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揸fit人完整版下载:中史之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5:29
中史之战

  
   中国史上最早最残酷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这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hé)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此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惨烈而言,在当时的诸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的长平,赵国派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先前的赵将廉颇,结果被秦军包围,40万赵军被俘坑死,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六国更加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也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对中国历史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

 

中国史上重创秦军的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8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兵北上,以解钜鹿之困。援赵大军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宋义被秦军的气焰所吓倒,逗留46天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这次出兵钜鹿,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队破釜沉舟,大败20万秦军,使秦军受到严重损失,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中国史上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亲率精兵5千人插入袁军后方,奇袭袁军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的粮仓,焚毁袁绍的全部军粮。袁军听到军粮被焚的消息,惊惶失措,纷纷溃退。曹军乘胜追击,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歼灭袁军7万多人。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南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之命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下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退回河北。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中国史上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的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军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政治上: 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曹操亲率大军20万人南下,迅速占领荆州。为破曹军,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一带共同抵抗曹军。曹军兵力虽占优势,但水军实力不如孙刘。双方刚一交战,因为军中发生疫病,曹操引军退到长江北岸。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火烧毁曹军船只,大伙延烧到岸上曹营,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军烧死、淹死、饥病之死的人数过半,曹操无奈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