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女福星高清国语版:健脾宽中和益气养血的“豆中之王”——黄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16:49

健脾宽中和益气养血的“豆中之王”——黄豆

 我们说五谷里面的“菽“指大豆,那么大豆里最常见的是哪一种?相信大家不用猜就会想到是黄豆了。我国作为黄豆的发源地,不仅种植历史悠久,地域广泛,而且食用极为普遍。看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从每天炒菜用的大豆油,饭桌上的炒黄豆芽和烧豆腐,再到豆浆、豆奶粉和豆干等各种豆制品,什么时候会少了黄豆的影子?相对于“补肾之谷”的黑豆,黄豆更有“豆中之王”之称。同时因黄豆在大豆里最普遍,所以自古至今人们也都将黄豆直接称为大豆。

李时珍说“豆有五色,各治五脏”,那么黄豆与我们的五脏六腑哪里最相宜呢?脾胃。脾属土,色黄的食物多入脾,黄豆是性味甘平,是入脾、胃和大肠经的,它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滋补脾胃。

在清代的饮食文化书籍《随息居饮食谱》里,说“黄大豆”可以“补中”。什么是补中呢?中医里,把人的整个体腔视为“三焦”,就像一个小宇宙一样包罗着人的五脏六腑,其中脾胃处中间位置,把它称为“中焦”,我们提到“中”时,一般说的就是脾胃。所以“补中”简单来说就是“补益脾胃”的意思。

那么黄豆补益脾胃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先来看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健脾宽中,它能增强脾胃的功能,改善食欲不振。可以理解为补脾益气和宽中下气,不过这两个“气”可是不同的。先说“补脾益气”,是说改善脾胃的功能,能正常的运转,就像增加了它们的“气力”一样。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好,吃东西香身体棒才是硬道理,可有些人就是没胃口,吃一点就饱,还容易饿,这就是你的脾胃出现问题了。什么原因呢?但凡脾胃的病都和“吃”有一定关系的。我们知道胃是受纳食物的,脾主管运化,就是将胃里的食物进行细化,然后输布营养全身。可是有些人在饮食上很不节制,吃的过于甘腻,古时候称为高粱厚味,虽饱了口福却加重了脾胃的负担;还有的饮食没有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就把脾胃吸收和运化的节拍打乱了,就像一个人工作不按时按点,怎么能不出问题呢?所以脾胃就不能再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了。比如说你吃不下,就是脾的气力虚了,运化不了了。这时黄豆就能帮助脾胃增加“气力”,恢复功能,让它重新“振作”起来。如《延年秘录》里就说了,“服食大豆”能够让人“加气力,补虚能食”。

宽中下气就更好理解了,是说脾胃的功能好了,就不再有胀满、吃不下东西的情况了。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吃不下饭时,会感到胃里有股气发胀,或是胸膈发闷,这就是气滞,一般是情志抑郁引起的。忧思伤脾,思虑过度会导致脾气郁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或者是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的原因,木克土,肝气会横逆犯胃,也会导致气滞,影响脾胃,所以没有食欲。而黄豆的作用就是把这股“气”疏解掉,此谓“宽中”。黄豆还入大肠经,通过大肠将郁结的“气”排泄掉,不让它上逆,这就是“宽中下气”了。因此那些脾虚气弱,食少消瘦的人不妨吃点大豆。

黄豆补益脾胃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益气养血。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我们体内气血的生化之源。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看上去很消瘦,而且面色萎黄,甚至伴有贫血的症状。中医讲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脾气得到了补益,血便有了化生的动力。有贫血症状和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人也可以经常吃些黄豆。

黄豆健脾还能消水肿,如《日用本草》记载黄豆“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肿,治肿毒”。如果将黄豆泡发成黄豆芽,有更好的除湿效果,可以用于湿痹。水肿,或称浮肿只是湿邪存在的一种表现,如果更严重一些,就可能导致湿痹,症状就是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比如有的人就是膝关节里面有积液,腿一屈伸就会肿胀疼痛。那么这时就可以食用大豆黄卷,就是晒干后的黄豆芽,《神农本草经》里说:“大豆黄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饭桌上的黄豆制品多种多样,黄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但这始终有一个围绕主题,那就是补益脾胃,帮助我们养好这个“后天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