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牵引车:利比亚卡扎菲、卡扎菲利比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19:23
/



发表于 2011-2-21 08:43  人民网海南视窗特约评论员:廖逊
  
  美国的中东外交,今年乱了方寸。鼓吹“颜色革命”固然是人权外交的一部分,但总要选择对象,要么是独联体国家,要么是中国及其周边,可这一次偏偏发生在中东。那里有犹太选民最心爱的以色列,有石油军工集团最关注的石油富国。下这么大赌注,当然图谋深远。奥巴马和希拉里想把祸水引向伊朗,马上引起反弹,使自由派陷入孤立。而阿拉伯温和阵营,美国又实在丢不起。如第5舰队的基地巴林,这两天铁腕清场、大打出手,美国不能老装聋作哑,只好予以谴责,结果里外不是人。什叶派穆斯林干脆披上黑袍上街,彰显宗教狂热,更令美国骑虎难下。不过,温和阵营内有一个国家的“颜色革命”,美国人倒是乐观其成,它就是利比亚。
  
  一直到二战结束时,利比亚在世界舞台上还无足轻重,文盲率高达94%,全国只有12名大学生,没有1名医生。有的只是兽皮、茅草和西方军队遗留在沙漠里的废铜烂铁。
  
  利比利的生态环境比埃及还要糟,国土总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沙漠占了98%,能供人生存的只剩下3.5万平方公里,同埃及一样,比海南大不多少。人口 590万,相当行政区时代的老海南。人口稀少是因为缺水。利比亚连一条长流河也没有,河床里雨季有水、旱季干涸。境内又无湖泊,沿海只有些地中海海水渗入形成的咸水湖。除了地中海沿岸,几乎就没有人的立足之地,人类生存用水95.6%要靠地下。所以这个国家崇尚绿色,国旗是一面长方形的绿旗,伟大领袖卡扎菲的著作叫做“绿皮书”,首都中央广场叫做“绿色广场”,大量建筑屋顶涂绿,以求吉祥。
  
  利比亚之所以能在过去四十多年,频频成为世界焦点,完全是因为50-60年代石油的发现和开采。面对一夜暴富,腐败无能的伊德里斯王朝光知道侵吞贪占,供少数人享受,这就为英雄豪杰创造了历史舞台。应运而登台者,又是自由军官。领袖卡扎菲1969年领导“九一革命”时才27岁。他出身贫苦牧民,在沙漠和帐篷里渡过童年,1952年埃及革命时才上中学,就成了纳赛尔的狂热信徒。在大学里读历史时投笔从戎,转入军事学院并成为自由军官领袖。卡扎菲信仰虔诚,力倡禁欲主义,戒色戒赌戒烟酒,每日祷告五次,从不放松学习。1965年毕业后赴英培训4个月,回来在通讯团当代理副官。革命进行得异常轻松,面对无弹药的空坦克,警察部队竟然全体投降。自由军官顺利接管政权,开始改天换地。
  

  从巨额石油美元出现的那一刻起,利比亚民族就开始一场历史性的赛跑,抢在在石油资源枯竭之前,科学利用水资源,完成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建设,使国家经济形成永续不竭的发展动力?这也是中东石油富国的共同命运。当时能够代替腐朽王朝的,共四支力量:一是穆斯林兄弟会,二是共产党,三是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四是自由军官。个个胸怀大志、律身严谨、组织精干、朝气蓬勃。手握枪杆子的自由军官们捷足先登,马上剪除异己,消灭其它三股,又从人家手里接过伊斯兰教和社会主义的大旗,联络苏联东欧,引为国际奥援。
  
  到这个时候为止,卡扎菲的通盘战略都不能算错。他长年住帐篷,全心全意地为利比亚人谋幸福,合理分配社会财富,利用石油美元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举办教育,提高福利民生,促进民族精神的觉醒。不过,轻易到手的巨额财富,也冲昏了他的头脑,膨胀了他的野心。他满怀对西方的悲情和仇恨,渴望为泛阿拉伯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非主义三大伟业,建立不朽功勋。卡扎菲自知国小力孤,想同埃及合并又被纳赛尔婉拒,只好做世界革命的独行侠。    他宣布世界第三理论,声称要超越资本主义的实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无神论,建立纯正的伊斯兰社会主义。他反对剥削,反对少数人聚敛财富,甚至主张废除工资;大搞公共福利,肯定家族和部族,否定个人主义。对外坚决反美反以反西方,支持暴力革命和恐怖活动,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大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文化革命”,清除西方殖民文化,关闭夜总会、酒吧、电影院和妓院,拆除街道上一切英语法语意语招牌,关闭高等院校的西方语言文学系,禁止进口西方的图书报刊杂志画册,煽动学生反对教师中的“反动权威”……。总而言之,“一朝权在手,便当令来行”,用贫苦牧民和下级军官的世界观,雷厉风行地改造整个国家。他轻视常规的国家机器和政党组织,代之以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搞“无党专政”。
  
   70年代石油危机,使利比亚的国民财富在1980年达到了顶点,人均GDP高达10174美元,堪与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躯。然而到了2009年,西方首富卢森堡达到了人均10•45万美元,美国也达到了4•64万美元,利比亚却只有9529美元,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数——10000美元。30年的大好时光白白流逝,独立的工业和金融体系始终没建设起来,利比亚人民失去得太多。
  
  当年四面树敌、八面威风的伟大领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成熟起来。其标志性的转折,发生在“9•11事件”之后。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在英国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解体,机上259人(大部分是美国军官和军属)全部罹难,地面还有11人丧生。嫌犯目标锁定两名利比亚公民,利比亚坚决否认与事件有关,拒不交人。国际社会一片谴责,进行制裁。
  
   “9•11事件”后,利比亚最先表态反恐,向纽约死难者表示哀悼。次年向联合国安理会认错,承认洛克比空难罪行,向死难者家属赔付27亿美元,结束了长达11年的国际制裁。利比亚举国欢腾,但从那一刻起,“伟大领袖”的神圣光环也完全褪尽。
  
  此后卡扎菲转收起革命大旗,转向务实,不再幻想作世界领袖,不再支持恐怖主义,放弃大杀伤性武器研制,修好四邻,加入阿拉伯温和派阵营。对内承认“社会主义失败”,淡化意识形态,转而发展私人经济,进行改革开放,开始了一个常规国家的正常生活。心里想的、手里干的,都是该想的、该干的事。果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百姓中产化,民智开启,逐渐具备了发展政治民主的条件。但每一步前进代价高昂,都要否定昨天的神圣革命,造成更多民众的心理失落。丧钟早已敲响,钟声时大时小,却一直未停……。
  
  本次动乱色彩不明,肯定是部分民众失去耐心,另部分民众坚持认为卡扎菲“好人犯错误”,两边都有极端势力。彼此相持不下,却未必喜欢外人介入。美国多嘴添乱,很可能给民主帮倒忙。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969年卡扎菲发动“九一”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了利比亚共和国,这次革命以不流血的政变形式结束了亲美的封建王朝,当时的美国刚刚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美国国内还在继续荷枪实弹的镇压学生反战运动,两者形成鲜明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反差对比。

    卡扎菲执政第2年,就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1981年美军飞机在锡德拉湾击落2架利比亚飞机引发两国断交风波,1986年美军对利比亚首都黎波与重要的港口城市进行了轰炸,700多人伤亡,卡扎菲一岁多的养女死亡,2个五岁的儿子重伤,他本人也受轻伤,美国人的借口是打击恐怖主义,理由是卡扎菲在此之前一直对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表示欢呼与支持。带着家仇国恨的卡扎菲,无力在军事力量上与美国抗衡,于是只能针对民航客机下手,1988年,利比亚特工炸毁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客机,270名乘客全部死亡,对于这次事件,如果我们指责卡扎菲是恐怖主义,那么美国人的行为又算什么?比如美国军舰在光天化日之下击落伊朗客机,后声称误击;美国臭名昭著的黑水公司4名保安人员被伊拉克武装反抗组织击毙,美军围攻费卢杰,造成4千到6千名伊拉克平民死亡。

 

    在美国主导下,利比亚被国际社会制裁长达近20年,这个被里根称之为疯狗的利比亚领导人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特别是美国借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由打垮了萨达姆的那场战争,让卡扎菲更加的坐卧不宁,我们可以分析出卡扎菲悲观的认为:如果继续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抗衡下去,将可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于是在2007年,长达25年之久的美利关系全面解冻,其实从99年开始,利比亚已经做出让步,一直到2003年美利关系出现缓和,2004年美国就已经允许其公民赴利比亚旅行,并全面取消针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但这个过程中却始终未将其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取消,其中有2个原因:1是要继续保持对利比亚的压力,使其做出更大的让步。2是卡扎菲这个美国的宿敌,其个性捉摸不定,美国人对利比亚未来的走势一直深感忧虑。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讲,卡扎菲的存在,实在让紧张、功利的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丝娱乐气氛。比如他从不住豪华的宾馆,到任何国家都是带着帐篷安营扎寨;他的保镖清一色由女性组成。他在联合国长篇大论,竟至译员崩溃。甚至他的婚姻也被人津津乐道:一名女刺客冲到他面前,竟然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不但没有下手,反成为押寨夫人。对中国来说,他做的最荒唐的一件事居然是会见陈水扁。大概是中国一向知道此人不按常规出牌,也并没有真的与之计较,包括利比亚上交其中文的核试验相关资料(传言中国卖给利比亚二手离心器,按中国人想法,卖给他离心器也搞不出什么花样,没想到利比亚人更加笨,根本没分离出什么东西,以为中国卖给它的是假货,为了拍美国马屁,就把离心器交给了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美国人看到卡扎菲不会再搞原子弹也就没说什么)

 

    美利关系当年突然升温,其原因也是多样化的,美国人面对卡扎菲的突然缴械很是欢喜,它希望借利比亚做示范,给朝鲜、伊朗等国展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同时也要加强对中东、非洲等石油产地国的控制,还要构建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链条,而两国关系的改善对利比亚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可以解决利比亚落后的经济状况,使它更快的融入到国际社会中,解决国内政治问题,也摆脱长期的外交孤立状态,实现卡扎菲的政治抱负。

 

    几年来,中利关系也进一步升温,极有可能成为利比亚未来领导人的小卡扎菲说到中国签订了200亿美元的大订单,两国每年双边贸易达到50亿美元,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希望的是一个局面稳定的利比亚。而在这个时候,这个前景看好的地域环境却突然出现了动荡局面,在很多人看来,包括批评卡扎菲的人,恐怕他最大的错误是执政太久,但不少批评他的人却找不出他的什么恶迹,只是指责他掌权太久令人生厌。在利比亚国内,卡扎菲一直没有委任国家的第2把手,很多政治人物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特别是小卡扎菲作为接班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这些政治人物未免要沉不住气。利比亚实质上还是一个部落国家。在主要大城市外,部落领袖影响颇大,此前无论是土耳其还是意大利占领期间,部落联盟都是本土事务的仲裁者。利比亚王国成立后,部落联盟占据政府主要职位,就是卡扎菲革命也不能取消部落影响,反而要依靠人民对部落的向心力维系统治。问题是卡扎菲本身来自小部落卡达法,祖先来自也门,一直担心大部落不卖帐。 1993年,利比亚人口最多的部落Al-Warfalla公然挑战卡扎菲,在军中发动政变,导火线是卡扎菲以自己部落成员垄断资源最丰盛的空军,令其他部落感到不公。这次革命都可看到上述几方面的影响:示威由东部发起、有两大部落领袖公开表态支持示威。所以是否将这次革命披上民主的外衣,实在是令人质疑, 或者民主只是部落、极端伊斯兰势力、王室残余势力借用来反对卡扎菲的口号而已。

 

    这次动荡的后果还远不到显现的时候,卡扎菲让利比亚稳定了40多年,现在就对他做出历史评判还为时过早,如果后卡扎菲时代是一片混乱、难民遍及欧洲、国家一分为二,或者转型顺利成为一个世俗的民主国家,卡扎菲的历史地位就将迥然不同。如果卡扎菲渡过难关继续执政,并与新兴的国家密切合作,或与欧洲、中东包括非洲很多国家继续保持发展的国家关系,解决了利比亚内忧外患状况,使人民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们仍将评价他是一位合格的利比亚领导人。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