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书 作者 蒋牧童:“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公开课巡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41:39
龙岩一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公开课巡礼
作者:石文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51    更新时间:2007-12-23    
2007年12月6—7日,龙岩一中举办了“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公开课活动。校园的主校道上张挂着“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师生更富创造”的横幅,电子公告屏上轮番播放着“走进学生的心灵,追求课堂的诗意,享受教育的幸福”,“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课堂质量,增强教学实效”的标语,让来到校园的每一位师生倍为鼓舞。给人温馨提示的、精心制作的公开课安排表及校园平面图置放在主校道的醒目处。来自福州八中、厦门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三明一中、福安一中、南平一中、永安一中的八闽协作校及龙海二中等省内学校及本市兄弟中学的教师代表1200多人怀着一种期待、一种渴望的心情,相约在龙岩一中校园里,相聚在新课程的课堂上。
这次公开课活动,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关注和支持,省普教室副主任诚雨生带领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通用技术学科的专家或省级学科指导组成员莅校参与并指导这次教研活动;应省普教室和龙岩一中的邀请,福州一中、福州高中、福州八中也派出以特级教师、教研组长、高级教师为强大阵容的联合指导组参加了政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听评课活动,这使此次的教研活动倍为增色。
作为省级样本校的龙岩一中举行此次公开课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探讨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林群校长说:“钟启泉先生说过,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学校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把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这也是我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一五’课题的需要。”
这次公开课活动的开课老师是全校所有老师。活动呈现为“一二四八”的局面,即有一个为主两种课型四个层面八方评课。“一个为主”是指开设推荐课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两种课型”是指有“推荐课” “推门课”, “推荐课” 有28节,这批课一般经两次教研组集体备课而推出,展示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剩下的都是 “推门课”,听课者可以随机到任何一个教室听课(含高三),此举的目的在于为每一位教师创造获得专家听课、评课、赞赏的机会。“四个层面”是指开课门类齐全,有高一新课程必修课、高二新课程选修课、高三复习课、校本选修课(选修Ⅱ)四个层面的课可供听课。“八方评课”是指听完两节“推荐课”后,随即举行点评活动,由省、市教研室专家及名校的名师进行精彩点评,来自八闽大地的听课教师自由发言,总结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扩大其示范观摩作用。
为了突出公开课的主题,林群校长提出了“百花齐放、力求常态、鼓励创新、允许失误”的基本要求。百花齐放,就是每个学科都要求展示一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力求常态,就是让听课的老师能从中有所受益和得到启发,甚至可以仿效,坚决反对“作秀”;鼓励创新,就是要努力开发师生的潜能,发挥师生的智慧,增强教学的最大效果;允许失误,就是不搞评比,以平常心对待这次公开课教研活动,真实地汇报我们的教学成果,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总之,体现了一个“实”字。这为公开课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实干篇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是支配我们教育行为的先导。而教育理念的更新集中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设计、评价体系的更新等诸多方面。由传统的、单一的教育理念向多元式的教育理念变革;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校态势中。突出过程性、探究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确实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接受过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上,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主的转变;从学习方式上,实现由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从学习环境上,实现由个体到合作的转变,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索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探讨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不论教还是学,都在实践中前行。
一、教学态度——求实
确定课题慎重。主要学科的推荐课基本上选了两节,都很有代表性,高一高二各一节,一节是必修课,一节是选修课。
精心准备教学。每个教研组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到这次活动中,精选上课老师,精心组织备课,认真组织试讲,认真组织本组教师诊断。按照学校部署,教师集体研究备课二次,开课教师再加工。高一、高二备课组在两位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备课始终处于“研究”的状态。他们研究、领会新课程理念,整合教材、参考资料、学生、信息技术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反复研究、揣摩、诊断、实验、加工,从细微处入手,体现了精品意识。物理科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还得到许多前辈、特级教师和部门领导的现场指导。语文组、政治组在平行班级试上课,并进行试听、共评。生物组老师还进行了说课和点评,对上课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去年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范斌、华美燕老师,把原来上课的感受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为这两节课增色不少。数学科瞿建英老师敢于重新整合教材,精心筛选资料,选题注意了阶段性与适度性,讲解清晰。地理科能根据课标要求灵活处理教材、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次公开课的成功凝聚了全组老师的共同智慧。
力求吃透教材。瞿建英老师在课前细致地分析了教材,认为“曲线与方程”这节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这正体现了解析几何这门课的基本思想,对全部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只有透彻理解了曲线和方程的意义,才算是寻得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入门之径。她对学生理解上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了足够的估计,认为此前学生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在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些感性认识的作用,但由于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比较抽象,由直观表象到抽象概念仍有相当难度,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学生不理解“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和“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这两句话在揭示“曲线和方程”关系时各自所起的作用。因此要求学生能答出曲线与方程间必须满足两个关系才能称作“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两者缺一不可,并能借助实例指出这两个关系的区别。她又考虑结合图形分析反例,来辨析“两个关系”间的区别,从认识特例到归纳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一般概念,因此她把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放在训练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同时强化“形”、“数”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对教材的把握的深、透、细成了瞿建英老师课堂成功的基础。
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也很好地分析了《发现问题》这一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起步阶段,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有价值的技术问题,加强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明确问题,确立设计课题,进入独立设计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发现问题由“问题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两部分组成。本节内容让学生从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出发,发现有价值、能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方法,对“问题来源”、“问题的发现”方面作了适当的拓展,这些内容有助于课标要求的实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探究的欲望,提出设计的课题,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广泛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迁移。
音乐课林巧惠老师仔细分析了所教内容两曲(《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一舞(探戈)的特点。比如“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它是一种集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有深沉、含蓄、洒脱的特点。早期探戈的音乐大多数比较徐缓、深沉,带有哀伤、惆怅的情调,为二拍子或四拍子,速度中等。现代探戈的旋律风格则较为多样,既有平稳持重的,也有紧张激越的,还有在同一乐曲中表现矛盾心情的。多种多样切分节奏的应用是探戈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探戈以及早期、现代和一般的特征分析得非常透彻,为下步的教学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根据学情增删。语文科所教的《论语》是语录体,口语色彩浓重,虽然历经两千五百年的时间,但对于有一定文言功底的龙岩一中高二的学生来说,字面理解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徐岩老师采取淡化字词翻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有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论语》精义的理解和生发上。在进行精义生发的时候,她从于丹教授将《论语》中得到了启示,并且结合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讲授内容作了三点改动:去除其中运用寓言童话说理的方式,代之以实实在在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这样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和公信度;去除了其中讨论成人世界社会生活烦恼的内容,代之以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引起中学生的理解和共鸣;化抽象的君子精神为具体的玉器形式,让学生在玩味和思考之间,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对诗歌的学习基本停留在大意的理解和背诵上,而高中语文对诗歌的学习却要求飞跃到鉴赏诗歌的高度上,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必修1中接触了现代诗,了解了诗的意象,并开始学会把握诗所抒发的情感,而古诗的鉴赏在本单元才真正接触,学生基本处在一种茫然、感性认识的状态,感觉诗意好解,就是不知从何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邱文玲老师就通过《归园田居(其一)》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些方向和理性的认识。
钟春水老师的《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课,注重学生特征的分析,他认为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能够很好地与其它同学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由于信息技术课自身的趣味性、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和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系统介绍发布信息的具体操作,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的《发现问题》的课,也准确分析了教育对象,确立了教学的重点和疑难点。他认为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但对什么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不甚了解——教材要学生明确的是有价值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科学问题等其它问题;学生发现技术问题的途径、方法,可能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但对其它的途径和方法并不了解;从“观察日常生活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但学生也往往忽视生活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只关注书本知识,很少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都不重要)。对高一学生来说,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是缺乏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有些学生能发现问题,但没有技术设计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设计问题(课题),就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难点。
贴近高考实际。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是《论语》,这是一本语录体的著作,大部分语录都很短,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能适应福建卷高考语文科“文化经典题”的独有模式,教学所选段落,尽可能地符合高考命题的字数要求和难度要求,选择的大多是《论语》中较长的语段,讲解时也注意了应试的实践运用,徐岩老师还组织学生展开背诵《论语》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的两堂课也注意了新课改的精神和面对中考、高考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方秦金老师细致分析教材,指出,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是“了解”,但公式应用仍然应是重点,作为新教材,它一开始从“直观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空间形象与概念,而“直观感知”的重要手段就是画物体的三视图,07年的新高考卷很重视这方面的考查,其中广东文科卷的立几(大题)考查的就是根据三视图求对应几何体的体积与侧面积,从此可见根据三视图求体积是重点。这样备标备材备教备生备考,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示,即如何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重基础与规范。教学要重视基础,重视素质,重视规范,重视课本,这已经是老师们的共识。老师们认为,规范就是抓住文本、课文,课本是最规范的,教材也绝对比一些补充本好,试卷也是规范的,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老师们都重视了这种规范。语文科徐岩老师和丘文玲老师都注意到了读的规范,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生物科也通过注重规范、分析易错点、知识归纳比较等,把新课程教学与高考能力要求相结合。
一切为了学生。教书与育人是不能分开的。六节体育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单纯的“三基”教学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的树立和培养,教学中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运用快乐教学、主题教学、体育游戏、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多种教法和手段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研究、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的教材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强的教学因素;二是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明确、具体;三是注意了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各项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突出了教学重点;四是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重视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
调适心理状态。上课要自信,不把开观摩课当作是一种负担,而要把它看做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能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这应该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卢万华老师的班上的班训是“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他是用它去要求学生、管理班级,同时也是身体力行,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绝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去开好课,为学校、为年级和自己争光。这是开课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比较中选方案。生物科张雪华老师的《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知识理论性较强,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效结合是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张老师设计了三个方案,经教研组多次讨论,最后才确定:把前一周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糯米酒酿酿制的学生活动作为引线,引出实验探究的课题。而该课题“水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呢?”又与本节课紧密相联。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采用导学式,设计几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中的老师们备课标、备教学要求、备教材、备学情、备高考、备策略,用心备课,用心启发,用心授课,用心鼓励,用心探究。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的求实态度。
二、教学设计——切实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而不同的学科自然有不同的设计,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异彩,但它们都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切实。
找准切入点。语文科高二备课组尝试着完成《论语》教学的适度延伸扩展,面临着课堂容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文言难度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应试需求和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徐岩老师注意选准切入点,将整部《论语》两万多字的教学内容,锁定在君子、孝道、仁爱、信义、智慧等五个切入点中,每个切入点安排1—2课时的授课时间,这样有利于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实际,有针对性,有条理性、成系统性的完成《论语》教学。这节课她以“君子”作突破口,集中讲解了许多相关的孔子语录。邱文玲老师上《归园田居(其一)》,通过诵读、讲解来理解诗意,把握思路、分析手法,从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通过课外延伸,选取一些较多细节描绘的语段,让学生分析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该诗所运用的白描手法,并在课外延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设计讲层次。数学科瞿建英老师的课设计严谨,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引导探究,掌握新知;再到初步运用,反复辨析;最后回顾小结,归纳提炼;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提高。环环相扣,层次清楚。
英语科谢爱萍老师的Global Warming 课的主要是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精心设计了制作幻灯片、制作海报、广告表演等几个活动环节,大胆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教学服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让学生讨论方法和对策,采用了Information  collection(信息收集)、Information  Addressing(信息管理)和Information  Production (信息激发)等基本模式,综合本单元材料,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英语科马巧琼老师上的是Unit 5 Music(Reading),SBII是一篇以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乐队——门基乐队从组建到风行全美的发展过程的阅读文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马巧琼老师以语篇理解、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从谈论音乐的形式自然过渡到对乐队的组建和发展的整体理解。阅读过程分三个部分,从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层层引入,设置问题悬念,设计多种题型练习,创设各种情景,以听、说带动读,突出读和理解,由浅入深,逐层突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历史科吴浩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紧扣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自然流畅,首尾呼应。强调新时期外交成就,设置问题层层递进,从一个个问题入手:为什么能(可能性)——怎么样(表现)——为什么要(必要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美术张锦华老师的课,以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作品展示为基本结构程序,用凡·高的自画像导入新课,由学生来评论,从画家自画像中感悟到画家的坎坷的人生以及画家对艺术的坚持不懈追求。
流程有主线。信息技术课以正确选择发布信息的媒体—》在网络发布信息—》发布信息时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与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了解各种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下节课信息交流做好准备。
美术科张老师的课整个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条理清晰,难易适中,能比较深入地讲解各个时候画家自画像的特点,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适当,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画家不同的角色与地位、不同表情、神态、个性、气质和风格领会画家的风采,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家的伟大不在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而在于他们崇高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
专题遵三维。物理科两节课的共同之处都是老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并按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师生同活动。化学科两节课的设计,都能巧妙地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很顺利地引出新课的重要内容。新旧转换顺畅、自然、朴素而不哗众取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创设情景的实效性”。化学科的傅萍华老师开的“蛋白质的性质”这节课,通过老师引导,对蛋白质可能的性质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师生共同讨论一起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提问分析,从而得出蛋白质的主要性质、盐析和变性的概念。饶益健老师的“碳的多样性”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能的性质,师生进行联想讨论、设计实验,然后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然后交流讨论,形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渗透新理念。地理科张小林老师的《全球气候变化》一课知识的难度不大,但在培养学生应用图表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的形成方面比较重要。张老师将课文设计成几个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和过程都有能很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图表的分析表达。
问题作中心。政治科华健萍老师新课导入设计了情境创设环节,这是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事先以小组为单位,反馈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自己查找资料解决,在课堂上做汇报。接着设置正反观点,展开辩论。让双方同学唇枪舌战,通过双方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接着设计了新知识学习环节。解决三个问题:效率和公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及怎样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如让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及对策。最后进行综合探究设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此探究活动旨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全班辩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创设新情境。林巧惠老师的《绚丽的拉丁美洲音乐》课,根据高中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并初步体验其中的风格特点。接着,通过几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绚丽的地域特色和热情奔放风格特点。然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进而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最后,通过赏析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是欧洲、非洲、印第安三种音乐文化融合一体产物的理解。采用了音乐综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重组教学班。体育课的设计思路旨在学生体会集体活动中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尊重同伴、尊重对手。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尝试技术动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确定学练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从教师提供的多种学练菜单中选择改进练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打破了班级的界限,进行选项教学,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活动。所设项目有篮球提高班、普通班、女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严实
这次公开课,都很注意教学的条理,各个环节层次清楚,教学过程中各部分衔接严密,很多环节都是承前启后,相互关联。
适度延伸。丘文玲老师上语文课是按最常规的方式完成诗歌教学目标的,她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作课外的适度延伸,让学生拓展鉴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完美整体。瞿建英老师通过比较方程与曲线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在形成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其教学过程不仅环节分明,讲解步骤清楚,还注意了巧妙自然地过渡与衔接,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思路显得非常清晰,顺畅流动,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形式多样。英语谢爱萍老师的Global Warming 课,教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活动形式多样,如Watching video,presentetion ,make advertisements ,listening ,interviewing 及retell the passage等,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参与面较广,学生既有自由表达也有通过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教师发挥了组织启发及控制等的作用。
读思并重。英语科马巧琼老师的Music—Reading课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及参与其它的课堂活动,讨论组建一个乐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激发学生再回到课文,深层理解文章,结合实际,通过小组活动,提供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实验探究。物理科郭斌老师以奇妙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兴趣,以大量的图片、视频展示了自然界、生活、艺术等不同领域存在的平衡之美,通过复习共点力的概念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从学生已知的惯性定律、二力平衡等知识推导出三力平衡,推理过程自然、严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平衡条件,先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验证方法,选择有效、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热烈、熟练、合作,体现我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接着教师提出了三种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体现了探究课堂的开放性。
物理科李荣山老师的“科学探究—安培力”列举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安培力的应用的例子,说明安培力的重要性,通过对奥斯特实验的回顾进一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顺利引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会动的铝箔天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安培力的有关因素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对知识的加深应用起了较好的作用。
化学科两位老师都能通过开始的引导、铺垫,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形成抽象的概念、掌握物质的性质,增强了性质教学的实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傅老师利用必修Ⅱ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演示区分真假毛料的实验,引起同学的共鸣:蛋白质还有哪些性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它?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性质和检验的实验作好了铺垫。在本节的重点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的讲授中,傅老师采取了对比的学习法,让学生一目了然,比较出两者的异同点;最后通过设计好的表格形式的学案,让学生总结出结论,形成知识体系。饶益健老师通过对教材的整合,重点放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探究上,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观察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然后从初中学过、同学们最熟悉的石灰石的性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可能具有的性质进行联想、猜测。通过讨论交流,师生一同设计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然后提问、讲评,归纳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热稳定性的差异,最后以表格形式对比小结,非常自然流畅,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循序渐进。地理科林艳丽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用一些思考题和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并用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有关陆地水的相互关系和水循环的动态变化,同时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用几题的练习加以思考巩固,并联系龙岩的母亲河——龙津河进行知识的迁移,最后用“黄河断流”的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课前布置学生自行查阅有关黄河断流的相关资料),使学生能把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又更进一步加深学生了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效果甚佳。课堂很好地贯穿了新课改的理念,结构缜密,条理清晰,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循循善诱,课堂活跃而有序,实现了预定目标。
政治科卢万华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没有拖沓,很流畅,老师越上越自信。从一开始的引入课题,到整节课结束,基本上是按照课前的设计意图,一环紧扣一环,有张有弛。
强调体验。体育课,先是导入与热身——通过各种图形的变化跑和操的练习,使学生学会与同伴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将课引入主题;然后是实践、探索、体会、评价——这改变了以往教与学的方式,从学生自我体验、互相观察开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解、演示、传授关于各项目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学练中,通过合作练习与效果反馈加以改进。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接着是放松与小结——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最喜爱的放松练习,然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最后让学生参与本课学练的评价小结,进一步加深理性认识。比如黄欢明老师是“引趣、善忠、助练、展才”,通过“实践、探究、互动”逐步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林青老师的“挡球、推挡球”,通过卡片——“单手托球原地转圈”开始,经过激趣引导、学习体验、合作实践,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厚实
这次开设的公开课,大多有较大的容量,丰富的内容。它的厚度足以使教师站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驾驭千姿百态的课堂,升华灵动多彩的思想。
厚实体现在内容丰富。语文徐岩老师的课,课堂容量大,几个点都选得很好,自己的思考很多。数学方秦金老师、瞿建英老师的数学课容量都很大,注意了容量与效益的关系。
政治科华健萍老师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增强了时效性现实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厚实体现在深度挖掘。必修课里,看似谁都懂的课文,有的老师只能从平面上铺开,不能深入,而丘文玲老师却紧抓了方法与人生观这诗歌鉴赏的两个点,从课本的角度深挖,重点从读的方面讲,抓住了根本,还注意了适当拓展,用外国的文与中国的诗对比,从中归纳了中国山水画的白描、细描的方法,鉴赏有头有尾。
历史科引导学生解读今年中共“十七大”关于我国外交新理念,并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写评论文章,展望我国外交前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美术课因为使用的是湘版的教材,考虑到它的跳跃性大,有较大的挖掘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应熟悉教材。教师的教学到底是在教教材,还是在教知识、教方法、教思维呢?好教师的基本素养就是应该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能够针对教材的课题主题内容,再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够自主的去想、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思维捆绑于教材的内容框架中。这点张锦华老师做得很好,他能以历史的发展为主线,选择有代表性的画家作介绍,对历史的问题,用现在的观点去理解:每位艺术家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如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等,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是怎么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自我,我们要通过美术鉴赏去描述、去观察、去感悟画家情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认识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教学过程“度”的把握较好,不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两个画家,抓住重点,从横向和纵向着眼,更深层次挖下去。内容厚重而有深度。
厚实体现在身心结合。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能传授或身体素质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体育组的六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练习的次数和间歇的时间,注意控制练习密度和强度,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发展力量,从而取得健身的实效。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思考、尝试体验的空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学敏思、自主全面的综合素质。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以身心两方面的交互来实现本次课教学目标,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殷实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与写作结合。语文科的两节课角度都选得很好,虽说都是古诗文,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丘文玲老师的课上得轻松。写作与课文有机地结合,课内到课外,不至于课文归课文,写作归写作,也没有舍近求远,阅读与写作结合,学以致用。
感性上升到理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让学生盲目的接受的过程,它不象其他科目读读背背就可记住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教师要不时地为学生创造有效思维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瞿建英老师的数学教学由注重概念引入的自然性与合理性,自然地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并不断对概念进行挖掘与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一般,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概念的发生、生成过程,注意强调了概念叙述的纯粹性和完备性的理解,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精髓,并在数学课堂中传播了哲理与数学文化。
任务驱动促教学。英语科马巧琼老师在Music—Reading课的整个活动中突出了文化意识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任务环节贯穿整个阅读课程之中,导入新颖,激发兴趣,关注细节,尽力创造英语语境,通过分组Competition的激发机制,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体验学英语的快乐,享受成功;增加了大量语言及其他信息的输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本节的难点即是对阅读材料中标题的正确理解,即:The band that wasn’t 。教师先是让学生预测其意义,再通过对文章的reading,最后在Post-reading环节中再让学生去充分思考、体会和理解,同时讲深讲疑难,突破教学重点,方法很巧妙。
实验探究下功夫。物理科在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过程中下了功夫,在上课引入中,牙签支刀叉,有很好效果,有了很好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两节课中的探究深入,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老师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方法,不仅把科学探究变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探究当作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两节课体现了任教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得很准确。
方法多样交叉用。化学科两位教师均能在不同层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如两位教师都采用实验探究,突出用实验探究化学问题,让学生直接感知物质的不同性质,形象直观。饶老师还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效果。两节课均把讲授、引导、提问、交流、讨论、实验、板演、指导学生阅读等手法应用得恰当;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活跃学生思维上,都下了一番功夫,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都使用了对比、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科吴浩老师在教学中从全球史观的理念出发,尤其注重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以及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体现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关注现实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影音资料以及文字材料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并将课堂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多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林翠凤老师用图表法、讲述法、资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等上好选修课,各种教学法运用得当有效,教师激励、引导学生学习的措施得力,课堂教学中还穿插研究性学习。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关键,是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六位老师都能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结合教材特点选用教法,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和挂图演示法,使学生得到相应的技术学习、身体锻炼,还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体育展示课,教师比较重视运用快乐教学、主题教学、体育游戏、情感分组、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激励并愉快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锻炼。温小荣老师“对圈传接球”,黄云文老师“单人打高吊线球”,张南申老师的“发球”,都有较好的表现,都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而不是片面刻意追求表面上的热闹。
自主合作立主体。地理科张小林老师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新型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能力点的培养,能指导学生应用图表解决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注重了四个结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图文结合(指导学生看图用图,图图转换,图文转换);讲练结合,讲中练,练中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
政治科华健萍老师主要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矛盾所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研讨,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教师主导调生情。政治科卢万华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设计了很多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近答案,学会学习,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思维能力。
师生互动讲开放。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的《发现问题》的课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爱因斯坦名言引入,强化发现有价值的技术问题的“问题意识”,在情感、态度上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把课本里“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三项内容串在一起,知识易于掌握,能力获得培养。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激发互动。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作为“话题”(课桌椅、学生获奖)展开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时而热烈讨论,时而默默答题,时而踊跃回答问题,显示出课堂学习中活泼和谐氛围,学生易于在这种氛围中自主建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
文化技能双构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文化素质与能力、技术的双重建构,技术和文化两条线处理得很好。钟春水老师还针对个别薄弱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进行分层次个别指导。
鉴赏表现齐头进。张锦华老师的公开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鉴赏与表现的课,根据课标的要求,在如何应用课标的时代性、选择性、多样性、基础性方面,抓住中心,突出主题,老师教学的创造性与教材的生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教学模块虽是美术鉴赏,他在注意学生对美术家作品评述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表现,让学生亲身动手、动脑和动眼来画自画像,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音乐课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抛弃过去偏重音乐知识的思想倾向性,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林巧惠老师在教学中借助演奏、范唱等形式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并亲自展现简单的探戈舞步动作示范,注意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正体现了激励、唤醒、鼓舞的教学艺术的本质。
六、教学语言——平实
语文课的语言干净,纯粹。数学课的语言生动严谨。物理课的语言准确科学。
李荣山老师的上的是《第六章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中的《第一节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虽说是物理课,可就这样一段平实的导语:“当你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剃胡须、吹理头发、用洗衣机洗衣服、玩电动小车、骑电动自行车、用电钻打孔时候,你都和安培力打交道。正因为有安培力,才能使这些电器的一个‘心脏’部件——电动机转动了。安培力与我们现代生活密不可分,安培力是怎么产生了?它的大小、方向是怎么确定的?那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课一开始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英语科教学语言到位,关键词的提供具有逻辑性,提示也非常清晰。马巧琼老师的Music—Reading课因为主题是阅读课教学,教师在总结时能及时地对文章的重点、中心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之更加完整和准确。同时,对阅读的技能进行准确地传授,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把握文章主题和分析处理细节信息等的技能,课堂教学在课外能得以延伸。她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巧用步骤间的过渡性语言,使各教学步骤既环环相扣,又自然过渡,最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生物课特别注意生活用语和生物用语的区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体育课上,教师用语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次教学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示范和活动时,都运用了“请”“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等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文明用语。这些语言的运用,改变了过去学生们心中的教师高高在上、离之甚远的感觉,密切了师生感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对话也有利于及时沟通和交流教、学体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
教学实力篇
七、教学素质——扎实
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怎样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怎样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这对教师的素质是个考量。
知识丰富渊博。要让一节课充满活力,不会显得枯燥乏味,就要求老师知识要渊博,平时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现在学科交叉的知识很多,如果不具备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单纯讲书本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不起来。象卢万华老师上的这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里面不光有哲学的知识,还有物理学、化学、语文等知识,甚至于有美术的知识,如果老师不具备知识渊博的条件,上起课来就会显得单调、乏味,自然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专业素养精湛。省、市普教室的老师和一些兄弟学校的老师对地理组的老师在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和把握教材和课堂驾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两位老师的课程目标都很明确,每个环节、每张图、每段文字用途都很明确,难度控制得好。林艳丽老师的《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难度较大,需要老师灵活地处理和把握好教材。林老师不仅将教材处理得很到位而且条理很清楚,更可贵的是能充分应用图像语言分析、解决和表达地理问题,学科性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这堂课也能很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设计了一些丰富而新颖的活动,打破了满堂灌的格局,讲练结合,并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材钻研透彻。数学科这次开课的老师基本功好,对教材的学习钻研很透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两个转变、三个结合。两个转变:教学观念与方式的转变,尤其体现在知识呈现方式上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处理与内容整合的转变。三个结合:培养能力与启发引导的结合(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很突出);思想方法与知识的结合;基本手段与先进手段的结合。
大胆处理教材。物理科郭斌老师没有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授课,而是大胆处理教材,把第四节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节课介绍(比如静态平衡的概念);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编排的一节课内容分成两课时授课。
转换角色自如。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而且对自身定位也在不断转化,先是启发者、引导者,尔后是活动的组织者、调控者、促进者,最后是课堂活动的检测者和评价者。英语科这种对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正检测着老师们的素质,马巧琼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诠释了教师应充当好的不同角色,显示出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的自信和坦然。
注重课堂生成。物理课上,师生双主体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探究的问题等预设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能根据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李荣山老师发现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存在障碍,及时引导)。在实验室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李荣山老师会同实验室郭小雪老师亲手制作,实在难能可贵。王玉鸿、陈文、游颖曦三位老师的三节推门科,切实按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教学,较少传统教学痕迹,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师生互动性强,教师和学生问题意识强,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说明学校的课改落到实处,新教师的成长很快。
关注时事热点。作为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这是由政治学科体现社会发展,反映国家意志的特点决定的,是高中政治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新教材体现了社会发展而建立的内容体系,如何把这样的理论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结合经济生活的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在结合中体现理论的价值,都要求教师熟悉社会生活中与重大热点问题相联系的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治科华健萍老师在讲解“效率与公平”时,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出在效率优先的同时,要向公平方面侧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使他们及时地了解并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
因地制宜教学。体育课老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设计教学,拓展练习空间,改变教学策略,发挥了资源的最大优势,在教学中注意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结合,示范观察与评价结合,反馈与思考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素质呈现。教师素质高,学生素质也很高。语文课堂上学生有许多思想的闪光点。数学课上,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一中生员好。而英语课上,学生的思维水平明显高于英语语言运用水平。物理科,学生的发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画图规范,标度选择很好。历史课上部分学生踊跃发言,口才极佳、思辨能力强,专家认为可以与老师对话。政治课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很大方,充分展现一中学子风采。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操作非常熟练,看得出来,学校平时做了大量三基的操控。美术课上,学生练习时两位绘画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别用国画的形式和用素描的形式在讲台上演示画自画像,给其他同学起到示范表演作用,效果很好。
八、教学风格——朴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一句话,还原生活本色。
语文课上,丘文玲老师的范读很有特色,让学生评老师也很有创意,师生都是真情流露。数学科方秦金老师扎实严谨,没有花架子。物理科的探究教学能留心过程和方法,抓住了理性思维。生物科注重思维探究,也注重传统的教学。地理科四个注重突出:注重基础,重视课本的利用;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巡视、评价;注重归纳提炼,有阶段性的也有整节课的总结。
就是老师普通的讲课,虽然讲的很有技巧,可同样显得很朴实。英语科马巧琼老师在Music—Reading课上,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本节阅读课的要求和重点;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kees)、难点(What does the title”The band that wasn’t)和关键之处( How did the Monkees become a real band?),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题型的练习进行重点讲解分析,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就讲深讲透,从而突破课堂教学重点;疑难问题透彻讲——本节课的难点是为何作者把该乐队称为“The band that wans’t”,教师明确地讲,给出恰当的参考答案,为学生解难释疑,促使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教材内涵;活动中学生讲——通过课堂分组竞赛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说英语,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尽力使这种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深入;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教师及时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公开课上,老师们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大方,板演时机恰当,随讲随书,显得朴实无华。
九、教学资源——丰实
只要肯发现,到处都是资源,物的资源、事的资源、人的资源。这次公开课,教师能拓宽各种渠道,挖掘实物、图片、视频各种类型的资源,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人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整合资源,把教材用活了,把学生教活了。
有人物资源——“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语文科徐岩老师从于丹教授讲《论语》中得到启示,以历史名人为例讲解“君子”。
有事物资源——数学科处理好了课本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课本例题能用的尽量使用。瞿建英老师导入新课时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礼花焰火表演、玫瑰花开三个科学与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曲线有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曲线,从而更好地为科学生活服务。这样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种熟悉与亲切感。这样的导入学生容易接受,又印象深刻。当老师这样把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钟春水老师利用嫦娥奔月引入新课,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有实物资源——方秦金老师的数学课着重考虑实物展示、电脑演示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提高直观程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利用正方体作为教学资源,根据实物(自己做的或现成的)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建构新知识,实现重点落实与难点突破,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有图片资源——物理科郭斌老师上课时,用牙签、不锈钢叉子演示实验奇妙的平衡现象,还用了呈现平衡状态的一些图片,如蘑菇石、山西悬空寺、芭蕾舞、飞翔的鸟儿等,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生活、艺术等不同领域存在的平衡之美,同时初步感知从物理学的角度所谓的平衡状态,而加速上升的火箭、静止的碗、两人匀速向上拉起牌匾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的皮箱等图片,体现自然之美、更体现本土资源、体现物理生活化。
张锦华老师的美术课对图片的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备课充分,使学生有很好的收获。
有生活资源——化学科傅萍华老师在“蛋白质”一课中,课前准备了纯羊毛和棉毛,通过创设问题“如何鉴别两条看似相同的毛线”,并让学生上台鉴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蛋白质的性质教学中,列举“非典时期杀菌消毒”的例子,使学生明白“蛋白质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在蛋白质的检验这部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中关于“如何检验牛奶和豆浆中含有蛋白质”,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牛奶豆浆带到实验室并指导他们做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其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用好了许多资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有媒体资源——历史科吴浩老师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励性、自主性、探索性相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整合,充分应用图片、影音、文字材料,引导学生主动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如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采访录像;CCTV—4“和平使命——2007”上合组织反恐军演新闻报道视频等等,并鼓励学生从身边事入手,进行校本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有图表资源——林艳丽老师的地理课《自然界的水循环》充分利用图像、表格资料,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联系家乡的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地理科张小林老师的《全球气候变化》课,通过读课本上图以及老师提供的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有事例资源——政治科卢万华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其内容是哲学的,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他收集了大量的哲学事例,运用了许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并且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让学生能在美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中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有身边资源——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上《发现问题》的课,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尝试发现问题,比如观察现行课桌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桌椅的不足,进而引出“敏锐地发现事物的不足、差距、缺陷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桌椅的不足”活动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解决了本课入门难的问题,于“无声处”实现了探究过程、方法的渗透。他还分析了去年我校学生的获奖作品,思路是来源于物理试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时的单摆次数,有效地激励鼓舞了学生。
生物课利用图片观赏、视频动画、生活实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生成性也很好,注重使用课本的同时,能用身边的实例,实现群体的平台教育。
有人力资源——物理科李荣山老师和政治科卢万华老师有激情,有思维上的准备,学生很活跃,老师的激情也被充分调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师生互动十分融洽,教学相长,人的资源得到充分开掘。
英语科马巧琼老师通过课堂分组竞赛的激活机制给学生创造机会说英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个人责任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学习快乐,享受成功。请外教来当竞赛评委,在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同时,体现竞赛的公平公正。外教对活动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学习策略的认识,同时增加了真实的交际语言输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对英语学习产生热情,并且将热情坚持下去,让他们爱上英语课,爱学英语。
十、教学手段——现实
龙岩一中各种实验室比较齐全,为各科提供了进行实验的有利条件,每个教室也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用好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辅佐教学,大大提高课堂的容量,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生动性,也可以营造气氛,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强化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用好实验室——化学两节课均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化学实验,突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化学实验探究,解决化学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使用了恰当的Power Point幻灯片,两位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大胆取舍,做到少而精,简约、高效。
物理、生物学科都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作用。
用好多媒体——语文科徐岩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编制电脑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人物图片,加深了学生的课堂印象。
数学科瞿建英老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力图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课堂中多媒体的恰时恰点地使用,使课堂容量达到饱满、充实。
英语谢爱萍老师的Global Warming 课借助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将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增加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使课堂节奏张驰有度,克服了单单进行听或写教学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马巧琼老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师所设计的情境画面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物科对多媒体的使用,在时间、环节等方面非常规范。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历史科吴浩老师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历史图片和影音资料,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主动参与,以落实三维目标。教学课件水平较高,音像材料使用自如。
地理科课件都做得很好,信息量和课堂容量大,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不是用多媒体替代传统的板书、板画。
政治科教师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做的堪称完美,运用了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工具,声光形色,让人赏心悦目,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一些材料、视频中悟出一些知识,起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有作用。
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的《发现问题》的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拓宽视野,扩充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十一、教学形象——敏实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许多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们正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同时,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放权给学生,让他们有想、做、说的机会,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活”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一样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教师也由“幕前”退到“幕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进入知识探索的忘我境界,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
尽管每科课堂形态各异,但老师们都能处理好学生、多媒体、教师、教材四个要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体系,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多向联系等,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理解、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自我构建中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拓展思维的角度,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新问题,并把由此产出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转化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操作、交际、竞争、协作等创新实践能力,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种求知的共同基础,而且不断地通过活动把学生和自己都推向新的创造性的方向。体现了我校老师敏实的教学形象。
语文科两位老师都很有亲和力,语言干净,充分展现女性语文老师的优势。市普教室王均涛老师说,徐岩老师是我市非常有研究的一位老师。她对文本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她具备了较强的学科素养。
数学科“曲线与方程”这节教材有着概念性强,思维量大,例题与练习题不多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整节课将以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要注意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体现着教师的机智。瞿建英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恰到好处,没有按教材的原样教,而是进行了一些处理,使用了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用了学生可以理解的素材。善于驾驭课堂,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
福州一中林同春老师认为,物理科郭斌老师有很多惊奇地方,李荣山老师激情充沛。
生物科老师语态亲切。地理科林艳丽老师的业务素质好。信息技术课老师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得准确,老师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
历史科吴浩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有亲和力,善于启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省普教室诚雨生副主任说“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很活泼,整节课是饶有兴趣地在听、在参与教学活动”。高二历史是选修课,林翠凤老师不仅是开放学习情境的提供者,本身也具有开放的文化观,辩证的历史观。
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教学要求;但即使是最新的教材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华健萍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增减,灵活处理。
通用技术课阙小周老师的《发现问题》的课原拟采取“以单纯的案例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深入备课中,感到这个策略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达目标要求。后在教学中改为现在的“设计学习为主”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发现课桌椅的不足”的活动,即采用以学生最熟悉的课桌椅为载体,以技术设计要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为依据(第二章学习内容),应用多媒体作为手段,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之自主建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策略的教学效果良好,获得听课老师的普遍赞许。
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是最活跃的,在社会应用中也是最活跃的,我们老师也是最活跃的。信息技术课钟春水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他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启发式教学用得很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给学生一个唯一的答案,强调批判性思维,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整节课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巧妙,教学环节紧凑。
林巧惠老师亲和力不错,在课堂上善于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将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毫不吝惜地奉献给学生。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行为得体,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效果好,协调教学中渗透和谐。体现了教师较高的教学艺术。
教学实效篇
十二、教学效果——着实
有效。看一堂课如何关键看学生。好课就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学生受益面的大小。这次公开课,学生们课堂上都很专注,很认真,反映很好。物理科整个教学过程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颇有价值的探究之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状态之中,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新课改理念,以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改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化学科课堂活跃,师生和谐,教学效果好。历史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性学习热情高涨,研究性学习效果明显,撰写历史评论、历史小论文水平明显提高。
实际。新课程强调数学是有用的,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我们都会看到数学的许多应用。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数学科瞿建英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内外问题的机会,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原汁。语言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作为外语教师,马巧琼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学生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特色。语文徐岩老师的课更像一堂讲座课,观点、例子都很新颖。英语语言教学往往被支解成听、说、读、写四个独立部分,其实各部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树立整体的语言观,多元综合,谢爱萍老师的Global Warming 课在这方面作了全新的探究,将听、说、读、写进行相结合,将听的信息用文字写下来并根据所听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为一线教师今后开展听力教学和口语教学作了良好的示范性尝试,值得借鉴。体育组一共推出了有一定特色的六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实效性强,得到了教研员和听课同行的一致好评。
亮点。谢爱萍老师的Global Warming 课用模拟采访的形式回顾课文所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复习和深加工语言输入材料,另一方面培养临场应变以及创造性思维,可称得上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英语科马巧琼老师的Music—Reading课,外教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及亮点所在。历史科用史学新理念指导教学,全球史观看历史。而体育组发挥智慧在我市开创多样选择菜单式教学,让其他学校惊讶和佩服,是一大亮点;体育课上对多元学习评价做的初步尝试也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这次展示课上,老师都在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实现多元评价方面进行了尝试,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自发评价与相互评价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在评价内容上,既注意了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注意了运动参与和学习态度的评价,更注意了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的评价。因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思想提升。政治科华健萍老师所讲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在本单元综合探究的标题也是《讲求效率,维护公平》,她把这节课设计成二合一。这一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分组讨论、全班辩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地理科张小林老师的《全球气候变化》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性地认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对策,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国际合作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认识深化。历史科林翠凤老师上的是选修课,《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一 英国革命与克伦威尔》,让学生从克伦威尔逐步成长为军队统帅继而成为功过兼具的“护国主”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志向与人生选择,也会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从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识对英国革命有着关键的作用认识到,英雄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此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期间的表现与英国社会的具体情况是紧密结合的。
主体受益。体育课突出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位老师对这一点都很重视,他们以专项学习为载体,以“运动”为灵魂,让学生在锻炼中领悟技术,在练习中欣赏魅力,充分体现了技术与体能的统一。主要表现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锻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合理运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评价中运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温小荣老师篮球课具有“体验发现型”的特征,黄云文老师的羽毛球课、林青老师乒乓球课具有“指导发现型”和“独立发现型”的某些特征,吴德武、黄欢明老师的篮球课,通过技能性的游戏,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开发的各种练习,并进行展示交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的教学设计思想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做到了让好学生吃得饱,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石。
十三、教学评课——忠实
这次公开课,在推荐课上完后立即组织了评课,评课分三个阶段,一是开课老师自述,二是专家点评,三是自由发言。评课的范围很广,方方面面;评课的见解很多,林林总总。但他们就课论课,忠于事实。
一家之见。新课程课时很紧,怎样用最少的投入达成更多的教学目标。开课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先是介绍了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让听课老师更了解课堂情况,理解本课教学的基础和后续发展;然后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开展的主要教学活动,回顾课堂重点内容;接着介绍了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最后谈了自己的课后反思。
专家意见。专家点评抓住课堂的基点、亮点,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他们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不是就行为而论行为,而是判断和思考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点出了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指出了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统一。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评课议课追求实效教学。
大家所见。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听课老师有了多样性的思考和感悟。自由发言的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研究课堂,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他们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主动进入,积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把自己置身其中,谈体会,谈感点,谈问题,谈疑惑,有的老师还指出不足和瑕疵,积极提出可操作、可实践的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在助人,也在自助,在评议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他们与开课老师“共在同行”。
本质之见。评课把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系摆上了桌面,把授课老师背后的价值观念、教育假设通过询问置于前台作为讨论对象,探讨了教学设想、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教学行为为抓手,以追求实效教学为目标,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使我们的教师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可能的教学选择,享有更大的专业创造自由,并由此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
这次评课具有极大的民主性,台上台下互动,讲究科学,说真话。注意从新课程角度和实效性角度出发来点评,因学论教。评课活动自由、热烈,听课的各校代表纷纷各抒己见,展开对话,互动交流,智慧碰撞,在参与中促进了参与者的思考,显示出很高的评课水平,整个评课过程始终处于“探讨”和“思考”的状态。
十四、教学影响——落实
真实。这次公开课,推荐课和推门课相结合,力求常态教学,把平常课当着公开课来上,把公开课当着平常课来上,显得自然而真实。当然再好的课也有失虑之处,也有缺憾之处,课堂有鲜明的优点,也或多或少地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更显得质朴可信。
实在。现在考试改革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公平性倾向大多数,倾向二三类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林巧惠老师的《绚丽的拉丁美洲音乐》课选材得当,简约不简单,实在、不浮夸,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突出音乐自身特点,放在任何学校包括农村中学也可使用。
可学。听课不在多,而在有启发有思考。听课老师纷纷表示,这次课堂盛宴,每一道端出来的菜都是好菜,很适合各类学校学,课堂上有许多可圈可点可学的东西,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自己听了受益匪浅。
反思。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到不足并加以改进,而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也暴露了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不足、问题、困惑,开课的老师怀着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明白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提升。教后的总结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张小林老师说,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也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李荣山老师有更深层的感慨,他说,一个老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定数”,更应该有汲取新鲜血液而融入自我的一些“变数”;不应该只有有规律的“有理数”,还应该有不断尝试自我的未定论的“无理数”。公开课让我们的老师有了一次难得的境界提升。
团结。这次所开课题,有的是以前有老师上过,于是,老师们提供了不少资料,给开课老师以启发和帮助;有的在试讲之后,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有效建议,采纳了听课老师的宝贵意见,吸收了听课老师的精辟见解。“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开课能获得成功绝不仅是开课个人单打独斗的结果,他的背后正站着强大的团队。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公开课设计都经过了各备课组的集体努力,其教案都在教研组其他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历经多次修改完成的,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一次公开课,凝聚了人心,团结了老师。
成长。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方面下足了功夫,年轻教师得到锤炼。开课老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愉快接受开课任务,并能把压力变为动力,把难点变为亮点,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积极钻研教材,整合有效教育资源,备课过程多推敲、多揣摩、多请教、多次反复。能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自觉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穿新鞋走新路,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数学科瞿建英老师如是说,在准备工作中,从读教材——构思——设计——修改——指导——再修改,这中间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年轻老师因此而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化学科傅萍华老师说:“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也感受到了备课组的团结友爱,尤其要感谢在备课过程中老教师的指导以及实验室老师的帮助。在不断地修改教案,不断的试讲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知识、语言精炼、课堂创新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今后还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使自己在教学方面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就是比较成熟的老师,也有了很大的震撼,很深的体会,生物科张雪华老师这样写道:“通过本次公开课教学,我深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严格要求,对课件的精益求精,都在鞭策着我: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虽然此次公开课我已精心准备,但课后专家和老师们还是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真切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年轻教师的优势很强,老教师要放下姿态向他们学习。”
这次公开课的过程是累的但也是快乐的,它让参与的老师们更深刻的理解了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要上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需要教师用情去浇灌文本,用心去唤醒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公开课”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要经受反复地打磨,不断地反思,方能通透出金属般的质地。在这不尽地磨练中,执教者的课堂由微澜的“死水”渐渐地转化为活泼而流淌不息的“清泉”,与学生从“等距离平行”,渐渐地“相交”,直至“重合”,教学观也由以前的片面、模糊,逐渐走向整体、清晰。上公开课,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以后上课的方向,能更坚定自己大步往前走的步伐,其实就是每个教师的“第二种”生命意义,其实就是“凤凰的涅磐”!
这次活动不但开课老师得到摔打锤炼,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学校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结语
十二月七日下午,举行了公开课反馈会。省、市各科专家、名师充分肯定了龙岩一中的此次教研活动。他(她)们一致认为此次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富有成效,为龙岩市乃至全省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了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并发挥了很好的幅射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龙岩一中的老师、学生在开发课堂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作用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比如在教师方面,老师们的备课可谓殚精竭虑、倾尽了心血,在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情景的激励性、教学结构的有序性、教学活动的民主性、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探索,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学生方面,教师注意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记忆犹新。在教材使用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这方面各学科都有成功的范例。在媒体使用方面,也能较好地做到“恰时恰点”,恰到好处,人机和谐,避免“喧宾夺主”。总之,围绕“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主题,龙岩一中的老师和学生展示了雄厚的实力和令人称羡的智慧!龙岩一中在课堂教学方面早走一步,多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充分表现了省级样本校的踏实作风。
省普教室副主任诚雨生在反馈会上发表了充满激情、理性思辨和富有诗意的讲话。他说,省厅领导十分重视龙岩一中的这次教研活动,因为它的主题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既事关学生的学业进步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联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既从“推荐课”中欣赏到龙岩一中师生的风采,也从“推门课”中感受到龙岩一中真实的精彩。如果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最脆弱的环节,可以注定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对正在推进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不可指望一蹴而就、盲目乐观,但我们始终要知难而进,充满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让未来的回忆永远是美好的!
龙岩一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公开课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博得了上下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公开课活动中,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认真的总结和发扬下去,扎实推进新课程,努力创造新业绩。
附录:
福建省龙岩一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公开周推荐课情况表
(2007年12月6日至7日)
序号   科目        执教教师         课题
1      语文         徐岩          论语教学
2      语文         丘文玲        归园田居(其一)
3      数学         瞿建英        曲线与方程
4      数学         方秦金        柱体、锥体与台体的体积
5      化学         傅萍华        蛋白质
6      化学         饶益健        碳的多样性
7      生物         黄晓芸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8      生物         张雪华        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9      思想政治     华健萍        兼顾效率与公平
10     思想政治     卢万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1    历史        吴浩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2    历史        林翠凤         英国革命与克伦威尔
13    英语        谢爱萍         Unit4 Globalwarming
14    英语        马巧琼         Unit5 Music
15    地理        张小林         全球气候变化
16    地理        林艳丽         自然界水循环
17    物理        郭斌           力的平衡
18    物理        李荣山         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9    信息技术    钟春水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20    体育与健康  温小荣         男子篮球普通班
21    体育与健康  吴德武         男子篮球提高班
22    体育与健康  黄欢明         女子篮球
23    体育与健康  林青           乒乓球
24    体育与健康  张南申         排球
25    体育与健康  黄云文         羽毛球
26    音乐        林巧惠         绚丽的拉丁美洲音乐
27    通用技术    阙小周         发现问题
28    美术        张锦华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说明:高一(2)、(4)、(6)、(8)、(10)班5个行政班重新整合为6个教学班(羽毛球1个教学班,篮球3个教学班,排球1个教学班,乒乓球1个教学班)
福建省龙岩一中新课程领导小组
(执笔:石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