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结局:中国核电站远离地震带 安全性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28:36
中国核电站远离地震带 安全性强    时间:2011-03-18 04:24:59  来源: 中评社  点击:588次  【发表评论 (1)】

中国核电站分布图


    日本9级强震后的核泄漏事故,正逐渐演变成笼罩在全球上空的核危机阴霾。作为日本近邻,中国近年来正大力发展核能发电,如何保证核安全已成为外界对中国核发展的焦点。经香港文汇报记者多方查询得知,中国核电设施在选址、抗灾害能力、核电技术以及核应急管理等方面均与日本不同,“中国核电安全可保证”是官方、企业以及业界的共识。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技术专业教授陈达亦表示,中国核电站均未建在地震带上。

  与日本等核电大国相比,中国的核电发展一直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目前共有13座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21座在建核电站。虽然中国的核电发展曾引发多次争议甚至几度搁置,但在如今看来,这些带给核电发展的并非毫无益处。

  选址严苛 须考虑地震

  外界分析,日本核危机之所以演变成当前的严重情况,与核电设施选址、抗灾害能力、核电技术以及核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中国核电发展在上述问题上,则有较明显的优势。

  “据我所知,中国在建、已建核电站都没有处在地震带上”,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技术专业教授陈达表示。中国核电站在选址时,必须考虑到,以该地为圆心、3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历史上是否有过地震。向前须核查该地2,000年前发生地震的历史记录,向后则须预测50年一遇地震的发生概率。

  事实上,环保部日前发布并将于2011年9月正式实施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亦对核设施的选址进行堪称“严苛”的规定:必须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土地和水的利用等环境特征;必须考虑所在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外部事件对核动力厂安全的影响;必须充分论证核动力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热排放及化学流出物排放对环境、当地生态系统和公众的影响;必须考虑新燃料、乏燃料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和转运。 

    采压水堆 安全性增强

  在核电技术方面,中国核电站与日本福岛核电站亦不可同日而语。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表示,中国核电项目采用的全部是压水堆,比日本福岛核电晚建三四十年,技术上已大大改进。压水堆采用三回路,如遇紧急情况需释放蒸汽减压,可将二回路不含放射性的蒸汽外排;二是新堆型已普遍装了氢复合装置,氢复合成水,不会发生福岛核电这样的氢爆炸;三是压水堆有蒸发器,三个蒸发器中的水也可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如遇福岛地震、海啸这样的极端情况,压力堆的抗灾能力要优于沸水堆。

  张国宝表示,中国正在建设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更是针对日本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采用了爆破阀。这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外界电源的情况下可自动爆炸,放出二回路蒸汽到顶上水箱减压,顶上水箱下泄水冷却,安注箱向压力容器内注水。在设计上,保证即使堆芯都熔化,压力容器也不会烧穿,将放射性物质控制在容器内等等。

  时值日本核危机的关键,一则“首台国产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在开工制造”的消息似乎凸显出中国对核电技术的自信。这则消息称,这是中国自行制造的世界最高端核电设备,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投入使用后将使中国核电站的国产化率,由不足一半到完全国产化。
核应急响应预案已成型

  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核应急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宋振鑫向香港文汇报表示,随着中国核电事业的不断发展,设在国家气象中心内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几乎每个月都会做应急演练,制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核应急响应预案。早在2009年中国就举行了首次现场核应急演习,成功应对核电站事故。

  宋振鑫表示,从1997年7月以来的14年内,设在国家气象中心内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参加了许多国际和国内关于核应急方面的响应工作。

  每月一练 应对核事故

  国际方面的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每个月、每个季度、每4年都要举行一些不同规模的核应急演练。每个月它定期会给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发一些指令,如全球哪个核电厂假想发生核事故泄露,让中方做产品传回。每个季度还会有一些演习,每4年会有一些全球的非常大规模的演习,也主要是针对核电厂,全球选不同的核电厂来做演习。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气象组织每两年都要开一次专家会,通过这一系列演习,报出一些问题,并不断完善工作。

  关于国内的核应急演习,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专门制定了一个核应急响应的预案,在收到国家核应急办、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家有关部委发出请求应急响应的信号或者通知以后,值班人员会很及时启动这个数据预报模式,要写一份决策服务材料。

  半小时内 可提供预报
  在2009年,国家核应急办就曾举办全国关于核事故泄漏的应急演习,针对中国特定的核电厂假想发生泄露以后的影响、范围、路径等问题,各专业队伍迅速展开辐射监测、交通控制、医疗救护等工作:气象组加强气象预测,航测飞机实施空中采样监测、军地开设野战沾染检查和去污消洗站,公安组实施交通管制,医疗组指导居民撤离和服用碘片,通信组紧急开设通信站……经过各级核应急组织的艰苦奋战,事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宋振鑫表示,通过14年的服务工作,研究人员积累一些国内国际经验,主要体现在预报模式越来越精细,预报的产品也比较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而且行动非常迅速,半个小时就能形成决策服务产品。  

    专家:核电业存两大隐患

  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日前向内地媒体表示,目前中国核电行业面临两大安全隐患。

  不按规范运作 速成忽略品质

  温鸿钧指出,一大隐患是中国核电站建设得非常多,已投运的装机容量有1,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的装机容量有3,000万千瓦,到2020年预计将有7,000万至8,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投运。大规模的建设之下,行业人士可能会产生麻痹松懈的心理,认为技术有保障,就可能不按规范运作,从而造成危险。

  温鸿钧强调,另一个隐患是当前中国核电建设的急躁情绪。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可能造成核电站建设中的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造成安全隐患。以此次日本地震中受损最大的福岛核电站为例,核电站在地震受损后,应当用应急柴油发电机发电,来启动安全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平时的确很少用到,但出现紧急事故时却需马上启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平时注意维护和保障。因此福岛核电站在严格、全面的安全管理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安全运营不能光靠核电站的设计。 

  汶川强震 川核设施无恙

  此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设施爆炸,使许多人高度紧张,不禁让人想到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据了解,四川是中国主要设计、制造和贮存核设施的中心,当年地震之后,中国军方宣布,四川地区的核设施均安全。

  事实上,在当年四川地震之后,震中核设施是否受损而导致辐射外泄问题备受关注,外国媒体纷引述法国辐射防护与核能安全研究所(IRSN)专家的话说,由于震级强大,无法排除核设施受损的可能性。外电同时广泛报道,IRSN透露中国在四川省有一个供研究用的核反应堆,两个核燃料生产场所和两个原子武器设施,而这些设施都离震中60公里至145公里。 


武警军队 严格保护

  对此,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马健空军少将在四川地震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部门在地震发生后即检查所有部队战备执勤的状况,发现“一切处于良好状态”。他还特地强调:“我在这儿可以负责地说,这些设施都是安全的。我们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派了武警部队和军队加以严格保护,没有任何问题。”

  国家核安全局表示,地震后中方迅速启动危机行动措施,而且环境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同时,灾区及附近较旧的核子设施由于过去的建筑防震条例不够严格,而出现轻微的损毁,不过新的核设施及器材丝毫无损。  

 

 

    发改委:合理有序发展核电

  国家发改委官员17日在北京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发展核电。

  日本核泄漏危机持续升级,引发各国反思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锦尘当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总体而言,“核能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日本核电站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发展核电的时候,“要安全,安全,再安全”,将安全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田锦尘称,发展核电是“基于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压力所做的选择”。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占到70%左右。目前,中国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煤炭资源虽然储量很大,但也面临短缺。 

  全球核电机组442个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累计安全运行了约13,000堆年。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全球重大核安全事故共发生三次: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电站事故和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

  当前,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04个、法国58个、日本54个、俄罗斯32个、韩国21个、印度20个、英国19个、加拿大18个、德国17个、乌克兰15个、中国13个。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运行核电站将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约300座。世界核能协会预计,“到2015年,全世界可能平均每5天就会开工一个装机容量约1,000兆瓦的核电站”。 

    中国专家:不必因噎废食
  中国专家17日表示,核电仍然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方式,不必因日本福岛核事故放弃发展核电。

  中国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柴国旱认为,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主要原因是地震及海啸的强度和破坏力超过了当前人们的认知水准。他说,9级地震是世界迄今为止第5大地震,在日本从未发生过,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日本前所未见的。正因为两个巨大灾难的接踵而至,导致核电站断电,各种安全系统设备失效。

  中国核电技术更安全

  柴国旱说,福岛核电站初始设计标准为能够承受水准向峰值加速度为0.18g(1.74米∕平方秒)的地震,实际抗震能力为能承受水准向峰值加速度为0.6g的地震。而本次地震的水准向峰值加速度为0.4g,并未对核电站造成致命破坏。因此,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说法并不准确,对核电站造成致命打击的应当是地震引发的海啸。

  柴国旱又表示,中国核电站的设计抗震能力为能承受水准向峰值加速度为0.2g的地震,高于福岛核电站,由于设计的保守性,实际的抗震能力更高。同时,中国沿海大陆架较宽,又有许多海岛礁石环绕,客观上会减少海啸危险,加之中国核电站设计建造时也已考虑到海啸发生的情况,因此即使遇到海啸,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中国核工业集团研究员陈竹舟说,中国已建和在建的核电技术更加成熟,安全性能更高。据了解,此次日本发生爆炸的核电站,都是沸水堆型,属于第二代核电技术。而中国沿海建设的核电站为二代半和第三代核电技术,不存在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