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件加工刀具:叶青: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口径不统一畸高畸低//评论:“三公经费”公开标准应尽快明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7:32:32

叶青: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口径不统一畸高畸低 //评论:“三公经费”公开标准应尽快明确

2011年07月21日02:43新京报[微博]学者我要评论(10) 字号:T|T

  ■ 观察家

  2010年财政部的接待费是368万元,基本上是一天1万,而住建部今年的数字差不多是一个月1万,差距何以巨大?统一并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口径才能避免争论。

  从财政部公布的中央机关的“三公”总额,到昨日54个中央机关的“三公”经费公开,可以说是一路公开一路争论,原因在于“三公”的口径不统一。

  7月1日,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个数字公众觉得低了,因为要注意这里的一个前提———“中央机关‘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言外之意是“非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不在其中。所以,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口径最小的“三公”了。

  在这样一个狭小而模糊的“三公”标准之下,中央机关就不得不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去理解“三公”的标准,于是出现了畸高畸低的数字。

  比如,什么是“公务接待费”。去年中科院的接待费是9995.5万元,而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居然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住建部的数字不仅畸低,而且今年约是去年的一半,为什么这么凑巧?2010年财政部的接待费是368万元,基本上是一天1万,住建部今年的数字差不多是一个月1万,而中国红十字会今年全年接待费的预算是3万。

  民众当然希望看到更低的数字,问题是这可信吗?一个乡镇的接待费一年恐怕都不止13万。住建部和红十字会是用的什么口径?

  再就是“外事接待费”。民政部与商务部与别人不同,单独列出。民政部2011年的公务接待费149.36万元,未含外事接待费预算90万元。2010年商务部公务接待费108.53万元,也是未含外事接待728.50万元。这样处理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再如,什么是“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此前北京公开了公车数量,但采取的是最小口径: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这个数字立刻引起公众的质疑。而广东有关方面曾指出,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股占50%以上国有企业、中央直属和外省驻粤单位购买的公用小汽车,类型包括旅行车、小轿车、吉普车和微型厢式车等。那么,这次中央机关公布的公车经费,是按什么口径统计的呢?

  因为口径不明,各部门的说明也不够详细,公众很难看懂现在的“三公”数字,有人提出通过算人均来推断合理不合理。目前来看,国务院扶贫办的人均三公消费数最高,约为10816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人均支出5093元;中科院人均4610元;农业部人均2500元;交通部人均支出1940元;卫生部人均476元。(其他没公开人数的部门,连平均数都无法计算。)但这么算也不科学,有网民就说:那些没有资格享受“三公”的庞大人群是“被三公”了。

  所以,尽快统一并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口径,才能避免当前“‘三公’公开了,公众更糊涂”的局面。

  □叶青(微博)(学者)

已有498条微博讨论#水利部经费#话题 点击参与
  • 分享到空间
我要评论(10)

相关专题:

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情况订阅

相关阅读:

·国家档案局公布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 2011.07.20
·三公经费账本细化仍不足 多数部门尚未公布 2011.07.20
·住房城乡建设部“三公经费”情况 2011.07.20
·国家粮食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2011.07.20
·国家民委“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 2011.07.20

评论:“三公经费”公开标准应尽快明确

2011年07月11日02:32新京报[微博]社论我要评论(2) 字号:T|T

■ 社论

公众想看到“三公消费”,并不是想看一个枯燥的数据,而是要据此监督相关部门“花得合不合理”。制定“更详细”的公开标准,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保证公开“三公经费”有章可循。

尽管既有国务院的三令五申,又有民众的翘首期待,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仍然好像如“挤牙膏”一般,一是公布的部门还很有限,二是已公开的信息还不够详细。

“三公经费”应当尽快公开,这已不需要再讨价还价,在一些部门已经陆续公开的情况下,现在更值得探讨的应是“怎样公开”。

对于那些拖后公开的部门,公众无疑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因为越是靠后公开的部门,就越有时间去汲取其他部门的经验和教训,用更详细的数据和细节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科技部率先公布“三公经费”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而最近公布的中科院,已经是以《“三公经费”情况说明》的形式予以公布。中科院说明了下属的预算单位数量、人数,还有各项费用的大致用途等。公众可以据此推算出,以在职人员62278名计算的话,中科院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为4610元。

这些数据和解释说明的提供,有助于公众判断该部门“三公消费”合理与否。因为“情况说明”里还特别解释,其拥有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有的分布在人迹罕至之地,野外考察用车支出就较多,所以针对超过千万的公车消费,网友并没有一边倒地指责,而是对这样的支出到底多不多展开了一些争论。

公众想看到“三公消费”,并不是想看一个枯燥的数据,而是要据此监督相关部门“花得合不合理”。如果没有详细“说明”,单纯的数据就有可能被舆论持续“围观”。

国家文物局此前公布的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比2010年增加两倍多,就遭到了舆论的强烈质疑。现在国家文物局解释:2010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本来是152.87万元,决算为48.32万元。数据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有7个与我国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国家,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团访华,造成支出相应减少。

国家文物局能够及时回应质疑,“弥补”信息公开的不足,这种对民意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这样的理由公众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可以倒推的是,如此重要的信息,如果当初和“三公经费”一起公布,公众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质疑和猜测。

财政部已陆续公布了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和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数据,公众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整体情况已有大概了解,现在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各部门具体是如何使用的。各部门如果还只是简单公布一个总数,而不对各自的数据详加“说明”,无疑有敷衍民意的嫌疑。

“三公经费”公开,这是第一年,对于如何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确实还没有明确的标准。7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再次强调,“对‘三公经费’支出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那么,制定“更详细”的公开标准,也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保证在下一轮公开“三公经费”时,做到有章可循。

  • 分享到空间
我要评论(2)

相关阅读:

·绝大多数中央单位尚未公开“三公经费” 2011.07.09
·国家文物局公布三公经费 说明公务接待费涨因 2011.07.09
·公开三公经费中央单位达5家 教育部费用上涨 2011.07.09
·中央三公预算砍掉4200万 专家希望公布人均经费 2011.07.09
·公布三公经费中央部门增至3个 201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