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事件ed2k:说是别让情绪冲淡问题本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55:00

说是别让情绪冲淡问题本质

一则“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传开,此后又传出方正县强制要求商家悬挂日文牌匾的消息,事件中一个个极易引发民族情绪的词汇,让方正县骤然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而在被炽热的民族情绪充斥头脑之时,事件原委真相似乎已不重要;真正值得关注问题也被网友忽视:方正县“不标日文不给执照”甚至罚款的规定依据何在?

关键词总是容易受到关注

——民族情绪是个筐,见啥都往里面装

  7月30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网上迅速发酵。该微博称,为了GDP和政绩,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因为事件涉及侵华日军“移民”、GDP和政府政绩等敏感词汇,民族情绪瞬间点燃,至于事情的原委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民族情绪是个筐,见啥都往里面装

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一股重要的思潮,而近二十年来,日本一直是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化,极端化化的一个最重要来源。历史的积怨,以及国家发展水平的实际差距,造成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对 日本的心理厌恶。有时,这种民族情绪甚至吞噬了对生命的怜悯之心。而对日民族情绪只是一个方面,1999年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在中国就激起了剧烈的民族情绪;08年萨科齐会见达赖,也曾掀起席卷全国的抵制法国情绪。民族情绪是个水坝,一旦被触发溃坝,会瞬间淹没一切。

1999年北约误炸中国使馆:抵制美货喧嚣一时

1999年5月8日,北约战机投下5枚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了中国驻南使馆,中方三名记者遇难。那几天,大城市里的“麦当劳”、“肯德鸡”门可罗雀。经营同类商品的中国企业倒是跃跃欲试。武汉一家可乐公司免费向游行队伍发放饮料,它的员工打出标语说:“喝中国可乐,不喝美国可乐。”[详细]

2011年日本地震:民族情绪吞噬对生命的怜悯

今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1.5万人在地震中无辜丧命,虽然绝大多数人对日本遭受的惊天浩劫表示同情,但是也有很多人幸灾乐祸,把大自然的灾难与民族情绪联系在一起。在天灾浩劫面前人类没有国别,但在民族情绪的炙烤下,他们丧失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怜悯。[详细]

从911到日本地震:十年间,中国人修正民族情绪

 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官博

李铁vip

2011年03月17日09:52

我来说两句(333)

        

2011.03.17

[导语] 与十年前在9.11事件之后中国网络上部分极端民族主义愤青失态表现相比,今天的情形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是什么让国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北京时间3月15日晚,天津泰达球场,在2011年亚冠联赛小组赛天津泰达队对日本大阪钢巴队的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以及看台上的球迷集体为此次日本地震的罹难者默哀,以表达对日本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他们抗震救灾的支持。

  这一幕在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今天,最容易刺激中国人敏感神经的日本遭受地震重创,面对这一灾难,中国人的态度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悲悯之心为日本祈祷、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以谦逊的态度向日本的文明意识学习,成为了此次中国人看待日本大地震的主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在精神上和文明程度上的自我更新。

  当悲悯与钦佩成为主流

  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没有记者提问的情况下主动谈起了日本地震。他说:“三天以前,日本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想借此机会,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他说,“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感同身受……”

  “中国各界第一时间声援日本抗震救灾”,这是一则新闻通稿的标题。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内,在中国的各大媒体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巨震当前,以悲悯之心为人类祈祷”,“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太过渺小......”。

  除了祈祷与慰问,向日本先进的救灾机制与民众的高素质学习,也成为了媒体讨论日本地震的另一个焦点。在各门户网站的首页上,连续几天都用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先进的抗灾机制,以及日本临震不乱的国民秩序和文化。很多中国人通过网络和报纸,看到了地震中日本的强大与自信的细节,看到了日本国民惊而不乱、守法守序的高素质,有中国人发出钦佩的感叹: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

  当然,在网络上,还有一些粗鄙的民族主义者表现出幸灾乐祸地情绪,但基本都是陷入被网友群殴的境地。“你有病,得治。”这是微博上,一位网友对某英语教育明星发表“报应论”的讽刺回应。

  与十年前在9·11事件之后中国网络上部分极端民族主义愤青失态表现相比,今天的情形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是什么让国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不断挑起中国人的极端且有相当粗鄙的对日民族主义情绪瞬间消亡于无形,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极端的对日民族情绪的隐退

  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一股重要的思潮,而近二十年来,日本一直是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化,极端化化的一个最重要来源。历史的积怨,以及国家发展水平的实际差距,造成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日本的心理厌恶。而全球化不断的加深,中日各种层级的往来又不断深入。客观上又给了中日不断接触的机会,也造成了各种摩擦和矛盾不断出现,反过来又给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化以机会。这种情绪化的极端民族主义总是以寻找对手为出发点的,有着常年历史积怨和现实竞争关系的日本就成了最好的靶子。找到对手,再妖魔化对方,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手段,这也就注定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本身是极端和肤浅,经不起推敲的。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开放,网络媒体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狭小世界,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通过更真实的信息和观察,人们看到“战后的日本是靠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完善的制度实现了腾飞,而不是靠战争与掠夺。人们逐渐发现,战后的日本民众早已对侵略与专制深恶痛绝。人们看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奔赴灾区的日本救援队全力以赴的身影,以及那曾经遍布日本街头巷陌的捐款箱。

批评前请至少先了解事情的原委

 ——民间立碑悼念早已存在:方正成为中日友谊象征

  方正县与日本有很深的历史渊源,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那个战乱的时代,通讯不畅,不少日本人到达方正的时候,日本军队已经走了,数千名日本人因此死于饥寒,活下来的也回不去了,就留在了这里,其中妇女和孩子特别多,后来被称“遗妇遗孤”。方正县郊现在还有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的日本人公墓。资料:方正县《侨乡形象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落后的县城期待发展

  方正县距哈尔滨180公里、人口仅23万。这是一个看起来落后的小镇:路很窄,没高楼,最高的楼好像也不过六层左右。路上跑的大多是旧车和三轮车,一位警察站在十字路口,用手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日本“遗妇遗孤”的“故乡”。比较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镇上居然有好几所日语学校。据网上资料显示,方正县境内资源丰富,也是不错的旅游去处,而最能被开发利用的当属当地的日侨人脉资源。

方正女孩嫁往日本成产业

  上世纪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遗妇遗孤”大批回国,中国和日本的生活水平当时确实有差距,嫁给日本人是一种摆脱贫困生活的手段。这些人回国后不断邀请中国的养父母、亲戚朋友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偶尔给老乡的女孩子介绍了日本男人,这些“嫁得风光”的女孩子再回国,又被身边的朋友亲戚羡慕上了。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日本男人为什么愿意和见了一面的中国女孩结婚呢?

背景:黑龙江方正县女孩嫁往日本已经成为产业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林秋子

2011年08月03日21:10

我来说两句 (15)

  核心提示:

  上世纪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遗妇遗孤”大批回国,回国后他们不断邀请中国的养父母、亲戚朋友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偶尔给老乡的女孩子介绍了日本男人,这些“嫁得风光”的女孩子再回国,又被身边的朋友亲戚羡慕上了。就这样,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文章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10期 作者:林秋子 原题为《方正的中日遗事(上)》

  2007年,冬天将至未至的一天,我坐在从哈尔滨出发的一辆大巴上。高速公路两旁,农民收割下的一堆堆粮食被深秋的阳光晒得金灿灿的,远处,白云映衬着高远的蓝天。

  我走在去方正县的路上。这个距离哈尔滨180公里、人口仅23万的小县城与日本有很深的渊源。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方正县是要回国的日本“满洲国开拓民”的集合点。那个战乱的时代,通讯不畅,不少日本人到达方正的时候,日本军队已经走了,数千名日本人因此死于饥寒,活下来的也回不去了,就留在了这里,其中妇女和孩子特别多,后来被称“遗妇遗孤”。方正县郊现在还有周恩来总理批准建立的日本人公墓。

  这是一个看起来显得很落后的小镇:路很窄,没有高楼,最高的楼好像也不过六层左右。路上跑的大多是旧车和三轮车,一位警察站在十字路口,用手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

  这样的一个地方,就是日本“遗妇遗孤”的“故乡”。比较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镇上居然有好几所日语学校。在其中一所,我碰到了三个20多岁的女孩子,一发现我是日本人,态度非常热情。

  一名叫小艾的女孩告诉我,她和一个40多岁的日本人通过相亲已经登记结婚,现在正等待日本签证,可能下个月会拿到,然后马上去日本。

  还有一个女孩也准备和日本人结婚。上个月,她的“日本先生”来哈尔滨和她相了亲,现在两人用信件的方式交往。因为日本先生不懂中文,她的日语水平也只有初级,所以她央求我帮她写“情书”。

  另外一位女孩子也很希望与日本人结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在学习日语。她问我,身边有没有单身的日本男人可以介绍给她。

  我问她们:为什么你们都想和日本人结婚?她们笑嘻嘻地说,这里的女孩子都希望和日本人结婚,有些已婚女人一旦得到“机会”,甚至不惜跟中国老公离婚去嫁给日本人。

  后来去日本人公墓的路上,我跟司机聊起这件事。他告诉我,“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这主要是与历史有关:上世纪8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遗妇遗孤”大批回国,回国后他们不断邀请中国的养父母、亲戚朋友去日本。其中有些人偶尔给老乡的女孩子介绍了日本男人,这些“嫁得风光”的女孩子再回国,又被身边的朋友亲戚羡慕上了。就这样,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

  据说,中日婚介是这样进行的:中方的婚介人和日方的婚介方合作,首先把中国女孩子的照片发到日本给男方看,男方挑选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然后来哈尔滨和她相亲。一般见面后互相不是特别讨厌的,就直接去结婚登记处办手续,再拍一套婚纱照,就结完婚了。

  日本男人为什么愿意和仅仅见了一面的中国女孩结婚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男人大多是家在农村的40多岁的光棍长子。日本大部分女孩不愿意嫁到农村,因为农村至今仍然很传统,长媳要伺候公公婆婆和其他家人,所以农村长子在日本很难找到媳妇。

  但方正的女孩子们大概并不清楚这些情况,不过即使清楚,她们可能还是会选择这条道路。上述的小艾就是这样结婚了。先生在哈尔滨只呆三天,她也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但小艾说并不需要三天,只要男方不是特别奇怪或者讨厌的话,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她说她日语学校的同学们都这么说。

  方正的中日遗事(下)作者:林秋子(日本)

  每当想起在那里认识的女孩子,把中日间"遗妇遗孤"的缘分变成了实现自己物质欲望的机会,心情就很复杂

  当时日本刚刚发生了两起跟"中国新娘"有关的血案,其中一位正是方正出生的。她20多岁时嫁给了一个日本农村40多岁的男人。因为日本老公很小气,从不给钱,还打她,所以她很想离婚。但老公扬言,离婚的话两个孩子都是属于他的。这位不愿失去孩子的方正姑娘于是给老公注射了过量的因苏林,日本老公虽然没死,但从此变成了植物人,方正新娘最后被判处15年监禁。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嫁到日本的方正女孩中应该也有幸福的。只不过,草率决定的中日婚姻,日子过起来大概不会很容易。

  在方正的几天,我一直在想,"方正新娘"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尽管已经有很多失败的前车之鉴,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女孩子争先恐后地要嫁给日本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生活水平确实有差距,嫁给日本人是一种摆脱贫困生活的手段。但现在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方正虽然还不如大城市,但县城里也已经有了大超市、时尚服装店、新盖的公寓楼等现代设施。上日语学校、想嫁给日本人的女孩子们其实也并不穷。我跟着她们去卡拉OK的时候,看到她们一会儿工夫就花了几百元钱。小艾说,她每个月花在"玩"上的钱大约有500元。

  像小艾这样没有工作、经常旷课出去玩、日语水平还在初级的"啃老族",为什么要去一个陌生的、语言不通的国家寻找婚姻呢?留在中国,和中国人谈恋爱结婚,不是应该更幸福吗?

  我问了小艾们,她们回答说,这里的男孩子都没钱,所以不行。我心想,日本人也不一定有钱,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在中国才更有机会找到有钱人。

  后来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回家省亲的方正新娘。她会说很流利的日语。动作温柔优雅,一点不像豪爽的东北女孩,见人总是像日本人一样鞠躬说"KONNICHIWA!"她介绍说,虽然老公是日本农村的长子,但婆婆家从不让她干苦活,而且老公家很有钱,她需要钱婆家随时都给——这样"成功"的婚姻,大概就是小艾们的理想生活吧!

  一位日语学校的校长向我剖析了"方正新娘"的幸福观:"这里的女孩子,虽然听说过看过很多失败的中日婚姻,但仍然一厢情愿地希望自己‘成功’。中国的发展,让现在的女孩子欲望越来越高,总是渴望比现在‘更好’的生活,她们总以为,日本就是那个‘更好’。"

  我离开方正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接到小艾从日本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她一开口就说:"我受不了!"她告诉我:"尽管在中国的时候已经知道日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还有语言障碍的问题,一开始会比较辛苦,但没想到这里比我老家还农村!更糟糕的是这个家很臭!老公一个星期都不洗澡,牙也不刷!"

  后来小艾又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说想离婚,但这么快离婚的话她只能回国,这是她不想也不敢的。她要求我做她的"保证人",这样她还可以留在日本。我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并从此和她失去了联系。

  已经有几年没去方正了,不知道现在那里变成了什么样。而每当想起在那里认识的女孩子,把中日间"遗妇遗孤"的缘分变成了实现自己物质欲望的机会,心情就很复杂。真心希望,她们可以不用远渡重洋,就能够得到幸福的生活。■

民间立碑悼念早已存在

  《方正侨乡史话》的作者于2008年查阅了方正县公安局外事科1953年保存的日本孤儿在籍档案,1945年至1946年方正县的中国农民收留日本孤儿共计943人。在1950年至2002年间,这些在中国成家立业的孤儿先后回国730人。在方正当地,从上世纪60年代,即中日建交10年前,当地政府就承诺立碑埋葬开拓民的遗骨,从哈尔滨找来石头,依照日本的风俗把墓碑建在不会遭到水害的高丘上,面对着日本的方向。不少遗孤后来回到日本,还出资在方正县修墓以感谢中国养父母的恩情。方正的日中友好林也是民间自发修建的,直到2009年才有了日本政府的资金支持。上世纪80年代,日中友好协会在日本介绍了中国民间对开拓团遗骨以德报怨的例子,引发大量的日本开拓民来在这里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忏悔,也对中国民众宽宏大量表示感谢,每年大约有100至200人的日中友好团体会来到这里,把这里作为日中民间友谊的象征。

方正立碑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却被忽视

——“不标日文不给执照规定依据何在?

  网友爆料方正县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并指出当地政府强制要求“不服从的要罚五千元,不给工商执照”。这是继为日本“满洲开拓团”逝者立碑而遭网友谴责之后,黑龙江方正县再次受到指责。方正县工商局工作人员确认了“不标日文不给执照”一事,但并未提及罚款事项。其实在“立碑”、“日文”等煽动民族情绪的词汇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方正县政府“为民做主”的强硬做派。

关键是强制而非日文

8月1日,网友在论坛发帖称“某县规定所有商业牌匾必须标注日文,如果不标日文,会有几千元的罚款。屡次提醒不标的,禁止挂匾。而且新规定日文还要占到30%。”方正县工商局人员此后确认了“不标日文不给执照”一事,但并未提及罚款事项。即使没有罚款,方正县因不挂日文而不发执照依据何在,又经过谁的批准,将商家与政府意志强行捆绑合不合适?政府为地方发展其心拳拳,但是因此就站在“以德报怨”、“一心为百姓”等“道德正确”的高度上为民做主,对百姓的行为作出要求是不是更值得批评,网友因日文而愤怒,不是让民族情绪充斥大脑呢?

少点道德压制,多些法治观念

在方正政府部门眼里,群众是如何想的,他们对政府的行为理解不理解,他们有什么合理的诉求等等,都是一句空话,根本不必去考虑,只要是政府要做的事,就必须做成,至于手段如何,那是次要的,至于后果怎样,那也是可以由政府说了算的。只要手中有权力,更何况占据“道德”上的优势,一切都可以轻松搞定。方正县因强制要求挂日文牌匾而引发公众关注,而更多的类似事件,则因为缺乏刺激的新闻点而被公众忽视,权力的骄横,而且是习惯性、没有法制观念的骄横,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才应是此次事件值得关注的地方。

 

我来说两句(338)

畜牲尚且知廉耻,怎么方正县的领导不明白,无论钱有多么重要,难道还要重要过中国人的感情吗?无论什么”遗人”,他们应该明白他现在是中国人,而不再是日本人了...展开

--搜狐社区: 树立风中 2011-08-0412:13:02    回帖

畜牧

--搜狐社区: 树立风中 2011-08-0412:10:20    回帖

建议:将方正县开辟成特区,专供日本人享用,让该县的领导再充分体会和领略一下日本人给他们的恩赐!

--搜狐北京市网友 2011-08-0412:09:11    回帖

卖完地,开始卖国了

--搜狐社区: 春风不拂杨柳面 2011-08-0412:04:57    回帖

别让情绪冲淡了问题的本质?编者,这是情绪的问题吗?脑子有问题吧你,照你的逻辑,方正县可以划给日本了。

--搜狐江西省南昌市网友 2011-08-0412:03:16    回帖

全部评论(338)

转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