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飞将 1:天涯观察第262期:从官员举报到履历造假,到底有多少漏洞可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1:39
         .ztpage {BORDER-RIGHT: #82a6c9 3px solid; PADDING-RIGHT: 5px; BORDER-TOP: #82a6c9 3px solid; PADDING-LEFT: 5px; PADDING-BOTTOM: 5px; MARGIN: 0px auto; BORDER-LEFT: #82a6c9 3px solid; WIDTH: 880px; PADDING-TOP: 5px; BORDER-BOTTOM: #82a6c9 3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fff}.ztpage table {width:880px;background-color:#fff;}.ztpage table td {text-align:left;white-space:normal;width:880px}.ztpage .tdbar {font-size: 16px;padding:6px 15px;background-color:#6699cc;clear:both;color:#fff;font-weight: bold;margin-bottom:5px}
.ztpage .tdcol h1 {font-size:20px;}.ztpage .tdcol {font-size: 14px;padding:4px 10px;line-height: 22px;color:#000;clear:both}
.ztpage .tdcol h2 ,.ztpage .tdcol h3 {margin:5px 0px;padding:0px ;color:#333}.ztpage .tdcol p{text-indent: 28px;text-align:left;}.ztpage .tdcol img {float:left;margin-right:10px;margin-bottom:10px}.ztpage .ztend {background-color:#e4eef8;}.ztpage .foot {font-size: 14px;padding:3px 3px;background-color:#1c64aa;color:#fff;font-weight: bold;}

世间苦难,皆因权力的魔盒打开了

今年以来,有关官员举报以及履历造假的事件不断出现。而据中新网报道,17日从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获悉,经云南省委组织部联合调查组调查,云南省拟任副厅级干部党煦燕被举报“履历造假”一事 并不属实。称党煦燕工作履历清楚,调入昆明高新区工作的调动手续完备,在提拔任用中,任职年限均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

这件事近来一直成为比较让人关心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干部被人举报涉嫌履历造假。

6月27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发布公告,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副厅级)。随后,网上出现大量反映党煦燕涉嫌履历造假等问题的材料。并爆料说这就是第二个王亚丽等等。

“河南中原贸易公司”到底是何方妖孽?

联合调查组应给出值得信服的说明

本文不就这件事情的真相如何去做甄别,因为这里不是法院,我们也无权去审理任何人。但是我们有权怀疑,我们有权疑惑。我们疑惑的,除了她如何从某公司驻美国分公司总裁转到国资公司做一般员工,还有很多的不解。

南都报也提出疑问,调查结论则称,该官员“于1989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该公司任会计”,“该公司已于2006年因经营问题被吊销营业执照,但并未注销。”在一个如此正规严肃的调查结论里,她过去工作过的单位居然被描述为“该公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公众,这个“该公司”就是被举报者和网民普遍怀疑的“河南中原贸易公司”呢?河南省工商局官网上检索不到“河南中原贸易公司”的任何信息,而众多网民更直指河南中原贸易公司根本就是一个骗子公司。此点关系到党煦燕履历是否造假的关键,联合调查组要查清这个问题应如探囊取物,但事实是这个公司的名称似乎都成了敏感信息。

这么多的疑点,“联合调查组先后走访人员200余人,查阅了上千件档案”如此强大的调查怎么如此讳莫如深呢?结果尚未可知,但是从目前状态看来,本来具有公信力的调查,也逐渐打了折扣。

其实,网民的“怀疑能力”以及所谓的“侦破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原本他们也很愿意相信这种造假行为始终不会逃过调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调查无果,让人们逐步开始学会了很多“技能”, 而这些“技能”恰恰是那些调查组怎么也学不会的。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无奈而又很难接受的现实。其实 ,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部门总是在埋怨网民“讲话没有什么依据”,但是有依据有事实,这是真正的 权威部门才应该做的事情,当网民们无法得到事实真相,而从官方又无法得到确切数据的时候,一切怀疑和质问也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回顾王亚丽伪造履历案

官员审查亦存在腐败

我们不妨从前文中提到的王亚丽来做一个系统分析,看看第一个造假的官员是怎么“上位”的。这样的人“上位”之后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2008年8月,72岁的石家庄市商人王破盘突发心脏病去世,身后留下两家公司及价值上亿元的资产。从王破盘去世当天开始,王亚丽以“亲生”女儿身份,与王破盘的五个子女展开了一场遗产争夺战。历时两年多,最终引出王亚丽伪造履历、骗取官职、攫取他人财产的内幕。2010年8月23日,中央纪委、中组部发布联合通报披露,王亚丽通过编造虚假身份、干部档案、工作经历等,被违规录用为国家干部并入党。2002年7月,王亚丽编造履历,以“军转干部”身份进入石家庄市交通局养路稽征处,通过伪造正科级干部资格,到鹿泉市开发区挂职任副主任;之后,历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助理、鹿泉市开发区党委书记、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直至2009年5月东窗事发。

与王亚丽争遗产的王翠棉兄妹为证明自己才是王破盘的亲生子女并合法继承遗产,历经艰辛波折。早在2008年10月,他们就掌握了王亚丽伪造身份、工作履历的证据,曾向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举报。到处上访,没有结果;打过官司,无济于事;花钱走关系找门路,或上当受骗,或没有结果。直到由中组部、中央纪委牵头,河北省、石家庄市等组织、纪检、公安等部门100多人组成的107专案组进驻,案件才有了进展。才使得王亚丽最终被拉下了马。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弱势的群众想要真正的走由下至上举报之路实际上是很艰难的。而这个案子还可以看出,要不是王亚丽贪心非要争遗产,恐怕她的造假身份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被认为是非常严格的官员审查制度,对于她却有如无物。这显得很奇怪,但是从其发展的路程看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因为大凡这种伪造履历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权钱交易、监督不严的问题。

地方官一手遮天,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百姓维权成本太高,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这种履历造假其实并不是那么难查,其实只要是认真的按照程序去做,想要查出事情的真相并不难。但是往往在履历造假的背后,牵扯到一些私弊和一些上级领导。比如王亚丽,她每一次的升迁都是因为某位领导的关照,当一棵大树倒了,就爬到了另一棵大树上,总之是左右逢源。也就是说,一切的基础都是因为攀上了高枝。当关系打好了,什么工作能力,什么行为准则,最终的履历都可以轻易的“造 ”出来。并且透过一连串的贿赂让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归于自己的手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法纪的亵渎。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管是其本人还是其领导,都像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样,认为自己可以只手遮天,但最终却也避免不了因为自己的过于贪心而落网的下场。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往往在底层百姓为自己维权的时候,道路总是那么艰辛和曲折,相对来说,面对既得利益者的责难,往往就会面临重重阻力。除非这件事让更高的领导知道,否则地方的职能部门竟然因为某一人的弄权而执法失效,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为原本一些职能部门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监督发生的问题,并帮助群众解决,但是触碰到敏感神经,不但会遭到阻力,还会给整个调查相关部门造成较大压力。因此时间长了,这些当地的部门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本的监督功能彻底失效。直到一些当事人或者百姓能够一直坚持,惊动了高层才会真正解决问题。

在我们为事件最终还是得到顺利解决感到欣喜的同时,回过头来再看事件,就会发现,其实举报和维权之路 是那么漫长,很可能会因为地方阻力造成个人的经济成本遭受破产,甚至安全都无法保障。当然,这种学历造假以及为了达到私利而不惜弄权贿赂的行为还是个别现象,但是其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因为,一旦一件事从发生到最后结束即便会举报成功,但最终会影响到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自问这样做值得不值得,并且会直接在心目中降低行政部门的公信力,从而对这些部门的公平公正产生不信任。因此也就会产生本文开头所讲的诸多怀疑。

权力只怕制度制约

好的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类至今证明最有效的

其实,相关部门如果能够把工作落到实处,让百姓的举报和维权之路能够走得通畅,并且成立第三方独立的调查小组介入调查,对于举报都能够细致的做分析并以实证作为依据,不会因为一些数据怕曝光而躲躲闪闪,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态度去做,那么百姓对于这些部门的信心自然就会逐渐回来 。但是想要做到这点却需要下大决心,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官员的道德问题,而是真正的让权力得到法律的监督。很多人很崇拜包青天,认为包青天如果在世一定能够清理官场私弊,但实际上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在一个能够得到有效监督的制度下,道德不是最重要的,制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监管能够到位,而监管部门不受地方权势的左右,那么除了执行部门的公信力会回来,也自然会得到广大网民的理解。不管是举报的渠道,还是官员升迁的履历监督,其实道理都是一样,那就是对权力的制约。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其实原本就该具有公信力的强大阵容的调查组,如果从开始就能够合理有效的把所有调查数据公开并接受舆论监督,对网民的质疑能够真正解惑,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怀疑和不信任。有道是身正不怕影斜,如果官员履历真的能够经得起推敲,又何必闪闪缩缩的隐藏资料呢?如果不能够正视并接受监督,最终大家也是不会放弃疑虑的。因此,想要大家对各监督和调查部门重拾信心,就必须把权力和监督分割,让制度造就人人都是“包青天”的局面,而不是等一个“包青天”来救命。

结束语

对权力制约,是依靠相互对立的一种权力制约另一种权力,而不是权力的爸爸监督权力的儿子,权力的儿子制约权力的爸爸。否则,改革的口号喊得再响,权力毫发无伤,制约权力不过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