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气化学校官网:农村学校布局要立足需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54:56
农村学校布局要立足需求 2011年07月20日 14:52:46    来源: 中新网    

    2001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经过10年布局调整,全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数量迅速下降。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条件较差的教学点,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但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边远农村上学难、上学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辍学;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农村学校向乡镇集中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际是一个农村中小学校在哪儿办的技术问题和规划问题。但是采用哪种规划,采用哪种调整策略却是理论价值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之所以要调整,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于农村学校服务人口不断减少。

    为了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时,大多数执行了“村不办小学,镇不办中学”的调整策略,农村学校被大规模撤并,学校向城镇集中。

    规模并不等于效益

    然而,学校的合并是否一定能产生规模效益呢?研究发现,撤并学校只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节约了成本,其隐含的社会成本却不断增加,例如学生的交通食宿成本增加、辍学率反弹、部分原有的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某些校区负担过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可见,规模并不一定出效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在于办学规模的大小,任何一种规模类型都会产生优秀的教育和学校。小的也是美好的,小规模学校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者,学校向城镇集中是否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未来?学校作为知识的象征,对农村人口起着传播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学校从村庄中撤走消失后,对于本来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文化积淀是一个致命的破坏。农村教育本来就千疮百孔,学校的消失,无异于教育的消失,农村无教育,对农村今后的发展负面作用极大。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较城市宽松,农村学龄人口的增长和比重仍然要比城市大。大量的农村学龄儿童是否能接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影响着未来农村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社会不能解组,农村教育不能消失,还应该大有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考虑到这个重要的大背景,而不应该过急过快地撤并农村学校。

    立足实际和长远发展

    因此,在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和农村学龄人口会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这就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化的速度仍然滞后于工业化速度,即二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远远低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户籍制度即便是全部放开,城市要做好向庞大的农村人口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全部城市公共资源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城市的公共资源无法短时间内负担大量的农村人口的情况下,农村人口仍然要以广袤的农村地区作为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地方。而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向城市和县镇集中的速度过快,远远快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县镇迁移(指带户籍和市民待遇的迁移)的速度。农村学校的过快撤并意味着农村人口要承担去城市和县镇接受基础教育的交通、食宿和精神成本。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防止他们不按照农村实际需要和农村的长远发展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同时还要建立自下至上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和监督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的实际需要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饶静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