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心理護理的目的及程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3:25

心理護理的目的及程序

1、心理護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後,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住院後由於環境改變都會產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應。護理人員在與病人交往過程中。通過良好的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去影響病人的感受認識,改變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具體說來,就是:1)解除病人對疾病地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的情緒。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協助病人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生活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醫患關係,護患關係,患者之間的關係,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通過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盡可能為病人創造有利於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身狀態。

 

2、病人的心理需要      A、軀體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對空氣、休息與睡眠、飲食與水、排泄、活動、安全等的需求。
     B、感情的需要:由於陌生環境,接觸新異的檢查與治療,與親友分離所致,需要親人探視與關懷 ,醫護人員同情與關心。
     C、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視自己。
    D、被接納與社交的需要、適當的活動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E、精神上的需要;有事業心的人,希望繼續發揮個人才能,實現事業上的成就。
    F、提供資訊的需要:瞭解疾病的知識,自己疾病診斷、治療方法及作用。手術效果,主管醫生、護士水準、預後等医学护理网I^2h1["W&W }e

 

3、心理護理程序       即按照護理程序對病人的心理反應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的護理,是綜合的、動態的具有決策及回饋功能的過程。,綜合即指要用多學科的知識來處理病人的心理反應;動態是指心理護理應根據病人的心理反應發展過程中不同的變化進行護理;決策是指根據病人的心理反應作出心理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回饋是指採取措施以後的結果可以反過來產生影響;根據問題地變化進一步制定決策。心理護理按照護理程序作為護理實踐中的工作方法,能夠保證病人得到完整的、連貫的、具有專人負責的管理。護理程序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估計:即收集主、客觀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和列出心理護理診斷。
  ②計畫:在列出心理護理診斷或護理問題後,制定心理護理目標;根據目標作出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的決策,即心理護理計畫。 
       ③執行:即將心理護理計畫的具體措施付諸實施。
  ④評價:即檢驗預期效果是否過達到,列出執行措施後出現的反應;再將反應與原來制定的護護理目標進行比較、以觀察是否達到要求;在評價的基礎上對心理反應重新估計。

 

  通過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準確掌握病情和有關護理問題及心狸反應,在交談過程使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所瞭解。交談時要注意具有合適的環境、時風地點(僻靜);和諧的氣氛,使病人感到親切,願意訴說自己的痛苦和困難;護士要注意儀錶,並以和藹、誠懇的態度,同情、關懷的心情,心平氣和地進行交談。一注意談話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紹,說明交談的目的,讓病人自己敍述,護士主要是傾聽以估計病人的反應和語有表達能力。為了使病人能暢所欲言,在交談中可給以鼓勵,希望他繼續敍述,同時觀察病人的非語言行為。在交談中注意對病人尊重。對沉默寡言者應多啟發,對興奮多言者不能厭煩要善於引導。       在收集主、客觀資料時要瞭解病人疾病方面的情況,還要瞭解病人日常生活情況,如飲食、排泄、休息、睡眠、自理能力、愛好、認識能力,對自己疾病偽看法、應付能力、存在的思想問題,家庭角色關係,人際交往等情況。

 

在交談中注意觀察病人的外觀、反應情況,病人的警覺狀態,並連續觀察,有意識地發現是否存在否定診斷的跡象。以及執行護理措施後的效果等。

 

  護士應掌握一定的體檢技能,包括常規生命體征及各系統的檢查(望、觸、叩、聽、嗅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瞭解病情變化。  制定心理護理目標時,應有明確的針對性,是應針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心理護理問題淚標應包括具體的達到的結果及時間。 在制定心理護理計畫時確制定協助病人達到目的的具體計畫及護理措施,即護囑。4、心理評估泡括行為及精神態兩方面  
      ①行為:  
      行方的發生可分為兩類即言語狩為和非言語行為。言語行為是指說的話,非言語行為是指姿勢。動作、面部表情和聲調等言語以外的行為。以行為為中心,再分析其他心理評估方面。  ②精神狀態:
        A.一般外表包括表情、衣著、修飾、任何特殊的容貌。
  B.動作包括手勢、步態、身體動作的協調、抽搐、顫抖、獰笑、咬指甲、絞扭自己的手、輕踏腳步,不自主移動,精神動作障礙。医学护理网/l0p G8d5oFd%z
  C.情感包括無表情或外觀表現恐懼、生氣、憂鬱、得意、攻擊、憤恨、焦慮。
     D.心情是指對方主觀描述自己的感受。個人顯示的心情是否適合當時情境。
  E.言語和溝通包括聲調、說話速度、自發性、連貫性、咬字、言談間隔、潛在的反應(既回答前的歇息)、裝腔作勢、沉默(此項為評估如何說話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F.思考過程和內容包括先入為主的偏見、關聯性、妄想、人格解體、強迫思想——幻想,語言的邏輯性。
    G.大腦感覺中樞包括:(a)對人、地、時、環境的定向感;(b)對近期和遠期的記憶和回憶;(c)計算能力和數學記憶力(順背和倒背7和3的倍數);(d)一般常識(著名的領導人物、地方、事件、距離);(e)抽象思考能力,如解答一般性迷語;(f)知覺的曲解,如幻覺、錯覺。
      H.人格形態:依賴的或獨立的,多疑的或接受的,自大的或自卑的,防衛的或開放的,控制的或鬆弛的。
       I.其他心理方面評估:(a)動機:個體是否提出有關病情、治療、護理或一般性的需要,要求和希望;(b)個人能力:是否能辨別個人的長處、語言能力、自我意識、創造力、特殊興趣,與他人溝通的能力;(c)價值與信念;(d)生活方式;(e)正常應付能力:遇到困難如何處理,費時多久才能渡過難關。
      J.心理測驗:目的在區別器官性與精神性異常、測驗智力和評估精神病理學、精神神動力學、人格和感覺。從護理的目的而論,護理工作者應重視個體的心理評估,而給以作出護理計畫。心理測驗分為客觀的和投射的。客觀的心理測驗是質的評估,總括職能傾向和興趣測驗,智力測驗(魏氏成人智力量表)。及多重人格量表測驗。投射的心理測驗是測驗對刺激的反應、反射個體的幻想和個人適應能力。如完成句子測驗,畫人像測驗等。

 

5、心理護理診斷

  護理診斷是對一個人生命過程中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發展及精神方面健康問題的說明,這些問題是屬於護理職責範圍以內,能用護理方法解決的。護措診斷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1986年召開的國際護理診斷會議上決定的,是用人類反應型態作為護理診斷分類依據。另一種是按功能性健康型態來分類。有關心理反應方面的護理診斷常見的有:
A、社交障礙:個人社會交往不足、過多或無效。
B、社交孤立:個人經受到了孤獨,並感到是被人強加予的消極或威脅的狀態。
C、角色紊亂:個人感受自己的角色有所改變,受到干擾,有角色衝突。
D、父母不稱職:父母不能創造,個能促進撫育子女個長發展的良好條件的狀態。
E、家庭應付能力低下:家庭原來有效的功能因經受應激原的挑戰而處於失調的狀態。
F、精神困擾:對個人的希望、資訊、對社會的準則的看法發生紊亂、內心衝突、精神空虛、產生懷疑,行為和情感的異常表現。可以是對各種健康問題。情境和矛盾的一種心理反應.
G、思維過程異常。由於性格和智力的應付機制障礙所引起的認知活動異常,如思想意識、對現實的態度以及對問題的解決、判斷和理解方面受到干擾的狀態。
H、調節功能受損:個人不能改變其生活方式或行為,以適應其健康狀況的變化。
I、絕望:個人處於自認為走頭無路,沒有能力活動的狀態,凡事被動、反應降低、感情淡漠。    J、個人應對無效:在個人面臨生活需求和角色責任時,其適應行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障礙,自訴無力應對。
K、防衛性應對:基於自我保護型態,個人處於反復表現錯誤的、過分自信的自我評價狀態。這種自我保護型態是為了防衛,對肯定自我利益所感到的潛在的威脅。
L、無效性否認:有意或無意地企圖否認對某一事件的認識或意義,來減少有害于健康的焦慮或恐懼的狀態。
M、不合作(特定的):病人表示願意合作,但以後由於某些因素影響而沒能執行,自己也無力設法減少或消除妨礙獲得成功的因素。
N、決擇衝突(特定的);當面臨選擇與危險、失取,或對個人生命價值的挑戰有關的競爭性行為時。對所要採取的行動無法確定的狀態。
O、睡眠型態紊亂:因睡眠混亂(中斷或不足)引起了不適,或干擾了生活方式。医学护理网2GD!_7YV
P、蜈樂能力缺陷:個人處於對娛樂和活動的刺激不能產生興趣、參與感降低的狀態。由於沒有活動而抑鬱,訴說無聊。
Q、自我形象紊亂;個人在感知自己身體形象方面受到干擾。由於身體部分缺失或喪失功能,或有認知或感受的改變。在情境方面由應激引起或其他心理社會因素引起。
R、自尊紊亂:個人對各自我或自我能力的評價或感覺是消極的;表現自我否定、犯罪感。医学护理网6  S、情境性自我貶低;一種自我消極的評價或感覺,是以前自我肯定的人在個人失敗或情況變化時出現的反應。
T、感知改變;個人處於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態方面的改變的狀態,伴有對這些刺激的減弱、誇大、曲解或損害的應。
U、疼痛:個體經受或敍述有嚴重不適或不舒服的感覺。
V、預感性悲哀:在實際失落前發生的、種悲哀反應狀態。
W、焦慮:一種模糊筋不適感,其來源對個人來說通常是非特異的和不可知的。焦慮本人不能識別威脅。
X、恐懼:由於一種被認為是危險的明確來源所引起的懼怕感。
6、常見的心理反應及其護理診斷  
①焦慮

焦慮是應激引起矛盾衝突所產生的心理狀態。也是由於一種即將發生和已經發生或預期的威脅而導致的一種痛苦不安的心理狀態。每個人焦慮的行為表現都是既複雜而又有所不同部。

.焦慮所引起的行為表現有內在反應和外在反應兩方面:
A、內在反應:(a)大腦知覺(感受)受到威脅後,經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束傳到腎上腺髓質;(b)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壓上升,並使血糖升高;(c)下視丘促進腦下垂體活動。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d)其他生理改變;皮膚蒼白,口幹,出汗,排尿及排便增加,瞳孔擴張、食欲降低或過度進食,酷嗜(酒、香煙等),噁心與嘔吐,甚至引起潰瘍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脹氣與曖氣,失眠或嗜睡,疲勞,禿發,頭痛或腹痛,停經,劇渴,口吃。抽搐,肌肉痙攣,心臟神經官能症(心絞痛)等。B、外在反應:當個體面臨威脅時,表現出某些行為來應付面臨的威脅。一般有兩種行為表現。一種是面對威脅、抵抗,來進行反抗的表現,不管結果是適應的還是無效的。另一種表現逃避行為,以不安的情境退出的反應。以上兩種行為表現是焦慮所引起的心理改變。常見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種。(a)憤怒:是一種個體試圖去對抗威脅的應付機轉。可直接地、含蓄地或間接地表達。(b)否認;是以逃避方式來應付引起焦慮的刺激。(c)偽裝快樂:以否認的方式為其應付機轉。逃避令人感到痛苦的情境;(d)專心於迫取某種括動:應用理智,試圖脫離引起焦慮的情境之中;(e)哭泣:是個體處於無助或優傷的狀態,哭泣可以幫助驅散一些與焦慮有關的挫折感。也有的個體由於無法解決壓力而哭泣;(f)罪惡感:這種焦慮反應常表現在個體在做某件時才導致此種挫折,而引起心理壓力排情境。(g)抑鬱:一種強烈的悲傷、頹喪或不愉快的感覺,常是伴隨焦慮而來表現;(h)角色失敗;焦慮可以促使角色失敗,而角色失敗的個體也有可能產生焦慮;(i)無法有效地運用支援系統:正處於焦慮的個體、有可能無法識別並有效地向支援系統求助。與有意義的他人缺乏互惠的關係,以此表達個體的挫折感。C、影響焦慮的因素。護理人員在評估個體焦慮行為時,應分析其影響焦慮的因素,個體受到威脅經常與三種基本心理狀態有關,即無助感、隔離感與不安全感。在分析影響焦慮因素時應注意,誘發焦慮行為的刺激可能是一個,也有可能是幾個。評估焦慮時應考慮一些其他因素。如威脅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個體的反應是適應的還是無效的,個體的反應是輕度、中度或重度的焦慮,焦慮反應之程度可根據其敏感度、感官反應、知覺反應不向來劃分:輕度焦慮指個體能夠去注意到大部分發生的事情。中度焦慮指個體注意發生了什麼事的能力受限。重度焦慮指個體無法注意到環境中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有可能陷入驚慌狀態,對周圍人、事、物混亂、淡漠,全無反應。医学护理网#v.T-}RL%V
  D、消除焦慮的方法。病人的焦慮是影響正常診療護理和預後的重要障礙;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產生焦慮心理特點、採取各種措施以消除或減輕焦慮以保證良好的診療和護理效果。消除方法有以下幾點,可根據病人情況作為參考。医学护理网7ld,_[@xwRn
        首先應明確焦慮產生的原因,以採取適當的對策。要使病人瞭解診療護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應尊重病人自己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使其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賴別人的病人,而減輕其焦慮、要消除病人的寂寞感、護理人員主動與病人交往和鼓勵病人之的交往,可產生積極效果。應尊重病人人格,使病人感到被尊重,並消除既往與現在個人角色之間的差距,以適應“病人”這一新的角色,沖談這一消極心理。要使病人受到良好的治療、醫務人員的良好技能、充分的信心、親切的態度、有助於消除焦慮。設法分散病人的焦慮心理,合適的消遣活動可以分散病人對焦慮問題的注度力,可使用藥物解除焦慮,對不易緩解的可給予安定。及時治療及護理引起焦慮的疾病和各種問題。②疼痛疼痛的心理學問題,1979年疼痛國際研究會把疼痛定義為“一種與實際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聯繫或用這種損傷來描線的不舒適的感覺和情緒體驗。這個定義顯然考慮到有兩種因素:陝痛與機體的絨織題傷相聯繫(與身體器官的物理,化學損傷或病變造成的結果有關)·另外疼痛與某種心理狀態相聯繫(疼痛是一種感覺,同時又是一種不敷服的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油此看來,疼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生理狀態。由於疼痛作為一種感覺即沒有確定適宜刺激又難以精確地確定發生的部位,而更多地是一種心理體驗、心理感覺或心理狀態。因此,對疼痛較難測量又不易確定疼痛的絕對指標。A.疼痛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意義:(a)疼痛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機制,通過疼痛的回饋作用,才能使機體回避可能損害機體完整的危險刺激。如刺傷、燒傷、燙傷,如果痛覺將對機體造成不良後果(b)疼痛是身體異常極態的一種警報。人在身體不適時常常是由於疾病引起的,同時可以有某他軀體和情緒反應,這樣就促使人們及時尋求相應的措施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免延續病情。(c)疼痛還可以是一種心理防禦性症狀,可稱為轉換性疼痛反應,來表達一種隱蔽的及在無意識中進行的心理矛盾衝突。或在無意得中不能實現的欲望。這種狀況容易在癔病性格的人發生。(d)疼痛的情緒反應可以成為一種惡性刺激,由於疼痛而引起的強烈情緒反應可造成植物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功能的改變,容易造成心理應激狀態·,從而心率增快,血壓上升,出汗,肌張力增高,血液系統變化。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亂等,持續出現,時間過長就會造成身體的損傷。由於疼痛所伴隨的是消極而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會造成疾病的惡性循環。對疾病的預後造成不良影響。B.疼痛的心理護理:由於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較複雜。影響因素較多。除了對機體的組織損傷給以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外,採用心理治療護理也有顯著的效果、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疼痛治療中心。其治療方法除了適當的鎮痛藥物以外,主要擇用各種形式的心理治療護理措施。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方法:(a)催眠暗示療法:由於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以產生或增加痛。但採用良好的暗示也可以消除疼痛,特別是催眠狀態下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放鬆、消除病緊張。焦慮情緒和提高病人的痛閾,這樣就可以取得減輕疼痛或終止疼痛的效果。(b)生物回饋療法和鬆弛療法:借助於電子儀器或訓練引起鬆弛反應,達到心理的放鬆和安靜,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常用的有漸進性放鬆療法,自身訓練療法,如氣功、超覺靜坐等,此外,肌電回饋治療、腦電回饋治療、皮膚電回饋治療也可應用;(c)行為自我控制治療:醫護人員及家屬參加病人的自發調整,防止病人替換性疼痛症狀的出現,如對病人的適當積極行為表現給以正面的積極鼓勵和關心,對於病人不恰當的疼痛表現不予積極鼓勵和關心,這樣可以幫助病人培養健康有益的行為,以利於矯正不恰當的疼痛行為表現。這種替換性疼痛常常是臆病患者的癔病性反應或抑鬱症的痛痛反應。據國外某疼痛中心統計,因疼痛就診的患者最後確診為抑鬱症者占87%,而用抗抑鬱劑以後疼痛均經解。(d)其他:對慢性疼痛病人進行注意力轉移,創造積極愉快的環境與情緒。注意消除消極的環境因素等,對緩解或消除疼痛也很重要。

  ③恐懼

  恐懼是由於一種被認為對自己有威脅或危險的刺激所引起的唐若不安的情緒狀態。恐懼所以不同於焦慮而在於本人能識別這種威脅和危險。是病人經常對各種健康問題、情境或矛盾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

  A.常見原因:病理生理方面,由於軀體部分殘缺或功能喪失。傷殘、突發危、急、重症性疾病,疾病晚期等均可弓起恐懼。情境方面,由於對住院、各種新異檢查、治療、麻醉、手術、疼痛等的恐懼。對陌生人及環境,失去親人及缺乏知識感到恐懼。年齡因素方面,兒童期多因黑暗、陌生人或因受他人影響而發生恐懼。青春期多見於轉換學校,在社交和智力方面的競爭、以及考慮獨立生活問題時造成恐懼。成年用多因婚姻、妊娠要當父母而恐懼。老年期多為退休、功能喪失,預感到衰老面臨死亡而產生恐懼。

B.診斷要點:直接敍述感到的威脅和危險,可以是巳存在的、潛在的、或想像的。對於一件有威脅的事、物或人有控制不住的害怕、緊張感。在恐懼時可出現脈搏和呼吸進快、血壓升高、不安、雙手發顫、出汗、提問題多、嘮叨。說話時聲音發顫或音調改變等。  
C.護理目標:通過一些措施幫助病人找出合適的應付方式、以達到維持心理平衡。並鑒別有效的和無效的應付行為。D.心理護理:設法減少或消除引起恐懼的促成因素。( a)對環境陌生:護士應緩慢而平靜地介紹環境,環境中應光線柔和,避免各種刺激,儘量按照住院前的生活規律制定計劃,鼓勵其對情境逐漸掌握;(b)在個人受到各種刺激時:護士儘量與病人在一起直到恐懼消失(也可傾聽病人訴說或保持安靜),也可以進行撫摸,必要時間抱緊病人有助於維持鎮定,可能時由家屬守護身旁;(c)在對自尊心有威脅時: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感到無助、憤怒等),對其正確的估計予以支持,對正常的應付機制加以表揚;(d)兒童的各種恐懼:護士應促供表達恐懼的機會和學習如何健康發洩悲憤和悲哀向兒童解釋疾病和疼痛,提供控制恐懼的方法,幫助父母理解兒童恐懼的心理狀態與解決辦法,共同作好兒童心理護理;(e)進行保健教育與指導:在病人恐懼感有所好轉時,提出值得注意的行為問題以引起今後注意,並指出正確的適應性行為。指導病人控制恐懼的方法,利用某些活動分散恐懼的強度;對進行各種治療,手術前作較切合實際的介紹以減輕恐懼和消除不息反應;(f)鬆弛方法。如聽音樂、呼吸練習、鬆弛術、引導幻想、催眠、讀書及參加各種活動等。④悲傷 對已存在的、已覺察到的和預感到將要出·現的喪失親人或重要事物(包括身體的附屬部分、財物、自尊、工作、理想等)時的一種心理反應狀態;悲痛·心情可表現哭泣、懊喪、憂愁、憤怒等,也可有飲食習慣的變化。睡眠及做夢方面的改變及活動社交的變化,對工作的重視不如以前,並可有行為發展上的退化現象,嚴重者可表現抑鬱、否認、強迫病、幻覺、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殺念頭、行退縮為和冷漠行為。 A、胡理目標:(a)使個人對生活抱有希望;(b)個人能夠表現出他的悲傷;(c)個人可以陳述死亡或喪失對他的意義;(d)由其他主要親屬分擔他的悲傷(e)參與與對未來作出決定;(f)對其他尊要親屬表現關心。B、心理護理措施:(a)首先應估計悲傷的原因、促成因素和估計對個人反應,如缺乏支援系統、否認、震驚、憤怒、抑鬱、內疚、恐懼、依賴、無力、悲傷、患病史、人格結構、與喪失的人或物之同關係的性質;(b)儘量減少或消除原因及促成因素,促進信任關係及個人的價值感;支持個人和家庭的悲傷反應;促進家庭團結及相互支持;鼓勵本人分散其關心。幫助找到支持力量(親密朋友);(c)促進每個反應的悲傷行為、如否認,開始支持隨後增進理解。隔絕,指定時間聽取個人和家庭意見,為個人和家庭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抑鬱,通過個人和家庭交談。積極提高自我價值。憤怒,為減輕憤怒,允許哭泣、聽取和表示關心。內疚,促進直接表述情感,尋求消除內疚的方法,如將話題轉向未來;(d)允許表達悲傷的情感;鼓勵個人和家庭進行生活回顧,重新評價以往生活經歷,並是他們具有新的意義;(e)識別潛在的病種性悲傷反應:如妄想、幻覺、恐怖感、強迫症轉換性癔整、自殺跡象、困難的哭泣、對環境失去控制、絕望、無助狀態。對有潛在的病理性悲傷反應的個人給以諮詢。(f)進行健康教育和治療安排:對孤獨、抵制、憤怒等的表現現應說其後果。徹指易個人及家庭能擺脫過去,面向未來,建立的生活目的。對病理性反應進行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