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推拉门十大排名:30年飞行135次,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 A10/A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4:09

“阿特兰蒂斯”号归来,结束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

30年飞行135次,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结

2011年7月22日   A10/A11:A10/A11-国际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毅/冷澄

2011
□2011年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后返回。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了句号。

1981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执行航天飞机历史上第一次任务。









  □晨报记者  张毅 □据新华社报道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21日清晨降落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13天太空之旅。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也就此正式画上了句号。

    两千人聚集跑道周围,欢迎“阿特兰蒂斯”号回家,同时向一个时代告别。

这次,回家后将不再离开

    清晨,月亮仍旧挂在天空,一阵轰鸣声突然打破黎明前的平静。这是肯尼迪航天中心周围居民最后一次听到航天飞机的声响。“阿特兰蒂斯”号在高空出现,一个俯冲直奔航天中心跑道。格林尼治时间9时57分(北京时间17时57分),“阿特兰蒂斯”号接触跑道。大约一分钟后,它完全停下。“阿特兰蒂斯”号指令长克里斯托弗·弗格森借助无线电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任务完成,休斯敦。”

    控制中心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回答:“我们将借助这一机会祝贺你们和‘阿特兰蒂斯’号,同时向数以千计富有激情的人们表示祝贺,你们向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行器注入能量。”这次,航天飞机回家后将不再离开。美国航天飞机编队已完成所有任务,至此走入历史。

现在,到最后停下的时候了

    “阿特兰蒂斯”号8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航天飞机项目第13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向空间站运送了一年的给养。随同升空的4名宇航员协助空间站宇航员回收了一个故障液氨泵,在空间站上安装了名为“机器人燃料补给任务”的实验装置。

    在安全着陆之前,弗格森在与地面人员通话时回忆起美国航天史。

    “42年前的今天,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我为自己清楚地经历和记得这一事件感到幸运。”弗格森说。

    阿姆斯特朗于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晚10时56分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第一个脚印。弗格森当时9岁,从电视上看到这个历史时刻,对航天萌生兴趣。“这是航天飞机飞行中的最后一晚……我们试图接受这个现实。”弗格森说,“服役30年,航天飞机在历史中赢得一席之地。现在,到最后停下的时候了。”

    创纪录的两千人聚集在跑道附近,另有数千人来到肯尼迪航天中心,欢迎“阿特兰蒂斯”号回家,同时向一个时代告别。“阿特兰蒂斯”号是整个航天飞机编队中第二“年轻”的成员,1985年首次升空,总计完成33次飞行。这架航天飞机退役后将成为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件展品。它的两个兄弟“发现”号与“奋进”号现已分别落户华盛顿与洛杉矶的博物馆。

见证,这一时刻让人情绪波动

    伴随太阳逐渐升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师打开“阿特兰蒂斯”号舱门,帮助宇航员离开航天飞机。

    弗格森坐在舱内,享受着伴随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这挺困难,我们将走下‘阿特兰蒂斯’号了,”他说。

    毕竟,他是最后一个离开航天飞机的人。

    对航天飞机时代的见证者而言,一路走来,难说再见。

    卡尔·伦斯特伦是一名摄影师,先前帮助成立一项宇航员奖学金基金。航天飞机首次升空时,他只是一名少年。

    “我还没有哭,但这一时刻让人情绪波动,”他说。

    指令长弗格森说:“谢谢你们,‘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奋进’号和我们的这艘‘阿特兰蒂斯’号。谢谢你们保护我们,把(航天飞机)项目带向这一合适的终点”。

    “航天飞机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和宇宙的方式。今天,太多情感交织在一起,但有一件事不可争辩……探索不会停止。”

未来,我们会走得越来越远

    美国研制航天飞机的初衷是可重复使用,以节约发射费用。但事与愿违,航天飞机发射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航天飞机上的助推火箭和外部燃料箱等主要部件始终无法完全重复使用,飞行间隔期也较长。30年来,美国所有5架航天飞机总共只飞行了135次,而最初的设想是每架航天飞机重复飞行100次。

    此外,航天飞机结构复杂、技术风险大,在1986年和2003年发生两次重大事故,造成14名宇航员遇难。现在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比30年前提高了10倍,但发生灾难性事故的风险仍达九十分之一。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美国终止航天飞机项目的主要原因。

    不过,宇航员们认为,美国太空探索将继续,太空项目前景光明。

    “阿特兰蒂斯”号宇航员雷克斯·瓦莱姆说:“我们处在一个过渡期,会有些不舒服,但是我们把近地轨道飞行和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事交给企业做……航天局将由此解放,着手超越近地轨道的飞行项目,例如飞往月球、一颗小行星或者火星……我们会走得越来越远,不久便可以去新的地方。”

    依据美国航天局的规划,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的空白期,美国宇航员将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天局在今年3月透露,由于通货膨胀,预计在2014年至2016年间,每名美国宇航员乘坐俄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和地球的平均“票价”将上涨为6275万美元,而目前的“票价”为5100万美元。

[新华时评]

美国航天卸下重负

□据新华社报道

    随着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21日安全降落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飞机成为历史名词。这一天,被航天飞机毁誉参半的名声和沉重财政负担所牵绊的美国航天局终于可以“如释重负”。

    30年投入约2000亿美元,航天飞机长期被一些人批评为劳民伤财之举。然而,航天飞机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功劳,成为“美国”和“科技”的代名词。付出了代价,获得了名声,也取得了成绩,航天飞机之于美国,应是“功成身退”。

    忍痛告别航天飞机,则可以看出美国航天战略思路的调整:卸下重负,和过去了断,给未来多一份投入。

    首先,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和俄罗斯“二重唱”的时代已告结束。中国、日本、欧洲迅速崛起,连印度也在跃跃欲试。许多国家都在考虑研发更新、更实用的飞船类太空运输工具。这多多少少对美国航天发展战略有所影响。

    其次,卸下航天飞机巨大财政包袱的美国航天,可轻装前进,将更多资源用于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深空探测等颇具雄心的项目,从而为创造新奇迹打下基础。

    此外,航天飞机退役,美国可以全力以赴地开发新的技术和运载工具,以便以较小代价确保其太空优势。依据美国航天局的规划,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巴士”可能在2015年以前承接运送美国宇航员的工作。

    今年4月18日,4家公司获得了总额超过2.69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研发可载人的“太空巴士”。到2015年,私营公司将具有运送宇航员的能力,美国航天局可将主要精力放在长期目标上。

“后航天飞机”时代的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①俄罗斯“联盟”系列飞船 至今已使用40多年,可容纳3名宇航员,也可改造为货运飞船。与航天飞机相比,“联盟”飞船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过硬、制造周期短,是经久耐用、性能良好的航天运载工具。从1971年6月 “联盟”11号飞船坠毁以来,已40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货运航天器

    ②俄罗斯 “进步”系列飞船 不能重复使用,一次可运送两吨左右的货物。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几年里,“进步”系列飞船是唯一能向国际空间站运货的航天器。

    ③欧洲航天局制造的自动货运飞船 运货能力近8吨,除了向空间站运送货物外,还可用作“太空拖船”,帮助空间站提升轨道。

    ④日本的HTV飞船 为圆柱形,自重约10.5吨,可运载约6吨货物。迄今已有两艘HTV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过对接。

    (注:以上航天器可运送宇航员或货物至国际空间站)

“后航天飞机”时代外包当道,太空旅行商业味更浓

航天业私营时代到来

□冷澄(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国30年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终结。 “后航天飞机”时代,美国仍将继续载人航天,只不过,买车改为租车,内包转为外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身份将由 “主人”变为 “客户”,太空旅行的政府味渐淡、商业味更浓。

私营企业自认有能力接管

    当许多美国人在“阿特兰蒂斯”号着陆那一刻萌生淡淡哀伤时,私营航天企业及其支持者正振臂欢呼,因为,他们的时代已经到来。

    商业化航天业近10多年来一直宣称,他们有能力接管低地球轨道太空飞行,只欠机遇。

    如今,航天飞机悉数退役,私营航天企业迫不及待。

    宇 宙 探 索 技 术 公 司(SpaceX)有意争取“先锋”角色,力争成为国际空间站的首位私人访客。这家私营企业自造的“猎鹰”系列两级推进火箭已获试飞成功,且将“龙”号太空舱实体模型成功送入距地250公里轨道;

    波音公司紧随其后,计划最早于2014年发射载人航天器;

    内华达山公司“另辟蹊径”,开发带翼航天器,类似航天飞机;

    另一家企业“蓝色起源”则对透露自家方案较为谨慎。

    “是时候了……是私营企业占便宜的时候了,”航天局商业货运主管阿兰·林登莫耶说。“商务化”往返国际空间站项目可为航天局省出一大笔钱,用于开发可以飞得更远的航天飞行器。

开打价格恶战

    既然航天局要省钱,私营航天企业除比拼技术外,势必要打一场价格恶战。

    航天局眼下已与宇宙探索技术公司和轨道科学公司达成协议,在协议期内分20趟向国际空间站运输总计40吨补给物资,总运费35亿美元。

    35亿美元只够航天飞机往返一次国际空间站。“就像联邦快递送国内快递收取50美元一样,我们负责把2000公斤的货送到地球上空数百英里的太空,收取固定费用,”轨道科学公司发言人巴伦·贝内斯基说。

    送人一定要比送货贵,但美国私营航天企业说,再贵也不会超过租用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的费用。

    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航天局可租用“联盟”号送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不过每次只能送一人,每人收费6300万美元。

    约恩·埃尔本是波音公司CST-100太空飞船项目负责人。他告诉美联社记者,“送人”方面,波音要价低于“联盟”号。

    宇宙探索技术公司总裁埃隆·马斯克同样在价格方面打包票。他甚至“扬言”,有朝一日,他的家人搭乘自家公司研制的飞行器飞一趟火星只需100万美元,不过,这只是单程票价。

    不管怎样,美联社认为,航天企业间的竞争也许会压低“联盟”号的“票价”。

对载人航天雄心勃勃

    多家美国私营航天企业打算今年下半年启动项目,用火箭将无人航天舱送抵国际空间站并尝试与空间站对接。试射成功并通过论证后,私人火箭与航天舱将开始向空间站运送食物、水等驻站宇航员的日常必需品。

    相比送货,载人航天论证期更长。一些企业雄心勃勃地希望能在3、4年后实现送人上天。

    “我们想尽快、尽可能频繁地前往太空,”宇宙探索技术公司“龙骑士”项目主管加勒特·赖斯曼。赖斯曼是美国航天局退役宇航员。

    并非所有人都对商业化载人航天的进度持乐观态度。曾担任约翰逊航天中心项目主管的乔治·阿比说,“不确定这些(目标)短期内就能实现”。

    著名宇航员约翰·格伦也对私营航天企业实现载人航天的速度持保守看法。他认为私营企业5至10年实现载人航天更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