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网编织机:张良欣 与癌抗争的军校教员(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7:54
张良欣 与癌抗争的军校教员(身边的感动)
冯春梅 汪鲁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9日   06 版)
【阅读提示】
他身患癌症6年并4次复发,却以超人的意志与病魔顽强抗争;他先后领衔完成科研成果15项,培养出400多名海上补给专业干部和技术骨干。他叫张良欣,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海运补给系主任。
从带头学习做起
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海运补给系主任张良欣嗜学如命。
1986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后勤学院的他,有空就钻进书堆里。1995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断裂力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几年后,又先后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天津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顺利出站。
有人问张良欣:“你一名教员,知识够用就行,还学那么多干什么?”他说:“知识今天够用不等于明天够用,知识的更新要比我们想象得快!”
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张良欣的身体严重透支。2005年9月,咳嗽多日的他去北京军区总医院复查心脏,却意外发现患了肺癌。做完肺部肿瘤切除手术和第一次化疗,身体孱弱的张良欣无奈地躺在病榻上疗养。体力稍有点恢复,他就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指导科研课题上马,督促教员学习。他还经常在病床上指导所带的博士生、研究生。
从零起步摸索
从2005年搭起海运补给系这个舞台,海运补给学科只有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一家。身患重症的张良欣,面对这全新的学科专业,不顾一切地开始了从零起步的艰辛摸索。
教材编写工作很快紧锣密鼓地展开。2006年3月,在北京做第一次化疗的张良欣利用治病间隙,把相关教员请到病床前,和他们定章节、定写作思路和操作方法。教员们写完初稿,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抓紧审阅修改。
那段时间里,为方便化疗、放疗,医生在张良欣的右手臂弯内埋植了一根滴注针头,他的右臂基本无法弯曲。但他写着写着就忘了那根针头,几次被刺伤了血管。
“海上补给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资料可供借鉴,张良欣只好走自主创新之路。
没有数据软件,张良欣就带着课题组,一组数据一组数据地研究、探索,终于理清了一整套海上补给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的重要数据。该系统极大地节约了训练经费,提高了训练效益。
“我生的是大病,有今天,可能就没有明天!”张良欣说,“我不怕死,但我怕因为我的病,影响海运补给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
抗癌良方就是科研攻关
张良欣身患癌症6年并4次复发,先后做过16次放、化疗和2次伽马刀手术。目前,他的病情渐趋稳定。不少人问他:“你用了什么‘良方’?”他哈哈大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良方’就是工作学习!”
海工大天津校区政委李晓强说,张良欣一边服用新型的抗癌靶向药,一边争分夺秒攻克着海上补给的一个个科研难题。
某重点工程与海军转型密切相连,相关的海上补给科研必须先行一步。任务下达后,张良欣激动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海上补给专业建设赶上了好时候啊!”他完全把病魔置之度外,由他指导并研发的《海军海上运输补给辅助决策系统》等一批科研课题,很快在部队推广使用。
勤奋的张良欣先后领衔完成科研成果15项,编写教材8部,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有多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培养出400多名海上补给专业干部和技术骨干。