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15年高考:兽中之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28:14
 兽中之王


 虎勇猛威武,素称“兽中之王”。

 中国古代敬虎为神,被列为四方神之一。

 虎神能驱妖镇宅,祛邪避灾。

 因此古时常以虎的兽面形装饰在青铜镜、铺首、
瓦当等器物上,民间尤爱把虎看做儿童的保护神

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

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笨拙可爱。

便是希望孩子们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


中华民族爱虎之德  虎,俗称老虎。猫科哺乳动物,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内“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山海经.海外东经》又说:“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图读经典山海经》说,君子国的特点是讲道德,好礼让,喜养宠物。《说文》析曰:“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很早以前就爱虎,有仁爱之德。

  与人息息相关的虎文化  李白《赠张相镐》诗:“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言割据称雄为“虎据”;称遮护营寨的篱笆为“虎落”;比喻战士作战勇猛为“虎貔。”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从犹虎貔。”古时天子、诸侯之门,因门外画虎,故称“虎门”;称勇士戴的帽子为“虎冠”;清代皇帝颁布的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老虎威武勇猛 最受军队将帅崇拜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古画决云:“云从龙,风从虎”,“虎啸风生”。由于老虎威武勇猛,所以自古以来最受军队将帅崇拜。为张扬威仪,宣扬武德,鼓舞士气,产生出很多与虎有关的佳语妙句。如称大将拜见帝王为“虎拜”,陶宗仪《送邵升远应聘之京》诗云:“天威咫尺黄金阙,虎拜三千白玉墀”。称勇猛之士为“虎贲”、“虎夫”、“虎士”;称赞勇猛之臣为“虎臣”;称赞勇猛的将领为“虎将”。

   民间的虎文化  在民间,由于人们崇信虎的气魄与王者风范,所以各种称谓也与虎结缘。如称年轻有朝气的后生为“虎子”、“虎娃”、“虎妞”;形容工作有冲劲求上进为“虎劲”。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还产生出许多与虎有关的吉语、典故如“狐假虎威”、“虎不毒子”、“虎踞龙盘”、“虎跃龙腾”、“虎无犬子”等等。

   虎为神物  在民间,虎为“四灵物”或“四神物”之一。在民间,虎为“四灵物”或“四神物”之一,称“白虎”主管西方。因此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的纹样广泛应于墓室装饰、建筑装饰、剪纸、年画以及工艺美术品中。民间流行画“虎画”张挂于中堂;上古以来,逢春节门上画虎符;清代京俗端午节要佩虎饰品;冬至节南方流行吃圆子,要用糯米粉捏成虎子插于门户;婴儿满月后要戴虎帽,穿虎鞋,都寄托着人们为辟邪、驱疫、纳福的美好祈望。

         虎为山君 《说文.虎部》称:“虎,山君之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邕,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虎是威武雄壮的动物,额头上有个明显的“王”字纹,好像天生就是“百兽之王

    虎为驱邪除恶 吉祥祝福的象征  虎的威严有驱除邪恶的威慑力,所以“虎”字常为军中所用,如虎符(古代朝廷调兵遣将用的令符)、虎将、威虎将军、五虎上将等等。军事首脑设的“白虎堂”非请莫入,违者立斩。《水浒》故事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是被人陷害,误入“白虎堂”,被削职充军。在民间风俗中,虎是驱邪除恶、吉祥福的象征。我国许多地方,儿童要戴虎头帽、围虎头兜、穿虎头鞋,以辟邪讨吉。

   凶狠强悍之象征   虎凶狠强悍,象征凶险之境。《管子。形势解》:“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南朝宋宋谢惠连《猛虎行》一诗有“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之句。明代商格《虎》诗云:“壮哉于菟(即虎,楚地方言)豪且雄,猛气不与凡兽同。”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全面再现了猛虎在深山时的威猛之势。它天下无敌的凶悍之气与危险处境联系在一起,使人不禁心惊胆战。

   恶势力之象征  虎的贪婪与凶恶象征势力。战国楚屈原《招魂》:“魂兮归来,群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告诫灵魂不要上天,因为有虎豹把关,他们啄食想上天的灵魂。此典故被宋代王炎《冬雪行》的“九关有路虎豹守,欲语不能空长吁”所用,借把恶势力。“虎渡江河”出自《后汉书。宋均列传》, (宋均)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 ”宋均认为“今为民害,咎在殘吏

   豪杰勇士之象征  老虎威风凛凛,虎啸生风,也称“啸风子”。《周易亁卦》:“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变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生风,是风从虎也。”元代于汝玉《虎》诗极有气势地勾勒出猛虎之威:“斑寅赢得号将军,月工黑深山星目分。长啸一声风括地,雄跳三劢兽奔群。”如此侠肝义胆的百兽之王便象征着雄武气概,象征着英雄豪杰。

杀伐和权力的象征  虎象征杀伐和权利。象征替天施行刑的神。监狱中的死牢称“虎牢”;杀人的弄具有“虎头铡”。传说中的白虎是西方秋季之神,它人面、虎爪、白毛,手里握着既是兵器刑具的铖,同时它还是天之刑神,因为虎象征着秋季结算收成,替天行刑的角色。虎也是权力的象征。官员巡行时,前有仪仗队手持虎旗和虎头牌开路;古代公堂正中画猛虎,堂内设有虎头牌,以示威严,不可侵犯。

才艺的象征  虎文采斑斓,壮丽雄健,象征才艺和技艺。如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虎啸欲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梁甫吟》诗“大贤虎变愚不测”都是赞美栋梁之才的话语。杜甫《蕃剑》诗“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中,以蕃剑此人,以虎腾、龙藏谓蕃剑之神奇,感慨有才气的人不为所用,他又在《送重表侄于殊评事使南海》诗中写道:“下云风云合,龙虎一吟吼。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祝愿他人施展才华。虎还象征书法雄逸之风,如中国书法有虎爪体,用“虎卧龙跳”形容字势超逸雄浑。

   情虎   老虎长相可爱又可怕,凶悍贪婪之中透露着憨厚笨拙之态,于是,

在一些传说中,老虎成了有情有义的孝虎或情虎。晋干宝《搜神记》写衡农孝敬继母,一日梦见老虎咬他的脚,他急忙叫醒妻子,在院中磕头,急见房子坍塌,压死三十多人,而自己和妻子幸免于难。金元林坤《诚斋杂记》有一则虎不食孝子的故事。杨威曾同寡母一起上山打柴,忽遇猛虎,于是紧搂母亲边哭边退,老虎感其孝心,转身而去。

虎祖信仰  白虎神渗透到土家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打薅草锣鼓时,有很多唱到白虎的歌词,如“来到老爷门头庭,白虎神仙挂彩印……”。青年恋爱要凭白虎神为证:“白虎当堂我先生,几时动婚姻?”梦见白虎是吉兆:“见白虎当堂坐,堂上坐的是家神。”办丧事时要打跳丧鼓,围着棺材模仿虎的动作跳舞;老年人的棺木上要盖虎毯。为免受惊吓,小孩要戴虎头帽。考古发现土家人的一批出土文物也离不开虎,如虎钮镦于(军队中一种打击乐器)、虎纹金杯、虎纹锡环等。所以,历史上称“巴方”为“虎方”巴人自称“虎人”巴族称为“虎之族”。

   龙虎文化龙虎文化的形成与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交融的历史有关。据考证,龙虎本是不同民族的图腾,龙文化属于东方,虎崇拜则属于西方。远古洪荒时期,西北崇虎的古羌人是游牧民族,迁入中原、华北时与当地崇龙、崇鸟的土著可能发生冲突和战争,最后成为民族的融合体,

形成所谓的华夏民族。相应地,虎文化也融入龙文化,如商周青铜器上的主体纹饰为虎头纹和兽面纹,而龙纹和夔凤文化多为陪衬,构成了虎显龙陷的格局。

虎文化  虎文化作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内涵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我国虎文化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无论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小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早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