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同工能不能升职:美国教育部只有服务权——教改当从教育部改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0:56

 美国教育部只有服务权——教改当从教育部改起

   

现在不是讲究与外国接轨吗?就是国外的教育部,也不像中国教育部一样包揽一切,就说美国教育部吧,就很让国人开眼界。1867年,美国曾设有一个类似教育部的机构,但寿命不长,一年后就降格成为一个“办事处”,直到1979年才重新设部,在此期间的111年中,美国不曾有过一个专管教育的“部”。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教育部,不等于没有管教育的政府部门,更不等于没有教育。美国的教育是由公民社会主导,而不是由政府权力管理或管制的;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是官僚,而是有社会抱负、公民理想的启蒙者、知识精英、教育家。同时,民选的立法机构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美国教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是19世纪初,当时根本就没有教育部,变革是在州里由社会的自主、自治、自理力量推动的。

即便是现在,美国教育部也是所有内阁级部中最小的。1995年,雇员约5000人,与农业部的10万雇员或国防部的80万雇员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当时美国有7000万人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经费是500亿美元,教育部的款项支配只占其中的8%。根据美国《教育部组织法》,教育部的职能简单而有限,主要就是提供一些联邦资助,收集和传播关于学校和教育的信息,以及确保教育机会的平等。很显然,与其说美国教育部是一个“管理”机构,不如说它是一个“服务”机构,因为它不管考试,不管升学,不管评估,不管具体教学,不管政治思想,既无权任命一个学校的校长,也无权规定教师的职称和薪水,更无权过问学校的课程和老师的教案。实际上,根据国会的立法,美国教育部被明确禁止“对任何教育机构、学校或者学校系统的课程设置、管理或者人事安排进行任何形式的命令、监督或者控制”。受到此等限制的教育部,也只有“服务”的份了。所以美国教育部长到下面的学校去考察,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更别说前呼后拥了。这与我们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只要是教育部门的一个芝麻官来到学校,学校里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得全程陪同,前几年广西师大六位校领导亲迎评估组秘书的“闹剧”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教育部是在一个联邦政体下运作,难以与中国的教育部相提并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在美国的联邦体制下,对教育的管理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负责。但是,尽管各州和地方政府对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有着不小的管理权,也不像我们的政府部门把学校的升学率当成了政绩工程,管得事无巨细,连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教育部门都要检查。并且,美国各州和县市的教育行政机关一般只能管理公立学校,而对私立学校基本上没什么管理权;各种各样的私立学校在美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4万所左右,大学阶段的私立学校就有4000余所,是公立大学的一倍还多,我们所熟知的最好大学如哈佛、耶鲁等都是私立的。中国的私立学校本来就少,难成气候,还被教育部门不断地压缩生存空间,完全被边缘化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所采纳的分权式教育制度安排有一个很大的好处。由于教育制度在全国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由各州和地方决定,于是,各州和地方之间就会为提供教育服务展开激烈的竞争。比如当一个州的学校和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的时候,其他州的居民就会选择“用脚投票”,迁徙到该州来,使自己的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竞争的压力迫使各地竞相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否则纳税人就会“外逃”,而这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减少。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4%的目标几十年未实现,教育内部只有分数的浅薄内讧,竞争严重缺乏,基本还处于卖方的垄断市场;于是在中小学阶段各地严厉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中高考也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自划分数线自定录取名额;对于因实际生活需要在异地就读的学生,即使上学已经交了高额的借读费,学习的教材版本也不一样,到了中高考还是得回原籍考试。如此僵化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尽管早成众矢之的,可教育部就是爱得无怨无悔。

据《财经》杂志2011年第11期封面文章报道,著名高等教育改革家刘道玉、杨福家、朱清时畅谈大学教育制度改革,指出大学独立对大学、社会和国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财经》杂志在编者按中一语中的地指出,“不独立,则无大学;无大学,则无大国。再不痛下决心推进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积重沉疴很可能令改革成果难以为继,大国强国之路将自弃于半途。”大学如此,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育大业,不仅关系着当代中国人的福祉,更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文明走向,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要真正实行教育改革,就必须痛下决心,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先从教育部开始改革。这样的改革当然很难,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要想出现光明和希望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