信件曝光,他提前获释的真正原因再次令人起疑。斯特劳在2007年7月26日的信中,表示他同意不把迈格拉希列入囚犯转移协议。不过,利比亚跟英国石油公司谈判时,坚持要把迈格拉希列入有关协议,斯特劳在2007年12月19日的另一封信中,改变立场。           20、270条人命,当中大部分是美国人    
     
英国石油公司否认它与利比亚政府的开采石油交易涉及政治因素。斯特劳也驳斥有关报道,他说利比亚人清楚知道,判刑当局——苏格兰有权力否决任何人的申请,包括迈格拉希。他也强调迈格拉希并非在囚犯转移协议下获释,而是苏格兰当局以人道立场释放迈格拉希。57岁的迈格拉希是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被炸毁事件中,唯一被定罪的嫌犯。该空难夺走270条人命,当中大部分是美国人。

 

      十八、女儿下嫁
       阿伊莎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唯一的女儿,她深得父亲宠爱,性格也酷似卡扎菲。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的阿伊莎是利比亚甚至邻国许多男青年暗恋的对象,但现在,这些人可以“安心”了,因为这位“第一女儿”已经名花有主,如今,正在享受甜蜜的新婚。

  年近30岁的阿伊莎,相貌酷似一位德国超级名模,活泼,充满现代气息。2000年,她作为卡扎菲的特使前往伊拉克,与萨达姆进行秘密会谈。谈及这次访问,阿伊莎不无得意:“我觉得这次出访就像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那么简单。”

  敢想敢干的阿伊莎让地中海国家的青年痴迷。但他们大都只能“望美女兴叹”,因为她是卡扎菲的女儿,难以接近。伦敦一家名为《杂志》的阿拉伯文期刊就因刊出一篇《我爱你,阿伊莎》的文章而惹上了大麻烦,尽管这篇文章是约旦籍记者写的,但结果先是杂志执行主编被炒,几天后杂志总编也下了岗。

  所以,当听说“阿伊莎结婚”的消息时,许多利比亚人很惊讶。他们纷纷打电话到阿伊莎任主席的慈善组织,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不能谈论这个问题,这是上级的命令”。原来,卡扎菲有令:女儿结婚纯属家庭私事,媒体不得公开报道。

  那么,新郎是谁?这俨然是一个国家机密。记者们多方打探方知,新郎名叫哈米得-卡扎菲-卡哈西,是利比亚特种部队一名年轻的军官,上校军衔。据说哈米得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其父与卡扎菲关系密切。

  婚礼是今年4月15日在卡扎菲的家中举行的,持续了7天时间。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总统夫人、王后和王妃也都专程前往道喜,其中有埃及总统的夫人、卡塔尔埃米尔的夫人、摩洛哥王后等,卡扎菲则亲自迎接。美国著名歌手莱昂内尔·里奇在参加完纪念美国轰炸利比亚20周年音乐会后,特意留了一晚,为婚礼演唱助兴。

记者虽没能参加阿伊莎的婚礼,但有幸在她大婚的前一天晚上,目睹了这位准新娘的丰姿。

  4月14日深夜,在曾遭美国战机空袭的卡扎菲的住宅前,纪念美国轰炸利比亚20周年的音乐会正在进行。当记者专心在舞台前拍照时,阿伊莎走上了舞台。她一改往日色彩鲜艳的着装,头裹白色纱巾、身穿象征和平的白色衣衫。阿伊莎作为卡扎菲的代表致辞:“今天,我站在20年前被炸的家门前,心情非常沉重。那一天凌晨,我是被导弹、炮弹的爆炸声和兄弟们的呼喊声惊醒的。我仍然清楚地记得父亲面对轰炸高喊‘真主伟大’。正是那次轰炸毁灭了家中的一切,包括我的玩具和我童年的梦……”

  这次纪念活动被认为是卡扎菲向美国伸出橄榄枝的最大动作之一。第二天就要入洞房的阿伊莎此时还在为外交大事而奔波,由此可见她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卡扎菲唯一的亲生女儿,阿伊莎自幼深得父亲宠爱。带女儿看一场球赛,曾是卡扎菲繁忙公务之余最大的享受。阿伊莎长大后,卡扎菲更加重视对女儿的培养和教育。

  近年来,鉴于卡扎菲对阿伊莎宠爱有加,有人猜测,将来她掌管利比亚也不是没有可能。阿拉伯世界也多有传言,卡扎菲有意让女儿继承权力,没准哪一天,他会让阿伊莎以“革命领导人”的身份,面对利比亚民众发表就职演说呢!

  若事实真如外界猜测的那样,依卡扎菲的行事风格,他将会更加严密地呵护女儿,阿伊莎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将因此继续成为不解之谜。

    十九、非盟冲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10年7月26日报道,近日在非洲维多利亚湖附近举行的非盟峰会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总统卫队与峰会主办国乌干达的安全人员两度发生冲突。

  峰会第一天,利比亚总统卫队即与乌干达安全人员发生了拳脚冲突。根据CNN记者萨曼森纳塔尔的描述,当时正要举行峰会开幕式。按照规定,只有国家首脑被允许进入会场。利比亚总统卫队试图护送卡扎菲通过入口,遂与乌干达安全人员发生争论,随后升级为肢体冲突,但是双方没有动枪。

  峰会第二天,类似的场景再次发生,只不过这次是总统卫队试图护送卡扎菲及其安全团队进入主会场。当时其他国家首脑已经进入另外一个房间。当乌干达安全人员要接手护送卡扎菲进入时,与总统卫队发生了冲突。

  乌干达总统旅发言人艾基森魏思加(音译)表示:“两次冲突都是因利比亚方面缺乏尊重导致的。”记者纳塔尔透露,卡扎菲非常生气,甚至掌掴了他的卫队成员。

  目前利比亚方面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二十、子女众相

       2009年7月,一场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小儿子穆塔西姆在瑞士被拘捕而引发的外交风波,使其一家人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卡扎菲子女们不同的性情习惯,一时间成了媒体议论的热点话题。

      那么,这个特殊家庭的第二代,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1.老大:鲜为人知的电信“老板”

  卡扎菲的大儿子名叫穆罕默德,是卡扎菲家族最鲜为人知的一个人物。1969年9月,卡扎菲即将与发妻法蒂赫离婚。可就在这时,他们的长子穆罕默德出生了。或许是因为一出生父母就离异,穆罕默德打小就谨言慎行,不事张扬。直到现在,他说起话来依旧细声细气,连身边的秘书都得将耳朵凑到他嘴边,才能准确无误地听清他的每一句话。

在利比亚读完中学后,穆罕默德被卡扎菲送到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工程学,这为他日后回国发展奠定了学术和专业基础。

低调、内敛的穆罕默德,其实是利比亚电信业的“掌门人”——利比亚邮电总公司主席,在利比亚电信领域是个说一不二的关键人物。一提起穆罕默德,中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不知道,因为与他们合作的利方“头号大老板”,就是穆罕默德。

有中东媒体评论说,不张扬的穆罕默德,为卡扎菲撑起了电信业的一片天。利比亚本来是个电信业不发达的国家,穆罕默德掌管这一行业后,重拳出击,使落后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早在2006年9月,中国的中兴公司就为利比亚设计并安装、调试了先进的3G网络,当年便投入商用,成为北非地区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3G网络,规模在非洲无出其右者。

穆罕默德不仅胆识过人,气量也很大。据报道,有一次,一家电信公司为了在竞争中打败对手,竟然买通一个清洁工,在穆罕默德的办公室里装了窃听装置,以此了解他究竟青睐哪家公司。窃听器被发现后,大家都以为穆罕默德会大发雷霆,可他却很宽厚地笑着说:“这也是商业竞争嘛!”在利比亚,私装设施窃听政府官员的人,轻则施以天价罚款,重则锒铛入狱。谁也没想到,穆罕默德对此竟一笑置之。

这样一个人,自然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也许最能自得其乐。

    2.老二:“欧洲人”被疑要接班

    卡扎菲二儿子赛义夫的名气,则比哥哥穆罕默德要大得多。1972年出生的赛义夫,是卡扎菲和第二任妻子所生,也是卡扎菲最疼爱的孩子。1995年,他在利比亚法塔赫大学取得建筑与工程学学位后,又赴瑞士、奥地利、英国等国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和行政管理等专业,最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到博士学位。

赛义夫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和法语,拥有与西方人相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而被称为“欧洲人”。他喜欢穿意大利名牌时装和高级牛仔裤,这一点与大袍不离身、住帐篷喝驼奶的卡扎菲大相径庭。但这也使他充分了解西方人的原则,可以游刃有余地同他们打交道。

      赛义夫常在父亲面前畅所欲言,他的不少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卡扎菲。最近几年,卡扎菲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核技术研发等,就与赛义夫的劝说密切相关。以前,卡扎菲总是扛着反美大旗,声称“我们有能力摧毁美国,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对此,赛义夫曾半开玩笑地问父亲:“打掉美国人的鼻子又如何呢?”他劝说父亲,与美国缓和关系,既可摆脱国际制裁和孤立处境,又可躲开美要改造中东的咄咄气势,有助于重塑利比亚在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地位。

名义上,赛义夫无官无职,仅是“卡扎菲慈善基金会主席”,负责利比亚与外界的人道主义事务联系。但由于基金会的性质,赛义夫被人称为利比亚的“人权大使”,他的言论也被认为是对卡扎菲政策的最好诠释。有时,卡扎菲不便说的话,就会通过赛义夫的口讲出来。在多次演讲中,赛义夫要“建立非洲统一军队”、“成立非洲联合国”的呼吁,其实就是卡扎菲的想法。

有媒体盛传,卡扎菲有心栽培赛义夫,就连负责对外交往与联络、与西方国家的谈判等国家要务,都统统交给赛义夫打理,为将来移交大权做铺垫。

赛义夫如今年满36岁,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但至今未婚。这引起了许多媒体的无数猜想。不久前,有报道称,美国国务卿赖斯正在与赛义夫谈情说爱,两人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赖斯打算在卸任之后嫁给赛义夫。但也有人认为,此传言纯属无稽之谈——赖斯今年已54岁,比赛义夫年长将近20岁,赛义夫会娶这样一个“老姐姐”吗?!

         阿拉伯媒体称:赖斯正与卡扎菲次子热恋



      2 008年7月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阿拉伯媒体称,此前纷纷报道的有关“赖斯正和一位阿拉伯领导人的儿子热恋”的传闻中,男主角正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次子赛义夫·伊斯拉姆!

       有关赖斯恋爱的消息最早由土耳其《晨报》报道,该报7日一则题为“康迪(赖斯的昵称)有阿拉伯恋人”的短消息称,赖斯“正在同一位阿拉伯领导人的儿子热恋,两个人经常在远离人们视线的欧洲和美国约会。”《土耳其晨报》是土耳其发行量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消息一出,很多西方报纸和网站纷纷用同样的标题报道了这一“传闻”。而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语的AVESTA网站就这一消息发表评论说,赖斯的恋人“可能是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拉姆·卡扎菲。”

卡扎菲长子赛义夫今年36岁(赖斯现年53岁)。据此前媒体报道,一直单身的赛义夫“仪表堂堂,身材挺拔,有绅士风度,利比亚人都习惯叫他‘欧洲人’”。有媒体称,卡扎菲对赛义夫寄予厚望,因此赛义夫的言论常被认为是利比亚内外政策的“风向标”。

不过,据报道,赛义夫曾公开表示过不会和黑人结婚。据说,卡扎菲为了表明对非洲国家的重视,曾下令任何和非洲黑人结婚的利比亚人都将获得政府5000美元的津贴。但赛义夫说,这笔奖金的确诱人,不过他不会和黑人结婚,这是他的个人喜好问题。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美国白宫和国务院都没有就赖斯此次绯闻作出回应。

      3.老三:政治给足球让位

      卡扎菲的三儿子萨阿迪,仅比哥哥赛义夫小一岁。与赛义夫痴迷政治不同的是,萨阿迪是个彻头彻尾的“足球痴”。

      从孩提时代起,萨阿迪就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见了足球就忘记了一切。他自认为有过人的“足球天赋”,说自己擅长踢左前锋和中锋的位置。后来,萨阿迪被选送进国家队,成了利比亚的国脚。随后,他又“空降”意大利,先后效力于佩鲁贾等多支甲级球队。当然,萨阿迪出名并不是因为球技有多么超群,而是因为他是卡扎菲的儿子。西方一些国家的教练曾说,萨阿迪的水平被他自己夸大了,他的球技充其量也就是“业余水平”。这当然是一家之言,在利比亚人眼中,萨阿迪仍是“好样的”。

如今,萨阿迪依然担任着利比亚足球协会主席的职务,仍是“阿勒利足球俱乐部”的名誉主席。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跑到绿荫场上踢上几脚。萨阿迪还有一个隐秘身份——阿拉伯利比亚国外投资公司的幕后老板,他把所赚的钱都用来购买欧洲一些足球俱乐部的股份,用足球架起了一道利比亚与西方国家沟通的桥梁。

 
     二十一、狂风暴雨













 

       在小布什总统的第二个任期里,卡扎菲完成了从大恐怖分子到反恐战争伙伴的转身。2006年,美国将利比亚移出了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2008和2009年,利比亚还当选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然而卡扎菲却在2009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极富煽动性的演讲,谴责安全理事会是恐怖理事会。上面的照片摄于2009年4月21日,克林顿国务卿和卡扎菲的儿子、利比亚国家安全顾问穆塔西姆·卡扎菲合影。


        动乱来临:卡扎菲与西方国家的新近关系并不能使他置身与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动乱之外。在这张2000年10月的照片上,卡扎菲站在独裁者中间,其中的三个人的政权不是摇摇欲坠就是已经倒台。从左到右:突尼西亚总统本·阿里,也门总统阿卜杜拉·萨利赫
     二十二、《绿皮宝书》

卡扎菲(资料图)  

      2009年9月3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为防备以色列和美国入侵,路标和交通指示牌被白油漆涂抹得看不出所以然。唯有每逢路口,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画像鲜亮清晰。

斋月的的黎波里闷热无比,几十万利比亚人聚集在绿色广场,为卡扎菲执政40周年举行庆典,称颂这位“人民的兄长、革命的导师”。

这些天,利比亚国家电视台重复不断地播放着卡扎菲的纪录片。卡扎菲一袭灰白色军装,缀着金色辫穗,镶着金色肩章,挂满金质奖章,腰间围着一条金腰带,全身上下金光闪闪。他的目光透过黑色墨镜检阅观礼台前的士兵。

观礼台上,挂着一幅裱有卡扎菲画像的巨大标语:利比亚是天堂,我们将以血肉和心灵永护我们的领袖。

卡扎菲没想到,17个月后,还是绿色广场,还是他的人民,却变了一种面相。没有了颂扬的标语,他的画像也被砖瓦磕上了“麻子”。利比亚人高喊着,让“兄长”和“导师”离开。

     1、戏剧性的登台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

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惟一的男孩。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出了帐篷就是沙漠戈壁,离开沙漠便是帐篷。

按照贝都因人的传统,父母和邻居经常给卡扎菲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贝都因人的历史,英雄人物,对外族入侵的抗争。意大利取代土耳其对利比亚的殖民,以及因此出现的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的故事,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在中学里,卡扎菲收听到了埃及电台“开罗之音”的广播,埃及第二任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和其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让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在发动革命问题上,卡扎菲学到的第一课也正是纳赛尔关于“自由军官组织”的论述。

 

     17岁,卡扎菲便将推翻与英国合谋的利比亚执政者定为人生目标。他雄辩滔滔的鼓动和指点江山的气魄,使其很快成为学生领袖。他秘密组织学生团体,企图暗杀利比亚国王,并组织支持埃及和纳赛尔总统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

1961年10月,因组织反对解散埃及与叙利亚联盟的示威游行,卡扎菲被开除学籍。之后,他精心筹建地下组织并对组织成员提出要求:努力学习,按时祈祷,不许饮酒,不准打牌,不玩女性。这也成为后来《绿皮书》中的几项重要原则。

在纳赛尔《革命哲学》的影响下,卡扎菲认识到“武力”的神奇,“殷切盼望着向敌人开火”。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在军队中建立以他为首的、由12人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央委员会以及下属的“人民委员会”,着手策划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的统治。

1965年,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次年,他到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上尉军官。

服役期间,他亲自设计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卡扎菲出现在美国中情局的视野中--他想推翻英国扶持的政府正合美国人胃口。在卡扎菲当时看来,中情局的到来将成为他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还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

卡扎菲决定提前行动。

但那是一场有了物资和情报支援还进行得稀里糊涂的革命。

在开始行动之后,卡扎菲命令手下乘飞机前往首都组织塔尔霍纳军营的接管工作。可当此人到达班加西机场时才发现,机票售罄。抵达后,他坐计程车赶赴军营,却把武器落在了车上。

在班加西,卡扎菲亲自带头行动。他坐在荷载武器的车里,一马当先地率领手下前去占领电台。半路他发现,在前往班加西电台的路上竟然只有自己一人,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浩浩荡荡地跟丢了。“革命”的车辆绕城一周,竟然没找到要占领的电台,无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

与此同时,在的黎波里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伙伴们,到行动伊始才发现起事的弹药不够:600个人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分配。幸好一路折腾下去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老国王正在土耳其,而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则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6时30分,卡扎菲通过班加西电台播报了第一号通报。这是新政权的最初消息,广播是匿名的(出于安全考虑,政变一周后,卡扎菲才亮明身份)。仓促准备的公报不乏机智:“利比亚人民,为了履行你们的意志,实现你们衷心的愿望,响应你们不断提出的变革要求和你们为达到此目的而奋斗的渴望,你们的军队已经采取了推翻这个反动和腐败政权的行动……”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后来被形容为“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2、无处不在的卡扎菲

    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美国原本以为培养了一个自己的小兄弟,而且是有着大量石油的小兄弟。但卡扎菲上台的第二年,就宣布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六千多名美国军事人员。

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个直接监视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军事动向的前哨阵地。

1972年,卡扎菲又宣布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公开宣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在“触犯”美国的同时,卡扎菲积极向苏联靠拢。美国政府对卡扎菲这一系列做法极为恼火,里根上台后,决定“捏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卡扎菲的鼻子”。

1981年8月18日,美国第6舰队在距利比亚海岸不远的海域进行军演,直接引发了一场短时间的空战交火。

之后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7航班事件”,以及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让中央情报局认定卡扎菲是主谋。

卡扎菲的画像到处可见,他说自己讨厌个人崇拜,但“他们坚持这样做,我有什么办法”。面带微笑的画像仍然出现在政府的印花上,在学校里注视着孩子们的脸和书包,在茶杯底部盯着饮茶者的脸……

然而没有几个利比亚人亲眼见过他。经过几次未遂的暗杀和几次破产的政变后,卡扎菲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了。动辄两队武装护送车向相反方向开出,两架飞机一齐起飞。他乘坐的飞机在其登机前两个小时还不知道是否会起飞。

让其他国家领导人气愤的是,直到卡扎菲的飞机来到自己的领空,驾驶员才请求着陆,只说:“飞机上有一位要人。”

中情局针对卡扎菲的7次暗杀都未能成功。

1986年4月15日凌晨2点,多架美国战机飞临的黎波里,扔下500磅的激光制导炸弹和2000磅重型炸弹,41人在空袭中丧生,包括卡扎菲15个月大的养女汉娜,而他本人则安然无恙。从此,钢筋水泥的封闭空间使卡扎菲感到极为不安。当他在外时,他更愿意呆在随身携带的贝都因人大帐篷里,而非酒店。他的这种偏好让全世界的礼宾处都曾乱过阵脚。2007年,在巴黎,卡扎菲住了一周的帐篷。

在参加2009年联合国大会时,卡扎菲试着在纽约3块不同的空地上搭建帐篷,其中一块还是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名下的。虽然卡扎菲拿到了一纸租赁,但是贝德福德镇政府却以没有许可证为由,下令帐篷搭建工程立即停工。当地检察官表示,“搭建帐篷违反了多条贝德福德镇的法律法规,既然这块地属私人所有,就必须遵循我们的法律法规。在这件事情上,外交豁免权也无济于事。”

不得已,卡扎菲最后只能入住利比亚驻美使馆。

一份标题为“卡扎菲怪癖一览”的电报在联合国2009年大会之前发出,列明了这位铁腕人物的一些怪癖,例如害怕飞越水面、拒绝攀爬超过35级的台阶等。

或许正是行事古怪,才使得卡扎菲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

    3、不断变相的外交手段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

卡扎菲总在演讲措辞和个人装扮上用尽了心思。

但漂亮的词句并不受欢迎,阿拉法特将他称为“革命词句的骑士”,而阿拉法特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就是嘲弄卡扎菲的“革命词句”和“古怪装束”。甚至纳赛尔有时也发现,他这位年轻的门徒有点让人受不了,“喜欢争吵,像个小孩”。而俄国和美国外交官的评价更直接--“那是个疯子。”

2009年联合国大会,是卡扎菲在联合国的“处女秀”。那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绸缎套装,加上黑色贝雷帽以及非洲轮廓的胸针,让各国外交官们暂时忍受了他长达100分钟的演说。

卡扎菲当天演讲的内容,从气候变化到经济危机和联合国现状。他先是斥责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大屠杀制造者”,接着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还要求彻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甚至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怒斥安理会无能,变成了一个惩罚小国的“恐怖理事会”,并作势撕毁《联合国宪章》。

当演讲进行到第90分钟,卡扎菲猛列抨击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疯子”时,负责为他担任同声传译的口译人员崩溃了,他打断了卡扎菲的演讲,失态地大声说:“我已经完全无法忍受了!”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人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以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

“奥巴马当政期间,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之前却不尽如人意:在里根时代,我们已走到了战争的边缘。长期以来,利比亚都致力于反美。现在非洲人能够统治美国,我们将支持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是非洲的子民。”卡扎菲在接受访问时如是评价奥巴马。

2003年3月,布什出兵伊拉克,俘虏萨达姆,促使卡扎菲重新思考对美政策。他派儿子赛义夫到伦敦秘密会见英国军情六处的官员,向英美伸出橄榄枝。卡扎菲也最终决定承担对“洛克比空难”罹难者27亿美元的赔偿,并承诺放弃恐怖手段。

卡扎菲总是希望一边与国际社会修好,一边又让利比亚国民和中东、非洲的盟友们觉得他没有屈尊。他对赔偿的解释是:“让钱见鬼去吧,钱是什么东西?钱是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的,现在我们赔了钱,以前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04年2月,美国向利比亚派出外交人员,并于6月升级为代表处,随后利比亚也在华盛顿开设了代表处。卡扎菲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说,“没有永恒的敌对,也没有永恒的友谊。我们都犯了错误,最重要的事情是改正错误。”

但卡扎菲对与美国全面和解存在顾虑。200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来访,卡扎菲拒绝与其会面。

直到2007年12月,卡扎菲访欧期间,才第一次表示愿意访问美国并会晤布什总统。后来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利比亚,会见地点恰恰是1986年美国曾经空袭过的地方。在飞往的黎波里的飞机上,赖斯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访问利比亚。”

就在利比亚与国际社会关系升温时,卡扎菲又以利比亚最高级别的礼遇迎接洛克比空难的嫌犯迈格拉希回国。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搀扶着迈格拉希走下飞机的镜头让美国人相当不快。卡扎菲执政40周年庆典上,许多受邀的西方各国政要也因此拒绝参加庆典。

“卡扎菲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陈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这套首鼠两端的把戏早就不时兴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杜恩说。

     4、人手一本“绿宝书”

   卡扎菲警告,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思想,尤其是外来思想,让卡扎菲一直不安。1976年,他将利比亚两所大学里的学生看成当时的主要反对力量。是年4月23日,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发生大规模逮捕之后,“大赦国际”致电卡扎菲要求知道据称拘捕了800名学生的详细情况。

当国内大学中压制行动加强的时候,国外的利比亚学生开始进行抗议活动。对卡扎菲而言,学生们的不顺从只是表明了他的文化革命任重道远。在1976年剩下的时间里,他忙着根据《绿皮书》第一卷的思想建立人民大会和政治组织。

1973年5月,卡扎菲便提出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3本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

     在利比亚,这3本《绿皮书》就像当年中国的《毛泽东语录》一样,是利比亚人手一本的“绿宝书”。绿色在利比亚人心中象征着希望和生命,他们的国旗完全由绿色充填,国徽也以绿色为核心。卡扎菲更在《绿皮书》中提出“把沙漠变为绿洲”的奋斗理想,鼓励他的人民:“只有自力更生,利比亚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但“《绿皮书》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得以实施”,卡扎菲自己也承认:“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它能够在中国、印度或其他需要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成果。至于人口数量不多的小国就可以通过集权统治的方式治理。”

1978年9月,在一次对本国神职人员的讲话中,卡扎菲警告他的听众:如果继续反对他,他就会烧掉《绿皮书》,而用毛泽东的“红宝书”代替。

卡扎菲害怕社会中的两种人--军队和商人。他在军队中建立了革命委员会,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而他对《绿皮书》第二卷(1977年出版)中阐述的思想的贯彻则表明,他要彻底消灭商人阶级。

在1978年,卡扎菲当局禁止人们拥有一幢以上的住房,私营零售业后来被完全取消。1980年,他只给利比亚人10天的时间,让他们收集所有的第纳尔(注:当地货币名称)到银行兑换--在这个旨在确认富人的游戏中,卡扎菲准备让人们大吃一惊--所有100第纳尔的钞票都被没收。随后的一项法令规定,个人每月只能兑换1000第纳尔,其他的所有商业和金融活动只能使用支票。

逐渐地,卡扎菲开始意识到,他针对商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开展的运动,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人赶到国外,从而扩大了流亡国外的反对者行列。

但他一直坚持让自己的声音--《绿皮书》和“世界第三理论”--传到全世界。“这个世界现在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为夺取统治,聚敛财富,各处都在进行着斗争,其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这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民主,因为没有人民的介入。只有一些一小撮所谓的‘代表们’出来说话。而财富只集中在这一小撮人手上,绝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当中。既然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财富也当然是属于所有人的,任何人没有权利垄断它。那些陈旧的制度引发了沉重的危机,我们想要打破这些桎梏,建立一个新的时代,不再遭受腐朽制度的侵害。”

2月11日,埃及开罗,当确认穆巴拉克离开时,解放广场上有人唱:“我们不会离开解放广场,除非卡扎菲下台。”

不知的黎波里的卡扎菲听后是何感觉。
    二十三、权力之路



利比亚上校穆阿迈尔·卡扎菲奇迹般的崛起,这位原来的社会贱民改变了他的印象。本期图片专题就是介绍这位利比亚的传奇人物。

上图为目不识丁的贝都因牧人的独子——穆阿迈尔·卡扎菲,于1969年在伙同其他几位军官参与反对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独立领袖——国王伊德里斯一世的不流血政变后,篡权成为利比亚领导人。只有27岁的他被晋升为利比亚军队中最高的上校军衔,宣布自己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成为利比亚事实上的国家领袖


人中蛟龙

卡扎菲成为执政者根源于其信仰方面的泛阿拉伯主义:一个从波斯湾横亘到大西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理想图景。1960年代,主要由埃及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支持的泛阿拉伯主义激励了卡扎菲和一批来自于这个国家贫穷部落,喜欢他们领袖的利比亚军官。


阿拉伯人,联合起来!

执政的第一年,卡扎菲致力于打破用他的话来说是由殖民者分割各自独立的阿拉伯人的边界。他在由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埃及的萨达特,卡扎菲和利比亚总统阿萨德在签署结盟协议的仪式上联手(上图)。同盟后来被证明没有实际效用,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也最终恶化


柏林爆炸

1986年4月5日,一颗炸弹在柏林La Belle夜总会爆炸,那是一家以服务美国军人而闻名的迪斯科舞厅。虽然当时没有确切证据显示卡扎菲与之有关,但里根政府相信利比亚实施了因先前几年美军针对利比亚船只包括一个月前利比亚海军巡逻艇沉没在内一系列打击的报复行动,因此卡扎菲应该负责。夜总会爆炸杀死一名贫民和两名美国军人。2008年的协议留出了洛克比空难受害者赔偿基金的一部分(其后更多)被指定为俱乐部爆炸受害者的专用款项

报复

被柏林爆炸案中所谓的卡扎菲共谋所激怒,里根总统称其为“中东疯狗”,授权美国军机轰炸利比亚境内包括的黎波里卡扎菲住所(如上)在内的数个目标。美国的打击使卡扎菲领养的还在襁褓中的养女Hanna Gaddafi死亡。


洛克比空难

1988年12月,美国打击利比亚的两年后,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在灾难原因的调查中,调查者逐渐聚焦于两位利比亚人Abdel Basset Ali al-Megrahi和Lamin Khalifah Fhimah。数年间,卡扎菲拒绝在调查中合作,拒绝交出这两名涉案疑犯,直至1999年态度软化。经过八个月的审判,al-Megrahi被判有罪并判无期徒刑。Fhimah则被宣布无罪。Al-Megrahi一直在监狱中服刑至2009年8月,他在诊断为晚期癌症后被释放。


领袖

在国内,卡扎菲铁腕统治。他逃过多次暗杀企图和数次颠覆其权力的努力。虽然他从利比亚石油储备巨大的盈利中拿出一些改善民生,但利比亚的经济仍然低产出且无效率。


传奇人生

虽然卡扎菲的军衔40年不变,但如他喜欢称呼自己 “领袖和革命的导师”一样,他一度担任的职务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总秘书、总理、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大型公共事务都忠诚于他在国家的任职,如上图中他获得政权的周年纪念。

时髦酷汉

卡扎菲因在着装和饰物佩带方面发展出特有嗜好而使自己与众不同。2008年利比亚科托努滨水地区开发地剪彩仪式上,配合自己的帽子和太阳镜,他选择了令人注目的迷彩色套装。


有帐篷,乐周游

虽然他占有大量权力和财富,有数座自己的行宫,但根据许多描述,卡扎菲喜欢住在的黎波里城外他寓所附近搭建的贝都因帐篷里。这种生活安排偏好扩展到他在国外的行程。在对罗马、巴黎,进行国事访问时卡扎菲搭建了自己的帐篷。2009年三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卡扎菲会见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上图)。他关于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并在访问美国的行程中在中央公园以及之后在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团附近竖一个帐篷的请求遭到拒绝。


世界舞台

最近10年,卡扎菲致力于摆脱其贱民身份以及对利比亚经济制裁的解除。在这个过程中,1999年他同意交出两名洛克比空难相关人员而迈出了一大步。2003年,他致函联合国正式接受为涉及灾难的官员行为负责的原则。从此以后,他2004年会见了布莱尔、2007年会见了萨科奇、2008年会见了美国国务卿赖斯。2009年7月,他被邀请参加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G8峰会。


观众席中

执政40年,卡扎菲——9月1日纪念1969年行动的仪式——有多种理由来庆祝。他重建了与美国的关系;解除了经济制裁;他现在同英国人商谈大宗石油交易;他是非洲联盟主席;他的国家主持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现在是安理会成员之一;自当政之后他在去联合国发言途中第一次顺访美国。    二十四、世界震惊   
 

  (点击查看大图) 


 

  卡扎菲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发表演讲说:“非洲国家单凭各自的军队无法有效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拥有100万士兵的军队。”他说,这支联合部队应该“负责保护非洲陆上与海上疆界,维护非洲的独立,与北约、法国和英国等抗衡”。

   1、利比亚陷入分裂:卡扎菲失守东部 还能否拥兵保权?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表公开讲话强调不会下台。同时,反对派起义波及到整个东半部,他们成立了初步的政府,并且在要道上设岗检查。并拿下部分西部大城市,有民众担心利比亚爆发内乱将陷入分裂。

  据报导,反政府抗议者已经夺取了几个利比亚城市的控制权,例如贝达和班加西。弗拉蒂尼说,他听说在利比亚东部情况如此,但是他指出来自该地区的信息很不全面。

  弗拉蒂尼说:“然而就我从我们使馆得来的消息来看,东昔兰尼加省落到了的黎波里政府的手中,而在当地的其它地区,我觉得发生了暴动,民众开枪射击,形势艰难。不幸的是,我们希望利比亚政府立即停止暴力行动。”

  图: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周二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说,矢言不会下台

 

  反对派已拿下几城? 东部改插皇室三色旗

  目前,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东部城市事实上已经宣布独立,建立起多个非正式的反对派政府。利比亚军队从与埃及接壤的东部边境撤退,外国记者开始进入利比亚。其中,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亲临图卜鲁格,该城市距离班加西港有数百英里,是这次抗议的中心,也是利比亚第一个被解放的小镇。

  在那里,具有历史意义的红黑绿三色旗在许多建筑上飘扬。三色旗在卡扎菲42年统治时期被禁止,而卡扎菲政权的绿色旗现在已无处可见。“卡扎菲说,这里变得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很平静。”参与解放图卜鲁格的活动分子拉比迪说。

  2、利比亚东部开始嘲笑卡扎菲

  在“解放”后的利比亚东部,人们对着电视画面里正在演讲的卡扎菲嬉笑着。

  在图卜鲁格市中心的广场,人们仍在庆祝22日晚上的胜利,吟唱着,交谈着。一些用丝巾包住头的人对着路人要求拍照留念。一些人握着AK-47自动步枪放在胸前或扛在肩上,摆着V的造型,喻示胜利。“利比亚在我们心里。”其中一人说。同行一群人纷纷响应,在他身后的墙上开始涂鸦。他们很高兴见到外国记者,“若是仍在卡扎菲年代,要是我开着车带你出去,我会被枪毙。”麦杰瑞说。

 不过也有人群因为大批外国记者的出现开始慌乱,一批男人把记者围成一个圈,记者们停止了采访,赶忙躲进了采访车里。

  “利比亚人很单纯,因为我们没有游客。”反对派成员、海洋生物学家贾迈勒说,“所以当他们看到那么多外国人想要跟他们说话,或者试图倾听他们说话时,他们便会不自在,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未曾经历过。”他说,“人们对卡扎菲22日晚上发表的演讲十分愤怒。他将我们看成了他的牛马。他告诉我们,若不停止革命,他也将战斗到底。但我想这是他最后的时光了,我们只会嘲笑他。”

  利比亚媒体报道了首都支持政府的集会

  3、利比亚陷分裂 卡扎菲矢言将战斗到底

  弗拉蒂尼透露,利比亚蕴藏丰富石油的东部地区昔兰尼加脱离了卡扎菲的控制。

  首都的黎波里局势持续紧张,反政府示威者通宵上街,焚烧警车泄愤,街上火光处处并传出连串枪声。在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有效忠卡扎菲的佣兵闯入民居袭击平民,几个佣兵被军方拘捕并收缴武器。包括扎维耶、的黎波里、班加西和米苏拉塔在内的港口和码头都已关闭。

  在贝达,反对派与由卡扎菲儿子哈米斯率领的哈米斯旅进行了4天的战斗。米哈斯旅是一支精锐部队,它既有土生土长的军人,也有外籍佣军。当地警察向这些军人发起进攻,并于星期二夺下贝达机场。几乎整个东部地区都已脱离了政府的控制,西部城市米苏拉塔也被反对派阵营拿下,整个形势迅速朝着不利于卡扎菲的方向发展。很多利比亚人担心,他们的国家将以部落或地区为界陷入分裂。

  4、卡扎菲军方支持薄弱 能否拥兵保权?

  阿拉伯联盟、联合国、美国国务卿克林顿等人都已经发出了紧急呼吁:要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保持克制。

  在美国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中研究中东问题的高级研究员艾布拉姆斯星期二晚上对记者表示,如果卡扎菲还能继续掌握政权,他会觉得非常意外。

 他说,这个利比亚的强权人物只得到部分军队的效忠,而利比亚军队的力量薄弱涣散。

  艾布拉姆斯说:“利比亚的军队长久以来一直结构松散,部分原因是卡扎菲是在政变中上台的,他不希望历史重演、再次发生反对他本人的政变。所以利比亚军队力量已经薄弱,而且按照地理位置和部落界线四分五裂。”

  卡扎菲在星期二漫长的讲话中誓言要坚持战斗,并且号召他的支持者向质疑他为期四十多年统治的人作进一步的斗争。

  5、文武官员倒戈多 卡扎菲走向众叛军离

  北非国家利比亚的民众2月17号以来,在利比亚各地发动了和平抗议示威。近日来,统治了利比亚40多年的卡扎菲动用武力,对抗议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卡扎菲的行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遣责,很多利比亚官员也都公开表示不再效忠卡扎菲政府,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6、驻外使节纷纷投向人民

  利比亚驻外使节当中,已经有更多的人宣布倒戈,站在人民一边。

  利比亚驻奥地利使馆在星期三发布的声明中,证实说“我们站在利比亚人民一边,谨此向死难者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悼念。利比亚驻奥地利使馆强烈遣责使用过份的暴力手段来对付和平示威人士,并呼吁国际社会肩负起保护平民百姓的责任,采取具体措施,避免更多的民众成为牺牲品。”

  在埃及,利比亚派驻亚历山大港的领事馆官员将利比亚国旗降了半旗,并和附近的抗议民众一道呼吁那些仍留在领事馆里的人放弃追随卡扎菲。

  在法国,利比亚派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官员星期二宣读了利比亚驻法国大使的一份声明,说:“我们谨向利比亚人民、阿拉伯世界、以及国际社会郑重宣布,我们支持那些敢于和专制以及暴政抗争的民众。”

  利比亚驻印度大使阿里.阿尔-艾萨维以辞职来抗议卡扎菲政府对民众的暴力镇压。艾萨维对路透社表示,他要向国际社会大声疾呼,请大家都来帮助惨遭政府暴力杀害的利比亚人民。

  与此同时,利比亚派驻联合国的代表团成员当中,包括副大使在内的多数外交官都已于星期一宣布,不再继续为卡扎菲政府工作,他们代表的,是利比亚人民。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团大多数官员都呼吁推翻卡扎菲。不过,代表团团长本人的态度稍有不同;他没有在其他代表团成员书写的联合声明上签字。沙尔加姆(Abdurrahman Shalgham)对媒体表示,已经向利比亚国内官员呼吁结束针对抗议民众的暴力,但是,他本人仍然跟随卡扎菲。

      7、驻美大使吁卡扎菲下台

  利比亚派驻美国的大使阿里.奥扎里(Ambassador Ali Aujali)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采访的时候,呼吁卡扎菲立即下台,以避免更多的流血,并呼吁美国更强有力地支持利比亚人民。

  奥扎里大使说:“我不再为利比亚独裁政府效劳,但是我会继续为利比亚民众效劳,直到他们的呼声响彻全世界,直到民众的目的达到为止。”

  在世界其他地区,利比亚派驻澳大利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使节,也都对卡扎菲动用暴力镇压和平抗议示威民众的行为,表示不认同。

  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离去

  在利比亚内部,据当地非官方媒体报导,司法部长贾莱尔(Justice Minister Mustafa Mohamed Abud Al Jeleil)和内政部长阿尔-阿比迪(Interior Minister Abdel Fattah Younes al Abidi)均已辞职。

  另外,卡扎菲儿子赛义夫(Saif al-Islam Gaddafi)的一位高级助理萨万尼(Youssef Sawani)在给路透社发送的短信中说:“我是星期天从卡扎菲基金会辞去职务的,为的是表达对暴力行径的抗议。”

 


 

  2011年2月21日,马耳他,Gudja:两架利比亚空军战机突然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降落。据报道,突然飞抵马耳他国际机场的是两架法国制造的单座老式幻影战机

  8、上校拒炸民众 驾机出走

  另一方面,利比亚军队内部也传出反对卡扎菲的声浪。星期一,位于地中海南部的岛国马耳他的政府官员表示,两位利比亚空军上校驾驶着轰炸机抵达马耳他,并宣布倒戈。这两位空军上校说,他们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要对抗议示威民众进行轰炸。其中一位利比亚空军官员已经申请在马耳他政治避难。

  与此同时,阿拉伯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报导说,星期三,一架据说是载着卡扎菲女儿(Ayse Gaddafi)的飞机试图在马耳他降落,但是被马耳他政府拒绝。

  在此之前,黎巴嫩电台报导说,一架据说载着卡扎菲一个儿媳妇的私人飞机试图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降落,也被当地政府拒绝。

      9、少将抛弃“暴君”

  在利比亚东部、靠近埃及的托布鲁克(Tobruk),地方军队负责人对半岛电视台表示,他手下的军队已经倒戈了。半岛电视台援引马赫穆德少将(Major-General Suleiman Mahmoud)的话说:“我们现在跟民众站在一起;过去我是和他(卡扎菲)站在一块儿的,但是现在形势变了,他俨然是一位暴君。”

  美国外交理事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中东问题高级研究员艾里奥特.阿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星期二晚间表示,卡扎菲因为其本人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因此对军队一直比较敏感,一直没有赋予军方多少实权,而且还在军队内部,按照区域和部落,实行分化、瓦解。阿布拉姆斯说,卡扎菲目前最多只是掌控着军队中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卡扎菲的统治恐怕很难维持下去。

  半岛电视台和其他一些国际媒体都报导说,截止到星期三,卡扎菲政府已经利比亚东部地区,包括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Benghazi),失去管辖能力。班加西港口城市是利比亚民众一个多星期以前最早开始抗议的地方。

 


 

  骚乱现场

  10、反对派能否治国治军?学者称不成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CSIS)的高级研究员、80几岁高龄的阿诺德.德-伯世格雷夫(Arnaud de Borchgrave)早年记者生涯中,曾经六次采访卡扎菲。

  在被问到“反卡扎菲人士是否有能力组建政府”这个问题时,他说:“这已经是完成时了。利比亚东部基本上都已经独立执政了,在班加西(Banghazi)、托布鲁克(Tobruk)、阿尔-拜达(Al Bayda)这些地区,卡扎菲的人都已经被倒台了;抗议人士已经占据了上风。这些人是否能成功组建政府?这我回答不了;但是,我知道,在利比亚,有很多有能力的人;很多利比亚的外交官都纷纷辞职了,其中利比亚驻美大使就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显然,由他们来组建政府,不成问题。”

  当被问到反卡扎菲人士是否也能够成功领导利比亚军方,德-伯世格雷夫说:“他们能否成功领导军方?当然没问题。他们当中有很多出色的军官,其中不少人都在前苏联受过训。”

  德-伯世格雷夫接着说:“我看不用当心卡扎菲下台以后,利比亚会变成一个毫无秩序、没有前途的国家,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卡扎菲政府下台。”德-伯世格雷夫说,卡扎菲政府很可能会突然垮台。

 卡扎菲是1969年9月1日通过军事政变,成为利比亚领导人的,在位已有40余年。

  利比亚位于北非,北临地中海,位于埃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之间。

  11、宛如肥皂剧:卡达菲海外藏3兆 家族争产内讧

  根据英国媒体报导,格达费家族每年可能侵吞数十亿美元的利比亚石油财富,并将高达3兆元台币的资产隐藏在杜拜、波斯湾和东南亚等地。另方面「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的美国外交电文指,格达费家族透过石油等产业打造庞大「家族企业」,子女为争产内斗,宛如「肥皂剧」。

  12、抢可口可乐经销权

  英国《卫报》引述中东政治专家分析指称,利比亚每年产油收益与政府支出之间,至少存在数十亿美元的「缺口」,可能就是遭格达费与9名子女侵。估算该家族究竟侵多少财富「非常困难」,因为这些钱早已被「隐藏到各处」,包括「在杜拜、波斯湾和东南亚等地的银行帐户和流动资产」。

  此外格达费家族的投资触角也遍及全球,他透过利比亚投资管理局「主权基金」投资海外,金额高达618亿英镑(约3兆元台币)。此外格达费家族在英国拥豪宅,且斥资投入开发义大利水资源等。格达费也以金援非洲各政权而闻名,收受者包括辛巴威总统穆加比等。

  另方面,《金融时报》引述「维基解密」报导,美国外交官曾在2006年5月发出一份标题为「格达费有限公司」的电文,直指格达费家族透过「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建设开发、旅馆、媒体销售和消费产品销售」,打造庞大商业帝国,子女各握有不同资源;他的次子赛义夫、女儿和叁子还曾为了可口可乐经销权而内讧,过程「错综复杂」。

  13、子女厮杀如肥皂剧

  而2009年3月的另份电文指出,格达费子女间兴起「互相残杀的战争」,如「利比亚肥皂剧」,主因在于不满「赛义夫对外高调代表政权」,以及他自相矛盾,一方面「提倡政经改革」,另方面又「企图从最有利可图的经济产业获利」。

 


 

  20日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无济于事

  14、驻阿拉伯联盟前大使警告:卡达菲几天内倒台

  利比亚卡达菲政权已失去对东部大片地区的控制权,从埃及边界到图卜鲁格和班加西等东部沿岸地区,士兵纷纷倒戈,转而支持人民起义。利比亚驻阿拉伯联盟前大使胡尼警告,卡达菲政权将在未来几天倒台。

动荡的局势导致利比亚油产减少四分之一,并将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推高至每桶110美元的新高。

  沿着高速公路行进的法新社新闻团队,一路看到许多武装叛军,显示东部地区已牢牢掌控在反政府派系手中。昨天又有一名战斗机机师拒绝奉命轰炸班加西,而同副机师跳机逃生,让战机坠毁。

  内政部长阿卜杜勒已宣布辞职,并呼吁武装部队加入反抗卡达菲的队伍。

  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透露,卡达菲已失去东部省份昔兰尼加控制权。反政府示威者宣称,已夺下米苏拉塔的控制权,这是落入反对派手中的最大西部城市。

  他引述该国驻的黎波里大使的报告说,迄今有1000多人在冲突中丧命。

  利比亚当局之前承认,过去一周有至少300人丧命,包括189个平民和111个士兵。不过人权组织说,死亡人数至少640人。

  利比亚副外长昨天在的黎波里告诉欧盟大使,卡伊达已在东部的德尔纳建立一个回教酋长国,并由关塔那摩湾的前美国囚犯领导。

  不过,效忠于卡达菲的武装分子进一步加强对首都的黎波里的控制。自昨天清晨开始,首都便不断传出激烈枪声。


 

  中国政府采取及时行动救助在利比亚的中国人

  15、中国石油设施遭袭 利比亚骚乱搅局国际市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说,它在利比亚的石油设施在反对卡扎菲政府的民众抗议活动中遭到袭击。这家中国国营石油公司星期四在网站上发表的一份声明中宣布遭到袭击。

  中石油说,它已经开始撤走公司在利比亚5个子公司的391名中国雇员,其中有24人已经乘坐飞机离开了利比亚。这份声明没有说哪些设施遭到袭击或是提供其他的细节。

  英国《金融时报》说,这是自从动乱上个星期开始以来,在利比亚的外国石油设施首次证实遭到袭击。

 暴力事件干扰了利比亚的石油生产,导致全球的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因为交易商担心这个不稳定的局势可能会蔓延到中东地区其他富产石油的国家。

  16、利比亚为何搅乱全球市场

  纽约时报报导,利比亚石油产量虽然不到全球产量百分之二,但品质特高,重要性不能以产量衡量。因此管全球最大油国沙乌地阿拉伯宣布随时可增产弥补利比亚这个「小」缺口,市场仍然不安,国际油价连日飙涨。

  专家说,利比亚日产一百六十万桶原油,超过九成是含硫量低的轻原油,较容易提炼成汽油、柴油、煤油、喷射燃油,且欧洲和亚洲许多炼油厂设备只能提炼轻原油,无法处理含硫量高的重原油,对利比亚原油倚赖特重。

  沙乌地阿拉伯表示,沙国有每日四百万桶的备用产量,随时能投入生产弥补利比亚的减产。但沙国这些备用产量多半是重原油,对欧洲而言,运输提炼成本都比轻原油高。华府「能源政策研究基金」主任戈德斯坦表示,「质比量重要」。

  利比亚若持续动,欧洲炼油厂将被迫向阿尔及利亚和奈及利亚购买轻原油,美国也向这两国买油,因此可能会出现轻原油争夺战。上次轻原油供不应求是在二○○七年和二○○八年初,导至全球油价破每桶一百四十美元,当时原因是需求劲增而非突然缺货。

  相较于欧洲,美国炼油厂设备能够处理属于重原油的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原油,加上利比亚轻原油八成五销往欧洲,因此利比亚减产对欧洲的影响超过美国,这也是做为美国油价基准的西德州原油比做为欧洲油价基准的北海布仑特原油低约十美元的主因。


 

  17、卡扎菲指责基地是危机策划者    利比亚持续发生群众游行活动,局势紧张,特别是东部班加西、贝达等城市相继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已造成人员伤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当地时间24日下午在利比亚电视台发表电话讲话,他首先对在游行中的死难者表示哀悼。随后,卡扎菲说,现在利比亚发生的一切是一场“闹剧”,如果游行者们想互相残杀,那你们就请便吧。

  卡扎菲指责基地组织是现在利比亚危机的幕后策划者,其目的是想在利比亚建立伊斯兰王国,示威游行者正在为基地组织的这一战略利益服务,他呼吁人们不要与基地组织合作,使这一阴谋得逞。卡扎菲还警告说,美国可能以打击基地组织为由,对利比亚发动军事进攻。

 与上次电视讲话相比,这一回,卡扎菲是通过电视发表的“电话讲话”,时间也很短,前后不足10分钟(上次电视讲话共75分钟),而且这一次的口气也平静和缓和了许多,没有了电视讲话中的慷慨激昂甚至是歇斯底里。

  国防部网站2月24日电 记者从国防部新闻事务局获悉,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七批护航编队“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已启程赶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为撤离中国在利比亚被困人员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护。

  据央视报道,目前大约有6000名中国公民已经撤离了利比亚。

  4200名在利比亚中国公民抵达希腊克里特岛

  18、卡扎菲弱化军队无兵可用 示威者要武装解放首都

  为防止军事政变,利比亚强人格达费执政42年,始终采取削弱正规部队、壮大民兵策略,这让格达费在此刻能够靠着死忠民兵,紧守首都的黎波里不放,却也自食恶果,导致首都以外地区快速落入反政府示威者手中,无部队可协助他恢复秩序。

  格达费自己靠军事政变起家,因此他从来不信任军人,不断削弱正规部队力量。他本人是上校,全国因此没有将军。和埃及与突尼西亚不同,利比亚部队几乎是象徵性的,兵员仅4万出头,多半装备不良且缺乏训练,士气和忠诚度都有问题,因此在这波示威中屡传倒戈加入反政府阵营。

  为巩固自己与儿子的地位,格达费建立民兵,并将「革命委员会」武装起来。利比亚有数支「特种大队」,不听命于军方,而是向革命委员会负责。此外,格达费还有部族领袖、从非洲雇用的佣兵力挺。外国佣兵不多,但只要重金利诱,忠诚度不成问题。多年来,格达费一直默默养着这些心狠手辣但死忠的非正规部队。目击者指出,在的黎波里街道上,见到数千名这样的非正规军人。

  一名居民形容街头的景象,令人联想到无政府状态的索马利亚。一批穿着不同制服的重武装人员,拿着机枪,等着奉命对利比亚人开枪,而利比亚的军警则拒绝这样做。

  因为欠缺强大军队,利比亚将不会和埃及、突尼西亚一样,在国家陷入混乱后,由有纪律、有组织的军方出面赶独裁者下台,稳定局势。

  埃及与突尼西亚领袖均在相对不血腥的情况下下台,一般预料,利比亚的情况将较复杂。目前利比亚反政府示威人士的死伤人数已远超过另外两国,若格达费坚不下台,在部分地区已失控情况下,利比亚将四分五裂或陷入内战。

 

  利比亚狂人卡达菲( Muammar Gaddafi)继失掉东部江山,在西部的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 Misrata)都已失守,东部示威者更拿下关键石油设施,今天(周五)更会拿起武器,杀向西部,誓言要解放首都的黎波里( Tripoli),揪出卡达菲。示威者杀到,卡达菲继续发狂,在首都西部搜捕反对派、东部部署坦克戒备,又炮轰首都附近多个城市肆意屠杀,要力保西部不失。

  毋惧卡达菲的血腥镇压,在东部已落入示威者手里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 Benghazi),保安首长昨宣布辞职投向示威者一方,大批青年则到法院登记拿取从警署和军营抢掠得来的武器,准备今日「解放的黎波里」。由于利比亚强制服兵役至少六个月,他们都懂得怎样用武器。他们的领袖昨天说,逾 1,000名「部队」已出发,誓要揪出卡达菲。

  示威者杀到,卡达菲形势更险峻,尤其是昨日消息传来是:在西部的第三大城米苏拉塔昨日已落入反对派手中,虽然仍有一些效忠卡达菲的军人仍负隅顽抗,但不少人都驾车响号庆祝,一座清真寺也力促当地居民加入「圣战」,支持反卡达菲阵营。另一城市祖瓦拉( Zuara)亦已由反对派控制,市内不再有警察或军人踪迹。

 对卡达菲更大的打击是:在距离的黎波里以西仅 50公里的扎维耶市( Zawiya)也爆发反政府示威;距离的黎波里以西约 80公里的塞卜拉泰( Sabratha)继续传出枪声;在首都东面苏尔特两个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 Ras Lanuf)和卜雷加港( Marsa El Brega)也失守,战略据点也落入示威者手里。

  形势险峻,卡达菲更加发狂。为保守最大据地的黎波里,为免西部城镇像东部那样如骨牌般一个个倒在示威者手里,他疯狂屠杀国人。

  在扎维耶,他的军队昨早出动防空导弹和自动武器,猛烈炮轰一座清真寺,向大批坚守寺内外的示威者大开杀戒。他的一名助手先到该市警告示威者:「不撤走就面对大屠杀。」

  但示威者未有理会,军方在早上 9时开始发炮,炸掉清真寺的光塔,炸死示威者。目击者形容,那里形同「屠房」,有医生说约有 10人被杀、 150人受伤。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该市照片,可见当地一间警署正起火;另有片段见到约有 20具尸体,大部份双手反缚,相信他们因为拒绝执行命令向示威者开火,而遭同袍枪杀的保安部队队员。

  但示威者不退缩,目击者指他们捉拿了七名身穿制服的男子,他们都涉及早上攻击示威者。之后数千示威者在市中心的烈士广场( Martyrs' Square)抗议,有人说:「我们不怕死或他们的子弹。这政权会后悔的,历史不会原谅他们。」

  除了扎维耶,卡达菲也要力保的黎波里。非洲雇佣兵和利比亚军人在市中心镇压,消息指他一名儿子继续以每日 2,000美元( 1.56万港元)的偿酬招聘雇佣兵,要他们负责镇压示威者。保安部队又市内搜捕示威者,在东部市效部署多辆坦克以防示威者入城。

  曾被卡达菲派战机轰炸的首都居民,有居民说:「周围都是持枪的雇佣兵,我们都不能开窗开门,狙击手在猎杀人。」

  卡达菲的屠杀,有指最少造成 1,000人死亡,单在的黎波里就占了 600人。昨天就有人在互联网发出照片,是的黎波里居民在准备乱葬岗埋尸。

  但卡达菲的残暴,激起更大的反抗。在贝达市( Al Bayda),有示威者曾假扮卡达菲示威者,引开雇佣兵离开驻守的机场入城,最后将他们捉住然后杀死;另有 130名士兵拒向示威者开火被枪杀。两名空军机师,因为拒绝执行命令轰炸班加西市,任由所驾驶的苏 22战机在东部沙漠坠毁,两人则跳伞逃生,其中一名机师属于卡达菲的部落。

  卡达菲的残暴,令他的41年政权摇摇欲坠。但他不认错,指示威者跟恐怖大亨拉登( Osama bin Laden)勾结。英国更担心他最终会用上持有的 9.5公吨芥子毒气和其他生物武器,对付示威者。如果他真敢这样做,狂人真的灭绝人性。

  19、卡扎菲女儿否认出逃 八子一女掌控利比亚经济命脉

  利比亚国内的媒体昨天报道说,一架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不过降落要求被拒绝,其后返航,而这架飞机就载有卡扎菲的女儿阿依莎。作为回应,阿依莎立即出现在利比亚国营电视台,否认了这则报道。她表示,当她从朋友那里得知这则报道后感到非常惊讶,她要告诉所有爱她、支持她的民众,她本人将会非常坚定地留在利比亚。

  阿依莎同时证实,她的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职务已经被取消。

  在卡扎菲的所有子女当中,阿依莎在性格上最像父亲。她长相俊俏,被称为“利比亚第一公主”。2000年,卡扎菲曾派遣阿依莎作为特使赴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2004年萨达姆受审后,在父亲的支持下,主动请缨要为萨达姆辩护,从而一举扬名世界。

  20、朝鲜日报:卡扎菲八子一女 掌控利比亚经济命脉

  西方媒体2009年1月1日曾报道说,在中南美加勒比海一高级度假胜地度假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花费100万美元,请美国着名流行歌手玛丽亚-凯莉演唱了4首歌。在利比亚示威扩散到全国的21日,这位残酷的利比亚“太子”向示威群众警告说“利比亚将爆发血流成河的内战”,并称“直到中弹身亡为止将继续战斗”。

       21、从石油到流通领域被子女掌控

  维基解密曝光的秘密外交电文揭露了卡扎菲的儿子们霸占利比亚“石油财富”的情况。美国驻的黎波里外交官2006年制作的该报告的题目为《卡扎菲股份公司》。据该报告显示,卡扎菲的八子一女涉足石油、燃气、酒店、媒体、流通、通信、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狂捞金钱。该报告推测,虽然准确金额无法确认,但每年有数百亿美元流入他们的腰包。

  卡扎菲唯一的女儿垄断能源和建筑产业

  报告称,赛义夫拥有一家以卡扎菲发动军事政变的1969年9月1日命名的石油公司“One-Nine集团”。此外,他还掌握两家国营广播电视台。长子穆罕穆德掌控国营邮局通信公司。手机和卫星通信事业也归他所有。现任利比亚足协主席的三子萨阿迪拥有几家足球俱乐部,同时掌控着电影产业。他还获得了开发利比亚西部新城的权力。卡扎菲唯一的女儿阿伊莎是一名律师,涉足能源和建筑领域。

  最不让卡扎菲省心的是五子汉尼拔,2008年他在瑞士日内瓦因对随从施暴而被捕。汉尼拔和二哥赛义夫一起垄断着石油产业。卡扎菲的儿子们还为争权夺利内斗不休。报告称,长子穆罕穆德、三子萨阿迪、四子穆塔西姆为争夺可口可乐特许经营权,曾展开了一场血斗。

  22、全球各地拥有豪宅、酒店

  据推测,利比亚向海外投资的资本也是归他们所有,规模约达700亿美元。包括意大利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尼集团(Eni)、航空工业公司芬梅卡尼卡集团在内,他们持有汽车、移动通信企业1%到15%的股份。他们还持有英国经济报纸《金融时报》的拥有者培生集团3%的股份和意大利足球豪门尤文图斯的股份。

  他们在海外还购置了大量房产。赛义夫2009年花费1000万英镑在伦敦购买了附带泳池、电影室、8个房间的豪华住宅。位于伦敦牛津街的占地1.3614万平米的“Portman House”也挂在利比亚的名下。利比亚还斥资2190万美元在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建设温泉酒店和矿泉水公司。这些财产多数归卡扎菲家族所有。中东专家们认为,卡扎菲家族在迪拜和东南亚地区银行设有秘密账户。

  23、美国最怕的是什么?卡扎菲会不会用化武孤注一掷?

  利比亚领袖卡扎菲昨晚再发表演说,称盖达头子拉登是利比亚反政府浪潮的「幕后黑手」。腹背受敌的卡扎菲昨加紧在首都的黎波里一带防,当地居民相信卡扎菲跟反政府阵营快要决一死战。另一边厢,反政府武装力量则在卡扎菲据报身处的城镇扎维亚,与政府军激战。华府关注卡扎菲可能动用化武对付反政府人士。

  卡扎菲今次只是致电国营电视台发言,没有露面,讲话亦仅长半小时。利比亚政府近日多次声称盖达在东部建立了根据地,卡扎菲更指摘示威者被盖达头子拉登「洗脑」,称示威者被拉登支持者「在他们的饮料、牛奶、咖啡、雀巢咖啡中下迷幻乐」,令他们干下「禽兽行为」。

 他又声称利比亚的情跟埃及和突尼斯不同,「他们有诉求,但我们这儿权力是在人民手里的」。卡扎菲又多次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自比,称自己只是「象徵式领袖」,没有实际职位,只有「道德权威」向政府提供「建议」。他声言英女王在位时间比他还长,但到现在还未被推翻。路透社称,由于利比亚半壁江山已不在卡扎菲控制,他的语气似乎较上次演说时放软。

  利比亚国营电视台称,卡扎菲身处扎维亚(Zawiya)发表声明,但结果却只是透过电话发言,而且还突然挂断。英国BBC指出,卡扎菲在讲话中提到「扎维亚正溜走」,似乎卡扎菲亦看到形势不妙。

  扎维亚仅位于的黎波里以西50公里,反政府人士近日据市中心清真寺。半电视台引述消息称,军队昨晨开始攻打清真寺,双方爆发激战,消息指有10人死亡。目击者称扎维亚情混乱,人们拿枪和刀在街上追逐,有警署遭纵火。有目击者向半岛电视台称,军队昨晨用防空炮和战机等重型武器,向反政府人士开火,部分反政府人士亦以枪械武器对抗。

  路透社引述一名昨日离开扎维亚的埃及人称,扎维亚近日大战气氛浓厚,反政府力量跟部队准备决一死战,惊慌的民众早已互传短讯「如果有人问你支持还是反对卡扎菲,千万别回话以免被杀。」在首都的黎波里,政府尝试营造一切如常的气氛,并发手机短讯叫大家上班,反政府人士则发短讯呼吁军警参加今日的反政府示威。当地一名居民说「我们不知现在是谁话事,很恐怖。」

  前司法部长贾利尔(Mustapha Abdeljalil)预计,卡扎菲将一如自己所言,死在利比亚国土,其命运将跟纳粹希特勒一样。他说「卡扎菲大限到了,他将会跟希特勒一样自杀。」希特勒1945年见大势已去,在柏林自杀。

  《华尔街日报》昨称,华府正担心卡扎菲政权会动用化武对付反政府人士。《华盛顿时报》亦称,随利比亚陷入进一步内战,美国军方与情报官员正密切注视利比亚的芥子气和化武用物料库存。有美国专家怀疑,利比亚仍有接近14吨的化武芥子气未销毁。1998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便曾用化武攻击起事的库尔德人,导致数千人死亡。

  2003年,美国时任总统小布殊曾与利比亚达成协议,要求利比亚销毁所有大杀伤力武器,来换取外交关系正常化,但因双方在资金与安排上有争端,销毁利比亚化武原料及相关生产设施的项目被推迟。前助理国务卿德萨特(Paula Desutter)表示,由于利比亚在2004年将所有未填入化武的炮弹和导弹都销毁了,在没有这些炮弹运载工具下,应用这些化武的难度会增加,但华府官员仍甚担心这些材料的安全,不能排除卡扎菲会试图使用它们。德萨特称,卡扎菲可直接将芥子气在街头释放出来,对付反政府人士。

  芥子气(mustard gas)是一种毒性很高的硫酸化合物,可使暴露在外的皮肤灼伤起?,使人体内部和外部出血。它在一次大战时首次被使用,国际公约早已禁止使用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