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市中心在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5:20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和善与父母相沟通的主题探究活动。

1.单元地位

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自我修养,而孝敬父母是构筑自我修养的延伸,所以本单元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同时它也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所以,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2.主要内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包括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和“难报三春晖”。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主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能身体力行,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善与父母沟通”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会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巧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状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应对策略进行编排。

3.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

第一课对应的课标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第二课对应的课标依据: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4.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老师的点拨指导和课后践行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5.课时安排

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8课时(其中主题探究2课时)。

 

课时

课序

课题

第一课时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二课时

第二框

我爱我家

第三课时

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

第四课时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

成长也会有烦恼

第五课时

第一框

逆反心理有危害

第六课时

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

第七课时

主题探究

善与父母沟通

不当家不知父母累

第八课时

孝亲手抄报、小制作评比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

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学生的需要:

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

 

 

 

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课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教学过程】

1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我说我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教学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

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教学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行为: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中的困惑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

 

 

 

第二框 我爱我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爱我家”,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二是无悔的奉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父母对

 

 

 

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三是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家庭的温暖。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很乖,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温顺,但在家中却判若两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太熟悉了,不知珍惜身边的爱。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父母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2.学生的需要:

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可以以说一说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父母的生日、工作和辛劳。通过,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日、爱好全都知道,而不知道父母的?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更易信服。

三、综合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教学过程】

1.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2.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3.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4.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个别学生的家庭可能不幸,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开人世,甚至有学生受继父或继母的虐待等。对此,不宜这些学生将家庭情况公之于众,对他们要理解、保护,防止伤害这些学生。我们的教学,只从一般意义上讲,从普遍现象讲,只是关与“度”的把握是个难题。

 

 

 

 

 

 

 

三、难报三春晖(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爱洒心间”,主要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心。课文由小峰与妈妈的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二是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有5层意思。①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②要求学生能辨析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③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确今后怎样孝敬父母,体会尽孝的好处,为选择孝敬行为提供情感基础。④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对父母的孝,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⑤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本课最后,要求学生制定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所以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心,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如何孝敬。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2.学生的需要:

本课内容较浅,不必作更多的准备。但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了解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收集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宣传鼓励,找出问题意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

1.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孝子”

3.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

 

 

 

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4.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四、教学中的疑问

孝敬父母,现在在城市里,核心家庭居多,子女看不到父母孝敬长辈的示范,不知如何行孝,无法体验。如果是在主干家庭,祖辈对孙辈是呵护有加,虽然他们有些是懂得如何教育,但他们没有权利,他们只能养育而无法教育,教育只能通过孩子的父母进行,以免遭质疑。这也就普遍出现了祖辈溺爱孙辈的事例,而这也是不利于孝亲教育的开展。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青少年随着依附心理的减弱,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有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了自己处理事件的方式,他们渴望独立,对父母之言不再惟命是从,往往嫌父母管得太多、太罗嗦,对家长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同学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的语言。加上同龄伙伴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在许多方面与父母格格

不入。矛盾的发生是正常的,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矛盾的消极态度。可是矛盾发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依赖家长,如果家长用理性的沟通方式,问题则可能得到解决。然而如果家长没有采取理性的方式,不少学生就会简单地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与父

 

 

 

母有“代沟”,难以沟通等,从而采取消极忍耐、隐瞒欺骗、任性反抗等非理性的方式,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2.学生的需要

青少年的独立与成年人的独立是不同的,他们那种独立的观念是不成熟的。他们认为独立就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这种“干什么”的状态都是过激的状态。他们自认为思想很前卫,即使自己没有太多的思想,但他们可以从同伴、各种媒体中获取;他们鄙视成人世界中认为美的东西,为防止别人说自己“老土”,于是总想着与父母唱反调,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就是“老土”的象征。其实亲子间的冲突过程是亲子间互相了解、观念互相靠近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积极的态度看待“代沟”,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三、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成长也会有烦恼

【课前准备】

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请举几例。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见附录: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活动内容: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首先在于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也更容易理解和宽容。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还有,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

 

 

 

物的重要方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教师行为: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宽太多,因为这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铺垫,而不是教学的重点。二是要渗透辨证观点的教育,即比较中分析并全面地看问题,分别看到两代人的利与弊。三是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这是体谅父母苦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出示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2.质疑交流:订立一份《家庭和约》

出示材料: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讨论:父母为什么为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3.身体力行: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唠叨自然少了。

仪表方面:如果你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类的尽量避免。

社交方面: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起床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啦(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适当的时候,来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第二课时  逆反心理有危害

【课前准备】: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伦理,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②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③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④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⑤能够感染学生的例子,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的例子。

【教学过程】:

1.阅读感悟——爱的冲突(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试举一例。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

2.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

活动内容:连续性提问: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如果有,请具体说明。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冲突的不快,体会逆反心理造成的影响亲子关系、伤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认识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这样能让学生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不任性,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事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

3.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见附录)。引导思考: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采访自己的父母,问问他们当时

是怎么想的?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感受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本能的,是最无私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令孩子们不太喜欢罢了。但这也不足以导致某些孩子过激的方式来“回报”亲人。

4.出谋划策——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活动内容: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①爸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作业,妈妈又让我再做两道奥赛题……②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引导讨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②妈妈很支持我,同意我学画画,可是现在我对它的前景不看好。③爸爸就知道让我学习,当尖子生,可我总是考不到第一,失望极了。引导讨论: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①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②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引导讨论: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建议:可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①一个同学说:我妈就是烦,每天我吃早饭的时候,她就说:“吃完早饭去喝牛奶,别忘了。”其实,牛奶和书包都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我上学拿书包,不就看见牛奶了吗?真是的!②女儿晚上去看电影,九点多回家。妈妈说:“才回来,我到路上都看了好几次了。”女儿说:“妈妈真是的,难道看看就能把我看回来?”③我骑自行车上学,爸妈每次都要叮咛一句:“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引导讨论:父母讲这些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面对父母的唠叨,怎样做才会双赢?这里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即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设计意图:选取这些两难问题,当然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跟他们的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增进与父母的了解与沟通、化解冲突的办法,并让学生设想不同的方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对大家所分析出的矛盾原因进行简单归类,对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可行性作出评价。学生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发解决方法可能很多,有些是积极的,避免了矛盾,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借鉴别人的可取之处;有些是消极的,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对此教师可采取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步步错下去,当引出最后一个破坏性的后果时,学生也就明白了问题所在。通过学生自己体悟出来的道理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教学中的困惑和建议

1.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成长也会有烦恼,由于烦恼是一种主观体验,人们对生活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往往决定了某种烦恼的产生,其个体差异有时比较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借助各类活动,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能有深

入的心理体验和深刻的情感共鸣。在丰富的情感体验基础上运用生动的事例来加深理解,调整认知,促进行为转化。

2.学生的逆反心理未必都错,都的反抗不无道理。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无意造成的。家长的观念有时相对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难免有误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有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鉴于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主要从学生方面找原因,所以教材为减轻负担,没有从与父母的互动中讲这个问题。但无论如何,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是由双方构成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多或少会与家长的教育有关。但家长的问题我们是很难解决的。

3.如果班级中有特殊家庭(如单亲、离异等)的学生,我们需要呵护他们受伤的心,但又必须正视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回避矛盾只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觉得自己似乎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却会留下许多“后遗症”。

 

 

 

 

4.可能会有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无法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授课过程中,如引导不当可能还会加深了他对父母的怨恨。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活动时进行了解,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解释或给予鼓励。若有必要,在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和辅导。

5.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班级团体辅导的功能关注学生自我探索,引导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分享,并获得反馈,以了解别人如何,了解大多数人如何促进对自己的更深了解。

6.有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教师不可将其上升为人品或道德、性格问题,这会引发这些学生更大的焦虑和压力。虽然,人品或道德、性格问题会是亲子关系紧张的可能原因,但不宜在班级团体里挑明。对个别确实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老师可邀请其进行个别辅导。

7.要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体验的作用。正面经验即与父母积极交往沟通的最有效的办法。抓住这一点,是让学生体验家庭温暖、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策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因此,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抓积极因素。防止学生站在与家长对立的立场上对付家长。

 

 

二、两代人的对话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内容

“两代的对话”,共有2目。其中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桥梁,分析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介绍与父母沟通的过程或程序;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第二目交往讲艺术,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窍门;有针对性地突出三点学生应该注意的具体要求,即学会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和帮助父母;介绍与父母交往的三字经;强调家庭交往要宽容,宽容父母的错误,自己得理又让人,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在青少年学生抱怨家长给予的压力太大、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同时,家长们也深深为孩子不愿与他们交流而苦恼。所以,要拥有一个和睦、快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努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来承担家庭事务,解决家庭问题,共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所以,本课主要通过对生活中亲子冲突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尝试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进一步确定理解父母的必

 

 

 

要性,并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2.学生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会处理家庭矛盾,更快地成熟起来。解决家庭矛盾不能仅靠说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并体会到家庭冲突的危害,自己处理问题不当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为此我们应帮助孩子们认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引导他们走近自己的父母,使他们看到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放下了许多曾经的追求,使他们明白父母是他们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导航员。在这里,要使他们的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他们会用另一种眼光和思维去理解、去处理,跨越代沟,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新课教学】

(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

学生的进步。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当学生的争辩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异中见同;当学生争辩趋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同中见异。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辨证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又如说明家中矛盾容易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更好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讨论和争辩的过程,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对于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敢问路在何方——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1.理解父母

阅读感悟:出示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到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父母的交往亦如此。

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象了,回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象,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老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难以预料的情况。当老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2.尊重父母

案例分析: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引导讨论:为什么亲子间的价值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阅读感悟:《珍珠与谷物》(见附录)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珍珠和公鸡的价值观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需要不同。价值不是固有的,事物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需要。了解价值观取向是影响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言“话不投机半句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多元价值观”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父母和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正常的。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和父母价值观存在冲突?增进学生了解自己和父辈的价值取向差别的主要内容,如对服装的要求,父母在意便宜,宁可式样老一些;少年在意时尚,宁可质量差一些等。引导领悟亲子冲突不是父母变了,也不是自己变坏了,而是自己长大了。这一认识很重要,是积极沟通的前提。因为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如头发的长短等,仅仅是一种文化。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一定干戈相见,它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接纳多元价值观而缓解的。

3.认真聆听

活动内容:寻找父母与我们的共同点: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的……

设计意图:家长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地,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孩子独立的要求,甚至向孩子做出妥协和让步。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有这么多与自己相似的行为特

 

 

 

征,并把这种新感觉描述下来。

4.讲究艺术

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教师行为:在引导的时候,重点应提示学生“策略”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教学建议:要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5.模拟沟通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设计意图:第二个活动侧重于探究处理冲突的步骤,这个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不光有个步骤问题,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沟通涉及的经验很多,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这一情景,并作出分工、准备。其次,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扮演。扮演中最好有不 版本,即有对的,有错的;有事先准备的,有临时生成的;有扮演者的表现,也可以有台下同学的表现。这样做才有比较、有可辨析的材料,供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道德,在辨析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再次,要注意归纳学生的经验,如交往中的主观动机、面部表情、行为动作、内心所想、沟通预期、基本态度、基本策略等,这有助于学生从不同侧面把握沟通的要领。最后要注意在学生中交流自己平时的经验和体会。因为这些包含着学生的经验,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而且易于与新学内容共同构建适合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和知识框架。

教学建议:在活动前,老师应该多设想几种可能的沟通方式和结果,以便知道学生演示;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不参与扮演的同学仔细观察,多作结论;活动后,要注意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学生得出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课后,让学生有意识地用这些有效有益的办法与家长沟通,将教育的成果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

四、教学中的困惑和建议

1.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其人生态度和今后的各种行为有重要影响。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许多中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还不是很清楚。在教学设计上应选取一些两难问题,当然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跟他们的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选择,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可以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教育不是虚无缥缈、罩在头上的美丽光环;不是假大空,而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的,是具体而有真实地存在着的。

2.本课是一个培养亲子关系、感情的活动课,教师可对家长发出邀请,请他们到学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来上这堂课。家长和孩子平时这种坦诚的沟通也不很多,即使不能够起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会产生积极的感情。当然,对于那些与父母出现严重沟通障碍的孩子,教师不要强求他们和家长一起来上这堂课,应该单独找他们坐下来聊一聊,不要冒失地强迫他们

 

 

 

的家长来学校,这样可能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光讲道理,因为正确不等于有效,道理上的正确不代表结果上的有效,我们应追求的是有效。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解决方法问题。当然没有一招通吃的方法,只是提供解决家庭矛盾的思路。尝试使用,可能会对学生有帮助。

4.沟通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最佳方法的过程,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各有其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有助于帮学生选择,帮学生放弃。放弃也也是一种选择,不任性就意味着可能放弃一些需要或打算。

5.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多地例举有效方法,但最后需要师生共同归纳出最适用的几条,因为多了的话,表面上看选择余地很

多,其实学生反而无所适从。就好比春游,学校回发一张告家长书,密密麻麻写了很多注意事项,学生反而不会去看,每次我都是让学生记住八个字:安全、守时、尽兴、文明。与父母沟通也如此,归纳起来不外三句:前提是尊重了解、方法是换位思考、结果是求同存异。

6.有个度很难把握,一方面鼓励学生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得理又让人。我想老师需要点明的是:如果得理不让人,看似正确,实则有悖目标,结果适得其反。

7.教师要对学生想出的沟通方法进行点评,但要强调不同家庭的沟通模式是不同的,沟通的技巧因人而异。最后,教师要有条理地把自己认为有效的沟通技巧告诉同学们。而沟通技巧、沟通原则等是很多的,教师可以参考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学生主要存在的沟通问题进行指导、点评。

8.这种课程内容的实现还应与家长配合,更侧重于行为的落实。因为,只有“说”和“做”相结合的体验,才能真正潜移默化地达成学生观念的不断转变;而且这种课程还应该是长期坚持的实现过程,不应该几节课就结束了。教师可否考虑如何长期坚持并在以后的其他课程中渗透和深化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主题探究活动

设计目的:

教学不仅仅在教室,思想品德课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所以学生的生活、生活的区域、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活动游戏等都应成为课程资源,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教学没有在下课铃响中结束”。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45分种课堂内的行为,它是一个课前备课、课中思考、课后反思的系统过程。

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学生每天都会与家长打交道,体会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学会也会对家长献出爱和孝心。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这些交往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在学习与父母交往,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在学生家庭中,也难免在一些事上发生亲子冲突。通过收集这些冲突,特别是学生普遍遇到的带有共性的冲突,有助于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体验失策的苦涩,获得人生经验。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研究解决这些冲突的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今后与家长成功沟通,更好地向父母长辈献爱心。这期间,还能帮助学生调查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道德境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一:今天我当家

找一个星期天,之前跟父母说这一天你要做家里的主人,家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需要

 

 

 

你和他们来共同决定。

在这个星期天,你主要做的事是:

早晨,收拾家中的房间、买早餐。

想一件活动使父母和你能够在这个星期天消磨时间,并让父母觉得快乐、轻松。如可以陪他们逛街。

下午,写好一个菜单,自己去买菜,并且在晚上为父母烧菜,可以让父母指导。

饭后请父母评价你这一天的表现,并给你打分。

请写出一天的心得。

探究二:才艺展示——手抄报、小制作评比

课标要求: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活动过程:

1.准备: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1)结合所学知识,也可从网上搜集材料,设计一份以母亲节、父亲节为主题的手抄报;(2)亲手制作一份送给父母的礼物,以备展览。

2.活动: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比。

3.总结:教师或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活动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会父母亲情,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理解、照顾父母。

 

 

 

 

附录

1.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裤腰带,对女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关乎着一个人的荣誉、品格。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二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2.一封特别的信

亲爱的妈妈:

你的儿子在给你写信。我已经好久没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出差、度假、住医院了……

我们这里现在正是春光明媚、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寒冬腊月的时节。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很好、不太好、很不好。

前不久我去逛过剧院、电影院、音乐厅、酒吧。

我打算再过1个月、1年、5年就来看你。

我知道你没钱花了,所以寄给你3020105个卢布。

我已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厂长、总局局长。

我和妻子祖莉菲娅向你问好。

你的爱子彼佳

12月31日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儿子的信,在信的背面有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彼佳,你只需将多余的字词划去再将信寄回来即可”。

3.怎一个

“只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父母”……随着两个孩子陆续上学,我们一家四口仅靠父亲每月不足300元的工资支撑着,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尽管如此,父亲每天仍要喝酒,偶尔还讲些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之类我们长大后才懂的道理。

有一次,我偷听到父亲向母亲发脾气:“酒当然要喝,可孩子们的书更要念!不念书将来拿什么谋生?接着便是母亲那深深的叹息声。我当时恨透了酒鬼父亲。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倒掉父亲的酒,让他喝不成。可当我偷偷打开父亲的酒瓶时,却闻不到一点酒味;我用舌头舔了舔,才发现那酒瓶里装的居然是白开水!原来父亲背着母亲和我们一直以水代酒,把省下的钱供我们读书……

一下子,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父亲忠厚、刚毅和深沉无言的爱温暖着我的心。以后多少次,每当我看到父亲用酒杯津津有味地喝着白开水时,就忍不住偷偷流泪,发誓要刻苦学习,长大后好好报答父亲……

4.同龄人的心声:

“我都上初中了,父母为什么还把我当成小孩子看待?无论我做什么事儿,他们总是不放心,一遍一遍地嘱咐,没完没了,真烦死我了!”

“我的父母很固执,根本听不进我的意见。”

“父母不理解我,无论我交朋友、穿着打扮,还是吃东西、看课外书,只要是我的事,他们都要干涉,我一点自由都没有。”

……

5.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有彩虹出现!!

                                                一位苦恼的女儿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一筹莫展的母亲

6.关于成长的谈判

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

⑴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

⑵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

⑶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

⑷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⑸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

⑹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⑺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⑻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

⑼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⑽请不要一百零一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⑾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习惯。

⑿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⒀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您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

⒁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希望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回儿子的十四条回答:

⑴只有我们的帮助,你才能独立。

⑵打碎个碗,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⑶你要参考我的“模式”。

⑷若谈“自尊心”,父母儿、女都有;若谈“隐私”,你在18岁前的监护权归父母。

⑸你要把父母当朋友。

⑹若有意拿自己儿女做出气筒的人,则是天下最无知的人。

⑺能认识到我宠坏了你,你就别“坏”了。

 

 

 

 

⑻犯过的错误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

⑼同样一句话,是命令,是建议,就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⑽以后最多说三次。

⑾我已经给你将清楚的、我同时也正在改的坏习惯,你决不能再有。

⑿父母也需要爱。

⒀我累时,的确需要有人递杯茶。

⒁父母不是完人,该你学的,该原谅的,该摈弃的,需思考的是你;还有一句,父母不是万能的,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

7.一碗馄饨的故事:

一男孩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了,之后的日子他四处流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一次,饥寒交迫的他在一家馄饨店门口徘徊着,热心的老板给了他一碗馄饨。狼吞虎咽之后,他噙着泪真诚地谢过老板。老板猜测到了他经历,只说了一句:我只给了你一碗馄饨,你就如此感激,从小到大,父母给了你多少碗馄饨,你感激过他们吗?男孩的泪顿时泉涌而出。

8.爱的冲突

“我真是越来越感到厌烦了,我一出门口,爸爸妈妈就问我上哪儿去?跟谁一块儿去?几时回来?甚至是不准去。

他们会一连两个小时在旁监视我收拾好卧室,其实他们只消15分钟就可收拾停当。 

当我行为乖张的时候,他们绝不替我找托辞。

那天明明是李阿姨错怪我了,爸爸妈妈硬是要我向她道歉。

那天他们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们别放手,他们却说该是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后,他们只是在一旁看;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们看,他们只是咧着嘴笑。

我要和同学出去郊游,他们一直在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别单独行动,别丢东西,不许到高处去……”

9.不等价交换

时间        父母的付出                        我的回报

当我1岁时    喂我并给我洗澡               整晚哭着

当我3岁时    爱怜地为我做菜               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我4岁时    给我买彩色笔                 涂满了墙和饭桌

当我5岁时    给我买既漂亮又昂贵的衣服     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

当我7岁时    给我买了球                   把球掷到邻居的窗上

当我9岁时    花钱给我请钢琴老师           常常旷课而且从不练习

当我11岁时   送我和朋友去看电影           要他们坐到另一排去

当我13岁时   建议我去剪头发               说他们不懂得时髦

当我14岁时   付了我一个月的野餐费         没有给他们打一个电话

当我15岁时   回家想拥抱我一下             把门反锁起来

当我17岁时   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           捧着电话打了整个晚上

当我18岁时   为我高中毕业激动地流泪       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当我19岁时   付了学费并亲自送我上大学     要他们在离校门口很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

……

 

 

 

10.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对于痛苦的记忆,人们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成年人的智慧:混沌天真而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而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谨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11.你够关心父母吗?

 

记忆中

询问父母后

是否一致

 

父亲

母亲

父亲

母亲

 

年龄

 

 

 

 

 

生日

 

 

 

 

 

身高

 

 

 

 

 

特长

 

 

 

 

 

最爱看的书

 

 

 

 

 

最大的愿望

 

 

 

 

 

近期的烦恼

 

 

 

 

 

最爱吃的东西

 

 

 

 

 

最爱看的节目

 

 

 

 

 

最喜欢的运动

 

 

 

 

 

身体状况如何

 

 

 

 

 

 

12.珍珠和谷物

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他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换。”

13.练一练

这是一个要在家里不断练习的功课:

你是不是一个很讨厌父母唠叨,他们一说话,哪怕是很好的建议你也想顶嘴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每当父母唠叨(哪怕是你觉得很不以为然的事情)的时候,你都微笑的看

 

 

 

着她,认真听她讲,然后轻轻地说:“妈妈,我知道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请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生变化。

你可以作下面的统计表,如果一天中,你对父母的唠叨表现得很不耐烦,并且对他们发脾气了,那么就在表格中画一个“△”,哪怕一天只发了一次脾气;如果你一天中都很温和地对待父母的唠叨,那么就在表格中画一个“○”。这样坚持三周,看哪个符号多。

14.特别推荐:

好书共品:《我的父亲母亲》——一部让人深深领悟父爱如山、母恩如海的好书。(邓九平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1月版)

好片共享:电影《漂亮妈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即母爱在影片中又一次得到诠释;电影《和你在一起》——13岁的刘小春拥有不少人称羡的小提琴赛奖状,小提琴是他与未谋面的母亲之间一种最珍贵的联系,而母亲是他获取灵感的源头……;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为照顾爸爸,毅然背起爸爸上学……

好歌共唱:《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妈妈的吻》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 朋友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 能力目标。

  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正常和有分寸地和异性同学交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

  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一、    同学、朋友

1        我的人际圈

活动一:P30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然后观察自己及同学的树轮图,检视、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通过对自己的人际状况的反思,归纳出开放自我、积极交往的意义,再思考并讨论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

教师可示范,告诉学生朋友不限于同学。活动中要防止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教育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学交往、沟通上。

最具人气的同学他们有哪些优点,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P31相关链接)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开朗、热情………

   2、与友同行

活动二、“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小鹏该怎么办”。

通过为困境中的小鹏出主意,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列举小鹏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归纳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续写有关朋友的隐喻,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防止过于功利的价值取向。

1 朋友是什么?

情景分析:

A、朋友要我帮他进行期末复习,我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很为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给予和分担。要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不能过分依赖朋友。

 

 

 

 

B、两个好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因意见不和,面临翻脸。——你能让他们依然成为好朋友吗?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谅解、接纳与沟通。人无完人,朋友之间难免会有磨擦。

C、我的好友小叶在网吧通宵上网和某社会青年发生矛盾,他让我不要告诉老师,并要求我和他一起想办法对付该社会青年。——你说我该怎么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讲原则,不能讲哥们义气。要帮助朋友,宽容朋友,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纵容朋友去犯错。

D、同寝室6名学生一起考上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寝室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行动?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2)交友的益处?P32

说一说:

在我痛苦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徘徊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开心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3)、友谊的原则

活动三:──“小冬和小宁的故事”。

  让学生在两难困境中探究性学习,体悟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的友谊原则,探究交往策略,提高沟通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小冬和小宁的感受并做出评价,然后提出解决困境的策略。

    ──小可和小新的故事”。这是个开放性的活动,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宽容他人、尊重差异的友谊原则,提高人际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中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体验小可和小新的感受并做出评价;为该故事编写一个结尾,目标是打破友谊的僵局。活动中要注意渗透“和而不同”的思想,辩证地看问题。

  “友谊原则的应用──怎样帮助朋友、怎样对待朋友的变化”。通过两则交友案例学习友谊原则。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每小组选择一个问题情境,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分配角色,准备角色扮演;每组用小品的形式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比较哪组的解决方式更合理、更可行。

要注意: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友谊,即交友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适应人际交往圈的变化,学会接纳而不是排斥友谊。

小结:明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道理,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升华:真正的智者是能将敌人变成朋友,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与友一起携手共进。

 

 

(二)男生 女生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层,从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差异、交往中的合作,概括出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这既能增进性别意识,也能完善个性、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第二层,探讨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并概括出一些异性交往的基本原则。

 

 

 

活动一:哑剧表演

〈一根针、一颗钉〉

情景:在初二的务农周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大男极不熟练的穿针,不小心扎了手。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小女笨拙的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

问: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

活动二、王婆卖瓜擂台赛:

男:我们的优势有:

女:我们的优势有:

    了解性别差异。通过分配男女生各自承担的任务,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促进男女生间的沟通,培养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合作的态度。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让男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讨论并确定男生、女生各应承担什么任务,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引导学生比较性别优势与任务分配间的关系。活动中要注意辨明是非,引导男女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三、 男女生应怎样进行交往。

1  分析两种极端的交往方式。

1)鸿沟式交往:男女生井水不犯河水,用“那帮男生”、“那帮女生”称呼对方。 (男女生交往应互相尊重)

小雅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不可避免时非得叫其她女同学帮忙。

  (男女生交往应落落大方)

2)过分亲密式交往:小利和大伟经常避开其他同学单独交往,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第一层,谈如何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

  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讨如何在异性情感交往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并学习辨别这些情感。

  第三层,谈在与异性交往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促进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活动一:P39、介绍青春期学生常常遇到的男女生之间相互吸引的情景,讨论这是怎么回事。

  导入主题,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这是正常的事,是美好的事。此处不必做过多分析。

活动二:体会青春滋味

一天,小利终于收到大伟的一封信,说出了小利想说但一直不敢说又盼着大伟说的话。

问:他们互相喜欢是不是一种错?

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

1)请每组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对他们学业的影响,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理性的分析)

2)看、说、尝。展示一些生的香蕉、芒果、杏子要求学生描绘其外观,并邀请几位同学尝一尝后说出其味道。(感性的认识)

3)总结: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

欣赏: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

  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学会拒绝)

  

 

 

活动三:P40、澄清对男女生“早恋”现象的认识。

  通过对男女生情感现象原因的探讨,澄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活动四、“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防身有招术

    当我们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1、诗经云:谦谦君子,大家闺秀。——我们要保持庄重,不失警惕。

2、受到异性的侵害,我们要沉着应对,机智求救

3、理智而不冲动。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第一框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知道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

  能够说出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能够运用道理分析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愿意和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

  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认同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课前准备

P44活动:教师访谈。在上课前,要安排学生分小组对某一位老师进行深入的访谈,并作访谈记录;要求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上课时,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并谈谈采访后的感受。

  如果有的学生家长是老师,也可请这位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日常生活情况。任课老师也可主动谈谈自己的情况,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新课

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有人说,教师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有人说,

教师是红烛,点燃智慧之火;有人说,教师是甘霖,浇灌着理想之花……古今中外有许多赞美教

 

 

 

师的诗句.那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你觉得他们的工作有何特点?

解读一位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的人物——徐本禹老师的事迹

http://www.yczy.hb.cn/movie/view.asp?id=24#

问:1、徐本禹老师的哪些事迹最让我们感动?

2、你从徐本禹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位支边教师的哪些优秀品质?

3、看着山里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如果你是徐本禹,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一、我知我师(板书

“我给老师画个像”,讲知师、爱师。了解教师,是爱师的基础。爱师主要是增进与教师的情感,爱师,是从教师的高尚人格出发谈为何要敬爱老师。

P43、活动一: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P44活动:教师访谈。学生拿出课前对某一位老师进行深入的访谈,谈谈采访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结论:,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人格的培育者。老师教我们学会许多为人的道理。

老师对我们要求的确很严格,有时甚至有点急噪,但他们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样高高在上,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人,也需要得到你们的理解,你们想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吗?

二、我爱我师(板书)

老师,我想对你说:      

要求:给你的任课老师写一句话,内容不限,课后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交给他们。

课课堂作业:

请在ABC中选择一个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你对老师最大的要求是A: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B:老师帅气、漂亮C:希望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让学生再次带者崇敬之情去感受老师辛勤的工作。

诗朗诵:

老师赞

,老师
您是一支蜡烛
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

,老师
您是一棵高大的树木
正当我们被太阳烤锝头晕眼花时
您就用那高大的身躯
为我们遮阳.

,老师

您是一股纯洁的清流
正当我们口渴难忍时
您就用难甘甜的汁水
灌溉着我们.


 

,老师

您是一位辛勤的园丁
正当我们这柔软的花儿被害虫所欺负时
您就用那勤劳的双手
为我们除害.

,老师

您是一座巍峨的青山
正当我们这条条小溪在路上遇到挫折时
您就用那鼓励的目光
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老师

您不是黑板前的那枝粉笔吗?
是您把自己化成知识写在了黑板上

烙在我们的记忆里.

 

 

 

 

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一)

(本框两课时每课时一目)

一、导入新课

接上节课的课后作业:我选择,我喜欢

要求:请在ABC中选择一个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你对老师最大的要求是:

A: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B:老师帅气、漂亮C:希望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可否认选择C的同学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引出本课的话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二、新课教学: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活动一、(课本第47) 是什么使我们处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学生讨论回答)

    答:是因为我们持有的不平等的交往关系,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影

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活动二、(课本第48) 学生根据表中已列出的学生角色,填出与教师角色的区别,分析这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我们和老师的交往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交往行为?

启发学生:传统理念中,老师是权威,学生处于服从的、被动的地位,这不利于师生交往。

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权威者”与“遵从者”, 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平等,交往的基础这是当前学校师生关系的普遍现象。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倡导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师生交往观念。

讨论:你认为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镜头一:摘自小豆豆退学前的学校老师对妈妈说的话

“您家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学的话,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干扰。请您把她送到别的

学校去好吗?”

“如果说小豆豆违反纪律的事能够数得过来,也就不必请您让她换一所学校了”

“而且,不仅是我一个人感到麻烦,隔壁的一年级的老师也觉得很受干扰”

镜头二:

巴学园的校长第一天和小豆豆见面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

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这一听就是四个小时,绞尽脑汁想不出了,校长摸摸小豆豆的头说:“好了,从现在

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她找了工具开始了掏粪这项浩大的工程,当污物堆成一座小山的时候,刚好校长经过,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的钱包掉进去了”“是吗?”

问完后校长象平时散步一样走了。一会,校长又走过来,问:“找到了吗?”“没有”他稍

微凑进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

1  根据上述镜头,请四位同学分两组分别扮演老师、豆豆妈,校长、豆豆,并谈谈对

这些人物的理解。

目的:认同这些人物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觉老师不在说教,因为我们

也会象豆豆一样的淘气,导致我们的老师会急噪,我们的父母会尴尬,但仍有象校长一样的老师在关心我们的成长。

2  小豆豆在巴学园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原因是什么?

3  请你根据上述镜头,说说我们应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4  你认为小豆豆会答应校长的要求把污物仍放回原处吗?(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和培养责任感意识)

师生交往新空间:

活动三(课本第49)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意在通过讨论师生交往的新行为,生成师生交往新空间。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与上一活动的衔接、对比,注意探讨如何在平等的基础上,处理与老师的交往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师生观。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改变旧的师生关系。

答:学生新角色:共同(与教师)研究者、美德的传袭者……

师生交往新行为:与教师共同完成时间探究活动、在学习生活中传袭教师身上的美德……

学生填写P49表格内容内容并进行讨论交流

(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说明,现代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改革也要变老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学过程强调为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服务。老师由主角变为学习的导演、引导者,而不应该一味灌输。其实,民主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古已有之,评价某种师生观关键是看它的内涵是什么,而不是时间的先后。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这是正确与老师交往的前提。

 

 

 

 

 

 

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二)

(本框两课时每课时一目)

 接上课时:

第二目: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讲主动与教师沟通、善于与教师沟通问题。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提出问题, 从三个案例切入,得出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得出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的结论。

  教材这里有个活动──师生交往中的烦恼。

  活动中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交往情境,了解其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然后,说说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烦恼,解释产生冲突和烦恼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介绍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活动中要避免课堂成为学生的诉苦会,重在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和烦恼,焦点要落在与教师主动沟通上。

  二是如何与老师沟通。教材分别讲到从老师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原谅老师的错误,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等,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

在讲与老师换位思考时,教材安排一个情景,让学生探究。这是个开放性活动,可让学生猜测事情的发展,再谈理由。重在向学生介绍角色互换和空椅子技术,学会换位思考,替老师着想。

教学过程:“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板书)

    活动一(课本第50)

感受与老师交往的矛盾、烦恼。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活动中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交往情境,了解其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然后,说说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烦恼,解释产生冲突和烦恼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介绍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活动中要避免课堂成为学生的诉苦会,重在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和烦恼,焦点要落在与教师主动沟通上。

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与老师沟通非常必要。

活动二(课本第5 1)

    1、老师是怎么想的?

答:教师认为小强作为副班长,却不能够对周围的同学进行管理,也有错,

所以也应当受到处罚。

2、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3、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提示:23题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老师与学生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是产生师生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自然地得出结论:与老师沟通的方法1: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

活动三(课本第5 2)

 

 

 

 

    对同一件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分别会产生什么结果?

答: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的原因是大家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的态度不同。教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除了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外,还容易加深师生矛盾,因此而与老师对抗升级,则更是使自己陷人更严重的错误中,而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活动四(课本第53)

    关于师生交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策略或想法,与同学分享。

   答:学生表演略。

 指出老师错误需要恰当的方式,不伤害老师。例如事后单独与老师交换意见,采用写信、纸条的方式等。对待老师的批评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被老师冤枉时,能够原谅老师的错误,并找寻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与老师沟通。

归纳:

如何与老师沟通(沟通的基本方法):

1  从老师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理解老师的想法。

2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

3  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4  礼貌待师

5  注意场合

6  勿失分寸等,教给学生一些。

  在讲与老师换位思考时,教材安排一个情景,让学生探究。这是个开放性活动,可让学生猜测事情的发展,再谈理由。重在向学生介绍角色互换和空椅子技术,学会换位思考,替老师着想。

  在讲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时,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

  在活动中,可以出示对话情境,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批评会有不同的反应”,探究其中的原因,设想不同反应产生的不同的交往结果。

  需要提醒学生,改变想法可以改变对教师批评的看法,这可以调节情绪;但还需要积极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在本目的最后,有个学生交流、分享与老师交往策略的活动。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问题,内化所学知识。

作业:《学力水评检测与评估》P23——25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第一框 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难点在于帮助学生面对不同文化应树立平等、尊重、接纳的态度。

导入:播放《欢欢喜喜中国年》,让学生沉浸在喜庆的过年氛围中回忆我国一系列传统节日。活动一:让学生展示收集的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各种传统节日。

简明扼要地填写课本之如下表格,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

 

 吃年饭

放鞭炮 

中秋节

 

月饼 

 

……

 

 

 

外国传统节日采风活动,展示多彩文化:

即展示和交流学生在课前收集的其他国家和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圣诞节

 

 

 

愚人节

 

 

 

……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即使有些看似名称相同的节日,不同的国家又具有本民族的节日特色。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

从各国传统节日这一文化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活动二:设计了评选文化代表人物的活动。( P57 )

代表人物1

代表人物2

入选理由

毛泽东

周恩来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

美国

华盛顿

 

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

英国

 

 

 

 

 

通过系列的探讨、评选活动,明确不同文化的民族背景,引导学生去发现以下结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形形色色的文化,将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绚丽多彩。展示了世界文化“丰富性”。

   学生朗读( P58 )“汉译英”故事。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1  古诗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文化存在差异、差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学生上讲台书写:[我们的现代用语中,也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如“酷”、“巧克力”、sofa(沙发)pudding(布丁),caffee(咖啡)curry(咖喱)、冰激凌、色拉油(Sola)、英特网、坦克等]

结论: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要尊重不同的语言,看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活动三:讨论全球化与标准化,否。从反面让学生认识单一文化的弊端,认识多元文化的价值,尊重不同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各国语言丰富多彩,同一国家语言也丰富多彩,是不可能标准化的。

活动四: ( P59 ) 学生表演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的对话,

讨论三个问题:

1、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要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含蓄、谦虚,意大利人直爽)

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2、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处世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误解)

2  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如果有可能。谁该为此做出努力?该怎样做出努力?(,对待这样的文化差异,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教材的相关链接:用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材料,说明国际社会对尊重文化多样性、保护不同民族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

 

 

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通过教学和活动,使学生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实际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对活动的感悟和总结,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的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3、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开放的胸怀的教学

4、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面对不同的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教学方法设计:

1、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共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迁移规律:在教育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体验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活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在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受到教育和启发,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以教师有感情的讲述,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成了地球村。我们青少年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多媒体呈现一个生机勃勃,一派祥和的地球)

通过上节课的世界文化之旅,我们已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知道了要奏好和谐的文化乐章,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差异。

提问: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讲授新课: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多的了解世界,但怎样与

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了中国,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活在一起,该如何平等相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小涛和Jack身上的故事吧。

小品表演:小涛和Jack的故事

小品简单过程:场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级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从穿着、语言、动作表情,无不表现出美国人的自由、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

场景二、Jack请小涛吃饭。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涛很难理解,表现的很不开心,期间点菜时小涛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场景三:Jack过生日,小涛送了他一盒美国的“好时”巧克力,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并当场拆开礼物,分吃巧克力,小涛对Jack的拥抱很不习惯,也觉得Jack当场拆开礼物就吃,很没有礼貌。多媒体呈现课本的问题(人物换成Jack):

1、如果你是Jack,会怎么办?(联系自己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Jack的处理方式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民族

 

 

 

性格不同而产生了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

3、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多媒体呈现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多媒体呈现结论):所以,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书本欧洲的汽车文明的事例。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多媒体展示的比利时的街道和城市风情。

活动:各抒己见

1、通过边听边看,你对比利时的城市有什么印象?

2、比利时红绿灯很少,为什么秩序井然?

3、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怎么理解?(讨论)

4、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讨论)

学生回答后,联系我们51日新颁布的《交通安全法规》,教师介绍“以人为本”的三礼让原则,“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教师小结: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教师提问:学习哪些文化呢?

多媒体呈现毛泽东同志说的一段话,学生一起齐声朗读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教育: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拿来,而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身临其境”活动讨论

小品中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让小涛不知所措。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友人,你伸出手要跟他握手问好,他却想拥抱你,甚至是吻你的脸颊,这时你怎么办?

多数学生回答:我会觉得很难为情,不过还是会让他拥抱。

    教师教育:同学们,感到难为情,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比较的含蓄,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大家都能够以开放的胸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美国人的礼仪交往方式,让对方拥抱,也难能可贵。

过渡:开放的胸怀就是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开放的胸怀还意味着什么呢?过渡: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

    多媒体呈现中法文化年的flash,出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

    提问: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可以更好的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首先要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媒体出示中国文化遗产地图)甚

至还要保护好地方文化。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相关链接”的材料

   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人物照片,出示思考题:

   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要保护日本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值得,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美军接受了梁思成保护历史名城奈良的建议,但美军如今却在古巴比伦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对其的文化进行肆意的破坏。

     多媒体展示十九世纪的空中花园、永远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战火中的伊拉克、美军攀登一座4000年前古巴比伦时期的神塔、悲惨的伊拉克难民的图片。

     提问:看了美国军队对伊拉克古巴比伦文化的破坏,你们有什么感受,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各个民族的文化?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你学到了那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怎样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了解只有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才能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初步感受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了解现代人特有的多种交往方式.(网络的两大特点)

了解网络的两面性特点之一:网络的优势.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了解现代人特有的多种交往方式.(网络的两大特点)

了解网络的两面性特点之一:网络的优势.

 

 

 

【教学过程】

网络交往的无限性

学生阅读课本中小华,小梅的故事,思考下列问题:

小梅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设想如果在古代或者几十年前,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网络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关于网上交往的调查

围绕课本66-67页四个问题,让学生先四人一组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受网络就在身边.

相关链接

向学生简介网上冲浪的情况

网络交往—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优势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小恒的故事,回答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小恒利用网络克服了现实交往中的什么弱点

在现实交往中,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得以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一些点的问题,如先开口,全方位沟通,拒绝别人,心仪等,总之网络可以作为缓冲地带,然后教师提升到面的问题:个人上网干什么

电子邮件,查阅资料,网上购物,下载,聊天,远程教育,网上求职,网上理财,个人网站,网上娱乐等

(通过多媒体演示反映网络的功能)

三、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了解网络的两大特点:无限性和两面性之一:网络的优势,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初步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多种变化和好处,请同学们下去后思考网络的有怎样的危害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网络具有虚拟性、两面性等特点,对待网络既不因为害怕而回避,也不因无知而上当受骗。

()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抵制网络垃圾(黄毒)的诱惑;正确理解“网络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它和现实世界一样需要遵循共同的规则”的道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让学生学会在网络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积极预防网络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七嘴八舌话时尚

展示“MMGGPP889494CU”等网络时尚词语,学生解释这些网络语言的含义。

 

(二)大组PK赛:全神贯注考眼力

播放FLASH短片

以“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便捷?”为考题,进行组组对抗。

(三)忐忑不安求帮助

QQ聊天时收到不明网址为话题,请求学生帮助“我可以点击吗?”

让学生理解“网络具有不安全性”,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时提高警惕。

(四)奇思秒想猜结局

出示漫画《尴尬的约会》,学生猜漫画结局。

让学生理解“网络具有虚拟性”,不要轻易将自己信息告诉对方,不要轻易与陌生网友见面。

提问:如果你准备去约会网友,你会如何保护自己?

温馨提示:诱惑永远存在,陷阱就在身边。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免受伤害。

展示材料:《上网买手机被骗千余元》(进一步演绎结论)

 (五)各抒己见话论坛

案例一:《南宁十四中校花》

  考:

1、看了《南宁十四中校花》的帖子后,你有什么感想?

2、你能列举网络中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吗?

3、我们应该怎么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

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范

小结: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规范

案例二:《绝情炸弹》

  考:

1、小李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制造“绝情炸弹”的?

2、小李的行为会给社会造成哪些严重危害?该如何去处理小李的行为?        

网络交往要遵守法律

(六)群策群力编秘笈

学生根据网络宣传漫画的内容,编写《网络交往秘笈》

将学生课堂编写的网络交往秘诀,汇编成《班级网络交往公约》

小结:网络交往要遵守法律

(七)与网络有约——网络设计宣传大赛

为了引导同学们全面认识网络,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气氛。学校团委组织“与网络有约”网络宣传设计大赛。

形式:改编歌词,宣传画,编写宣传语

 

 

 

 

 

 

(六)总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却充满着陷阱和诱惑。

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从而尽情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第一框  礼貌显魅力

课程标准:

    2.1.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将礼貌落实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和礼貌有关的故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情境剧,在公交车上,甲、乙两人一前一后站着,因为急刹车,甲踩了乙的脚。 

活动一:讲故事

    阅读故事《屠格涅夫与乞丐》。一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一乞丐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 屠格涅夫寻遍全身却无一点可充饥之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思考:"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这句话给那位乞丐带来什么影响?它体现了屠格涅夫怎样的交往风格?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结)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是否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确良好坏。

    讲述"孩子与大山的对话"故事,并请学生列举身边待人有礼与待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剖析无礼的害处。

    故事: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一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 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回去对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怎么样,好吗?"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孩子笑了,群山也笑了。

活动二:小品表演"微笑的魅力"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有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跟前一杯一个样,旁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把它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属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每个人都点头笑了,对这餐馆增加了许多好感。

    往后的日子,他们每次见到这位服务小姐,都想起他"理直气和"的理论,也用他们的眼睛,证明这小姐的话有多么正确--他们常看到,那位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小姐寒暄。

    增加情节:顾客遭遇到有礼和无礼两个服务员。

    请表演的同学分别谈谈感受。

    归纳、分析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质。

活动三:礼貌用语大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大家知道的礼貌用语。将礼貌用语进行分类,并在全班展开竞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小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有句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注意态度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活动四:即兴表演

   

 

 

 

 设计情境,如:到老师办公室抱作业本、到商店买东西、到图书馆借书等,请同学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活动五:我的礼貌战胜我的不礼貌

    通过、通过态度、举止等方面来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表现,看看哪些值得肯定的,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结束语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谨以此语与大家共勉:礼貌是一件漂亮而得体的衣服,穿上它会使你更加美丽。让我们用礼貌装扮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课后实践:在实践中,要注意待人礼貌,实践后在班上汇报实践的过程和体会。

 

 

 

 

第二框 礼仪展风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2、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3、了解少数民族的礼仪风俗,培养尊重民族风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礼仪?

2、讲究礼仪有什么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有哪些相应的礼仪要求?

2、你是怎么样看待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习俗的?

一、情景导入:

1、升旗仪式:三万多人参加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课件图片演示)

2、说文解字:(课件说明)

什么是礼仪?她是怎样产生的?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礼节与仪式的总称。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

   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为人们所认同并遵守,由思想所支配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准则、规范和形式的总和。

二、讲授新课

(一)因礼仪而优雅

1、小组讨论: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们同学的风采?(课件说明)

学校运动会时运动员们的飒爽英姿;上课前跟老师鞠躬行礼;同学见面主动问好;劳动时主动帮女生干重活;同学间互相谦让;集会或整队行进时全体同学的队列队形等。

2、学生个人应注意的礼仪:(课件图片演示)

 

 

 

 

1)个人的仪容、仪表:

2)坐、立、行等的姿态:(学生表演)

A、正确的坐姿(坐如钟)

上体直挺,不能弯曲驼背,也不能趴在桌子上,上体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

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

双脚自然垂地,不应高高翘起;

双手应该掌心向下相叠或放在膝盖上。

B、正确的站姿

人的脊椎呈自然垂直状态:

身体中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

双膝并拢,直腰挺胸抬头;

双肩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C、正确的步态

两眼平示前方,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直腰;

身体重心在足部中央,不可偏斜;

迈步时重心移至足前部,腰部以上至肩部尽量减少动作,保持平稳;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自然前后摆动;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

3、归纳小结一:

1)如何正确理解礼仪?(板书)

2)个人礼仪有哪些基本要求?(板书)

3)讲礼仪、按礼仪要求去做有何意义?(板书)

(二)社交礼仪ABC

1、分组讨论:中国古人见面,有作揖的、跪拜的;西方人见面,有接吻的、拥抱的。现代人见面,用得最多的是握手。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课件说明)

1)与同学相见:先出手为敬。

2)与长辈相见:待长辈先出手后才能相握,最好用双手相握。握手时上身略微前倾,头略低一些,面带笑容,注视长辈眼睛。

3)与异性朋友相见:女子伸出手后,男子才能相握;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示意。

2、与人交往的礼仪:(课件说明)

1)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如见到老师问好;进办公室要喊报告。

2)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如文明用语、互相尊重、宽容礼让、男女生间的交往礼仪。

3、思维碰撞:(课件说明)

1)小茅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P83

2)对我们来说,基本的礼仪应该是怎样的?P83

3)大学生的行为和择业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P84

 

 

 

 

 

4、我来当家(课件演示)

1)在家庭中的礼仪

2)做客的礼仪:

A、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

B、做客时要注意什么?

5、擂台比武(课件演示)

1)这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A、春节

习俗: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

B、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端午节

习俗: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

D、中秋节

习俗:赏月、吃月饼

E、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F、泼水节(傣族)

G、圣诞节(外国节日)

2)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节日的礼仪习俗的?

A、春节:利于生活卫生,营造温馨祥和气氛,巩固发展亲情和友情等。

B、清明节:缅怀亲人,增进亲情等。

C、端午节:激发爱国情怀,推动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

D、中秋节: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3)比一比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知识

A、苗族: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

B、白族:有三道茶之说,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是先苦后甜,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补气,使人神清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

C、土家族:以肝肠欲断的哭啼迎接喜庆的出嫁,以快乐的歌舞慰藉死去的亡灵,这是土家风俗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

6、归纳小结二:

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板书)

四、明礼践行(作业)

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把它写在纸上。

3、把自己的不文明言行投进垃圾箱,争做文明学生。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竞争? 合作?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内涵及作用。

教学重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难点:竞争和合作的作用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体育竞争等等,可以说竞争无处不在;当今世界也是一个协同合作的世界,经济合作、科技合作、国际间的合作、区域之间的合作,也是无处不有。竞争与合作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与合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 合作?(板书)

1、平等竞争(板书)

提问: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学校生活中的竞争你感受到了吗?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竞争的存在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实际回答,教师总结:学校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的竞争,当然还有体育、纪律、品德、卫生等方面。竞争对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可根据教材第90页的内容讲解,并过渡到下个环节,略。)

活动:克服嫉妒心理(见91页材料)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妒忌的危害,消除妒忌的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为克服妒忌心理献计献策,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不但不为别人高兴,反而心生妒意,恨不得把别人拖下来,有时还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如恶意中伤别人。这种可怕的心态就是忌妒心理.。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这种心理的危害,也找到了克服妒忌心理的一些方法,我希望大家要克服妒忌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下面我们看一看“相关连接”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设问过渡:我们怎样正确地对待竞争哪?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乒乓球名将刘国梁与孔令辉是怎样对待竞争的。

活动:怎样对待竞争(材料见92页)

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对待竞争。

要求:阅读刘国梁与孔令辉的故事,讨论竞争的目的是什么?刘国梁与孔令辉的怎样对待竞

 

 

 

争的?他们怎样做到既不伤和气,又能达到竞争目的的? 刘国梁与孔令辉的故事给我们了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面对竞争我们须要有良好的心态,我们更要遵守竞争的规则。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规则对每一个竞争者一视同仁,这就是公平。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竞争者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更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竞争的目的,竞争才能长期进行下去,实现双赢。

2、合作共享(板书)

我们都知道,一根筷子我们很容易折断它,而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了。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合作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精诚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可以说      合作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土壤。

教师讲述“汤姆的种子”故事(具体内容见书本93页),学生思考:

1)、汤姆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2)、他这样做给他带来怎样的结果?

3)、结合材料,谈谈合作的重要性?说一说你熟悉的合作共享的事例。

教师小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人们彼此合作,合作的成果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可以使我们增添面对困难的勇气,去战胜困难,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师讲述P94相关连接蚂蚁的故事,学生思考:

1)、为什么蚂蚁会的成功脱险?

2)、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合作精神,没有奉献精神,就没有大批蚂蚁的得。小小的蚂蚁都知道的道理,何况我们人类。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辉煌都是人类合作共享的结果。社会需要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而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获得成功。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合作!竞争!

教学目标: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与竞争中合作;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教学难点:在学习如何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竞争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把握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二、合作!竞争!(板书)

1、在合作中竞争(板书)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和我国的汉王科技公司,两者既是市场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软的产品中有汉王的科技,两家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在竞争与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

其实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指导学生划出“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97页)。

活动:班集体的合作竞争

目的:通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个人进步更快。

要求:阅读材料,归纳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讨论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的经验归我们的启发?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级体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教师小结: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明志中学八年级5班是先进集体。这个集体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在与兄弟班级的竞赛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这一事例使我们明白了,在合作中竞争会使我们个人进步更快,使集体更加强大。

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下面我们看96页的材料,每位同学选一个项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胜败乃兵家常事,其实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面对竞争的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我们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在竞争中合作(板书)

美国有一大教堂发生火灾,2000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序地从4个出口逃生,没有混乱、挤压,在求生一刹那的竞争中他们选择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师讲述97页心理学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几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用时最少)后提问:(当堂实验的,让获胜者回答前两个问题)

1)、你认为要在实验获胜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归纳:竞争中的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这样会两败俱伤,双反应精诚合作、各尽其职,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在竞争中合作真谛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哪?

首先,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板书)

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原谅别人的错误,理解别人的难处,以诚相待这样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我们有团队精神。(板书)

 

 

 

团的精神使团的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它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使个人利益服从团的利益。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团队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课堂小结: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竞争”和“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走上社会,都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共享,以适应未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互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提高辨别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善于与他人特别是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宽容”,那么什么是宽容呢?大家先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对宽容的理解最准确,最有创意。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汉字很多是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的,如:男——就是在田里劳动的人,帚——女人在家里打扫的东西,家——在屋子下面养着猪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一个字拆开解释。那么谁能把宽容两字给拆开然后解释下宽容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好后可以自由发言。比比看谁的解释最准确。

 例: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下面,是草字头和,也就是说象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乎?是两个和一个,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不让你没有说话的权利

那么你认为你够宽容么?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理测试题目,大家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先来认识下自己。

好了,你是宽容的人么?估计同学们自己心理都有了答案了,或许有些同学觉得不以为然,哼!我就不是一个宽容的人,那有怎么样?

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看一个小品《寝室风波》

 

 

 

 

A驰骋球场回来,兴奋不止,而其臭汗味也满屋肆虐,加之那唯一与“香港”沾边的脚,小小宿舍内顿时令人窒息。
我边开窗户,边开玩笑:“明天可别忘了带澡票!”
他难堪地笑了。

B打了饭回来,一推门便皱上眉头。“劳驾,您的‘尊鞋’去散散气行吗?”
A讥笑到:“你是想我这人也一起出去吧!”

“能出去当然好,否则想吐还来不及,怎么有胃口吃?”B小生嘀咕。
难得!今天A去考听力准没困难,竟连蚊子般哼哼也没放过。
“你什么意思?这又不是你家,我干嘛出去?况且我脚臭怎么了?难不成你的脚香啊!”
看苗头不对,我立刻放下手中家书,上劝,“小A,刚才隔壁来找你,咱们去看看什么事儿。”管他真假,钹分两片,又怎能独响?
    可未等我说完,B已开始反攻了:“虽然不是我家,可也不是你家。当然,我的脚怎能跟‘您’的比呢?‘贵脚’不仅‘香’,还‘香港’呢;不仅‘美名’传众,‘美味’还传千里呢!谁敢比,谁能比呀!……也不注意点影响!”
疮疤被揭,A早已火冒三丈:“什么影响?你整天把滴水的湿衣服到处挂,弄得宿舍开鱼塘就叫注意影响?每天半夜还用那漏音耳机听歌叫注意影响?每天大煮酸辣面,弄得满屋醋味熏天叫注意影响?”
   “算了算了,我们走吧!”我好容易插进一句。
    B道:“关你什么事?你以为你好啊,我们都忍了你很久了。整天唠唠叨叨像个老太婆,连睡着了也不安静;还爱插耳机,又是英语又是日语,还有流行歌曲,咿咿呀呀吵得人心烦;晚上又爱点蜡烛,是有害我们健康的,另外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我可以去学校告你!”
我顿时傻了眼,不知说什么,没想到矛头这么快就转了方向。而刚进门的小C也听得丈二和尚,一脸惊态。“怎么了……,嗯,好臭……”说着未摘阳帽就去开窗,“我以为没开呢?”似乎,他受B恩惠不浅,喏!至今还戴着B送他的生日礼物呢!
情势瞬息之变真令A想不到,眼中那三味真火愈烧愈烈。
   “你俩一个鼻孔出气啊!别以为你好?整天吃东西在嘴里翻来覆去,闹得惊天动地,谁与你共餐,肯定吐一地!”
   “唉,我喜欢,你吃不下去关我什么事?”
   “是不关我事,可有人整天乱放东西,自己那儿找不到又乱翻别人的,谁知你是什么意思?什么企图?”
    “那也比你好,成日不打水还老爱把别人的用空?”
  “没用你的,关你什么事?”A成了关公。我真后悔,昔日不经意的抱怨竟成了今日的话柄。
  “谁知道呢?难怪我常发现暖瓶水少了,是不是咱们六楼连上盖的热水也会蒸发快一些?”
   这回轮到我脸红了:“是我……”
  “又关你什么事了!”静了很久的B猛然插到。流利地翻着白眼,露出鄙夷之色,“恶心,不过怎么从前没注意?”我暗想。不知从哪儿冒出一团怒火,我大声嚷到:“够了!够了!别吵了!大家都‘罪孽深重’,那么法庭上见吧!”
   “嘭!--”我烦躁地离开了仙境。

小品看完了,大家一定有好多感触啊,原本一个寝室应该是关系非常融洽,怎么现在都象

 

 

 

是仇敌呢?在故事中你认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怎么会积累了这么多不满和仇恨?那么大家认为其实每个人在其中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不要苛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得到真正友谊的前提。我想真诚的问一句:那些在刚才的宽容度心理测试中得分比较低的同学,可以扪心自问,你现在的同学关系紧张么,有真正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么?如果你的回答不够肯定,那么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了。当然我相信我们班也有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能够非常宽容的对待对方,那么那我班最要好的一对朋友是谁呢?大家来推荐一下,谁是我们班的 “最佳拍档”。(大家集体推选产生最佳搭档)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下面请一位同学充当小记者采访这对好友:1.你们的兴趣、爱好分别是什么?2.两人各自的性格如何?3.你们平时有没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4.你们曾有过矛盾和冲突吗?当时你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为什么?

通过本次采访活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产生矛盾和冲突是正常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存在矛盾而拒绝合作、交往。因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间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所以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同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他人过失,即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下面某某同学有个故事要见讲给大家听,大家欢迎!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呢?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什么?”如果你已经深深伤害了对方,即便你向她道歉了,说对不起了。但是正如同定在篱笆上的钉子,哪个疤痕是难以抹去的。所以,我们遇事要尽可能避免冲动,尽可能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你说的每句话可能就象钉子扎在别人心里。当然,如果你已经做了,那么你必须真诚的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至少要把钉子拔出来。反之,当别人无意间伤害了自己,对别人说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冤冤相报。

但是,我们在宽容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小品《新西游记》

小品《新西游记》

 

 

 

 

主演: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骨精

时间地点:公元630年,求取西经的路上

剧情:

唐僧:悟空啊,你跟了为师这么多年,怎么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啊,遇妖降妖,遇魔伏魔,这些妖魔也是妖和魔他妈生的啊,只是想吃为师罢了啊,也没有吃到啊,你稍微教育一下就好了,做什么都要打死啊?下次再这样,为师再饶不了你。

悟空:师傅啊,你真是菩萨心肠的一塌糊涂,这些妖魔平日干了多少坏事啊,危害乡里,无恶不作,你不杀他,我们走了后,他会继续吃人害人啊。

八戒:师哥老是喜欢危言耸听,想昨天我们看到的那个美女,这么标致,就算是妖精也是好妖精,师哥一点怜香惜玉的想法也没有,人家刚张开嘴巴就被你一棒子打死了。说不定人家不是想吃咱,就是看我长的可爱,想亲我下呢?

悟空:你这个呆子,做梦去吧。

(白骨精出场,楚楚动人状)

白骨精:昨天真倒霉,未了解敌情就张嘴,差点被打死,亏的老娘闪的快。今天再来,我就不信吃不到唐僧肉。(变做比昨天更漂亮的美女,作受伤倒地呼救状)

唐僧:悟空,前面好象有人呼救,你快去瞧瞧,就算是妖精也不要把人家打死啊,找来为师教育一番就行了。

悟空:是,师傅。宽容啊,宽容,难道宽容是如此可贵竟值得用生命去换取么?

(悟空上前扶起白骨精)

悟空:妖精,我认识你。就是昨天挨揍的。不过我师傅说只要给你宽容,你会变好的。是不是?

白骨精:会的,我已经变好了。你师傅肉的香味感动了我,不,不,是你师傅的宽容感动了我。

唐僧:…………

故事好象还没有演完,同学们认识接下去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啊?

对,告诉我们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不等于纵容。

今天,我们大家认识了什么宽容,宽容的重要性和对人宽容应该怎么做以及要注意哪些问题,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小诗:宽容与刻薄   (汪国真)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最后我们布置一个作业,叫做《快乐人生的作业》,共十条,如果大家在平时能够努力去完成,那么就能享受到快乐的人生。

 

 

 

 

测测你的宽容度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的选择:1、有很多人总是故意跟我过不去。  2、碰到熟人,当我向他打招呼而他视若无睹时,最令我难堪。  3、我讨厌和整天沉默寡言的人一起生活、工作。  4、有的人哗众取宠,说些浅薄无聊的笑话,居然能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5、生活中充满庸俗趣味的人比比皆是。  6、和目中无人的人一起共事真是一种痛苦。7、有很多人自己不怎么样却总是喜欢嘲讽他人。  8、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自以为是的人总能得到领导的重用。  9、有的人笨头笨脑,反应迟钝,真让人窝火。  10、我不能忍受上课时老师为迁就差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  11、有不少人明明方法不对,还非要别人按着他的意见行事。  12、和事事争强好胜的人呆在一起使我感到紧张。  13、我不喜欢独断专行的领导。  14、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而我觉得这种处境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15、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灰暗。  16、有不少人总喜欢对别人的工作百般挑剔,而不顾及别人的情绪。   17、当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时,我会大发雷霆。  18、有些蛮横无礼的人常常事事畅通无阻,这真令我看不惯。

每题答1分,答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13--18分,说明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强自己的灵活性,培养宽容精神;  7--12分,表明你具有常人的心态,尽管时时碰到难相处的人,有时也会被他们的态度所激怒,但总的来说尚能容忍;   0--6分,说明外界的纷繁复杂很难左右你平和的心态。

 

 

 

第二课时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〇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后记

 

 

 

 

 

●〇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  建议一:创设情境,小品导入。(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2  建议二:列举事例导入。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  建议三:启发导入。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活动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

故事续演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活动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接纳、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

以“欣赏”为题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在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赏他人。这也是与人为善的更高要求。

活动五:

现学现用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活动六:

书上得来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活动七:

身体力行

 

教师布置选择性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活动八:

诗情画意

教师出示短诗,与学生共勉。

融诗歌艺术于思想品德的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形式美,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课小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态度。

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尊重从我做起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10  信用是金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因此,一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我设计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狼来了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的教学作好情感的辅垫。

二、诚信成语、故事、名言、格言大舞台

由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名言、格言。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并使他们在收集诚信资料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

【承转】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刻地镌刻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反映了古人重信用、重诺言胜于一切。那么,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要遵循这些原则呢。下面让我们用案例说话。?

三、案例探究,感知信用

1.正面案例

海尔的传奇:老师课前给学生提供海尔成长之路(一)材料,由小品表演组学生自己编成小品,并由几位学生根据情节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在课堂上现场表演,师生共同观赏小品,探究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张瑞敏为什么没有采纳工人的建议?

②假如你是海尔的总裁,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呢?

③从小品中,我们看到了海尔的经营理念,你认为它是什么?

④海尔的做法值得吗?

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后,教师再出示海尔成长之路(二)图片

点评:张瑞敏砸冰箱砸出了海尔的质量,砸出了的信誉,砸出了国际化的海尔集团。海尔崛起堪称一个神话,短短的2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企业品牌价值达330亿元。那么,

⑤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师:海尔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以质量求生存,靠信用闯天下却是其成功创业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出结论:信用是创业者成功的秘诀,是企业的立业之本。

【承转】大凡知名品牌,多重诚信、讲信誉,而且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赢得了顾客的信赖。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创业者受只顾眼前利益,把诚信丢在了一边。

2.反面案例

悲哉,金华火腿(介绍金华火腿的历史、不法厂家的生产工序及结果)

目的使学生感知即使曾誉满天下百年老店、千年品牌,如果失信,也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甚至把品牌毁于一旦。进而说明不守信用也许会获得一时的利益,但长远看会失去所有的发展机会。

(设计目的)通过海尔和金华火腿两个典型正反案例的分析探究,来突出信用是金这一重点,强化学生对信用的价值的理解、感知,明确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是立业之本。说明经济生活离不开信用。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教师叙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在经济生活中离不开诚信,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呢?

(设计目的)此环节帮助学生把视野从现代经济生活领域投向更广阔、更熟悉的社会生生活领域,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社会生活也离不开诚信。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活动达到目的:

1.课前调查采访:课前安排学生对普通市民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在课堂上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

 


关于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

1)您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

 a.很重要的地位  b.一般重要   c.无足轻重

2)你觉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长辈对您有关诚信的教育和影响程度:

 a.很大  b.一般  c.基本没有

3)你认为自己在生活中能否做到诚信:

 a. 能,是做人最重要的准则之一  b.基本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c.没有特别注意

4)和他人交往时,您是否看重对方的诚信:

 a.十分看重,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  b.比较重视  c.无所谓,大家开心即可

5)您认为当代我国社会,国民的总体诚信情况:

 a.很好  b.一般好  c.较差   d.很差

6)你认为你身边的人诚信情况:

 a.状况较好  b. 一般好  c.不容乐观  d.很差

7)你认为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过程中,法律和道德舆论约束作用哪个更大?

 a.法律  b.道德  c.说不清楚

8)你对构建诚信社会有信心吗?

 a.有  b.没有  c.说不清楚

9)你认为中国距离诚信社会还有多远?

 a.10年以内  b. 20年以上  c.说不清楚

10)你认为当前我们的诚信教育有效吗?

 a.很有效  b.比较有效  c. 效果一般  d. 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2.课堂现场访问:由一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

1)请说说你见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不诚信的案例及后果(或影响)。

2)在学校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现象是不诚信的表现?

(设计目的)以课外调查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市民对诚信的认识及当今社会的诚信度,符合课改提倡的开放式教学的精神,教学资源更广泛和丰富了。通过现场采访,在轻松、愉快中学生联系社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相互启迪,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活动与情感熏陶完美结合。

五、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生活中无信无义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为此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出示材料:两会代表提出失信公害。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财政收入的37%。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2个百分点。

出谋划策:信用危机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重建诚信的社会?为建立诚信社会,我能做什么?

点评:只有个人有了诚信,社会才能有信,市场才有诚信,诚信建设一个人人有责的社会。

考虑到学生可能不太了解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情况,我还准备向学生介绍:我国是如何加强信用建设的?

朱总理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特别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将从产权改革、法治、德治三方面着手加强诚信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设计目的)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理解诚信的价值、不诚信的后果及当今社会存在的信用危机,但如何解决危机呢?此环节是对课文的拓展创新,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承担社会责任。

六、总结评价,留有余味

用简明扼要的板书总结本课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