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融程花园酒店桑拿: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历程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5:41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媒体(物化)技术和智能(非物化)技术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期) 在国外(主要是美国)视听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从20年代开始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开展了最初的电化教育实验,其中包括幻灯、电影、广播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上述活动的开展,在30年代出现了“电化教育”这一专有名词。 为了培养电化教育专业人才,江苏省成立教育学院、金陵大学理学院先后开办了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设立了电化教育专修科。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举办电化教育培训班,并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有关课程、攻读学位。1947年,北平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直观教育馆,并开设了电化教育选修课。为了推动电化教育的开展,金陵大学理学院于1941年创办了《电影与播音》杂志;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于1942年出版了《电教通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了《电化教育》资料;舒新城于1948年出版了《电化教育讲话》专著。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电化教育只是在少数城市和地区有所开展,未能大规模推广。 二、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电化教育随着教育事业受到重视而得到了发展。从1949年开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文化补习,建立广播学校;195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利用灵格风唱片辅助教学;1951年辅仁大学、西北大学开设电教课程;1953年西北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建立电教室;上海外国语学院从1954年起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并于1959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1958年以后,更多的高校建立了电教机构,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就连地处边疆的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范大学)也于1958年建立了电影幻灯教学小组,有组织地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于1963年开出了“电影、广播与教学”的选修课。 在普教系统,电化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北京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随后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相继成立电化教育馆,负责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开展。 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电化教育处于停顿状态。 三、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化教育也和其他事业一样,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教机构的设立 从中央到省、市、县,普遍建立了电教馆(站);全国800多所高等学校设立了不同级别的电教机构;部分中小学建立了电教组、电教室,配备了专职电教人员。到90年代初期,全国已形成了10多万人的电化教育专业人员队伍。 (二)电化教育深入开展 电化教育媒体从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扩展到电视、录像、卫星广播电视,以及计算机;电教人员和教师自制电教教材,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 (三)出版电化教育书刊 这一时期创办了《电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的前身)、《电化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一批有影响的杂志,并出版了数十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著作和教材。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为了适应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开办短期培训班到建立电化教育专业,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从1983年开始,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先招收了四年制本科专业;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到90年代初期,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并建立了1个博士点和10余个硕士点。 (五)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的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面向全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28所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至90年代初,已发展成为由一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3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575所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1500多个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分校)组成的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系统。与此同时,广播电视中等专业教育、电视职业高中、电视师范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育电视的兴起,促进了教育电视台(站)的建设。80年代初,各地开始建设教育电视台(站)和电视收转站。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运用卫星进行教育电视广播。至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有教育电视台(站)500多座,教育电视单收站3000多个,放像点30000多个,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一起初步形成了卫星电视教育网络。 (六)电化教育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这一时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概念、本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展了研究。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在国外教育技术系统观的影响下,国内电教界转向了“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研究,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引进了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系统方法,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媒体以音像技术为主,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 四、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对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美国AECT1994定义的引入,对我国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定位、学科体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个时期,媒体技术更多地涉及到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仿真教学系统;智能技术中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绩效技术已开始得到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视;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引起了对学习理论的深入探讨。 在这一时期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至本世纪初,全国已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科层次教育,建立了5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和30多个硕士点;除了全日制面授以外,还增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业余教育等形式,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办学体系。同时,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得到了深入发展。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以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得到重视;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初步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