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源奖金制度sina:新德育教育?增强德育实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4:57
新德育教育 增强德育实效
(2009-04-01 08:28:22)转载
标签:教育
德育
道德行为
誓词
学生道德
分类:教育杂谈
新德育教育 增强德育实效
——创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王 鹤
摘要 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全员参与、过程渗透。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现代的“育情、明理、导行”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学生道德的生成发展迫切需要建构一种主体式的、参与式的、创新式的“体验生成”的德育教育模式,要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促进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转化。
关键词 创新德育 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 主体体验 品格塑造
道德教育是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的教育,开发、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进行探索、体验、发现、建构,其本质是锻造人格、美化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使学生自由、和谐、文明并富有创意地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现代的“育情、明理、导行”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从静态封闭的“文本传导”到动态开放的“资源开放”,并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让道德更多地自然生成。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道德的养成,引导学生的情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形成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健康品行,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统一。
一、树立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的理念。
道德教育作为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的教育,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需要。恐怕没有人不赞同“人无德不力”、“小胜在智、大胜在德”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然而,当我们清醒的审视现实中的学校德育工作时,德育地位的“飘忽不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孵化”出一种奇怪现象,即学校德育日趋“专人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认为,德育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
我校可以说是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在德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尽一切办法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活动,试图把教育的良好愿望转化为学生优秀的道德和心理品质,为学生创造适应学习和生活需要的道德大厦,但是,只要认真反思,用心审视那些成功的活动,观察学生在其中甚至后续的表现,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德育根本没有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灵,融化成为他们内在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我们无怨无悔、辛勤努力,为什么转化不成学生做人的底色?转化不成学生挺直的脊梁?转化不成学生自觉的人生追求?转化不成学生心甘情愿的行为习惯?我认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1、学校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全员参与、过程渗透
实际上,对道德主体而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德性成长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穷其一生不断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也不会仅靠几个德育工作者,组织几次活动一下子达到完美的境地,而是需要我们全员参与,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导师,将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确立德育为先、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常言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指的就是一种氛围的力量。
2、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教师必须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把教书育人融为一体的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始终自觉地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与学生心灵世界的契合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案例:用心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品格的德育教育。
教育内容:校纪校规教育、违纪案例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由七位老师负责完成。在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试图将“诚实、尊重、爱心、良心、自信、责任、习惯”等内容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而每一个主题的实施,力求使学生产生“共鸣”,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还常停留在“我讲你听”、“我管你服”、“我说你做”的传统方法上面,往往实施强制性的灌输与命令,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不重视深层次思想情感的培育,偏离了青年人的生活世界,这样,教育教学很难产生“共鸣”效应,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上,通过学校、系部、班级层层要求,一管到底,这样就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只准守规矩,不能出“乱子”,使学生看起来规矩,实际上潜在的问题不少。注重抓外部行为,而忽视了深层次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变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而不是学生人格的养成和灵魂的培育,必然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不相一致。学生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违纪事件、教师中形形色色的不理解或埋怨也就不难理解了。用“年年相似的话”去征服“岁岁不同的人”很难取得实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当今的学生,简单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难以应对的。
为此,本学期我们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于其思想和言行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其目标就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通过召开特色主题班会,培育班级文化。主题拟为:
(1)激情的宣誓张扬起“自信”的风帆;
(2)激情的宣誓塑造起“诚信”的品格;
(3)激情的宣誓找回学生心灵失落的“自尊”等。
我们建议各班主任根据本班级学生的誓词,归纳、概况、提炼出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自信、诚信、自尊”誓词。“自信”誓词如:“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化”……。 “诚信”誓词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勤奋博学”……。 “自尊”誓词如:“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规则”,“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探索”,……。可以让每位学生熟记或每逢周二班会课前,全体学生,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在班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
通过激情的宣誓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力、诚信度、自尊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积极的、优秀的班级文化将油然而生。
2、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主体体验的氛围。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去食堂吃饭,我们俩人要的都是拌面,师傅竟很自然地在我的饭碗里多加了些辣椒。
就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很受启发。食堂的师傅能如此了解掌握顾客的饮食习惯,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满足顾客,我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为何不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替学生多些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处境。
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愿、自律的主体行为。通常意义上,人们把外界事物、情景所引起的“我”内心感受、体会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而人正是在对方方面面的反复体验中成长、成熟起来的。从道德行为发生的意义上看,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时,才能产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现在的教育教学状况下,学生的道德的生成发展迫切需要建构一种主体式的、参与式的、创新式的“体验生成”的德育教育模式,要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实现由接受德育到体验德育、发现德育、建构德育的飞跃。显而易见,要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化教育目标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良好品行,就应该遵循道德行为形成的基本规律,否则难于“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创新德育教育模式的实施,开辟了个性化、亲情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教育新途径,切实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教育工作由“面”到“点”,做得更细致、更深入。在我系全体班主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全员参与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良好的班风学风正在形成。
本表格所列数据是化工系2004~2005、2005~2006两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工作常规考核有关数据:
学年度
班级数
学生数
违纪人次
平均违纪率
留校察看或休学处分
记过处分
严重警告处分
警告
处分
04-05(1)
14
615
1272
51.5%
13人
5人
2人
3人
05-06(1)
17
690
715
30%
3人
4人
0
1人
从以上表格所列数据来看,2004~2005、2005~2006两学年度第一学期同期班级工作常规考核有关数据相比较,受处分的学生人数显著减少,且严重违纪事件也相应得到了控制。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德育教育工作注重由“面”到“点”,做得更细致、更深入了。对特殊学生的重点关注得到了加强,并能使沟通交流工作落到实处,缓解了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班风学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德育工作初见成效。
分享
0

阅读(156)┊评论 (0)┊收藏(0) ┊转载(0)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博论坛圈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